回答数
5
浏览数
13657
扯把子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你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新的心理咨询师要接受专业的督导呢?那么个人觉得这个因为这个心里这个咨询这个啊,在么行业的话是非常讲究的啊,就是说要看看你到底啊,这一套和他运用的是不是合理啊?她问的是不是到位?最后他给出的结论是不是正确的?人家要督导一下,最起码的要半年时间,然后督导一下,然后发现他唉,还是按照他的来做,那么肯定可以放心的,让他单独来处理一些事情了所以说你们大家放心好了,如果说觉得自己心理上有疾病的话,应该去找一下心理医生,帮你开导一下,马上就会好的以上是个人对你这个问题做的一个简单的一个回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能够采纳最后个人祝你健康快乐,好运连连,万事如意
早点忘记
“心理咨询师朋辈督导”,区别于“成长小组”和“学习沙龙”之类的活动最重要的一点是:围绕实际发生的咨询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从而获得咨询技能和水平的提升。 昨天的成了“四不像”。 耀辉老师的案例准备很充分,批注很详细,尤其对所用咨询技术和理念的“分解动作”讲解得很到位。这对我是个提醒,因为有些技术和理念我只是自发性地用,没有形成理论性的认识。一旦形成理论性的认识,对它的再运用就会更有自主性和针对性。 角色扮演的设置也很不错,很有代入感。 遗憾的是,“重头戏”环节的流程设置有点弱了。围绕案例的分析、讨论、切磋、碰撞,几乎没有,而这些却是朋辈督导的关键环节。 流程设置方面准备得不充分,准确点说,是没有针对昨天的具体案例设置匹配的流程。原想套用原有的流程,结果发现,这个案例只是呈现,咨询师并非为解决问题而来,模式化的流程走不动了。只能说明,事先没有做相应的准备。如果能做一下简单的推演,对流程做一下微调和优化,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相较于“温和派”,我的语言相对犀利。除了入职刚满月的咨询助理,主持和主咖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大咖了,如果还需要用温言柔语鼓励着、呵护着,我会怀疑我进错“片场”了。 另外,做为付费的参与者,我有权对我接收到的服务提出质量上的质询和要求。故而,也作一文,不吐不快。 看到了问题却假装没看到,这事儿我常干,但在心时代,在我看重的专业领域里,也得装傻充愣,那这世间便再无净土。哪怕只为对“假想净土”的守护,我也得畅所欲言。希望主办方将这个项目的重视不仅落实在宣传上,也落实在具体工作的细节上,在流程设置与具体内容的匹配上下些功夫。祝朋辈督导越办越好!
我是超人我会飞我是怪兽我会瘦
因为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对象都是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在长期的工作中,心理咨询师很容易受到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使自己也患上心理疾病,所以心理咨询师在不同的阶段都要经过专业督导的学习,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尤其是刚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容易“误入歧途”,更应该接受专业督导,让自己不受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