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心理咨询师讲课体会

我是你唯一的后我是你唯一的王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240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听心理咨询师讲课体会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梦见他梦她

已采纳

听完华师大著名儿童心理咨询师陈默教授讲课,有几点记忆犹新:

1、要做大气、自然、轻松的家长。

2、做家长首先要克服焦虑,最好的办法要适时学会“闭嘴”。

3、亲子关系相处要做到减少控制,加强民主,做好宏观管理。

工作经历:

陈默奥美(Ogilvy & Mather):2002年2月20日——2007年9月20日 (历任:客户执行、业务经理、业务副总监、业务总监、客户群总监)。

宝洁(P&G):2007年9月21日——2013年2月28日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总监。

北京美力三生科技有限公司(iLife3):2013年3月1日至今 市场传播与公关副总裁。

节目主持。

搭档韩力主持北京音乐广播晚上10点到12点的《男左女右》(不定期),调频。

133评论

有何理由

参加徐老师工作坊,确实获益匪浅。作为一名在心理咨询领域奋斗了将近20年前辈咨询师,我看到徐老师身上很多闪光的地方,看到他对这个专业的热爱,看到他对来访者的爱,看到他的勇敢和诚实,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名人效应的社会,作为北京大学心理中心副主任,徐老师可以说是咨询师界的名人大咖,而他没有被这个名誉所绑架,而是做真实的自己,这是我特别欣赏的地方,这也是我看到徐老师最有魅力和最有能力帮到来访者的地方,多少人是迷失在荣誉中,忘了自己的初心,这份清晰难能可贵。对此我无限欣赏。 两天的工作坊下来,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好的咨询师都是一样的,不好的咨询师各有各的不好。我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觉,也可以说特别有切身的体验。 听了徐老师两天的分享,从理论到个案,我看到的是,精神分析的技术在老师的咨询中并没有那么的重要,而最重要的是对来访者的真诚关怀:建立咨访亲密关系和愿意诚实的直面自己:处理咨询师自己的反移情。 建立咨访亲密关系,或说建立咨询联盟是贯穿在整个咨询中的最重要课题,任何时候来访者对咨询师建立起信任了,咨询师就能够帮助到来访者,没有信任基础,一切都不会发生。直面自己常常是直面自己内在的愤怒、羞愧和不够好,精神分析的专业术语来说是去认出自己的反移情,去看到自己还没有突破的功课并诚实面对自己的功课。在与来访者的互动中,我看到徐老师更多的是连接他作为一个咨询师,作为一个人的感觉,启动自己内在的感觉的时候,再透过内在这个感觉去连接来访者,透过自己打开心来连接来访者的心,也透过自己的打开心,让内在的直觉流动出来指导咨询,而那样的咨询就是能够最快速的GET到来访者的点,最能够支持来访者的咨询。 我看到徐老师不会运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在头脑层面冷冰冰的去分析来访者,就像一个权威和专家一样的对他人的生命冷漠的指指点点,而其实咨询师不是一个权威或者是专家,来访者也不需要一个在高位的权威或者专家来点评他的人生。而透过昨天晚上的练习,也让我看到这样的分析是多么的在我们新手咨询师中泛滥,为分析而分析,是多么的可怕,我想这个就是业内的所称的野蛮分析了。我可以想象,当来访者不接受我们这样的分析的时候,我们的咨询师可能还会以阻抗为名对他们的不接受进行解释,这样的分析对来访者而言真的就是一种暴力伤害。我14年进入心理咨询这个领域学习;15年开始开自己的工作坊和和收费的个人咨询,并成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公司;16年开始带成长团体;17年开始开我的导师研修一班;18年开导师研修二班,在我这里打卡咨询的人数有60多人,每周有四个成长团体开课,每天有3到6个的咨询,每1到2个月有一次工作坊,我成了一个从不打广告,也没什么名气却事实上完全忙不赢的咨询师。我知道,这在咨询领域,这样的成长是跨越式的。 我一直想要去跟有缘人分享我是如何在咨询师这个领域快速成长的,今天听了徐老师的工作坊,就更清晰的知道我其实是那么幸运的走了一条捷径。我14年参加曾奇峰老师精神分析初级工作坊,当时也对于这个理论如痴如醉,后来也参加过我们当地一个资深精神分析师的成长团体。