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2174
叫我孙夫人
勃利镇两面环山,一面丘陵,一面平原,一河(小碾子河)贯穿南北。县直工商企业主要集中于镇内。全镇总面积119平方公里,镇郊耕地面积8万亩,以种植蔬菜为主。镇办工业有亚麻加工厂、酿洒厂、小煤矿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840万元。全镇共辖5个街道和新起、太平、镇安、城西、元明、新华、吉祥、顺天、蔬菜、新城、镇南等11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万人;满、朝鲜、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镇政府驻于镇内。勃利县地处黑龙江省东部,七台河市代管,与宝清、鸡东、林口、依兰、桦南县接壤,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人工林重点县、果树生产基地县、一百个产煤大县之一。全县近3000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勃利镇、大四站镇、双河镇、永恒乡、吉兴朝鲜族满族乡、倭肯镇、杏树朝鲜族乡、抢肯乡、青山乡、小五站镇)、13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万人,农村人口2万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黄金、石墨、花岗岩、大理石、沸石、膨润土等,其中煤炭储量2亿吨,瘦焦煤属全国稀有煤种。全县可耕面积6万亩,主要农经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烤烟等;主要畜禽品种有生猪、肉牛、肉鸡等;勃利县林地面积广阔,林木总蓄积量达5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境内有大小河流23条、中小型水库11座。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药用植物300余种,食用菌400余种。野生蓝靛果466公顷,土特产有山野菜、小红辣椒、红松坚果、人参、鹿产品等。勃利县东、南、西三面环山,西部山区属老爷岭山系,东部山区属完达山系,中部丘陵区为完达山向三江平原倾斜的过渡型地貌,西北部平原是松花江水系倭肯河的冲积平原。境内海拔123--1008米之间,最高是段家岭李木营界山顶,最低是安兴水库地面。勃利县地处寒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在450mm—550mm之间,日照时效在2350~2450小时之间,活动积温在2300~℃~2700~℃之间,平原和丘陵无霜期137天左右,半山区119天。春季3--5月份,冷暖气温变化急剧,回暖快,3月末至4月初开始解冻,终霜在5月12--23日;季降水占全年的15%;天气干燥少雨多风。夏季6--8月份,高温多雨,平均气温9--8℃,极端高温4℃;季平均降水3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秋季9--11月份,秋季光照充足,天气多晴好。季平均降水100毫米,不足全年降水量的20%。平原区和丘陵区初霜一般出现在9月26日前后。10月末大地开始稳定结冻。冬季12月--翌年2月,气候干燥寒冷,晴好天气增多,季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仅占全年的5%。勃利县以境内勃利河(今西北楞河)得名。勃利,满语,“幸福、吉利”之意。清代属三姓副都统管辖。唐代曾在黑水府下设置勃利州,辽代属生女真五国部,据考证唐代的勃利州是辽代五国部之一的剖阿里部(剖阿里系满语“豌豆”之意),应在今苏联伯力一带。清初为和屯噶珊之地。三姓地方分为荒里、荒外,此地当时属荒外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拟设县治,未实现。民国三年(1914年)派官吏实地勘查后,将依兰县东南地带析出,于四站(今勃利镇)置设治局,民国六年(1917年)改设治局为勃利县,属吉林省依兰道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后,废除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勃利县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三江省公署,勃利县由吉林省划归三江省管辖,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将本县西部地区划归林口县,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设置东满总省和兴安总省,与此同时又将勃利县由三江省划归东满总省所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勃利县划属合江省管辖。全国解放后,恢复东北三省。勃利县隶属干黑龙江省。一九七〇年由勃利县析置七台河市。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吉林巡抚等奏准,拟于依兰府东境增设勃利县,列为“暂行缓设”之列。中华民国成立后,经过现场调查和履行呈请程序,1917年5月10日批准,设置勃利县。设治委员于同年9月16日启用关防,县址设于大四站,定为三等县,隶属依兰道。后因县城遭匪患,1919年秋迁至大碾子河镇老街基。1929年2月,废除道制,由吉林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39 年6月,将南境之林口村、古城镇、龙爪村和青山村划出,设置林口县。1943年10月,划归东满总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1947年2月,合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依兰县东南部双河地区划出,设置双河县,县政府驻双河镇,隶属合江省管辖。 1948年5月,撤销双河县,并入勃利县。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改隶松江省。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划归合江专区管辖。1957年1月22日,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将原鸡西县的兴农、平安河和哈达砬子3个乡划归勃利县管辖。1965年1月1日,将兴农公社划归鸡东县管辖。同年2月2日,国务院批准,将七台河镇划出,设立七台河特区。隶属合江专区。1966年2月,将密山县境内国营兴北农场划归勃利县管辖。同年9月,将茄子河、中心河两个公社划归七台河特区管辖。1983年10月,将勃利县划归七台河市领导。勃利之称的由来大致有三种说法。其一,勃利县因据古代勃利州而得名;其二,当时建置县治时,依兰道尹以“勃发、顺利”之意而命名;第三种说法,此地远于辽代,是五国部之地,称五国部城首为博和里国博和利,“勃利”则为“博和利”之转音。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工业强县、建设宜居家园”目标,积极应对危机考验,成功战胜各种困难,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亿元,下降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增长9%。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7:2。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实现种值业增加值4亿元,林业增加值4亿元,牧业增加值4亿元,渔业增加值0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亿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1万吨,增长6%。其中,水稻产量3万吨,增长7%、大豆产量1万吨,下降44%、玉米产量9万吨,增长4%。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达到9万头、1万头、5万只和625万只,分别增长7%、14%、12%、43%。年末猪、牛、羊、家禽存栏量分别达到3万头、1万头、1万只和3万只,分别增长9%、6%、下降9%、增长7%。肉类总产量达到3万吨,增长4%;禽蛋产量6万吨,增长8%。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拥有农用拖拉机9001台,增长8%;农用运输车4431辆。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规模上工业完成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05%,实现增加值8亿元,下降7%。其中,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4251万元,增长4%,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223749万元,下降1%。规模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税总额6亿元,下降2%,其中利润总额3亿元,下降5%,税金总额3亿元,增长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63%。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加的有水泥29万吨,尿素8万吨,大豆油6万吨,复烤烟叶8万吨,分别增长7%、5%、6%、5%;下降的有洗精煤124万吨,焦炭106万吨,分别下降9%和5%。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564万元,同比增长8%。在全部建筑企业中,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8亿元,同比下降7%。房屋施工面积166755平方米,同比下降5%;房屋竣工面积92954平方米,同比下降2%。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城镇投资258668万元,农村投资24280万元。在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196056万元,下降7%;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8712万元,增长5%。