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刘杨

梦回萦绕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210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刘杨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你到天荒地老追你的海角天涯

已采纳

2015年国外数感研究评析及启示(霍雨佳,郭成,杨新荣)。《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2期。2014年工作重塑: 获得意义性工作及个人成长的新途径*(赵小云,郭 成)。《心理科学》,2014,37(1)中小学教师自主水平的调查研究(唐海朋,郭 成,程 平,李振兴)。《教育学报》2014年第2期。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发展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郭成,唐海鹏,孟晓磊,李振兴)。《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2013年青少年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自我 人格的关系(赵小云,郭 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年,第31卷,第3 期。课堂情境中的合作创造力评估及其困境(王欢,郭 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9期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研究述评(卢慕雪、郭成)。《心理科学进展》2013(2);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与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胡韬,郭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论青少年的学业自我及其教育培养(赵小云,郭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4);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状况及其相关研究(胡韬,郭成,刘敏),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1);中学生的学业自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赵小云,郭成),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3 (01);2012年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刘杨,郭成),中国健康教育 2012(10);中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学业成就: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 (赵小云,郭成),心理研究 2012(05);贵阳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分析(胡韬,李建年,郭成),中国学校卫生2012(09);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双语教育的实践和反思(李艳,伍思翰,郭成),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5);浅论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双语教育(李艳,张虹,伍思翰,郭成,刘衍玲),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05);中小学教师教学审美能力对其心理素质的影响(郭芳,郭成,罗琴),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04);小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途径与方法(赵占锋,郭倩,马娟,郭成),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03);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学业自我的发展特点及对策(赵小云,郭成), 心理科学 2012(02);班级团体辅导的应用探析(谷萌,郭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06);国内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郭成,阳红),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2(02);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综述(毛文娟,高淳海,郭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03);被洞悉错觉的综述研究(毛文娟,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初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相关研究 (李丹萍,郭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2);自我肯定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吴镝,郭成,冉红琼),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teachers i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intervention programs.(HaoLei,ChengGuo*, YanlingLiu*),Health, V4, N12, 年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的编制(郭成;赵小云;张大均),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2);农村中学教师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关系(梁丽;方可;周章毅;郭成),中国公共卫生 2011(12) ;校本研修与教师多元发展 赵占锋;马娟;曾蓉;郭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12);团辅班会课在中小学的应用探析(伍思翰;李翔;郭成;刘衍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23) ;不同作业环境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特点(王立菲;郭成;冯正直;彭文胜),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22);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述评(魏晓燕;王扬;郭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中国古代教学心理思想对西南地区基础教育教师的影响(张虹;秦安兰;郭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感召及其相关研究(赵小云;郭成),心理科学进展 2011(11);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彭霞;王鑫强;郭成),中国学校卫生 2011(09) ;青少年学业自我的发展特点及研究展望(周海霞;郭成),比较教育研究 2011(09);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审美陶冶模式探析(胡韬;郭成), 安顺学院学报 2011(0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李翔;信忠义;郭成;刘衍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15);心理剧干预对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比较研究(于小溪;郭成;杨玉帅),社会心理科学 2011(Z1);高师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姚翠荣;郭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5) ;中学生社会自我发展特点的研究(赵丽霞;张大均;郭成),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1(01);人格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述评(雷燕;高淳海;郭成),滨州学院学报 2011(01);论语文阅读的内涵与理念(郭成;高淳海;郑雁鸣;王雁玲),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述评(吴岳;郭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2010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及教育对策(周海霞;郭成),中国电力教育 2010(34);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关系(姚晓琳;刘洪;郭成),中国学校卫生 2010(11);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特征分析及建议(吴明霞;张大均;余林;郭成;陈旭),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学习拖延行为及教育对策(经承凤;郭成),中国电力教育 2010(31);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维——自主对话教学(高淳海;雷燕;王雁玲;郭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0(10);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学业自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赵小云;郭成;谭顶良),心理学探新 2010(05) ;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赵小云;郭成),心理科学进展 2010(09);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对学业自我的影响(赵小云;郭成),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07);中度抑郁症状大学生音乐审美欣赏干预的个案研究(周巧;郭成;张大均),中国特殊教育 