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咨询师李子勋

就算是跌倒又不是坠落悬崖就算是天黑又不是不会天亮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553

首页> 心理咨询师> 著名心理咨询师李子勋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难再遇难相守

已采纳

1978-1983年:华西医科大学:医学1989-1990年:北大医学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1996-1999年:德中心理学院(德国海德堡学院心理专业导师):系统式家庭与婚姻治疗。1989年:接受中国健康教育所“行为与认知治疗”培训。1990年:接受夏威夷大学曾文星教授“分析性治疗”培训。1992年:接受日本加藤隆吉“催眠治疗”训练。1993年:接受美国加利福利亚“性健康治疗与咨询培训”。2001年:接受北大“国际PTSD(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培训。

40评论

不可胜言

中国。

李子勋,男,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2018年10月24日凌晨两点,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先生因病去世。

中文名:李子勋

外文名:Li Zixu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扩展资料:

父母必读创刊背景

1979年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一次会议上,徐惟诚针对当时儿童教育情况提出一个建议:多出一些专供中青年父母阅读的出版物,当时北京出版社领导对这个建议十分的重视并很快开始着手。在创刊过程当中,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这个刊物题写了书名。1980年4月 《父母必读》杂志第一期创刊号首印10万册,加印了26万册。

94评论

我要三宫六院七十二男妃

李子勋离开了。 如果你不知道李子勋是谁,就不必再知道他是谁。 如果你知道他是谁,你就会懂得,当我听到他离开时的那份复杂难言的感觉。 愕然,惋惜,接受。 李子勋是很多人走上心灵探索之路的启蒙者,我买了他所有的书,我读他所有的专栏文章——他孜孜不倦的教着我如何更好的爱,从无不耐,从无焦急。 他的履历,其实不必多赘述,响当当硬挺挺的业内大咖——然而,他却那么好看,好看得不像一个大咖。他的好看里,没有太多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没有太多的志得意满踌躇满志,他就是总是那样儒雅的微笑着,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干干净净。 他其实,是一位大师。 每次翻开他的书,或者看到他的专栏,都会静静地看一会儿他的照片,这个小小的仪式,会让我的心很安宁,会让我接下来的阅读仿佛带着他的声音和气息。 李老师的文字、声音、神态,都在传达着他的身份: 他真正懂得心灵深处的风景,却绝不贸然窥探,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他离开了。那么突然。 还有好几本他的书,在书架上等着我翻开,始终心心念念惦记着他文字的味道。我还在期待也许有一天能够面对面向他讨教,汲取他身上温暖慈悲的力量——我甚至觉得这一定会成为现实,在不久的将来。 然而,从未在任何媒体听到关于李子勋老师身体的消息,然后,李老师就直接不告而别。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消化了好一阵子也不知如何表达,我甚至突然身体不舒服。 暂停了备课,坐在课前休息的教室里,我想好好怀想一下这位素未谋面却对我意义深远的老师。 李老师,你不认得许多人,这许多人却记得你,这就是爱的力量。 心理学这门学问,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老师,才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心理学中最深的力量是“爱和接纳”,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敢于正视自己,探索自己,调整自己;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入学习、传播、分享心理学,开始用这门学问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 惟愿自己能不停精进,身心修为,成为更慈悲舒缓的自己,成为像您一样的传播分享者。比起十几年前初读您,我有所成长。我会用另一种深度和角度重读您的书,我会试着重新体会您之后再解读一次,分享给有需要的人,我会做更多与您方向一致的事情。 也许,这是您留给我们最后爱的教育——爱,传承就好,不必告别。 思及此,我内心怆然褪去,浮现安然,拿起保温杯,走向户外秋日午后的阳光,和那些等待我的生命们。      ———— 小记于·泰安东平 李子勋老师  语录:我们真的需要改变一下对待生命的态度,珍惜每一个当下,但不要轻易去评价曾经度过的时光,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今天去评价昨天从来都不是客观的。 相信所有的过去你都做了正确的选择,相信所有的今天你都在珍惜,还要相信所有的明天你都会竭尽全力去努力,那么你的生命就会一直是充实而愉悦的。 by 《人生困境整理术》 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这是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困境的另一个原因。 by 《你在为谁而活》 相信所有的过去你都做了正确的选择,相信所有的今天你都在珍惜,还要相信所有的明天你都会竭尽全力去努力,那么你的生命就会一直是充实而愉悦的。 by 《人生困境整理术》 人不知道自己是谁,能理解的只是自己的一部分,这跟年龄与经历有关,跟审美与价值取向有关,也与所处的情境有关。 我经常嘲笑那些追求“自我成长”的朋友们,其实你并不是成长了,而是知道了你不知道的自己,那些东西本来就在你的生命中,你只是重组了你的内心现实。 by《你在为谁而活》 那些看起来让人害怕的人,恰恰可能是内心怯懦的人;那些看起来不想惹麻烦的人,内心恰好是非常笃定的人。 by 《你在为谁而活》 生命永远是一个人的孤独。 by 《你在为谁而活》 李子勋老师是中国当代心理学工作者,为中国心理学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向李子勋老师学习,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跟随大师之路,尽自己绵薄之力,希望与更多伙伴共同唤醒更多心灵,推动心理学不断发展升级。 愿李子勋老师一路走好,默哀。

