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5248
酒独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好友慧慧一心一意地准备公务员考试, 我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挺不能接受的, 一个清新高雅的文艺青年,干嘛要去考公务员啊。
若干年后,经历过生活的挫折,职业的转换,再到结婚生子,离职创业......才渐渐看懂慧慧的成熟。
公务员的工作虽然谈不上激动人心,但给了慧慧可靠的保障和稳定的地位,不仅是自己心安,家人也多了一份心安。
除了工作之外,慧慧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学画画,跳拉丁,负责本地一个读书会,有了假期就带着娃到处旅行。
她说:我就是想要工作之外更加轻松,当初才想考公务员的啊。
想想真是这样,原来在国企上班的时候,我也是工作之余弹钢琴,学素描,现在创业了,自主时间更多了,却常常因为某种不安而没有心情碰这些。
当然,我不是劝年轻人去考公务员,如果回头再来,我也不会去考公务员,但这只是个人的选择, 最关键的,是你能否认同自己的选择,安顿好自己的那颗心。
台湾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黄士钧博士有一本书叫做《做自己,还是做罐头?》,相对于“做自己”,就是“做别人要我做的”,社会期望我去做的,他给这样的行为起了一个夸张的代名词,叫作“做罐头”,因为罐头是工厂生产线大量制造的产品,每个罐头产品都差不多,也都安全地成为社会需要的东西。
很多人在做生涯选择时都会遇到这个困境,做自己,还是做罐头呢? 做自己,好像比较酷,但到底做什么呢?养不养得活自己? 做罐头,好像太无聊,但过来人说的也不是没道理,至少还好找对象?
如果我们将“做自己”和“做罐头”对立起来,那一定会纠结痛苦的,选择哪个都失去了另一个的好处。 有些选择做自己的孩子,换了好多份工作都没有安定下来,也没有存到点钱,觉得特别失败,对不起家人。 有些听父母话做了罐头的孩子,总认为工作没有价值,想辞职又缺乏勇气。
黄博士说,做了这么多年的专业助人工作后,他发现: 让看似冲突的内在部分可以同时存在(并存),是照顾自己,也是对别人好的方法。
也就是说,自己和罐头,我们都可以做一点。
黄博士举自己的例子: 考大学时,他跟随社会的潮流,选择了电机系,做了个小罐头;很快知道自己不适合电机系,大三那年偷偷决定,要改学心理学,一直拿到了博士学位;拿到学位后,乖乖去当助理教授,又是符合社会期望的小罐头......
为什么要当罐头呢?因为罐头有存在的必要,这个社会是给大部分的罐头设计的, 当罐头可以省掉很多对抗社会期望的压力,省下来的这些力气,他可以用来好好“做自己”,踏踏实实写文章。
慧慧也是省下力气继续她的文艺青年梦。 当年明月和刘慈欣也是在做罐头的工作之余写出了代表作。
不过后来,黄博士还是离开了学校讲师的职位,开创了自己的咨询天地,在各地做工作坊。
所以,做自己还是做罐头,不是水火不容的。当心里那个“做自己”的声音很大很大时,就勇敢地去冒次险,万一坚持不下去,再去做罐头也没有关系,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需要安全和稳定,这并不丢脸。当心里那个“做罐头”的声音更大时,就享受做罐头的轻松,轻松之外再做一点自己,也挺好。
最后,让我们一起做个和自我对话的练习,让两个不同的自己握握手吧:“是的,我想做自己。” “是的,我也想做罐头。” “是的,这两个都是我。我渴望自由,我也需要安全,这两个都是我。” “是的,这两个都是我,而我比这两个还要多更多。”
每当你内心有两个小人打架时,不妨停下来练习,去接受真实的自我,并且相信,你比这两个小人要大很多。
旧巷少女深海少年
张怡筠,女,心理学家。大学时以第一志愿考进心理系,并负笈美国,在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以“轻松说道理,明确讲做法”的独特风格,广受大众欢迎,帮助大家提升心理素质,在职场、爱情、婚姻、家庭中轻松穿行。自认最大的成就: 越来越有功力「不以貌取人,而以心取人」张怡筠最得意的事: 完全没有方向感,却独自旅行过四十多个国家,横越五大洲(数目仍在累进中) 最痛苦的事: 被误认为是「星座专家」(天啊!求求各位高抬贵口,心理学可是专业的科学,跟星座、命相等玄学是完全两回事!) 最开心的事: 遇到超高EQ的快乐生活家 最害怕的事: 新认识的朋友一知道我是念心理学的,就吓得不愿再说话,以免被我〝看穿〞(其实我们心理学家不会那麼无聊的,更何况,我们也没那麼厉害!) 最担心的事: 大家误把星座及所谓「趣味心理测验」当作是了解他人的重要依据(别被媒体的愚昧误导了自己的方向,只要想想看,如果星座很有依据,可以自成一门真正的学问的话,那为什么没有一所学校有正式的星座学系呢?