2010(06);自我调控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姚晓琳;郭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青少年情感自主研究综述(何凤雪;青秋蓉;郭成),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及其培养策略探析(李方、郭成),《学园》;2009年建构教育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之间的联系(王晶;郭成;廖礼惠),上海教育科研 2009(11) ;语文阅读学习的价值分析(高淳海;郑雁鸣;王雁玲;郭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9(11) ;中学生负面学业自我概念内涵的探析及研究展望(梁丽;郭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10) ;学业拖延概念与测量的研究综述(易雯静;吴明霞;郭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S1);青少年学业情绪研究综述(李磊;郭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假设检验思维策略的研究述评(刘青;郭成),宜宾学院学报 2009(04);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秦攀博;郭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吴明霞;张大均;陈旭;余林;郭成),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01)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的编制(王立菲、郭成、冯正直、杨国渝、刘云波),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4);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王立菲、郭成、张俐、李敏、冯正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 (8);论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评价(赵小云;郭成),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9(01) ;2008年教育领域中的自我控制研究进展(田莲;郭成),教学与管理 2008(33);国内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现状及启示(秦攀博;郭成),河西学院学报 2008(04) ;独生子女心理研究述评(王立菲;郭成),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7) ;试论中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及其干预(赵小云;郭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8(02) ;教学心理学发展的动因及其走向(梁丽;郭成;张大均),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行为主义在教学情境中的应用(王立菲;郭成;陈建中),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5) ;试论亲子冲突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何晓燕;郭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教师人格研究及其对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启示(边仕英;郭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我国留守儿童焦虑与孤独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邓自鑫、郭成、王金花)。《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9);心理测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邓自鑫、吴明霞、郭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2007年儿童游戏治疗理论及应用(杨满云;刘衍玲;郭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12) ; 儿童美育的心理功能(何丽;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10) ;高中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周仁会;王钢;郭成),中国学校卫生2007(09) ;重庆市农民工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胡韬;郭成), 中国学校卫生 2007(08) ;论现代学习理论的整合(王海霞;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08) ;中学生学业自我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梁丽;郭成;王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6);国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杨国愉;龚德英;张大均;郭成),高等教育研究 2007(05) ;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及其衔接教育(张利;郭成;魏玲;金春寒),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7)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田莲;郭成;江洪),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建议(郭成;郭峰),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02) ;关于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的思考(张大均;王金良;郭成),高等教育研究 2007(02) ;传销组织精神控制模式探析(汤万杰;郭成),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自我设限及其影响因素和对策(郭成;黄爽),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2006年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金春寒;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10) ;小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刘衍玲;张大均;郭成),中国特殊教育 2006(09) ;美国高中班级分流与我国教育改革(卿凌;郭成),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08) ;国外阅读治疗的研究及其应用(李谷静;郭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高中生师生关系、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何晓燕;张雳;郭成;郭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民族心理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刘冬威、郭成、张大均),《上海教育科研》2006,218(1);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述评(郭成、何晓燕、张大均),《心理科学》2006,29(1);2005年高中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郭成;阴山燕;赵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中国近二十年来教师人格研究述评(郭成、阴山燕、张冀),《心理科学》,2005,28(4);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的比较(郭峰,郭成,李西营),《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高中生应对方式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阴山燕郭成边仕英赵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9(5);美育对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吕新强、郭成),《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28);2004年元认知训练对不同认知方式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影响(郭成、张大均),《心理科学》,2004;27(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条件与策略(郭成、徐燕刚、张大均),《中国教育学刊》,;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设计与操作(郭成),《课程·教材·教法》,;西方童话与中国神话中人物的人格特征研究(杨健、郭成),《心理科学》,2004;27(4);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陈红、黄希庭、郭成),《心理科学》2004;27(4);元认知训练对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影响(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英语教学审美化对初中生英语能力的影响(郭成、梁琴),《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女中学生人格特点与教育对策(郭成、陈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压力调适(吴明霞、张大均、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张大均、刘衍玲、郭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现代教学评价的新拓展(周巧、郭成),教学研究2004(3);2002年中学生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陈红、黄希庭、郭成),心理科学,2002;25(5):520-523;2001年试论课堂教学环境及其设计的策略(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75-80女中学生学习心理素质与教育对策(陈红、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年探索教学心理规律,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张大均、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5评论

