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师黄益平

今日月下再醉孤酒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7791

首页> 职业资格> 高级经济师黄益平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等你晚归

已采纳

《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黄益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rk1s    书名: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作者:黄益平豆瓣评分:2出版社:中信出版年份:2018-3页数:404内容简介:《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径山报告》项目2017年的研究成果,由综合报告和七个分报告组成。围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跨境资本流动、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等金融开放领域的焦点话题,本书分析了金融开放政策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并围绕“积极、稳健地推动中国金融开放”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建议包括: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应统筹金融改革开放政策,“以开放促改革”应同“以改革助开放”相配合;积极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更多地让市场因素决定汇率水平;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建立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框架,并稳健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并放松外资机构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动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尊重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实现金融市场更高层次的开放;利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积极构建对外投融资框架;完善与开放金融体系相匹配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有效预防并化解金融风险。作者简介: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国际金融。 张宇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制度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朱民,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朱隽,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曾供职于国际清算银行,任经济学家。 张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浦山优秀论文奖”获得者,主要研究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重点关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人民币汇率等问题。 管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长期从事货币可兑换、国际收支、汇率政策、国际资本流动等问题的研究。 徐忠,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孙冶方金融创新论文奖”获得者,长期从事政策制定、金融改革和金融研究工作阿拉斯泰尔•L•德国(Alastair LDay),在金融行业工作超过25年,他擅长的领域主要为财务和金融营销。他曾是一家租赁公司的董事,专注于IT和科技产业。阿拉斯泰尔撰写的有关金融方面的书籍包括由《金融时报》策划、Prentice Hall 出版的一系列图书,如《精通金融建模(第—版)》(Mastering Financial Modelling,Ist edition)、《精通风险建模》(Mastering Risk Modelling)、《精通Excel中的金融数学》(Mastering Financial Mathematics in Microsoft Excel)和《财务总监的购买租赁指南》(Financial Director's Guide to Purchasing leasing)等。阿拉斯泰尔在伦敦大学获得经济学和德语学士学位,在开放大学商学院(Open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获得MBA资格,他也是这家商学院“公司金融”的副讲师。牛新艳,《短期融资券市场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吗?——信用利差非对称性研究》 2011年5月,《金融评论》录用,2011年8月刊出。《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黄益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书名: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作者:黄益平豆瓣评分:2出版社:中信出版年份:2018-3页数:404内容简介:《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径山报告》项目2017年的研究成果,由综合报告和七个分报告组成。围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跨境资本流动、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等金融开放领域的焦点话题,本书分析了金融开放政策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并围绕“积极、稳健地推动中国金融开放”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建议包括: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应统筹金融改革开放政策,“以开放促改革”应同“以改革助开放”相配合;积极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更多地让市场因素决定汇率水平;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建立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框架,并稳健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并放松外资机构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动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尊重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实现金融市场更高层次的开放;利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积极构建对外投融资框架;完善与开放金融体系相匹配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有效预防并化解金融风险。作者简介: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国际金融。 张宇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制度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朱民,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朱隽,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曾供职于国际清算银行,任经济学家。 张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浦山优秀论文奖”获得者,主要研究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重点关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人民币汇率等问题。 管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长期从事货币可兑换、国际收支、汇率政策、国际资本流动等问题的研究。 徐忠,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孙冶方金融创新论文奖”获得者,长期从事政策制定、金融改革和金融研究工作阿拉斯泰尔•L•德国(Alastair LDay),在金融行业工作超过25年,他擅长的领域主要为财务和金融营销。他曾是一家租赁公司的董事,专注于IT和科技产业。阿拉斯泰尔撰写的有关金融方面的书籍包括由《金融时报》策划、Prentice Hall 出版的一系列图书,如《精通金融建模(第—版)》(Mastering Financial Modelling,Ist edition)、《精通风险建模》(Mastering Risk Modelling)、《精通Excel中的金融数学》(Mastering Financial Mathematics in Microsoft Excel)和《财务总监的购买租赁指南》(Financial Director's Guide to Purchasing leasing)等。阿拉斯泰尔在伦敦大学获得经济学和德语学士学位,在开放大学商学院(Open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获得MBA资格,他也是这家商学院“公司金融”的副讲师。牛新艳,《短期融资券市场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吗?——信用利差非对称性研究》 2011年5月,《金融评论》录用,2011年8月刊出。

