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2
浏览数
2099
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我怀念的是一起作梦
水润心灵,共同成长——合肥市郎溪路小学心理咨询室认定工作汇报材料 合肥市郎溪路小学自建校以来,就将心理健康的教育纳入管理及教学工作中。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关心每一位学生及教职工的成长,着力营造一种健康和谐,共同成长的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资源配置 1.成立领导小组,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保障 我们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在何兴文校长的领导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工作会议。其中张咏梅,盛桂华,王兵,何群,这些心理辅导教师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基础,具备较为熟练的专业技能,均参加过区级以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其中,何群于2014年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学校先后邀请王芙蓉教授等到校针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升和人生职业规划等进行专题讲座,专家们通过生动、典型的案例,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2.完善的制度,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健康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心理健康辅导室工作制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职责》,由于我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心理辅导室来访量大,一个专职教师不足以应付该工作。自2015年9月开始执行了心理辅导室轮值制度,由4位老师,轮流在心理辅导室,接待来访学生,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将心理辅导教师进行的咨询辅导工作按一定标准纳入了学校量化考核方案,各种规章制度的运行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3.融合校园“水文化”精神,努力打造特色心理咨询室。 合肥市郎溪路小学以“水”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主题。合肥市郎溪路小学心理咨询室融合“水文化”精神,秉承“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助人自助的精神,希望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来访者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最终形成“上善若水”般的完善人格。 二、规范心理咨询,关注心灵成长 1.规范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为了学生阳光活泼、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按照心理辅导室专业要求、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设置办公接待室、个体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及其他拓展室。现设有办公接待室1间,个体辅导室1间,团体辅导室2间(与其它功能室合用),宣泄室1间,拓展区域根据团体辅导人数选择校内合适场地,使用面积达到配备标准。心理辅导室内基础设施齐全、内部环境舒适、温馨、安静。心理辅导室配备了1名心理健康教师,3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专门负责,保证了辅导室的正常开放和高效使用,能够做到每周开放接待不少于10小时,为学生细致服务,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喜爱与认可。 2.认真填写、分析咨询辅导记录,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服务 咨询与辅导是达到学校心理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本学年我们延续了以前的传统,心理专、兼职老师在心理咨询室接待来访学生的咨询或预约,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困惑。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各种形式及时必要的咨询、辅导,做好详细记录,并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学生隐私。实践下来,不仅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还能有效利用资料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使得更多同学了解到这样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绝大部分学生感觉情绪得到了宣泄,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选择。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学生的心理跟踪调查 (1)学生每次主动找老师咨询后都必须填写“学生心理咨询登记表”,内容包括自身基本情况、咨询问题、对咨询结果的评价、对咨询工作的意见。并归入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2)老师在学生咨询后要对部分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做咨询记录,包括咨询同学的详细心理问题、解决过程、解决方式、解决对策。这将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方向。 4.学校、家校合力辅导 (1)渗透班队活动 学校各个科室组织多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体验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 (2)整合家长课程 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为部分家长提供个别辅导服务,是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学校大队部借助家长课程每学期设计心育系列活动。如,在2015年,我们设计了《失败面前不言弃》《怎样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教孩子学会自我征服》《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为主题的家长课程;2016年,我们组织设计了《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勇于挑战自我》等家长课程,使家长更加走近了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了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进一步融洽了亲子关系。 5.打造校园文化,滋养学生心灵 校园文化建设,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有专门的心理类图书资料,供全校师生查阅。校园内有专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长廊,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幅幅温馨的画面,那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学校网站有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学校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排练校园心理剧活动中,体会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健全自己的人格,拥有阳光的心态,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立足课程课堂,健全师生人格 1.