你说你对我最好

郭圣通之所以会从一开始的贤良淑德变成后来的专横跋扈,主要是因为刘秀在成为皇帝以后逐渐的冷落了她,导致郭圣通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落差。

虽然郭圣通和刘秀成婚以后度过了很长一段的甜蜜时光,但是刘秀迎娶郭圣通完全是一场政治联姻。郭圣通是真定王刘秀的外甥女,如果刘秀能够娶到郭圣通的话,就能够得到刘杨的支持。所以说,刘秀迎娶郭圣通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而刘秀之所以会在成为皇帝以后冷落郭圣通,主要是因为他跟郭圣通成婚之前还曾经跟阴丽华成婚。这个阴丽华的家世背景虽然不如郭圣通好,但是阴丽华比刘秀小10岁,刘秀在做农民的时候就仰慕阴丽华,那个时候阴丽华和刘秀的家境悬殊特别大,可是阴丽华却从来没有嫌弃过刘秀,而是心甘情愿的嫁给了他。

刘秀对于阴丽华来说是有感激之情的,他为了让阴丽华过上好日子,所以就放弃种田,去外面领兵打仗。阴丽华在家中苦等两年多的时间,终于等到夫妻回家以后,却发现夫婿已经娶了郭圣通。可是性情温婉的阴丽华并没有任何抱怨,反而是非常支持丈夫的做法,这让刘秀对阴丽华更加愧疚,所以她成为皇帝以后,非常想立阴丽华为皇后。但是那个时候刘秀的皇位还没有坐稳,阴丽华就主动表示自己甘居妾位。刘秀虽然将郭圣通立为了皇后,可是从那以后他却一直跟冷落郭圣通,反而跟阴丽华非常亲近。

阴丽华在丈夫当上皇帝以后接连生下5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非常受宠爱,这难免使得郭圣通心生抱怨,后来刘秀就以郭圣通喜欢嫉妒别人为理由将她废掉了。我们从郭圣通和刘秀的情感经历上面也可以看出来,郭圣通其实是真心爱着刘秀的,但是她跟刘秀的婚姻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不会幸福,因为刘秀迎娶她的目的并不是因为真心的喜欢她。

