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6288
浮华三千断了思念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从来访者及家属等信息源获得有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智力、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进行全面评估,概括心理和生理测查;根据心理发展史和心理生理测查的结果,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时应及时请求会诊或转往其他专科。
心理危机干预
一个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创伤和打击,如理想、目标和事业的丧失、亲人的意外死亡、人际关系的恶化等导致急剧的精神崩溃时采取的心理咨询。
生活问题咨询
包括恋爱、婚姻、家庭及性问题,升学和就业的选择,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儿童行为不良,人际关系问题,以及酒和药物依赖等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身心疾病咨询
许多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也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关系,可以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从而解除心理压力,以防止躯体疾病加剧。
你凭什么自作聪明故做矫情
人间清醒的有杨幂还有郑某因为她们的话都是语出惊人,让别人下不了台。
我们都知道,杨幂敢于说,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因为她已经在娱乐行业工作了很长时间。她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一名资深艺术家,曾多次陷入困境。现在,以“自黑”的形式驳斥这些黑色材料是一个好方法。例如,如果杨幂被问及自己不漂亮,她会直接说:“没关系,反正我的观众不是你。”这不仅解决了尴尬,也让其他人感到羞愧。另一位经常和她一起出现的艺术家郑某也很直接,但绝对不清醒。
因为她说的话太棒了,这让其他人很尴尬。例如,节目中提到了“金晨邓伦的前男友”,这是他们都不想提及的。她在这里玩得很开心,最后向其他人道歉,但他们没有回应,这可以说是扇了她的耳光。许多脱口秀演员都很了解世界,了解世界,所以他们在陌生人眼中很清醒。但也有很多脱口秀演员。虽然他们很有趣,但和许多人一样,他们的头脑非常混乱,头脑不清醒。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行业都有清醒的人,也有清醒的人们。因此,用“脱口秀所有演员都清醒”这句话来概括脱口秀的所有演员是不够的。伟大的张炜是世界上理所当然的一个清醒的人。我们都知道,张伟从事业的低谷到现在的繁荣,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大张伟并不气馁。他呈现给我们的形象总是那么快乐。在一次采访中,张伟曾说: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你,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句话解释了我们不了解的方面,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无论我们做得好还是坏,总有一些人能理解你,一些人不理解你,总有人喜欢你,也总有人不喜欢你。答案是否定的。
我的男人你碰不起
国内催眠师很多,台湾:陈一德、廖阅鹏、黄大一、蔡仲淮;香港:连峻;北京:马春树、刘晨、罗晓捷、郝滨;上海:徐毅强、曹子策、黄新、黄雄斌;广州:林建雄;深圳:蒋平、房子墨、刘强德、唐喜明;杭州:吕承谕;苏州:马维祥;青岛:宫晓斐;山东:李慎旺;武汉:徐云;成都:格桑泽仁、谢泓瑶…催眠师的证书国内目前还没什么权威机构认证,据说马维祥的经络催眠是获得国家认证的,劳动部签发。
大叔丫头you丫头大叔she
生活在香港的曾文通,
是一名颂钵演奏者,
每次演出一票难求。
他的演出非常特别:
欢迎听众在音乐会上睡觉。
因为这种音乐,十分“助眠”。
曾文通
颂钵,其实就是一种“碗”,
不同材质、音色各异,
敲打出的音乐十分极简,舒缓人心。
有人专门听它帮助自己深度睡眠,
更有听众感叹:
这个声音听一次,如睡十年。
点击视频,亲测试听。
自述 曾文通 编辑 莫竣威