33评论

思念你的美想念你的坏

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在头脑中一闪而过,但却没有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南方周末1-10期发表的奥运股为什么这么红极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文章中有一个重要图文数据,即92年以来各国在举办奥运会前后的股市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到,奥运会当年各国的股市都出现股市增幅放慢的现象,特别是西班牙,在奥运会当年甚至不涨反跌。奥运会后一年中,各国的股市增幅在前后四年中为最高(韩国数据缺失)。奥运会后两年中,美国及希腊仍维持较高涨幅,韩国、西班牙及澳大利亚都股市都出现下跌。股市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从股市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奥运会对国家经济的影响。1、奥运会对国家经济的刺激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奥运会举办前期国家投入对经济的影响。2、奥运会当年股市涨幅不高,说明股市在奥运会前期已经对经济的增长作出了提前反映。3、奥运会后一年各国股市仍涨,主要受前年奥运会带来的业绩增长影响。4、奥运会后两年,各国股市表现不一,反映了过度依赖奥运会负面效果的存在,大致上可判断小国对奥运会的依赖程度过大,导致奥运因素潮退之后的经济衰退。不言而喻,中国经济必然受奥运会因素的刺激,但这一刺激作用会不会出现类似韩国一样的衰退效应,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对奥运会的依赖程度。中国的经济总量高于韩国、西班牙及澳大利亚,且股市中“奥运”板块的85支股票占总市值的比重有限,加上中国经济自有的运行轨迹,奥运会后的经济衰退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一、财经时报报道,在北京申奥终于成功之后,经济学家和一些分析师对奥运会将给中国带来何种好处这一问题展开了辩论。 邱晓华说:“申奥成功将惠及各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为举办奥运会,北京将投入2800亿元,其中有18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713亿元用于环境保护及治理污染,170亿元用于场馆建设,113亿元用于运营费用。这么大的投入,对北京乃至全国的经济必将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这些资金如果都按计划投入,北京近10年GDP的年增长率平均为10%,申奥成功可在此基础上每年再增加2至4个百分点,并创造3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对全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很大。初步测算,平均每年GDP将多增0 3至0 4个百分点。整个国家不仅能加快发展经济,而且也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 尽管众多经济学家认为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但对宏观经济颇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宋国青对此持有疑义,他认为,申奥成功对GDP的影响十分有限。从供给情况看,虽然与奥运相关的投入增加了,但别的方面支出可能减少。奥运会的举办对旅游、交通、体育等行业会带来收益,将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北京道琼斯的分析师称,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只会对经济产生很小的推动作用。***为支持奥运而进行的进一步投资虽难以预计,但肯定会产生积极的乘数效应。 所罗门美邦 SalomonSmithBarney 的高级经济学家黄益平说,所罗门美邦认为奥运会不会令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率从现在起到2008年每年多增加零点几个百分点。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较小。而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奥运和WTO的影响可能会同时显现,但后者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要远远超过前者。 高盛公司 GoldmanSachs 则持较为乐观的看法。该公司以胡祖六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高盛预计奥运会将使中国2002-2008年的GDP每年增加0 3个百分点,奥运的影响在2008年之后还会继续增强。高盛还预计,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H股中的运输和旅游类股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鲁奇(音译)称,今后6年中,与奥运相关的投资对中国经济每年增长率的直接影响将不足0 05个百分点。他说,为奥运而进行的基础设施新投资将增强中国经济的整体创收能力。但奥运的乘数效应还难以预计,不过影响将是积极的。 二、张延群:奥运投资对2002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节选)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人民迎来了一件盼望已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事,那就是申奥成功。