36评论

就你了不起

主要还是因为刘秀刚开始很宠爱郭圣通,但后来逐渐冷落她。主要是因为刘秀冷落了郭圣通,让她产生了心理落差。

22评论

脚裸

初次见到向老师,是四年前入职时的新教师培训会上,我清晰的记着在高峰学校礼堂里,那个语气铿锵充满磁性的男中音,那次培训的内容我已经记不真切,但是我却感受到眼前那位老师,他的言语之间透出一股发自内心的真诚和率真。当时的我万万没想到,正是眼前的这位老师,才让我一步一步地和“语文”这两个字慢慢靠近。以至于在我整个四年的工作时光中,他不仅是我专业中最重要的引领者、我心底里永远的师傅、我迷惘时伸之援手的导师,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因为在老师步步的引领下,我才得走进语文教学这片丰富有趣的丛林,才得以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向老师,是影响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一大批语文教师的教研员,是执着于语文课堂教学指导与研究的首席教师,更是一位笔耕不辍心无旁骛的纯粹语文人。 他说,自己是犯着傻劲的“阿甘”,在落英缤纷的语文丛林里执着前行。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对语文,他执着深情。 当一个人身后的光环如此耀眼时,我们总以为他的语文之路走得如此平顺得益于天赋和幸运,却往往忽视了他是如何翻越那一座座山丘的。不管是曾经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还是如今已经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语文教坛名师,向老师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语文的满腔深情。因为深情,他对语文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因为热爱,他从一所民办学校起步,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层层比拼,在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谈起自己奋斗的时光,他多次坦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可以想见,十多年前,那位因热爱钱梦龙老师《愚公移山》便将整堂课的教学实录背诵下来,并逐一在课堂中实践的小伙子,是怎样凭借着愚公式的坚忍不拔和向式的敏锐领悟,努力让自己的时间不断增值,一路高歌并为自己开辟出一条通往魅力语文的康庄大道的。 对自己,他兀兀穷年。 向老师似乎一直在修炼自己。 阅读,似乎是他每天的主题词。当下的生活,忙,是常态,向老师自然很忙,除却公务会议和日常生活,还要忙于教研,忙于引领,忙于文章,忙于授课,然而不管他有多忙,却始终没有放下书本。向老师自然比我们一线教师还要忙许多,可老师的阅读量实在惊人。专业书籍自然不在话下,时下新书第一时间囊括,名家著作甚至有些已经绝版的书籍,他也搜罗来读。海量的阅读让他的知识库不断更新,让他的课堂总是充满张力和新鲜。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们这些工作室的学员征订了几乎当下中语界所有核心期刊,无阅读,不语文,如此信然。 记录,是向老师一直的习惯。沉寂了一段时间后,老师决定每天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日常所见所感,于是“朝闻道”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一旦开始,就没有再停下来。日日更新的文章,成为老师教研的一种独特方式;日日更新的文章,更成为老师影响他人的最佳方法。一位统帅数百初中语文人的教研员,不管每天的工作多么的芜杂,生活多么的繁琐,每天的记录却从未间断,老师真的是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几年后,老师的《朝闻道》便正式出版了,不断坚持笔耕不辍换来的是多如星斗的文章,信手翻开学科期刊,向老师的名字更是屡见不鲜了。 不懈地阅读和写作,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更激活了老师的专业研究。他的的确确是像阿甘一样奔跑着,是的,上天总会眷顾努力用心、坚持到底的人,他的坚持,我们看到了。对课堂,他虔诚恳切。 走进别人的课堂,老师永远带着谦卑和尊重;打造自己的课堂,老师常常呕心沥血精益求精。成为教研员后,老师与课堂的关系更为亲密了。三十几所学校,数百位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老师不仅逐一踏足,还常常多次反复旁听。不管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新手教师,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每一堂课,他都是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边听边记录,文字记录、图片记录满满当当。