我们的采访在曾文通的家里进行。他和太太住在香港大埔的梧桐寨村里。这里远离市区,群山环抱,空气格外清新。与我们印象当中那个车水马龙、高楼耸立的香港,似乎一点也没有关系。
曾文通的家
曾文通的家面积较小,但空间显得很大。客厅的陈设简单,甚至简陋:一张木桌、一把木椅、一个木柜,已是全部的家具,其他地方空空如也。
平时,他和太太习惯席地而坐,家里没有音响、电视:“我不需要电视机,因为我这里有很多东西可以看。” 文通指了指窗外,他最喜欢就是呆在阳台,看远处的群山。
曾文通的舞台设计作品
剧场是曾文通的另一个家。他在香港舞台剧界很有名气,作为舞台和服装设计师,曾参与200多部舞台剧的设计工作,并在2009年获得世界剧场设计大赛“舞台设计荣誉奖”。
机缘巧合下,他把自己的喜好——颂钵演奏,也带到了幕前。在香港,他的小型音乐会和工作坊,往往开票几分钟就爆满,甚至有听众等了两年,才有机会面对面地听他演奏。
一条摄制组在曾文通的家中,亲身体验了一次颂钵演奏。颂钵到了他的手里,似乎有一种魔力,每一次敲击,都能让人头脑舒缓,安静下来。当时就连正在工作的摄影师,也忍不住悄悄地闭上了眼睛。
以下是曾文通的自述。
吃透生活的苦后,发现颂钵
我和颂钵结缘,很大原因是因为我妈妈。
她以前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爱旅行,爱下厨。但自从被确诊糖尿病后,20多年来,我是看着她从能走能站的人,变成需要坐轮椅,再到后来基本只能卧床。一切都历历在目。
之前我会帮她脚底按摩、舒缓病情,但后来因为她的身体、四肢开始肿胀,我一按她的脚,肌肉就会陷下去。
看到她很无力,我也很无力。我工作忙也不能常陪在她身边,心有愧疚。
直到2010年有一次,我在台湾策划一个演出,和一个老同学重遇,他把颂钵推荐给我。一听完,我整个人马上放松下来,不知不觉都在他家睡着了。这一觉,好像让我补回了10年来,我所缺失的睡眠一样。
我立马就爱上了这个声音,开始不断地去研究它。
当时我拿到美国耶鲁大学的奖学金,到纽约进修舞台艺术。大概有3万美金,让我去重新学习一些新东西。课余期间,我就跟随尼泊尔籍的颂钵大师Suren Shrestha学习。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操作方式。
课程完结后,我回到香港,第一个听众就是我妈妈。
当时她大部分的时间只能卧床,对于许多长期病患者,最痛苦和煎熬的莫过于睡不着。我就尝试把刚学到的颂钵乐,敲给她听。
我拿着一个颂钵,在她旁边敲。第一次敲完后,我发现她的身体变得柔软,渐渐地能睡上一觉。
2011年,在妈妈离开前的最后阶段,我每次去探望她,都会随身带着颂钵。有时候我会在医院敲颂钵给她听,有时候会把她推到附近的公园,在那儿大家都不说话,听着风声和树叶摇曳的声音。两个人都很珍惜那一刻。
可以说是妈妈带我去认识颂钵的世界,也是她让我知道,这个声音能够帮助到别人。
颂钵:从食器到乐器
颂钵作为真正的乐器进行演奏,只有近二十年的时间。
所谓颂钵,两个字而已——食器。它原来是喜马拉雅地区的僧侣和居民,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皿。不过颂钵成为乐器,也是人的天性使然。你看小时候我们在家吃饭,饭菜还没上,前面有碗、有筷子,会很自然地敲打几下,这时候的饭碗,也可以称为颂钵了。
颂钵的声音,我形容它是时间的延伸、空间的扩展。因为只要敲一下,它产生的声响和共振会延续很久。让听者好像被一个空间包围,“噔——”的声音,就像一条路,引你进入另一个环境。
因为大小、材质的关系,每一个颂钵所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较大的颂钵,发出的声音较低沉,听者仿佛走进一个山洞,声音在你的身体周围环绕。头脑、肩膀能迅速放松下来,甚至可能听几分钟,慢慢就睡着了。
敲打一些小的颂钵,能发出高音。声音很集中,可以使听者提神,更加专注。加上听觉会影响视觉,进而影响整个头部共振,耳朵、眼睛、鼻子都会被唤醒。
演奏颂钵时,当你用粗暴方法敲打它,声音会变得很难听。但如果你轻轻地敲,它又会很“乖”地,将声音表达出来。掌握技法、懂得如何敲打它,声音才会悦耳。
曾文通在尼泊尔的沙弥学院
在纽约学习了基本功之后,我走遍了全世界:去法国、英国,在当地的博物馆,了解铜器的发展;去颂钵的发源地比如印度、尼泊尔一带,理解和学习颂钵文化;也去了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去收集各种各样的钵。
我现在收藏的钵大概有1000个,自己常用的就100个。它们都是我从世界各地淘来的,铜钵、铁钵、铝钵、锡钵……材质、音色各异。
我收藏的大部分都是铜钵,之前在马来西亚的一家小店,我看到有一些钵是用锡做的,当时拿起就开始敲,噔、噔、噔,声音非常好。我记得店员都傻了眼,在他们眼中这只是一个装饰品,没想到还有人拿来作乐器。
