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穿刺视频执业药师考试

清清河边草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574

首页> 医学> 腰穿刺视频执业药师考试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99行情书

已采纳

通常取弯腰侧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为主)椎间隙穿刺。局部常规消毒及麻醉后,戴橡皮手套,用20号穿刺针(小儿用21-22号)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成人进针约4-6cm(小儿约3-4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和缓慢放液后(不超过2-3ml),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术后平卧4-6小时。若初压超过94kPa(300mm水柱)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 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确定穿刺点,以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贴,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逐层作局部浸润麻醉。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69-764kPa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 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118评论

温瞳

腰椎穿刺的临床意义: 诊断价值:(1)测定脑压高低;(2)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感染;(3)腰穿注气行气脑造影,注射造影剂行椎管造影;(4)奎氏试验检查椎管是否梗阻。2 治疗价值:(1)放出脑脊液治疗高颅压、注入生理盐水治疗低颅压;(2)放出血性脑脊液,注入5-10毫升氧气,可减少血的刺激、促进血的吸收,又可防止蛛网膜下腔粘连和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3)对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可腰穿注入有效的抗生素予以治疗;(4)腰麻注药。腰穿主要有以下目的:1、了解颅内压力及脑脊液循环通路是否通畅2、留取脑脊液送检验: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肿瘤细胞检查等等3、释放血性脑脊液或高蛋白的脑脊液4、鞘内注射(一)适应症确定脑脊液性质,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或出血性疾病(PS:个人理解是“脑出血”)。测定脑脊液压力,借以了解颅内压高低及蛛网膜下腔通畅情况。对颅内(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炎症,预防蛛网膜下腔粘连或脑积水。进行腰椎麻醉或稍内注射药物。注入氧气治疗粘连性蛛网膜炎。通过腰椎穿刺行其他检查,如椎管造影、气脑造影、脑室脑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脑膜白血病。(二)禁忌症后颅凹占位性病变,特别是颅内压明显增高,或疑有早期脑疝者,应慎重用或禁用。穿刺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有感染病灶者。脊椎结核及其他脊椎炎症者。休克、败血症、全身性感染等危重患者,衰竭或濒危病人。腰椎穿刺的并发症包括心肺功能受损和出血,所以,心肺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局部皮肤(穿刺点附近)有炎症者。

154评论

再见亦是泪

腰穿指的就是腰椎穿刺,利用一根比较长的穿刺针从腰椎的椎间隙穿进椎管里面,从而诊断或者治疗脑部疾病的一种治疗操作。

179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