从奥运会的历史来看,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引入商业运作的原则后,历届奥运会主办国的组委会都从举办奥运会中获得了盈利,不仅如此,奥运会还无一例外地促进了主办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旅游、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主办城市的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举办奥运意义不仅在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在提升主办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方面的意义更加重大。(一) 奥运投资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警惕借奥运之名进行盲目投资申奥成功之后,"奥运经济"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媒体发表了许多有关奥运的分析文章,大多对奥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和观点,认为举办奥运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为北京和全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将创造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如果我们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就会发现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首先我们应当仔细分析其他主办国家奥运组委会盈利的实质。一般来说,奥运预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和服务配套设施的投入,以及组织工作的支出等,这一部分投资可以称为奥运的直接投资。另一部分包括为改善举办奥运城市的环境,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而进行的投入,这一部分投资可以称为奥运的间接投资。相应地,奥运主委会的收入也包括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直接收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奥运会的纪念品销售,奥运赞助商及合作伙伴所提供的赞助,电视转播销售权以及"TOP计划"提供的赞助金等,除了这几项直接收入外,主办奥运会的城市还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加为奥运会举办的多种文化活动,游客停留期间的旅馆住宿费用以及其他消费也给主办国家带来就业和收入的增加,这些因奥运效应而给主办国带来的收入可以称为间接收入。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家的奥委会所宣布的有关举办奥运的盈亏报告都是指奥运的直接投入与直接收入间的比较,并不包括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及收益。由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主办城市如洛杉矶和悉尼已具备比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造,因此这些国家的奥运直接投资占全部投资的大部分,总投资规模相对与发展中国家也小得多。比如2000年悉尼奥委会和澳大利亚联邦***为组织和准备奥运会共投资2亿美元,而用于悉尼城市改造的费用仅有9亿美元,洛杉矶奥运会总共投资5亿美元。按照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投资预算,北京将为举办奥运会进行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总投资额预算为3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用于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和运营费用等直接投资约为35亿美元。对于这近35亿美元的奥运直接投资,按照其他国家举办奥运的历史经验,如果北京奥运组委会合理运作,收回成本甚至盈利是非常有可能的,也就是说,这笔奥运的直接投资已经具有了较明确的回报。对于规模为直接投资近10倍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以及美化环境的间接奥运投资,我们应以一个客观的平常心来看待,那种夸大奥运经济的价值,夸大"奥运景气" 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对所有有关奥运的投资都报有过分乐观回报预期的想法显然是不对的。这里决不是说,目前为准备奥运所进行的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资是错误的。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在目前中国通货紧缩状况还没有结束,中国经济面对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依靠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内需的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况且,1800亿元中大部分投资实际上属于已经规划的北京城市建设资金,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还可以增加这些投资所得到的回报,是一件一举两得事情。我们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应当警惕一种夸大奥运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的倾向,警惕再一次出现不计后果,不产生效益的盲目投资。