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2
浏览数
11180
嗨妹
《中药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学习,特举行此考试。该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所包含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及要求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以及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了解:1、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2、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掌握:炮制的含义和目的。熟悉:火制等常用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炮制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掌握: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3、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4、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5、归经的概念,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6、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7、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应用掌握:1、配伍的含义及目的。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3、配伍禁忌的内容。4、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内容。熟悉:1、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2、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掌握: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2、药物8味(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薄荷、菊花、葛根、柴胡)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药物9味(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生姜、牛蒡子、桑叶、升麻、蝉蜕)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1、了解药物1味(香薷)的功效主治。2、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 第二章清热药掌握:1、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2、药物13味(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生地黄、牡丹皮、青蒿)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药物10味(芦根、夏枯草、龙胆草、蒲公英、大青叶、青黛、白头翁、玄参、赤芍、地骨皮)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13味(天花粉、射干、山豆根、决明子、苦参、紫花地丁、马勃、马齿苋、败酱草、红藤、水牛角、紫草、银柴胡)的功效主治。 第三章泻下药掌握:1、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2、药物2味(大黄、芒硝)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3、攻下药、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要求掌握用法(包括炮制)、剂量及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熟悉:1、药物1味(甘遂)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6味(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京大戟、芫花、牵牛子)的功效主治。 第四章祛风湿药掌握:1、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2、药物4味(独活、川乌、秦艽、桑寄生)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 1、药物4味(威灵仙、蕲蛇、木瓜、豨签草)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1、药物4味(防己、五加皮、络石藤、雷公藤)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防已有木防己、汉防己;五加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白花蛇有蕲蛇、金钱白花蛇不同品种。 第五章化湿药掌握:1、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2、药物2味(苍术、广藿香)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药物2味(厚朴、砂仁)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2味(白豆蔻、佩兰)的功效主治。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掌握:1、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2、药物5味(茯苓、泽泻、车前子、茵陈、金钱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药物3味(虎杖、滑石、薏苡仁)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4味(猪苓、萆薢、瞿麦、关木通)的功效主治。 第七章温里药掌握:1、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功用特点、用法、用量和禁忌。2、药物3味(附子、干姜、肉桂)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药物1味(吴茱萸)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4味(花椒、高良姜、丁香、小茴香)的功效主治。 第八章理气药掌握:1、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2、药物4味(橘皮、枳实、木香、香附)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1、药物2味(青皮、薤白)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4味(乌药、佛手、川楝子、沉香)的功效主治。 第九章消食药掌握:1、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2、药物2味(山楂、神曲)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药物3味(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1味(谷芽)的功效主治。 第十章驱虫药掌握:1、驱虫药的含义,各种驱虫药的不同作用(如苦楝皮驱蛔虫、槟榔驱绦虫等)及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2、药物3味(使君子、槟榔)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4味(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雷丸)的功效主治。 第十一章止血药掌握:1、止血药的含义,各节止血药的功用特点、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2、药物6味(地榆、小蓟、三七、茜草、白及、艾叶)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1、药物3味(白茅根、蒲黄、仙鹤草)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1、药物3味(大蓟、侧柏叶、炮姜)的功效主治。2、白及、三七、蒲黄等药用法。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掌握:1、活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着重理解配伍理气药的道理)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使用注意。2、药物8味(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红花、丹参、牛膝、桃仁)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药物4味(莪术、鸡血藤、水蛭、地鳖虫)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1、药物11味(乳香、没药、五灵脂、姜黄、泽兰、王不留行、血竭、自然铜、骨碎补、三棱、穿山甲)的功效主治。2、郁金、姜黄、莪术的来源,牛膝的品种。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掌握: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使用注意。