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咨询师怎么样

回忆很痛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815

首页> 心理咨询师> 武志红心理咨询师怎么样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你傻吗还不放弃

已采纳

武老师的作品我看过三本《为何家会伤人》、《JYG》、《你就是答案》。 武志红老师的观点和对知识的传播,我个人认为, 社会 积极意义是更大的。 相当于,是对 社会 的一个启蒙。尤其是那些,比较无知,落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地方,有这样的心理学的普及。 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事情。武老师,是科班出身,本身具有科班的底子,加上,自己特别能写。 我相信,他也是在不断的让自己成长,越来越好。可能前期武老师,在公号的文章,包括书籍。 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甚至是有一些纰漏的。但总体而言,能够启迪大众对心理学的兴趣,能够引起 社会 的一些反思,那就是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这种影响力,我相信还能保持下去,如果武老师还能不断的继续精进,那么读者,将会越来越尊重他。之前的书籍,比如我看的基本,都是比较好的。 多多少少都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但有些观点,未见得一定说的对,但至少,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来使用他。总体而言,武老师就是一个当今很有良知的作家,心理学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为 社会 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但这个贡献尽管还不够好,但还在继续改善中。支持。相信,也会有更厉害的牛人,取代他,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也说不一定。 以下是网络评论的两派观点: 对于《巨婴国》这本书,读者的态度基本上是两边倒。一边是对它的喜爱和认同,觉得真是写到自己心里去了。 @ 啦母:看完《巨婴国》,有种轻松自在的豁然开朗。整本书阅读过程心绪颇有共鸣,家庭政治纷争的根本,孝道压抑的个人本性。也有部分一针见血的观点几度让我情绪焦虑,我所有的全能自恋,用表面完整逃避内心破碎,以为切断与外在的联系就能铲除内心的恶。我们都是巨婴,为别人活得太久了,该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不逃避,有活力,让所有好的坏的都流经我的心。@ 沈:写出了中国人心理的共性,也写出了如今 社会 和家庭存在种种问题的心理学原因。而我也在阅读中反思了自己现在的性格和做法,真的正如作者所言,我们都是巨婴,我们活在巨婴国。 @ 千:拒绝做老好人,做真实的人。好人在中国如此普遍,也是中国的伴侣关系质量差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切记这一点:对别人好,可以赢得认可与尊重;但若想赢得亲密,只有一条路——真实和敞开。 @ rach:估计这是我2016年最爱的书了,最认同的一句话“皇帝梦,极权梦,都是巨婴梦”,我们都是巨婴。 @ 赫恩:“集体主义的真相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太低,导致大多数人的里子是破碎的,必须千人一面,用共生的方式,追求和他人的融合,以此将个体镶嵌进一个集体性自我中。”看一本都是实话的书,真的让人一边流汗,一边脊背发凉啊…… @ 尘埃:巨婴现象不仅仅中国有,只是中国最严重,这和中国自古的很多观念有关,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就会发现这些观念有多可怕。 @ 养乐:一边看一边起鸡皮疙瘩,似乎说的句句都是自己。想要从中找到解脱的方法,同时也因为看见更真实的本质的自己而感到恐惧。原来我是这样的…… @ 而已:恨不得每一句都划重点,这本书让我的心,一点一点的,变柔软,有好几次我特别想我妈,刚读到460多页的时候,忽然就哭了,想起我妈妈那么爱我的几个片段,特别感动。与此同时,在知乎、微博、豆瓣等网络平台上,不少网友发出了批判的声音。 @ 琳: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本最近很火的《巨婴国》简介,就被里面的观点冲击得有点无语。 首先“口欲期”“肛门期”这些被淘汰了几十年,在精神病界几乎无人再提及的精神分析概念,在书中竟然被大张旗鼓地拿出来诟病国人“爱吃”“爱群吃”。 其次,集体主义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是 历史 悠久的根本文化,来自于延续几千年的固定居住农耕背景,怎么也能被扯到“长不大”上。中国人或者亚洲人的人际边界不清,和欧 美文 化的独立、人际边界清晰有明显差异,书中认为人际边界不清就是“大婴儿”,然而在美国文化中和人际边界清晰“共生”的自我中心,拒绝牺牲自身利益的价值观,要是放在亚洲人眼中,又何尝不是一种“幼稚”?与其说谁更幼稚,只能说文化背景不同而已。 第三,书中提到“中国男人多有皇帝梦,而女人多有皇太后梦,希望自己拥有无上的权力,要整个世界围着自己的想象转”是巨婴的表现,“追求不到权力就装孙子”也是巨婴的表现,然而权力欲难道仅仅是中国人有?对权力的追求不要说广泛存在于人类不同文化族群,动物界中只要是群居的物种,对权力的追求都大有动物在,比如猴王,比如狼首领。能硬生生把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拿来扣在中国人身上举观点,服了作者的写作功底。 社会 分层结构,“装孙子”,这也是在有点 历史 的 社会 文化族群中就会有的现象,不光在中国有,在亚洲有,在 历史 悠久的欧洲、英国都是如此。 