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开发投资22806万元,增长6%。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由上年的9%上升至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达195000平方米,增长1%; 商品房竣工面积63000平方米,下降9%。商品房销售面积58848平方米,下降8%,其中,销售住宅面积55848平方米,下降9%。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956万元,同比增长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9730万元,同比增长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2226万元,同比增长5%。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08782万元,同比增长7%;住宿餐饮业23159万元,同比增长2%。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出口总额660万美元,同比增长3%。六、交通运输邮电业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6100千吨,同比增长7%,货物周转量12150千吨公里,同比增长9%。完成公路客运量3900千人,同比增长6%,旅客周转量101000千人公里,同比增长3%。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632万元,同比增长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712万元,同比增长6%;邮政业务总量1920万元,同比增长2%。七、财政、金融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57230万元,同比下降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150万元,下降6%;地方财政支出154624万元,同比增长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43210万元,同比增长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8368万元,同比增长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92297万元,同比增长6%。各项贷款余额335685万元,同比增长3%。八、教育、文化和卫生年末全县拥有中学18所,小学34所。年末在校学生25709人,其中,高中生4737人,初中生6969人,小学生14003人。教职员工2027人,其中专任教师1918人,行政人员65人,教辅人员22人。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现有藏书8万册。农村文化站10个,村屯文化室96个。广播电台和广播转播台各1座,电视转播台和有线电视台各1座,卫星收转站10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人民医院1个;中医院1个;卫生疾控中心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年末卫生机构病床62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69人,其中执业医师371人、执业助理医师30人、注册护士220人、药剂人员56人、检验人员40人。九、城市建设年末镇内道路总长度83公里,道路面积76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2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6平方米。拥有桥梁13座,路灯9164盏。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02%,建成区绿地率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县总人口320375人,同比减少776人。其中:农业人口218563人,占总人口的2%,非农业人口101812人,占总人口的8%。男性人口162487人,女性人口157888人。全年出生人口2382人,出生率为4‰;死亡人口1773人,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9‰。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9142人,同比增长5%。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190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16元,同比增长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730元,同比增长18%。全县新就业5845人,其中新增就业535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16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74%。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0042人,同比下降9%;养老金支出22855万元,同比增长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2007人,同比下降3%;医疗保险费支出3174万元,同比增长2%。城镇低保4820户,10153人,农村低保9177户,16514人。共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补助5800多万元。
我是雷锋请和我做朋友
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2015年11月30日会议讨论决定,2015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分数线为:临床执业医师:360临床执业助理医师:180口腔执业医师:358口腔执业助理医师:178公共卫生执业医师:355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165具有规定学历中医执业医师:356具有规定学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80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执业医师:356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80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373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182具有规定学历蒙医执业医师:292具有规定学历蒙医执业助理医师:129师承或确有专长蒙医执业医师:292师承或确有专长蒙医执业助理医师:129具有规定学历藏医执业医师:338具有规定学历藏医执业助理医师:155师承或确有专长藏医执业医师:338师承或确有专长藏医执业助理医师:155具有规定学历维医执业医师:373具有规定学历维医执业助理医师:168师承或确有专长维医执业医师:373师承或确有专长维医执业助理医师:168具有规定学历傣医执业医师:362具有规定学历傣医执业助理医师:192师承或确有专长傣医执业医师:362师承或确有专长傣医执业助理医师:192具有规定学历哈萨克医执业医师:203具有规定学历哈萨克医执业助理医师:85具有规定学历中医(朝医)专业执业医师:270具有规定学历中医(朝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111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朝医)专业执业医师:270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朝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111具有规定学历中医(壮医)专业执业医师:269具有规定学历中医(壮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118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壮医)专业执业医师:269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壮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118
你是我永远的梦