但是因为遇见我现在的导师而没有在这个领域深入下去,而我所学习的亲密关系导师主要修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作为咨询师自己内在的成长,随时随地去跟自己的感觉连接并且去穿越的能力。现在才知道,这个对于一个咨询师而言有多么重要。 这两天听徐老师讲课,发现我在咨询中所做,跟徐老师这样的前辈咨询师在核心价值观上是完全一致的,也因此,市场也给了我这么大的一个认可。我看到徐老师反复强调建立关系的重要,而我作为一名亲密关系导师,特别关注的就是我跟来访者的关系,因为亲密关系关注的是感受,关注的是心,我们所有的个人成长都跟训练我们跟自己的感受连接有关,所以,我在听到来访者的故事的时候会很自然的触发内在同样的感觉,很快就跟来访者建立了心和心的连接。我们甚至都不强调共情,因为共情还有很多头脑层面的技术,而当咨询师有了一颗敞开而柔软的心(这是我们长期训练的结果,而且不仅仅是在工作中、课程中,更是在真实的亲密关系中),不需要想要去共情,就已经共情到极致。 价值中立,保持节制,在亲密关系的系统中很少提这样的咨询价值观,亲密关系强调的是,来访者来找我们咨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来帮助我们内在的成长。所以,在咨询中跟自己内在的感觉去连接,走咨询师内在的过程,然后不断地回到中心,再从中心的平和、爱、智慧出发去支持来访者,这样每一次咨询都帮助咨询师内在成长,也同时,也能够最好地支持到来访者。这个在亲密关系被称之为知觉回路,当咨询师对来访者有了评判,甚至有了愤怒的时候,不是跟来访者有关,而是咨询师内在的无力感或旧伤痛被触动,知觉回路,就是在咨询师保持对来访者的注意的同时,能够觉知到自己内在的这些伤痛的感觉,意识到这只跟咨询师自己有关,意识到这个感觉他只是纯能量,让这个感觉流过,咨询师再次回到平和的内在中心,并且连接上本质中的爱、智慧、直觉来陪伴来访者,而那样的陪伴是完全跟来访者在一起的,并且,就是那么轻易的就能够抓住那些重要的关键的信息(直觉就是这样敏锐的),同时 又可以完全润物无声的支持到来访者自己意识到(在流里,就是这样自然)。 我诚实的说,在生活中,在冲突发生的当下我还是会对我的伴侣和孩子以及员工有评判和愤怒的时候(当下不能面对,事后还是走自己的过程,没有一次不是这样才可以真正的让事情过去,让爱再次流动的),但是,在我在咨询中,我做到了就在咨询的当下对我的来访者100%的接纳。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在咨询状态中自己有更多的觉知,可以更敏锐的捕捉到我内在的不舒服,并且,就在咨询的当下就面对了这个不舒服,我本质的爱与平和就在咨询中流动出来。我发现我完全不需要知道我应该是什么样子(比如节制,比如价值中立),我就是很轻易的就做到了对来访者的完全接纳,或者说我根本就没有办法不接纳,甚至,我发自内心的对他充满了感谢和欣赏。 我很庆幸,虽然我在咨询与教学中并没有被卡住、或者是不通的感觉,但是,我还是非常愿意走出来听不同流派资深咨询师的课程,这样的学习,很好的帮到我开拓视野和加深认识,让我对我自己的咨询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让我更知道来访者才是我们的老师这句话。 我还特别欣赏徐老师的是,他真的是非常的诚实。当他跟我们分享说他得知他的有一个来访者自杀之后,他打电话给他的太太,在电话里失声痛哭,并且给那个来访者写了一封长长的忏悔的信处理自己的哀伤。我听到这个的时候是特别感动,泪流满面。我其实是希望徐老师就这个部分多分享一点,让我们都可以跟着他一起去感受在咨询师的生涯中,我们必然可能会去触碰的那个很大的内疚,很大的不够好。而这个也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一个体验。但我很诧异的就是,我们中有人马上就提问说,这个孩子的死是不是还是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当时,我是会有某种的悲伤和无力涌上来的,我看到我们的咨询师,真的内在的感觉通道是完全堵上的。因为我相信徐老师在分享这个事情的时候,内在依然会涌动着悲伤,而我们听到这个的时候,却完全关闭了跟他共情的能力,我们的大脑是那么快速的在运转着,而我们的心却是完全都麻木着,而在我看来,这是咨询中最大的问题所在。当我分享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在向我内在觉察,我是否有带着高人一等的优越和评判。我看到没有,我有的只有悲伤和不够好的感觉,因为,我的这位同学的反应,其实只是我的镜子,我透过他的这个问题看到了我自己,我也依然还是会有这样的时候,满脑子想的是事情怎么样了,却就是看不见眼前这个人他内在的感受和需要,而这个是我始终都要带着警觉去成长和突破的地方。 感谢欣赏徐老师,感谢欣赏我们的团体。

