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辉心理咨询师

金牌爱人王牌马子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29

首页> 心理咨询师> 王彦辉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世态炎凉芊芊坚强

已采纳

他忍受钻心之痛,只为儿子克服自卑,这个爸爸也是拼了,却不太必要

文,王彦辉

自卑是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悲观、低微的情绪和态度。往往还有回避、退缩、做事胆小、说话怯懦等表现。长期自卑影响个性成长和人生发展。

加拿大一个8岁的小男孩戴瑞,左胸有一大块浅棕色的胎记,虽然父母打小就说这块胎记是与众不同的标志,可现在戴瑞长大了,经不起同学小伙伴的异样眼光,还是郁郁不乐,开始自卑起来。

为此,戴瑞不能开心地和小朋友玩耍了,甚至一起游泳时还产生了退缩和回避行为,不想换衣下水。因为换衣服就要裸露上身,这块胎记就暴露出来了。戴瑞不得不面对人们异样的眼光,而这是他不愿承受的。

爸爸无奈的情况下想出了一个主意,戴瑞不是感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吗?如果有人和他一样,而且不在乎、不自卑,还照样快乐生活,不就说明不用为此事难过和自卑吗?于是爸爸走进了纹身店,要求纹一块和儿子身上胎记大小、形状和颜色一样的“胎记”来。

当父子二身再次现身游泳池的时候,儿子被爸爸的举动感动了。在爸爸的鼓励下,儿子已经可以坦然脱掉衣服,再也不怕别人的眼光了。

伟大的爸爸演绎了动人的育子故事,不过在感动之余,我想对天下父母们说,这个爸爸虽然伟大,但他可能不知道,改善儿童、青少年自卑,真得不用大费如此周折。用心理学的疏导方法,完全可以不用这么痛苦,一样可以快速克服自卑。

按生本能心理学的解释说,自卑的原因是自恋,因为人的根本动力是自恋,就是觉得自己是好的、优秀的,因此不愿自己不如别人,如果比别人强就自豪,如果比别人弱就不高兴,就有不如人的情绪和心态,这就是自卑了。然而往往天不如人愿,每个人在身材、长相、肤色、出身、能力等各个方面,总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于是有人就自卑了。

但是为什么同样的情况,有的人自卑,有的人不自卑呢?比如个子矮、皮肤黑的人很多,大部分人不为此而自卑呢?

通过心理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自卑者过于看重他自卑的那个因素了,而这个因素是表面的、外在的,根本不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所在。真正的价值所在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本领,只要他有能力生活、有本领挣钱,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最有力量的价值。

大部分人能够在生活中慢慢领悟这一点,而往往一些人在某方面有缺点的人容易看不全面、看不透这一点而自卑。这往往在青少年时期,人生经历并不丰富之时。正是因为人生经历不多,所以不容易看透这一点。

就像戴瑞小朋友吧,这块胎记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游泳、爱学习、成绩好、会画画、助人为乐、团结同学等等,就会受到小朋友的欢迎,也不会有人在意你的胎记的。

而且上帝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没有这样的优点,还能有其他方面的优点。人类的优秀品质那么多,只要有一点两点就可以立世,更何况你可以发扬更多优势呢。有朋友会说,我什么也不会,所以自卑,那该怎么办呢?哈哈,这就更容易解决了,不会就学呗,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

其实人们产生的心理烦恼各种各样,每个人的解决方式也各有不同,只要积极面对困难、走出烦恼就是好样的。不过,有些方法还是颇费周折的,浪费了精力、时间,还可能像戴瑞爸爸那样忍受不小的痛苦。

而心理学有很多办法,都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对大家的帮助是简明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希望我们越来越聪明,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因为心理学就是为了人们快乐生活而生的,心理学是你的人生向导、生活帮手、解决各种烦恼的好参谋。

作者简介:

王彦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创立生本能心理学及简快咨询疏导技术,著有教学讲义《用教育孩子的三驾马车理论,都能教出好孩子》

36评论

明媚的亮瞎了眼

隔离期间孩子厌学了,怎么办?