2、利用奥运投资的机会,积极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力量。但是近几年来,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却一直低于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徘徊。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如何带动企业的自主投资增长速度加快,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环保产业为例,2003年到2007年,北京将投入540亿元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相当一批环保的重点项目还可以得到北京市***的长期购买合同,有稳定的收入和合理的利润率。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无疑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商机。但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是,由于奥运期间的环保项目将实行全球招标,招标部门对竞标企业从规模、技术水平、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基本处于劣势,连入选的资格都很难得到,如果***不采取任何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措施,环保民营企业很可能失去一次利用奥运大发展的良机。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一些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好地利用奥运投资的机遇,成为分享奥运投资这块大蛋糕的赢家。具体措施应当既包括政策的调整,也包括资金的支持和制度的创新。现实的需求急切呼唤体制的创新,面对奥运投资这一巨大的盈利机会,对民营经济开放金融市场和各种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的要求在此时就显得更加迫切。 (二)奥运投资对2002年经济增长影响的估算1、470亿元奥运投资将使2002年GDP多增长5个百分点按照有关部门的数字,为举办奥运会,全国将总共投入28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场馆建设、环境保护及治理污染等,平均来讲,每年的投入大概为470亿元左右。假设为举办奥运,2002年新增加的投资为470亿元。在考虑了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的情况下,估计470亿元奥运投资将使2002年中国GDP多增长约5个百分点。这个估算所假设的前提是,总供给曲线基本呈水平状态,即生产能力存在大量剩余,增加的投资不会对物价产生上涨的压力,并且不会对其他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这个假设的前提是基本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的。2、奥运投资将使2002年进口增加至少8亿美元改善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奥运比赛场馆,以及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对所有奥运工程进行国际招标等因素都会增加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进口商品的需求,因此,对于奥运投资对进出口产生的影响应当进行认真分析。按照我们估计的93-2000年中国进口的平均边际倾向计算,470亿元的奥运投资在2002年将使进口增加至少8亿美元,假设出口是外生变量,只受外部经济的影响,那么就意味着将增加8亿美元的赤字或减少8亿美元的顺差。三、汉城奥运会对韩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在筹备和主办奥运会期间,由于大笔投资是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完成的,许多人对奥运会后有可能带来的经济过度膨胀和经济衰退感到忧虑。东京奥运会以后,尽管由于出口增加日本的贸易顺差有一定增加以外,日本经济经历了短暂的衰退期,1965年日本GNP从上一年的2%降至1%。然而汉城奥运会后韩国的经济持续增长,1988年GNP增长率达到创纪录的12%,1988年韩国国际贸易顺差达142亿美元。有几个因素可以解释韩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原因。首先,汉城奥运会的项目投资范围和内容不同于东京奥运会。就投资规模而言,韩国在奥运会上的投资数额很小,因此汉城奥运会后韩国不大可能遭受经济膨胀和衰退的损失。相反,日本全国投资总额的4%投入到奥运会投资项目中,在奥运会之前的1963年,奥运会项目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8%,甚至在1964年,这一数字也达到1%。因此,在1965年,由于投资的减少日本遭受了短暂的经济衰退。而汉城奥运会的投资主要是在1982年-1988年7年时间发生的,占同时期国内总投资的6%。至1986年,1%的奥运会工程已经完工。据估计,奥运会建设是韩国建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全国总体建筑经济活动而言,它不会对韩国建筑业产生实质性影响。1982年-1988年间,韩国奥运相关项目建设增加值仅占韩国建筑业增加值的4%。这主要由于奥运投资在1982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发生的缘故,此外大部分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171评论