121评论

一曲微茫度此生

你可以写一下你对每件事情的感想,比如说你今天出去旅游或者爬山游玩或者看电影,这些感想都是可以写的,都非常的简单。

154评论

凉城无爱暖城无心

心理课是一门比较好的学科,这门课程不仅能使你懂得如何去和别人相处,理解别人的心里状况,而且还可以让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缓和下来,让自己不再激动,所以,应该好好学一学这门课程

157评论

说好的幸福那

在心理课上,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心理课的老师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对待和父母的争吵。上这样的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还得到新的感受。上心理课,我学会很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当彼此遇到误会,要换位思考,要宽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说出来。我喜欢心理课这种方式,我参加小组活动,分角色扮演,我还学会了感恩的手语,我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从心里感激父母。我记住了老师的一句话:不能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误会家长,要多和家长沟通,多谈心里话。让家长多理解自己,也让自己多理解家长。通过上心理课,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及时沟通,与父母之间要敞开心扉,不要制造矛盾。平时父母管我,我心里感觉很厌烦,现在我什么事都为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通过上课,我变了很多,希望有机会上更多这样的课。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很活泼,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我第一次上心理课,开始很紧张,以为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当那么多同学的面说,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用有顾忌。以后有什么事情,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顾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伤。我很高兴,现在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笔财富。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

27评论

我也不在乎

专家们还总结出一条学习公式: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学习时间。这个公式说明,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一个人智商的问题,而是跟这个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的时间有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是智力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批评,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专家告诉家长们,应该找孩子考试失败的根源,及时改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巩固记忆法,顾名思义,当然就是让我们及时复习。人学习到的知识总是会遗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掉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记忆中的知识会越来越模糊,所以不复习是不行的。其实复习不必占用多少时间,复习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只需要利用下课三十秒的时间回忆一下。复习一天的知识,只需要三分钟左右…还需要自己准备一个遗忘本,及时记录下来自己遗忘的东西。 习惯记忆法,是最适合我们小学生使用的。几位老师还自己制作了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既非中国地图,也非世界地图,而是数学知识地图。这上面记录着我们一学期要学的知识,根据习惯记忆法的特点,只要把它挂在孩子间里,那么他(她)每天都会看到这张“地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她)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记下上面所记录的知识,这招很灵吧? 其实这些学习方法就算完全掌握了,如果自己没有毅力与信心,还是没有用,所以说学习关键还要靠自己。 有些同学虽然很聪明,但是不喜欢学习,上课不听讲,回家也不复习。这样是永远不可能学习好的。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一天让孩子学这学那,孩子除了吃饭睡觉,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孩子根本消化不了这些知识,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快乐,而在失去快乐的同时,也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害怕学习,这样到头来,不但没有帮他,反而还害了他。有一句话叫物极必反,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学习是一个终生的事业,需要自己去不断得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毅力拉长学习时间。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铸就北大梦想!

50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