他尊重每一个人的课堂,所以如果他听你上课你无需感到压力,他总会用心听到你下课为止,并能发现你课堂中的所有闪光点。他保护你的自尊,给予你更多地自信,更给你有价值的建议。评课时,没有恭维,没有套话,只有干货,当别人的教研还停留在表面上的阿谀奉迎和粗浅的硬性指导时,他却总能有见地地指出你课中熠熠生辉的闪光点,并能依照执教者的思路,迅速提出有意义和价值的改进措施。以身示范做教研,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上公开课。向老师的工作日常,就是辗转于学校之间,用自己的一堂堂公开课向我们一线教师分享他的课堂理解和教学理念。也正是因为老师的一堂堂课,我们才见识到老师的实力,才让我们领略到外界所有对他的称赞都绝不是无中生有,向老师,是当之无愧的首席教师。向老师多次指导我上课,一篇文章几段文字,老师总能在读后从中有新的发现,有更为深切的解读,起初我常感觉老师身上有着对文字特殊的敏感和特异功能,后来才明白,这种对文字的敏锐,都是他数十年潜心努力的成果,他用自己扎实的积累和多年的实践,打造了数之不尽的魅力课堂。“积累有厚度,思维有深度,情感有热度”,是他课堂实践的硕果,是他沉入每一个课堂里的所悟所得,更是他课堂理念的最佳总结。 做教研,他充满“魔力”。“明早七点,学校门口,我带你们去东莞听赵志祥老师的课”。 工作第一个月的某天,向老师同时发讯息给我们几位新毕业的大学生,于是我们几个挤满了向老师的车,一大早从深圳风尘仆仆的出发了。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和这位同事口中的大咖级老师接触,却丝毫没感到拘束和畏惧。到了东莞赵老师工作室基地学校,我带着笔记本,老老实实地坐在听课老师中间,准备聆听赵老师的课。向老师看了看我崭新的笔记本,语重心长地说:“听赵志祥老师的课,只带笔记本是不够的,最好用录音笔,回去还可以反复听”。这是向老师第一次单独当面和我讲话,我记忆犹新。赵老师当天执教的《鲸》一课实在精彩,向老师对我说的这句话我自然也是铭记在心。从那之后,录音笔成了我随身携带的物什,我用它记录了自己听过的一堂堂好课,也记录了之后老师对我课堂的句句点评,如今我还常在闲时打开听一听,自我感觉受用很多。来到龙华,加入初语团队,向老师便带我们一路“追星”。余映潮老师、黄厚江老师、王荣生教授、郑桂华教授、冯善亮老师、肖培东老师等等等等,那些在全国中语界蜚声在外的教授专家,老师把他们一一请到龙华,并逐渐成立起一个个工作室。作为工作室成员的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能聆听到各种大咖级的亲传笔授,不仅兴奋,更感自豪!工作室的活动扎实有效,老师还带头和我们学员一起完成工作室论文,撰写工作室作业,老师以身作则的例子实在太多,也正是因为老师一直在前面奔跑,作为后辈的我们,哪怕只能望其“向”背,却也愿意一路追随。文本解读、课堂实践、命题指导、模仿名家课堂……我们的教研太丰富有趣了!老师总能在寻常教研中找到不寻常的开展策略,好风凭借力,千回百转受益的却是我们。说起向老师,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信服和认可,因为他有实力、有能力,更因他课堂的魅力,智慧的“魔力”。 但是可能连向老师自己都不知道,他曾经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点燃了一位年轻人几度迷惘的心。那个人就是我。 初入教坛的我,在日复一日的繁杂工作中常常患得患失,除了用心努力做好眼前的事,似乎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什么明晰的规划。直到学校组织了一次全校范围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我选中了课题《老王》,准备上课时却发现老师坐在教室后面,其实那次比赛老师并不担当评委,我来不及多想,带着自己初生牛犊的那股稚气上完了课。课后,老师并未过多点评,只说:“若我给你打分,这节课可以打90分了。” 当时我一楞,接着心中窃喜。因为准备《老王》时自己曾经用心看过一些书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我心想也许通过我的努力,认真去做,说不定我的课堂也能像老师的课那样魅力四射。 其实,如今我回想起来,虽然那节课效果尚可,也有一定的闪光之处,但是出自一个经验匮乏的新手教师,其中肯定有很多的不足,老师那句话也许是为了鼓励我,也许只是无意之言,但当时这句话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正是因为那句鼓励的话,我越发自信了,正是因为觉得自己似乎还有一定的天赋,一个月后,我参加区里赛课脱颖而出,我和老师之间的联络越来越多了,耳濡目染之下,老师改变了我太多太多,这不仅源于老师对我的专业传授,还得益于老师平时的为人、处事。一间小会议室,一块小黑板,两台电脑,几摞书,老师带领我开启了漫长语文成长之路。“你走上讲台的姿势显得太过随意,再来一遍。” “把你刚才说的话,用更为简洁的语言重新说一遍。” “再简洁一些。” “刚才你说的这几句话逻辑不清晰,重新组织再说一遍。” 