再丑没你丑

黄益平,浙江人,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黄益平的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国际金融体系、中国与亚洲经济等,曾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John Logan数量经济学奖。

97评论

停在嘴边

浙江人,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43评论

勿入我心

嗯,除了企业信誉受损,还包括企业股票市值等也受到影响。

96评论

怎舍离去

雷曼兄弟这家超过150年的金融“巨鳄”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季节,终于支撑不住,落得个“破产申请”惨淡下场,让国人对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重新评估。受该事件影响,昨日中国银行股大面积跌停,招商银行也在跌停之列。今日,招行发布了持有雷曼兄弟债券的公告,所持债券即使全部损失,也仅仅影响每股收益0324元股,实质性影响很小。但心理脆弱的投资者是否会理性对待,还得拭目以待。“雷曼兄弟面临破产!”——这一消息对全球股市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然而其带来的影响或许才刚刚开始显现!继昨日华安基金公司公告旗下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受到雷曼兄弟事件影响之后,今日招商银行(600036,收盘价07元)也发布了受累于雷曼兄弟的消息,公告称,公司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共计7000万美元。业内人士指出,面对昨日银行股的齐齐跌停,这一不利消息的发布,又可能被市场所放大。实质性影响有限今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截至公告日,公司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公告同时称,公司将对上述债券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审慎原则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70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相当于77亿元,这一数字对招商银行的影响会有多大呢?如果招商银行对持有雷曼兄弟发行的债券计提10%的减值,那么损失将会为4770万元。按照招商银行总股本07亿股计算,那么影响每股收益将仅仅为0032元股;如果招商银行对7000万美元计提50%的坏账准备,那么对每股收益造成的影响也只有0162元股;即使作最坏打算,对这7000万美元进行全额坏账计提,那受到的影响也不过仅为0324元股,这一数字与招行今年中期每股收益9元相比,显然所占比重是相当之小的。因此,民族证券分析师认为,招商银行虽然对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债券没有计提相应减值准备,但这一事件即使作最坏打算,给招行带来的实质性影响也相当有限。市场可能反应过度 “实质性影响有限!”这是业内人士对招商银行受累雷曼兄弟事件的评价,但市场会理性对待吗?中国出口压力巨大  美国此次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全球信贷紧缩,而这将使得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再加上最近美元的强劲升值造成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加速升值,这必将对我国的出口形成巨大压力、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陆挺:这次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出口方面。除美国经济放缓、需求下降之外,今年第二季度欧洲、日本的经济增速也呈快速下降趋势,这势必会拉低对中国的进口需求。 据我们推算,去除价格和汇率因素,今年1-8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 低于去年全年的2%。除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增速下降等因素外,出口增速下降还有一个关键因素, 即我国出口增长正在经历一个大周期中的自然减速阶段。我国于2001年底加入WTO,之后新市场开发迅猛,中国出口在2001-2004年增长迅速。但随着国外市场逐渐被开发,出口增速必然减缓。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在2005年后就已经开始下降,2006年全年出口实际增长为24%,而2007年的出口增长进一步下降到2%。有趣的是,出口增长下降并不意味着GDP增长也会下降 。 尽管从2005至2007年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GDP增长确不断加速。{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谢绝粘贴} 我们在今年年初预测,若美国经济增长下滑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增速会下降4个百分点,我国GDP增速会下降3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由于出口增速减缓对GDP增长大约为8个百分点。我们估计今年最后几个月出口增速会进一步下降,由于出口减速对于今年全年GDP增长的影响大概是1个百分点。2009年出口会进一步减速、向下拉动GDP增长7个百分点左右。 李稻葵: 短期来看,美国此次危机对其实体经济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这个负面影响远远没有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时那么严重。因危机而出事的金融机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二级市场上,这将导致金融市场上交易产品的价值下降或者泡沫破裂。当然,由于二级市场借贷交易的萎缩、利率上升,最终一定会导致面向企业和家庭的贷款利率上升、信用萎缩,这对本已艰难的美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于中国出口形成打击。美国危机肯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美国企业形成打击,同时美国消费也会进一步萎缩,这都会导致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下降。另外,来自欧洲、亚洲区间贸易的需求也会减少,这也会对中国出口产生不利。黄益平:美国危机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金融危机意味着世界经济已开始走入疲软、衰退,因此我国出口必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事实上,我国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已经由去年的25%以上回落到10%以下,有几个月对美国的出口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因为出口占到我国GDP的三分之一多,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的国内需求是与出口紧密相关的。出口减速则势必引发消费和投资疲软。这是最为直接的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而我国一些金融机构海外投资所产生的直接亏损,可能不会很快反应到中国实体经济运行当中。我们曾做过模型分析,如果美国经济增长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被向下拉动5个百分点。当然,目前我国经济活动所出现的疲软迹象,并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经济下滑,日本和欧元区已经出现负增长,同时还与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紧缩,再加上劳动力、资本和能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相关。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从而造成了目前经济增长的风险远远大于通货膨胀的风险。

168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