这本书能火,我觉得不是因为中国人是“巨婴”,而是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 @燃烧吧小宇宙:今天收到一篇巨婴国下架的推送。看了还不到一半,我就直接关掉了。为什么?负能量爆棚+将男人应承担的责任全推给女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推给 历史 传承等等。处处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挑战主流正能量思想是几个意思?颠覆所有人的三观就开心啦?让所有人认识到 社会 教育的失败,这一代,下一代的缺陷,问题就解决啦? @张:心理学是玄学方术,靠近催眠解梦,远离理智思考,根就不正。武志红推荐的套路,更是巨大的忽悠,苗也不红。多么巨大,航空母舰,怎么忽悠,卖拐。《巨婴国》整本书宛若驾驶航空母舰卖拐,炫酷。古人曾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判定咱们是橘之国、枳之国,都不准确。那中国有巨婴症吗?当然!拿出来三四亿不成问题。非巨婴症呢?也有!剩下那些全是。判定中国是巨婴国、非巨婴国,都不准确。理智思考尽,玄学方术生,武志红立论之稳固巧妙,大抵在此。《巨婴国》的套路,无法证实,无法证伪,有人拜服,有人笑了。为什么?人和人不一样呀!理论嘛,本来就不是啥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自圆其说罢了。一本书,于我们而言,更重要的,应该是多了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横生出一种“原来这些现象还可以这么解释”的感触,这就够了。 ~节选自赵小明著《聚英国》,感兴趣请京东搜索《聚英国》。 栏目心理专家 个人愚见,武志红是一个中年叛逆者。 文化是底色,挑战文化的传承价值,需要勇气,需要力量。在这个方面,《巨婴国》《为何家会伤人》这两本书里有着惊人的爆发力。 然而,从心理学的 探索 和发展而言,西方心理学的模板和范式需要在中国文化的解构和重新建构下,也就是与中国人的实际相结合,才能从底层心理结构上保持一致性。 我们在咨询工作实践中会有一个感受,有的来访存在的症状本身,是不能快速纠正的,哪怕方法也对,早期建构的咨访关系也较好,但咨询节奏一旦推进的过快,很有可能就会脱落。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来访“保持自我的一致性”这本来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保护。 文化的一致性对于一个人而言是约束,是禁锢,也有可能形成创伤,但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保护,自体的保护。 文化断裂,会形成不可逆的撕裂性创伤。而武志红宣讲的心理学,对中国家文化的负性侧面着色太重,黑化太过,解读有失偏颇。这是武志红作为业界网红的成功之处,却也是他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的失败之处。 心理工作者,固然不是只有温情脉脉,但是爱与慈悲却是不可或缺的。哪怕是大刀砍伐下,家文化依然是每个中国人的底色。类似“父母皆祸害”的信念,除了撕裂自体,滋生仇恨,促发愤怒,还能有更多的疗愈意义么! 当然,我并非认为家文化是没有弊端的。 1、最有钱的心理学家。他一开始工作就是广州的报社,然后又创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公司,在得到APP上开专栏,订阅者将近20万,收入分成有一千来万吧。 仅用自己的知识来赚钱,而不是通过做别的生意发财,他是顶级的了! 2、最神奇的心理学家。他的心理学思想非常玄乎,他自己也说他不喜欢科学心理学,他的那些理论能够自成一体,能说得圆,听着却难以让人信服(有些偏激与片面)。他的理论不是科学,无法证伪,缺少论证,多来源于他的反思感悟与个案观察。 3、最勤奋的心理学家。在北大读书就写了很多文章,工作后一直笔耕不缀,出版了十几本书,写了五六百万字。同时他还要讲课,参加各种培训,亲自做心理咨询,等。 4、经历最奇特的心理学。虽然是70后,但至今未婚。读研时还患上了抑郁症。他喜欢给自己及家人做分析,验证心理学知识。当然,他更是遇到过无数神奇的人、奇幻的事,我怎么经历就这么贫乏呢? 我读过他的书,听了他一年的心理学专栏,看过他的直播。了解不算太多,供大家参考! 我觉得他要是好好学点佛法并且能开悟就更好了!武志红老师应该是偏网红多一些吧,他的心理咨询公司在很多城市有分部,各个平台的流量都很大,线上线下都赚的盆满钵满,应该是这个行业里最有钱的人了。看过部分他的书和电视节目,他的选题往往比较通俗,跟时事结合的很紧密,不太在乎学术性,也不怎么参与学派争论,所以说他偏网红多一些。虽然人家不止在网络上红,但是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确实是当年天涯上批判父母的那个帖子。至于他的书的疗愈效果,很多人说不仅没有,甚至还有反作用,也就是原本跟父母有问题的,受到“父母皆祸害”的鼓动后,跟父母关系更坏,精神状况更不稳定了。 所以说武志红老师的各种发表,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学视角的写作,不能将其作为心理学入门和学习,因为他经常是选择大众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观点往往剑走偏锋,这样才能有流量,有话题。要客观地用发展的眼光分析过去现在将来,固定地脱离时代背景的看人和事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不提倡不采纳不推崇。 凡事凡人一拿出来评价,就会有两个极端的评价。心理学本来就应该以不下定义不贴标签不评判为原则,更何况针对心理学家。如果你服气,就捡适合自己的道理来精进,不服气,你来成功一个看看。 我觉的武老师为心理心理.对于当下 社会 .生活节奏生活的压力下成长起来捌零后.玖零后成长教育与 社会 现实完全不是回事.造成的迷茫和无助武老师大有用武之地.但其理论只有高中作文水平.还未达到心理学家水平.本人弱见。