4评论

单身狗

去年的十月,李子勋走了。在那个离别的秋天,也带走了金庸和李咏。 好一个令人悲伤的秋。 只能说,天妒英才。 如果,金庸终止了几代人的江湖梦,李咏带走了他留给观众的最后的笑声,那么,李子勋,则令国人骤然失去了一个可以走进心灵的大师。 那个五官清秀为人谦和的李子勋,也许还没有像金庸和李咏那样被观众所热爱,可是,在如今的时代,他和他的心理学专业却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他是中国第一批心理治疗师、心理督导师、精神科医生,也是中日友好医院专职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在业内,他不是最有资历的心理咨询师,然而,他的专业能力以及他在业内的影响力却是最有权威的。 他在央视的《心理访谈》,是午夜里为那些心灵失所的人带来的温暖光亮,也是受困于心又难以言喻的人的心灵知音。 有多少人,从他儒雅的微笑和温和的语言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他所懂得,他如春风化雨般的力量,感动着点化着迷路人。 又有多少人,投师他的门下,经他孜孜不倦地教导,最后也跟他一样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服务着成千上万的心理治疗需求者。并非他善施魔法,而是他比谁都具备专业能力,也比谁都愿意和有能力帮助每一个生命的改变。广博、深远、人性、智慧、柔和,是他的人格特质,也是他始终不变的执业宗旨。 他以最快的时间、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将心理学带到国人身边。并且,以他的人格魅力改写了心理学领域的格局。如今,心理咨询师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心理咨询师也越来越专业。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节目中,他总是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完全没有业界大咖的高谈阔论,也没有满口的专业术语。他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和生活化的语言去诠释心理学专业,用一颗热情、接纳的心和严谨的专业态度去帮助每一位来访者、求助者。除了受邀央视《心理访谈》,他同时也是《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的特邀心理专家,健康与时尚杂志《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杂志的专栏作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忙于在节目中为大众解析案例,也忙于在诊室里为患者做疗愈,还要忙于对心理咨询师专业队伍的培训。 早在十几年前,他的名字被我所熟悉。那是在一本叫做《心理月刊》的杂志上。这是我当年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对心理学的亲密接触。 杂志里,每一期都有李子勋老师的专栏。专栏中,除了对来访者的案例解析,还有一些由浅入深的心理学知识。他的文字浅显易懂,就像他本人一样平易近人。原本对我来说讳莫如深的心理学,却令我一点点喜欢上了它,并在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也因此记住了他的名字——李子勋。人称李子勋老师。后来,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知名杂志上,他的身影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央视节目中。 李子勋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李子勋就是心理学,心理学就是李子勋。这是很多人对心理学和李子勋的认知。 曾是文学青年的李子勋老师,凭着深厚的文学功力和丰富的专业经验,他写出了一部部深受读者喜欢的疗愈系作品。 他写有的《人生困境整理术》《早教的秘密》《婚姻的烦恼:李子勋解读婚姻心理密码》《心灵飞舞》等多部作品,成为读者的心灵教科书,给人以心灵的启迪。作品中,他的文字像佛性文字充满智慧,也有着专业的理性和通俗易懂的特点。他对生命本身的诠释,客观,真实,又能给人带来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以下是李子勋老师作品中的经典语录:其实人的一辈子都在完成自己,你经历得越多越丰满。不要为经历过的东西而后悔,经历的东西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都是生命中灿烂的东西,把任何体验当作资源来看,那将是无比丰盛的生命盛宴。​——《人生困境整理术》 不管我们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都是应当且自然的,不要为做了什么而后悔,也不要为没做什么而遗憾。 ——《为自己而活》 学校只有一把尺子,就是用分数来鉴定优生、差生,如果家长被学校的“价值观”绑架,那孩子就完蛋了。家长必须有不同的价值观,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 ——《家庭塑造孩子》 当一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会后悔自己做过什么,因为做过就是生命的获得,他只会后悔那些该做而未曾去做的事情,因为已经没有机会再去获得了。—— 《你在为谁而活》 你不曾拥有他,也就谈不上要放弃他。你要放弃的是你内心的一个影子。——《你在为谁而活》 相信所有的过去你都做了正确的选择,相信所有的今天你都在珍惜,还要相信所有的明天你都会竭尽全力去努力,那么你的生命就会一直是充实而愉悦的。 ——《人生困境整理术》 ​​​饱满的爱情离不开痛苦。 ——李子勋 关于生命与死亡,记得李子勋曾经这样说:生命一定会来,又一定会走,从不停止亦不重复。它存在着,同时亦不存在。他来了,又走了。 他来时,微笑着奉献自己。如一把燃烧的火种,以星星之火 燎原大地。 他走时,一个人安静地离开。他朴素地上路,像极了他干干净净的一生。 我猜他走时,一如既往地保留着他儒雅的笑容。 ———谢谢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谨以此文缅怀李子勋老师。 .

88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