校本教程,让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具体 学校在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充分地讨论和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研发。主要是围绕“学习生活中的自我情绪调控、受挫能力、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交际心理与同伴交往、安全与道德、疾病与预防”等不同的主题,精心组织,梯度呈现。 根据学校课程计划,我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活动课内容可以采用校本教程,也可以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方案。 2.生命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内心 学校大力倡导生命教育,依托课堂学习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德育目标,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和提高。力争通过生命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从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四、依托课题研究,助推专业成长 1.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配合研究课题,对个案学生进行深入的跟踪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方法,把心理问题课题化,结合省市县教育教学课题,在理论上得到升华。 2.学校注重了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学校每学期集中举行1次理论学习,1次心育公开课,1次心育经验交流会。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评选活动。鼓励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积极撰写相关论文,促进专业发展。 五、发展方向 为了促进下一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台阶,下一步将着力于以下工作的开展: 1.继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 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但是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单纯地重视孩子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下一步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学校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开设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教子的能力。 3.利用优质软件提升心理咨询服务质量 近年来,学校学生数急剧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挑战。学校心理咨询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利用: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在校师生建立电子心理档案,利用软件的优势,提升心理咨询服务质量。 学校继续健全、完善心理辅导室,营造谐和、真诚、奋进的心理教育氛围。
黑色是最极致的奢华白色是最彻底的完美
07年的: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刘文 夏明珠(1)线索效度间隔对“采纳最佳”启发式的影响孙红日 阴国恩(6)训练方法对不同创造力水平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葛操 白学军(13)老年人阈下情绪对其认知偏向和认知效率影响之比较蒋重清 杨丽珠 刘颖 孟爽 李敏(18)急性心理应激对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TNF-α和IL-6的影响宋湘勤 张志如 张俊卿 张磊 刘新民(23)个人和团体任务情境中不同心理卷入强度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王静(26)初中生数学自我效能问卷的编制张咏梅(31)童年期母亲教养方式与11岁儿童学校适应的关系梁宗保 张光珍 陈会昌 周博芳(36)青少年攻击性问卷的编制潘绮敏 张卫(41)应对效能、工作压力与教师职业枯竭的关系韩磊 姜能志 王鹏 高峰强(47)动态文本最优化呈现的眼动研究臧传丽 白学军 闫国利 王正光(53)高中二年级学生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熊建萍 闫国利 白学军(60)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尤瑾 郭永玉(65)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现状研究樊素芳 樊琪 陈洁(70)句子加工的脑成像研究杜洪飞 金花 莫雷(75)中学师生内隐智力观的发展研究白学军 刘海健 胡笑羽(81)汉字错误记忆的形、音编码差异研究郭秀艳 唐菁华 李荆广(86)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张奇 王锦(93)场依存—独立认知方式干扰抑制的比较宋广文 韩树杰(100)小学2~5年级儿童基于成功基础率的策略适应性张晖 王福兴 沃建中 李雅红(105)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大学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张丽华 白学军 张秀红(112)中英文对偶词呈现的空间位置对词义记忆的影响王爱平 阎鸣 舒华(116)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邓丽芳 王瑞 郑日昌(120)父母冲突、青少年的认知评价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杨阿丽 方晓义 涂翠平 李红菊(127)数学成绩与代数应用题分类结果的相关研究冯虹 阴国恩 安蓉(135)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的中文修订杨丽 梁宝勇 张秀阁 吴雨晨(139)图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判断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王敏 阴国恩 曹瑞(145)偏见研究的进展张中学 宋娟(150)网络环境下获取心理学外文电子期刊全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史全胜(156电子地图导航中用户空间定向认知过程机制的研究刘儒德 程铁刚 牟书(161)中小学教师对欺负的界定及对三种欺负类型的认知李晓东 高秋凤(166)心境一致性对大学生外显和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陶云 霍俊丽 高松 叶存春(171)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与逻辑推理的关系王惠萍 柯洪霞(177)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研究王恩国 阴国恩 吕勇(183)不同年级学生抑制控制研究李美华 沈德立 白学军(188)主体因素对学习判断孤立效应的影响杨莲清 莫雷 王瑞明(194)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李金波 许百华(199)中小学生注意转换能力的发展研究齐冰 沈德立 白学军 马静(204)652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彭豪祥(211)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应激源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张娣 张月娟 阎克乐(215)大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因素分析张巧明 崔焕娟(220)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大脑反应差异研究综述杨丽珠 董光恒 金欣俐(224)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闫国利 白学军(229)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