115评论

桉梦

所谓矫枉必须过正,武志红最大的贡献是掀起了原生家庭理论。

武志红,出生于河北,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导师是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

心理学专业硕士即应用心理硕士(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英文缩写为MAP),是国家新开的专业硕士。从2011年开始全国统考,面向全国统一招收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硕士。

其中心理学专硕考试科目专业课《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138评论

魂梦杳

经常会看到一些文章中提到武志红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他说: 人要活出自己,不论男女。读了文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武志红是男的,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女的,因为他的观点总是在强调对自己好一点,过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他说自己曾是朋友圈子里公认的“老好人”,和人在一起时,会本能第一时间捕捉对方感受,把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屏蔽掉,哪怕注意到自己不舒服,仍会为对方考虑,结果导致自己和他人共处很累。 他说“我以为自己无欲无求,其实这是病态的,相当于过去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这个主体是有欲望、有需求、有人性的。”抑郁后的武志红,选择让自己和“抑郁的恶魔”共处,他任由低落的情绪流动,并观察自己的情绪情感、身体感受、思绪…… 他始终认为,所有的东西都要与生命力的水流汇聚在一起,这样人才会有创造力。“如果抑郁是我的本质,或者抑郁是黑暗的感觉,那这条黑色的河水就是我的本质,我得跳到里头去感知。”在抑郁症持续快2年时,武志红突然觉得,内心曾经的很多条河流,那些在过去堵塞的、互相拧着的,忽然间通畅了,流动起来,汇入了一个方向,最终汇入大海或一个大湖。 原来这便是武志红的人生轨迹,他选择直面、融入、感知并从中觉醒,把自己当作一个有欲望、有需求、有人性的的主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是武志红的人物专访,他说“英雄之旅”就是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在这个世界上,和这样的世界去碰撞,并且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选择,以及为此负责。 “披荆斩棘破除各种困难,往前走,有时候做好人,有时候做坏人,在这个过程中锤炼自己的心性,最终成就了这段旅程。” 他、我、你,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会经历这样的旅程,我们终将在这个过程中锤炼自己,可能他比我们看得透、想得开,但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就该思考自己的人生,从他人身上发现共性,成就属于自己的旅程。

171评论

爱一个人不会明白失去很痛

链接:

武志红 心理学课程。武志红,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研究心理学超过25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0年,累计咨询时间超过6000小时,出版过多部对社会有巨大影响力的心理学书籍。

课程亮点:心理学课围绕“自我意识”的13个大核心主题——命运:怎么掌握自己的命运?自我:怎么正确认识并且坚持你自己?关系:怎么拿到解密一切关系的万能钥匙?动力:心理健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思维:最能帮助你成长的思维模式是什么?身体:怎么从身体表现观察到心灵的变化?情感:怎么获得爱和付出爱?

课程目录:

无常(共13讲)

自由(共18讲)

现实(共25讲)

创造(共24讲)

空间(共25讲)

觉知(共31讲)

.....

31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