从老师指导我上《春酒》这课开始,这种细致的指导就一直没有停过。模拟讲课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我站在黑板前面,老师坐在板凳上充当学生,模拟提问,模拟对话,模拟动作,甚至模拟开课时的问候语,字斟句酌,皆是用心。每当想到这些,我都忍不住感叹,我是有多幸运遇到向老师啊!正是因为老师几十次一如既往的指导我解读文本,坐在板凳上听我讲课,毫不讳言地指出我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我才实现了自己一步步的成长。有一次在外区上课,听课的老师说从我的课中感受到向老师课的影子,我当然觉得这是巨大的表扬,然而只有自己才知道这影子完全得益于老师这几年苦口婆心一字一句的传授。回想这几年,能够追随老师的脚步,幸甚至哉!从区赛起步,再经过市赛、省赛、全国赛,无论是赴外的省内支教研讨课,还是市内的名师课堂,很多人觉得我这一路走来自己付出了很多,诸不知,老师默默在我背后比我做的还要多很多很多。这几年,向老师指导我上的课数不胜数,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从提问对话到板书呈现,有时连续几天都在那间小小的备课室指导我备课,那间备课室见证了老师对我字字句句的指导。带我赛课准备课的这几年,他定是比自己上课还要耗费更大的心血,更多的时间的。如果说一次课的指导已经是莫大的荣幸,那么这几年十几次的用心指导,各种课型的悉数传授,于我而言,已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次次重要洗礼,一次次脱胎换骨。 2016年春天,老师指导我准备深圳市名师课堂的课。在我把学校所有班级全部试讲之后,因为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老师又帮我联络去外校试课。我永远记得最后一次试课也是在外校,可是当日清晨天公便不作美,滂沱大雨一直不停,老师家住南山,雨天自然堵车,从家到试讲学校开车需近一小时。当老师来到试讲学校时,身上已经淋湿大半,我看着他脸上略带疲惫,因为大雨无奈穿着一双拖鞋,拿着一把长柄伞准时出现在教室外面。原来当天他作为家长义工冒雨在南山二外指挥学生上学,又冒雨驱车赶来听我上课。那个场景,我终生难忘,我心里默念,无论何时都要倾尽全力,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第二年的春天,我在广州参加省组织的全国赛选拔赛,老师当时在外省上课,依旧耐心通过电话指导我文本解读,用心备至一如既往。赛课前一晚,我从深圳前往广州住下,以便第二天一早上课。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我又收到老师的短信,他已经驱车从深圳赶往广州的路上。早上八点钟,铃声响起,老师又准时出现了。可他前一天晚才乘机回到深圳的啊!我没有多问,把感激咽到肚子里,收起感动开始上课。老师也没有多言,像往常一样坐在台下静静地听我讲课。老师就是在用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引导着我,激励着我。这几年,无论是大小比赛,老师不仅是全程辅导我备赛的指导员、开车带我去赛场的驾驶员、为赛课文本录制语音的录音员、还是时时刻刻开解我压力的心理辅导员。但凡我要外出上比赛课,老师都会如期而至。每当我准备上台讲课时,老师总是默默给我发送一条讯息,“享受课堂,相信自己”“深呼吸,你是最优秀的”……老师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我打气,每每看到这样的讯息,我也仿佛吃了定心丸一般,抛掉紧张,忘却压力,提起精神登上讲台。“刘杨你记住,任何时候在课堂上都不要投机取巧,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这节课,你表扬学生的次数屈指可数”“你的朗读是弱势,是你以后要攻克的方向”“注意你和学生的对话,要有生长性”……这些年,向老师对我的嘱托太多太多,每当我翻开笔记本,回想起曾经的一切,这些叮咛总会铺天盖地般涌来。而这些叮咛,都让我牢记一点,要带领学生真正在言语文字中穿梭,方才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如今赛课已经远去,我又回归到日常的平静之中,每次见到向老师,依旧是叮嘱我勤写文章,多多读书,再度挑战自己。关切的言语总会让我从浑浊零碎的琐事中抽离出来。如果说这几年,我上过一些大家叫好的课,收获了一些荣誉和赞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获有所得,那是因为,我有着一位好老师啊,我们的教研员向老师。 是的,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外,向老师都是我的老师、我的恩师。可是当我想把自己记忆中有关向老师的片段一一描述出来时,我才猛然发现,仅仅依赖于我简单地文字描述实在难以让你真正了解他。因为,所有与向老师有关的故事本质上都是关于语文的,关于课堂的。因此,真正能够描述老师的——是他在一堂堂语文课中留下的精彩瞬间。

120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