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9881
你很搞笑
5、 关于招聘录用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决策与总的决策之比是衡量决策正确性的指标 B.如果人事部门与用人部门在录用人选上产生分歧,应当录用人事部门确定的人选 C.招聘经理们一般更关心错误拒绝的决策在总决策中所占的比例 D.录用决策通常应在综合分析测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作出 E.录用决策一旦作出,应该马上通知被录用者 标准答案: A, D, E 解析:本题考查录用决策。正确决策与总的决策之比是衡量决策正确性的指标。人们一般将“错误接受”看得比“错误拒绝”更严重;招聘经理们一般更关心那些被聘用的人的成功与失败。录用决策应尊重用人部门的意见;录用决策一旦作出,应该马上通知被录用者。 6、 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运用的主要技术包括()。 A.过程分析 B.作业分析 C.时间分析 D.动作分析 E.心理分析 标准答案: A, B, D 解析:本题考查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方法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①过程分析 ②作业分析 ③动作分析。 11、 关于职位评价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排序法缺乏具体详细的评价标准,评价的主观性较大 B.分类法在定义等级标准时主观性较大 C.因素比较法的可靠性较高,而且可使不同职位之间更具可比性 D.要素计点法和分类法都是将职位与职位直接比较的方法 E.要素计点法和因素比较法设计复杂,实施难度较大 标准答案: A, B, C, E 解析:本题考查职位评价的方法。 比较基础比较范围 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 直接职位比较法 因素比较法 排序法 职位尺度比较法 要素计点法 分类法 排序法优点:简单易行;成本较低;易于与员工沟通;局限:由于没有详细具体的评价标准,主观成分很大。排序法只能确定职位的序列,不能确定所排序的职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分类法优点:简单;容易解释;能真实反映有关企业的结构;局限性:等级定义比较困难;存在着较大的主观因素。要素计点法优点:更为精确,评价结果更容易被员工所接受;同时允许对职位之间的差异进行微调。局限:设计与实施都比较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因素比较法优点:较为完善,可靠性高;使不同的职位之间更具可比性;可由职位内容直接求得具体薪酬金额。缺点:评价体系设计复杂;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该方法不易理解,员工对其准确性和公平性容易产生质疑。hb.yd119.cn 12、 对操作人员而言,培训与开发的内容主要包括()。 A.专业知识 B.业务技能 C.领导技能 D.经营技能 E.工作态度 标准答案: A, B, E 解析:本题考查培训与开发的类型。人员的培训开发目标应着眼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即从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与工作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培训与开发。 13、 培训与开发需求分析中的组织分析内容包括()。 A.公司战略 B.可获得的培训资源 C.企业文化 D.人员技能、能力和综合素质 E.公司整体人力资源状况 标准答案: A, B, C, E 解析:本题考查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组织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组织分析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1)公司战略 (2)可获得的培训资源 (3)组织支持 此外,企业文化、组织目标、组织整体人力资源状况也是组织分析的重要内容。
说不出口的才是委屈
2019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临近,报考时间:5月-6月(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陆续开始,考试时间:11月3日。如何顺利通过经济师考试,职业培训教育网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相关备考信息,供大家参考,祝考试顺利。一、经济学命题特点: 1、考核重点在三、四、五、六节(19-20分左右); 2、命题集中分布在国有企业(经济)改革、产权制度、市场失灵和功能缺陷、分配与效率四个方面; 3、有关第一、二、七节的内容大多属于知识性考题,相对容易得分; 4、有一定量的应用型考题,且内容多与产权、外部性、经济增长模型有关。 常考内容: 1、国有企业改革 2、产权制度 3、市场失灵和功能缺陷 4、经济增长模型 5、效率与公平原则 6、国际贸易、资本流动 7、宏观调控 二、财政命题特点: 1、考核重点在税收、国债、预算管理三节; 2、有关第一、五节的内容多为知识性考题,熟悉考试用书就可以得分; 3、偶尔会有一题计算题,但一定是税收方面的。 常考内容: 1、国际税收 2、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的划分 3、税收法律责任 4、国债 三、货币与金融命题特点: 1、考核重点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货币均衡三节; 2、国有商业银行的考题集中在商业银行管理部分; 3、每年有1-2道关于货币学派的题,只要记住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得分并不难。 常考内容: 1、中央银行业务和职能 2、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3、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 4、商业银行管理 四、统计命题特点: 1、考核重点在三、四、五节; 2、有三分之一的考题为计算题; 3、第一、二节的考题多为知识性的,容易得分。 常考内容: 1、平均数的计算;经济师培训 2、时间序列; 3、统计数据整理; 4、统计指数; 5、相关分析。 五、会计命题特点: 1、考核重点主要在于财务会计报告和财务报告分析两节; 2、命题集中在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财务会计要素、财务报表项目和结构、主要财务指标计算四个方面; 3、均每年有2-3道左右的计算题,但计算题的难度并不大。 常考内容: 1、财务会计循环; 2、会计核算原则; 3、收入要素;经济师考试 4、资本性支出; 5、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六、经济法命题特点: 1、考核重点在合同法部分,其次是工业产权部分和证券法,公司法部分考的最少; 2、命题集中分布在合同订立、效力、履行;合同法部分的考试强调应用性; 3、虽然工业产权部分的考分有加大趋势,但主要还是基本知识型考题,容易得分。 常考内容:经济师 1、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2、合同的履行; 3、公司股份的转让; 4、公司内部机构的职权; 5、证券公司的证券交易; 6、商标标识。
被空袭的爱情
中级经济师有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第一门《经济基础知识》是公共科目,第二门《专业知识与实务》分为15个专业,是可以选择。经济师考试难就难在第二门的专业科目上,因此复习的时候要重点学习和记忆。上学巴经济师,里面的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点练习+快速练习均有答案和解析,为考试提供了充分的复习准备,可随时随地学习练习。
朕就是拽
“商人”这个词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商朝时期把擅长做生意的人称之为商人,商人进行交换的各种物品统称为商品。那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商品”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经济基础知识:什么是商品?欢迎阅读。 一、知识介绍 (一)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据此,成为商品应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商品一定是用来交换的;第二,商品是劳动产品。比如,自种自食的蔬菜就不能称之为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二)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比如,一只笔书写流畅、字迹清晰,能够满足我的书写需求,这就是这支笔的使用价值。再比如,对于上衣来说,无论裁缝穿,还是顾客自己穿,都体现出了上衣的使用价值。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比如,猎人以打猎为生,渔夫捕鱼为生,都在他们的劳动过程当中付出了脑力和体力的消耗,这就是价值。 3.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1)同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没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价值不能得到实现。比如,对于一支笔来讲,写字字迹清晰,这是它的使用价值。因此,消费者才有可能去购买这支笔,这支笔的价值才有可能得到实现。没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也就意味着这支笔是没有用的,那么消费者就不会去购买,这支笔的价值就不能够得到实现。 (2)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对于生产者或消费者而言,不能够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他们只能够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中之一,二者不可兼得。因此,生产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那么它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消费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要放弃商品的价值,把价值让渡给生产者。商品交换便由此产生了。 二、试题展示 作为商品的皮鞋,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当鞋匠与一百元的价格,把皮鞋卖给了购买者时( )。 A.鞋匠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B.鞋匠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价值 C.鞋匠既实现了皮鞋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皮鞋的价值 D.购买者既得到了皮鞋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皮鞋的使用价值 【答案】A。 经济基础知识:什么是商品?相关文章: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本知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经济法基本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基本概念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篇 &大学经济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优质职业资格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