`惠州 市情简介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城、惠阳两区和博罗、惠东、龙门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万。 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惠州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早在十年前,惠州已进入中国大中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综合实力50强”的行列,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近两年来,惠州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使惠州的环境优势更为凸现。目前,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相互配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水路距香港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达2亿吨,现已建成2座万吨级通用码头和4座5万吨级的原油油气码头,形成年吞吐量1500万吨的规模。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惠州交汇,即将建成通车的惠澳(惠州港)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接轨,将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惠盐、深汕与在建的广惠、惠河4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211公里,公路密度65公里百平方公里。惠州至深圳黄田机场1个小时车程,至广州白云机场只有5个小时车程。全市电话普及率2部百人,在境内通过的多条国家一级光缆干线与境内通信网络相连接,构筑起发达的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市区自来水供水能力40万吨,输变电能力为全国主变容量超200万千伏以上的53个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赛、华阳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创立了TCL电话机、TCL王牌彩电、TCL手机、富绅衬衫、德赛电池、德赛数码龙音响、侨兴电话、CECT手机等一批工业产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引进了美国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韩国三星、LG,荷兰飞利浦和中国联想等国内外著名厂商、跨国公司在惠州建立生产和研发基地,逐步构建起以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一齐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格局。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亿元,工业总产值3亿元。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办起了80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目前,惠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成为中国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 2002年11月,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外方投资者是世界著名的英荷壳牌有限公司,将于2005年正式投产。该项目的上马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牵动效应,预计在未来的5-10年内,该项目将给惠州带来600-1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个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惠州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惠州百年发展的格局,必将对惠州乃至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目前,惠州正加紧规划及实施三条战略经济带,一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数码信息企业为内容,打造数码信息产业带,壮大数码信息产业。二是以建设大学园区,吸引国内外名牌大学落户为契机,带动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带,发展文化产业。三是依托惠州港大港口的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辟沿海重化工产业带,发展临海经济,以此打造惠州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的惠州政通人和,蓄势待发。市委、市政府正抓住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动工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迅速掀起新一轮发展潮,全面推进现代石化数码名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委、市政府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惠州建成“四个基地、一个中心”,即数码信息产业制造基地、石油化工加工基地、对外贸易出口基地、度假观光旅游基地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到2010年,全市GDP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1700亿元,人均GDP超过5600美元。与此同时,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力争2003年成为广东省文明城市,2005年左右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在3-5年内把惠州建设成为文明生态城市,并逐步夺取“中国人居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以及“国际花园城市”的荣誉称号。 城市建设 2005年,新建改造了一批城市主干道,惠阳区和大亚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快,惠城区完成了塘尾街等一批内街的改造,下角东江大桥建设、东新桥拆建顺利推进。至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657公顷;实有营运公共汽车696辆,实有出租小汽车975辆;实有铺装道路面积8万平方米,铺装道路总长度50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4公里,排水管道长度72公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5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20468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7463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4万吨,其中家庭用量3万吨。 科教文卫 2005年,全市考入大专以上学生11534人,比上年增加 1064人,增长2%;高中毕业生升学率2%;初中毕业生(包括了升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升学率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9%。 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有48万人,增长9%,其中中级职称以上有54万人,增长3%。2004年科技奖励项目33项。全年申请专利1109件,专利授权680件,比上年分别增长9%和8%。全市参加科协各类活动人数达82万人,比上年增长2%。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62亿元,增长16%。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2%。 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文化事业馆(站)89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广播电台频道5套,电视频道6套,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2%和7%。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8万户,娱乐歌舞厅257家,网吧232家。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752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043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622人,注册护士3872人。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83个,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乡镇72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6%。 2005年,全市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62枚。其中,获亚洲赛金牌3枚;获国家赛金牌4枚;获省赛金牌7枚。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馆数39个。全年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1场,参赛运动员25000人次。 贸易旅游 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亿元,增长0%。其中,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9亿元,增长3%;县以下零售额52亿元,增长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66亿元,增长5%;餐饮业85亿元,增长0%。全年汽车类商品成交额48亿元,增长4%;石油类产品零售额82亿元,增长7%;人人乐、万佳、丽日、百佳四大超市完成零售额合计28亿元,增长24%。 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2万人次,增长4%;接待住宿游客8万人次,增长6%,其中国内游客人数02万人次,增长4%。旅行社组团方面,国内游68万人次,增长1%;出境游54万人次,增长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4亿元,增长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5亿美元,增长7%。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