所以这下你该懂了,在媒体上有效果的东西,对你我的自我了解不见得有效果。要了解自我及他人,别超捷径,多用份心念念真正的心理学吧!) 目前最想去的地方: 南北极(等身体练好就出发) 最常造访的地方: 希腊小岛 最想再去的地方: 非洲肯尼亚 最常做的运动: 跑步、拳击有氧、骑马 最爱喝的饮料: 咖啡;最常喝的是:水(咖啡已戒啦,为的是让EQ更优) 最爱吃的食物: 青菜、豆腐(身体轻松,心情就轻松) 最想祝福大家的话: 掌握情绪,品味人生!张怡筵,活跃于媒体的心理学专家,大学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爱上情商网”网站主持人,资深企业培训师(国内外著名企业逾五百家,如微软、德州仪器、花旗银行、宝洁、诺基亚、中国银行、中国电信、宝钢等)。工作重点为情商的全方位研究及推广,专业的学理训练,丰富的演说经验,使得张博士能整合各派心理学理论,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发展出实用的生活技巧。曾在2007年接受《人物新周刊》的邀请做了一期节目,非常精彩。档案自认最大的成就: 越来越有功力「不以貌取人,而以心取人」张怡筠最得意的事: 完全没有方向感,却独自旅行过四十多个国家,横越五大洲(数目仍在累进中) 最痛苦的事: 被误认为是「星座专家」(天啊!求求各位高抬贵口,心理学可是专业的科学,跟星座、命相等玄学是完全两回事!) 最开心的事: 遇到超高EQ的快乐生活家 最害怕的事: 新认识的朋友一知道我是念心理学的,就吓得不愿再说话,以免被我〝看穿〞(其实我们心理学家不会那麼无聊的,更何况,我们也没那麼厉害!) 最担心的事: 大家误把星座及所谓「趣味心理测验」当作是了解他人的重要依据(别被媒体的愚昧误导了自己的方向,只要想想看,如果星座很有依据,可以自成一门真正的学问的话,那为什么没有一所学校有正式的星座学系呢?所以这下你该懂了,在媒体上有效果的东西,对你我的自我了解不见得有效果。要了解自我及他人,别超捷径,多用份心念念真正的心理学吧!) 目前最想去的地方: 南北极(等身体练好就出发) 最常造访的地方: 希腊小岛 最想再去的地方: 非洲肯尼亚 最常做的运动: 跑步、拳击有氧、骑马 最爱喝的饮料: 咖啡;最常喝的是:水(咖啡已戒啦,为的是让EQ更优) 最爱吃的食物: 青菜、豆腐(身体轻松,心情就轻松) 最想祝福大家的话: 掌握情绪,品味人生!编辑本段简介张怡筵,活跃于媒体的心理学专家,大学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爱上情商网”网站主持人,资深企业培训师(国内外著名企业逾五百家,如微软、德州仪器、花旗银行、宝洁、诺基亚、中国银行、中国电信、宝钢等)。工作重点为情商的全方位研究及推广,专业的学理训练,丰富的演说经验,使得张博士能整合各派心理学理论,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发展出实用的生活技巧。曾在2007年接受《人物新周刊》的邀请做了一期节目,非常精彩。编辑本段履历张怡筠 作品张怡筠从小就立志要成为心理学家,大学时以第一志愿考进心理系,并负笈美国,在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为EQ(情商)的全方位研究与推广,是第一位以中文写作EQ专业书籍的学者。1996年出版的第一本畅销书《EQ其实很简单》,获得各界广大回响,并荣登年度十大畅销女作家之列。而接着陆续推出的几本EQ畅销著作,更加带动了华文世界的EQ风潮,使得EQ(情商)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重要名词及概念。学历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心理学博士、硕士 台湾政治大学心理学学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经历 专业企管顾问 训练讲师、国际演说家(国内外逾四百家企业) 台湾大叶大学事业经营研究所 副教授(1993年-2004年)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兼职教授 (2004年) 台湾金石堂书店十大畅销女作家(1997年) 媒体心理学家(1996年迄今) 职务 心情境企管顾问公司负责人 上海电视台 生活时尚频道《心灵花园》节目之心理学嘉宾主持 上海电视台 生活时尚频道《大话爱情》及《相约星期六》节目之心理学嘉宾 媒体专栏作家(《ELLE》、《今日风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