2、药物8味(半夏、桔梗、川贝母、瓜蒌、苦杏仁、百部、桑白皮、枇杷叶)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1、药物7味(天南星、竹茹、浙贝母、苏子、款冬花、紫菀、葶苈子)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7味(禹白附、白前、旋覆花、白芥子、前胡、天竹黄、竹沥)的功效主治。 第十四章安神药掌握:1、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重镇安神药与养心安神药的功用特点;2、药物3味(朱砂、龙骨、酸枣仁)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1、药物2味(磁石、远志)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1、药物2味(琥珀、柏子仁)的功效主治。2、重镇安神药的用量、用法特点及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掌握:1、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2、药物7味(石决明、钩藤、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天麻)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3、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熟悉:药物3味(地龙、全蝎、蜈蚣)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了解:药物2味(僵蚕、珍珠母)的功效主治。 第十六章开窍药掌握:1、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2、药物1味(麝香)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药物2味(石菖蒲、冰片)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1、药物1味(苏合香)的功效主治。2、开窍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补虚药掌握:1、补虚药的含义,补气、补血、补阳、补阴四类药物性味、功效、适应范围的要点及配伍方法。2、药物15味(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当归、熟地黄、白芍、北沙参、麦门冬、龟甲、鳖甲)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药物12味(西洋参、山药、巴戟天、续断、补骨脂、菟丝子、何首乌、阿胶、天门冬、玉竹、石斛、枸杞子)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10味(太子参、肉苁蓉、沙苑子、蛤蚧、益智仁、南沙参、黄精、百合、墨旱莲、女贞子)的功效主治。 第十八章收涩药掌握:1、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常与补虚药配伍的意义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注意事项。2、药物3味(五味子、乌梅、山茱萸)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3、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熟悉:、药物3味(诃子、莲子、肉豆蔻)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了解:药物4味(麻黄根、浮小麦、五倍子、桑螵蛸)的功效主治。 第十九章 涌吐药、二十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掌握:1、涌吐药的含义、功效与适应范围,2、药物2味(硫黄、雄黄)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杀虫燥湿止痒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与注意事项 了解:1、药物3味(常山、瓜蒂、蛇床子)的功效主治。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二十一章拔毒化腐生肌药掌握: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含义、功效与适应范围。2、药物1味(升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2味(砒石、硼砂)的功效主治。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2.试卷内容比例:掌握部分占70%,熟悉占25%,了解及超纲5%。3.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40%,名词解释题10%,填空题10%,简答题10%,问答题30%。4.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50%、30%、20%。 Ⅳ参考书目《中药学中药基础与应用》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赵越主编
农村人咋的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含义:安定神志,治心神不宁 ◆性能特点: ◇归经:心、肝 ◇矿石、贝壳类,质重沉降 ◇植物种子类,质润滋养 ◆功效应用: ◇安定神志:心神不宁 惊悸、失眠、健忘、多梦 ◇兼证:惊风、癫痫、癫狂 ◇分类: ●重镇安神:实证:躁动不安、惊悸失眠、邪热内扰,心火炽盛 肝郁化火,痰热扰心,惊恐受吓 ●养心安神:虚证:虚烦不眠、心悸怔忡 阴血不足,心脾两虚 心肾不交 ◆运用配伍 ◇心火亢盛:配清心降火药 ◇痰热扰心:配化痰、清热药 ◇肝阳上亢:配平肝潜阳药 ◇血瘀气滞:配活血行气药 ◇惊痫癫狂:以化痰开窍、平肝息风为主 ◇血虚阴亏:配补血、养阴药 ◇心脾两虚:配补益心脾药 ◇心肾不交:配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品 ◆使用注意◇矿石药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酌配养胃健脾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性能特点:◇矿石、贝壳类 ◇质重沉降:重则能镇,重可祛怯 ◆功效应用: ◇重镇安神:心神不宁实证:躁动不安、惊悸失眠 邪热内扰,心火炽盛,肝郁化火 痰热扰心,惊恐受吓 ◇兼: ●平惊定志:惊痫、癫狂 ●平肝潜阳:肝阳上亢 朱砂 、 磁石 、 龙骨 、琥珀 朱砂:甘,微寒。有毒。归心经。 龙骨: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磁石:咸,寒。归心、肝、肾经。 琥珀:甘,平。归心、肝、膀胱经。 ◆共同点: ◇镇惊安神:心神不宁实证,惊痫 ◇磁石、龙骨: ●平肝潜阳:肝阳上亢 ●注:打碎先煎 ◆不同点: ◇朱砂:镇心清心,重镇安神要药,宜心火盛 ●清热解毒:疮疡、咽痛、口疮 ●注○不入煎剂,宜入丸散,每次1~5g ○不可过量、久服○忌火煅 ◇磁石:兼益肾,宜肾虚肝旺、肝火扰心 ●聪耳明目:耳鸣耳聋、目暗昏花 ●纳气平喘:虚喘 ●炮制: ○生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醋淬: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质重性平 ●收敛固涩:滑脱证 ●收湿敛疮:湿疮痒疹、疮疡不敛(煅后外用) ●附:龙齿:镇惊安神力强 ◇琥珀: ●活血散瘀:瘀血证 ●利尿通淋:淋证、癃闭。宜血淋 ●止血敛疮:外伤出血,疮疡不敛 ●注:研末冲服,每次5~3g;不入煎剂;忌火煅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性能特点: ◇植物种子、种仁类 ◇甘润滋养 ◆功效应用: ◇养心安神:滋养心肝、养阴补血、交通心肾、心神不宁虚证 阴血不足、心脾两虚、心肾不交 心悸怔忡、虚烦不眠、健忘多梦 酸枣仁 、柏子仁、 灵芝 、 缬草 、 首乌藤 、 合欢皮 、远志 酸枣仁: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灵芝: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柏子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缬草:辛、甘,温。归心、肝经。 首乌藤:甘,平。归心、肝经。 远志: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合欢皮: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共同点:◇养心安神:心神不宁虚证 ◆不同点: ◇酸枣仁:力较强,养心安神要药 善益心阴、养肝血 ●敛汗:自汗、盗汗 ●生津:津亏口渴 ◇柏子仁:偏补心气、益心血,宜心气血不足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滋补阴液:盗汗、小儿惊痫 ◇远志:善交通心肾,宜心肾不交 ●祛痰开窍: ○癫痫惊狂 ○寒痰咳嗽 ●消散痈肿:痈疽疮毒、乳房肿痛 ◇首乌藤:补养阴血,宜阴血亏虚 ●祛风通络:血虚身痛、痹证、皮肤痒疹 ◇合欢皮:善舒肝解郁,悦心安神要药: 情志不遂,忿怒忧郁、烦躁失眠 ●活血消肿:跌打骨折、瘀滞肿痛、疮疡 ●附:合欢花:尤长解郁安神 ◇灵芝:补心血、益心气。止咳平喘 ◇缬草:理气、活血止痛 重镇安神:矿石、介类,力强,治标,中病既止; 养心安神:种仁、植,力缓,治本,可以久服。 朱砂:重镇、清心,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 枣仁:养心、益肝,心肝血虚之心神不安; 柏子仁:养心,心血亏虚之心神不安; 远志:交通心肾,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安。 炮制:龙骨:安神、 平肝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朱砂:忌火。 用法:远志慎用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者;朱砂内服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柏子仁慎用于便溏、痰多者。 养心安神:莲子(收涩药) 养血安神:大枣(补虚药) 宁心安神:茯苓(利水渗湿药)、人参(补虚药)、五味子(收涩药)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