有些钵的价格,也从几万至十几万不等。比如一些百年历史的古董钵,它的声音就像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家,我认为它音色独特,就是值这个价钱。
一场欢迎所有人睡觉的音乐会
演奏颂钵,以前更多是我自己的兴趣爱好,直到2012年才开始正式演出。
当时我在香港负责一个音乐剧的舞台设计,和剧中的音乐总监开会。他那天状态很紧绷,我便停下来,为他敲了一段颂钵,帮助他放松下。
听完后他说,“这个音乐是可以放到舞台上。”于是便邀请我,当音乐会的表演嘉宾,在剧中加入了颂钵的演奏环节,这是我第一次把颂钵演出带到幕前。
这七八年间,除了香港,我也去各地演出过:马来西亚、英国、秘鲁、北京、深圳、台湾。听过我演奏的人,有上万人了吧。
我的音乐会有一个特色,就是很欢迎大家睡觉。观众进来后,很快就安静下来。有一些人听着听着,就会进入一个朦朦胧胧的状态,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徘徊,之后就渐渐睡着。有些人听了会哭、会流泪,就像是情绪的排毒。
曾文通与颂钵演奏者们
音乐会结束后,很多观众都说变得更精神了,可能是因为感官“垃圾”都被音乐清空了。还有人跟我说,这个声音听一次,好像睡了十年一样。
虽然有一些人把颂钵看成一种疗法,把敲击颂钵的人叫做“颂钵治疗师”,但我担不起这个称号。我就是一名颂钵的演奏者,如果我的音乐能给人带去平静,就满足了。
香港大埔梧桐寨村
生活是做减法
7年前,我和太太从香港市中心红磡,搬到现在的郊外大埔梧桐寨村。这里四面环山,离市区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附近的梧桐寨瀑布,30多米高,是香港最高的瀑布之一。我会经常一个人走45分钟的山路,到瀑布和溪边,敲打我的颂钵。
在这里演奏时,四周的环境会和我产生共鸣。别以为没有听众,其实很多蚂蚁、蜻蜓,都会停在石头上聆听。这里也给我创作上的灵感:鸟的叫声,蝴蝶拍动翅膀的动作,都对我有很大启发。
平时生活很简单,每天吃得清淡:一碗粥、一个馒头、一个番薯。我家也很“空旷”,没有沙发、没有电视、没有音响……因为我不需要它们。
我现在不出去社交,也很少用社交软件,要联系我就只能用电话和邮件。每一天专注在工作,以及颂钵的研究上。
现代人太容易焦虑,每天各种资讯不断地向你涌来,甚至让你很难拒绝接收。很多人可能去坐车,都不愿意看一下风景,还是继续盯着手机。也许每个人,每天最低限度都应该留5分钟给自己,放空、发呆,什么都不做,容许我们的脑袋清空一下。
我经常会比喻说,其实人的心就像颂钵一样。当里面有杂物的时候,声音就会刺耳。只有纯净的颂钵发出的声音,才能打动别人。
人也是一样。学会清减,生活才自在。
孤独角落有我为你流的泪
脱口秀演员的心理状况也有可能会与大众相同,他们并非全部都能够成长为人间清醒。虽然脱口秀演员很多时候能够给我们带来醍醐灌顶之感,让我们觉得他们对人生早已看透。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的内心也有彷徨的时候。
像徐志胜在走进咨询室表达了自己的迷茫后,心理咨询师表达了这样的一种说法:你太有奉献精神,你很愿意去滋养他人,可是你的这种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时,你的能量就会被耗尽,你感觉不到特别的快乐。像徐志胜这样优秀的脱口秀演员,他此前一直活在阳光下,可内心却还是有不快乐的时刻,尤其是当他的内心不够清醒时,那种焦虑或彷徨就会来袭。
还有庞博在与心理咨询师对话时,表达了自己有些在意他人看法的举动后,说自己不太能接受失败,尤其是不怎么能够接受走下坡路的自己。面对这样的庞博,大概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吧,毕竟他以往的战绩是如此的辉煌,简直活成了人生赢家,可却依然还是有他自个不同的烦恼。由此可看出,哪怕再优秀的脱口秀演员,他们的话语多么的犀利,但他们也不可能成长为完人,毫无人生的烦恼。
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一样的烦恼,再如何的人间清醒,其实也会有难过的时刻,有不解的心事。因此,我们不必带着滤镜去看那些脱口秀演员,他们也是凡人,再如何看透世事,也很难看破红尘。因此,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接受自己的平凡之处,学会安然接受每个不同阶段的自己,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种种变数,这才能够成为长久的人生赢家。愿每一位朋友都能意识到这一点,通过与内心的对话来提升自我的境界,同时,也不要指望从脱口秀演员那里获得精神的滋养,而应该更多的向内心进行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