文,王彦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隔离期间妈妈不能回家,孩子不按时上网课,结果老玩手机,爸爸平时不知道怎么管,孩子厌学了,怎么办?

隔离点微信群的一位妈妈向我咨询这个问题,我耐心了解她的情况,对孩子的问题有了一个清晰把握,帮助妈妈理清了问题症结,给出了调整建议。妈妈表示接受,对孩子的厌学问题心里有了底数,准备结束隔离后对孩子加强管理和引导。

这是一个初二的男生,平时妈妈监护学习,成绩在中等。由于疫情开始上网课,接触电脑、网络和手机比较多,结果迷上了 游戏 。正巧妈妈接受隔离,无法有效管理孩子,而爸爸平时也不会管理,导致孩子钻了空子,成绩一落千丈。现在更不上课了。

经了解得知,爸爸平时对教育孩子就持“宽松态度”,主张不要给孩子留太多作业,要由着孩子兴趣爱好,想玩就玩。为此,夫妻二人没少吵架。妈妈是主张严格的,所以从小学到现在,严格管理孩子,费了不少力气。可是一隔离,孩子没了“紧箍咒”,加上网络 游戏 的吸引,耽误学习了。

其实,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不能太由着孩子的性子,孩子的学习一定要加强引导。小孩子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如果由着性子玩,把时间都耽误了,甚至耽误整个人生的发展。因此,家长严格一点,促进小学、中学时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可以发展,但以不耽误学业为准则。

所以,首先要求夫妻二人意见统一,建议妻子现在就抽时间和丈夫沟通意见,耐心交流。把心理老师的看法和建议传递给丈夫,两人意见一致、达成默契,教育孩子就形成了合力。

这个妈妈以前的管理还是有效的,但在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方面没有夯实基础,所以接下来要跟孩子深入说明几点要求:一是学习是孩子的天职,就像解放军的天职是保卫祖国,警察的天职是抓坏人,工人的天职是做工、农民的天职是种地,爸爸妈妈的天职是挣钱养家、养孩子,孩子的天职是长身体长知识。如果孩子不学习,爸妈不挣钱,大家都喝西北风去吧。所以,学习是孩子时期必须完成的任务,是为将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打基础。

还要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这方面要给孩子补上落下的功课,可以找一对一老师。因为一旦落下功课,再学习就会有困难,对课程生份了,产生学习障碍。只有扫清障碍,才能更好学习。

同时,和孩子商议好好学习的奖惩办法。好好学习就及时奖励,包括奖励一定时长的 游戏 时间;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严格约束和惩罚,包括减少 游戏 时间,甚至不让玩 游戏 。惩罚只是手段,如果做得好就不用惩罚了,只有奖励。

这个妈妈说,如果孩子不听怎么办?

这也是不少家长常遇到的情况,你的规划再好,孩子不听也令人无奈。

其实,大部分孩子在父母帮助下都会回归学习,怎么都不听的顽固派是极少数。孩子不听,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可能遇到了困难,这方面咱可以了解困难、协商对策,积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另一种情况如果就是孩子任性,那真需要家长拿出点决心来解决的。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孟子家周围环境不好,孟母就多次迁居,为孟子营造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还听说过孟母断织的故事吧,孟子的妈妈看到孟子学习倦怠,用剪刀剪断了刚织好的布,孟子一看母亲生气了,马上去好好学习了,终成一代大儒。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安乐环境中,加上父母的娇生惯养,很容易任性和懒惰。如果没有一点规矩和约束,就容易恣意妄为。等年龄稍大一些,自我意志强了,家长就不好管束了。因此,家长要认清问题的实质,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拿出点力度引导孩子到学习的正规上。

当然,拿出力度不等于简单粗暴,尤其要不暴力打骂孩子,防止孩子出现极端行为。现在网络传媒报道一些孩子和父母的严重冲突,导致极端事件和家庭悲剧。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万万注意方式方法。

作者简介:

王彦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创立生本能心理学及简快咨询疏导技术,著有教学讲义《用教育孩子的三驾马车理论,都能教出好孩子》

82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