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0285
离开我的生活滚出我的世界
【模拟试题】
李大爷爱收废品,常常把废品堆到楼道里。赵大哥看到后,没跟李大爷商量,就把李大爷收集的废品都清理出去了,李大爷很生气,两个人还吵了一架。后来李大爷找到了你,作为社区工作人员,你要怎么办?
【参考答案】
李大爷和赵大哥的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李大爷将废品堆积在楼道影响了楼里居民的出行,另一方面是赵大哥在没有和李大爷沟通商议的情况下就把废品都清理出去引发的。李大爷因为此事找到了我,我作为社区的工作人员,有责任调解社区居民间的矛盾,解决他们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件事我会这样处理:
首先,通过李大爷的描述对该件事有基本的了解之后,我会请李大爷少安毋躁,不要动气。我会先问李大爷,赵大哥是不是因为李大爷的废品堵塞了楼道才一气之下扔东西的,请李大爷回想一下是否因为自己收的废品占据了楼道,该楼内已经不止一个人有过怨言了。另外请李大爷考虑到,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楼道作为公共用地,是楼内居民每天必经的地方,如果因为一些废品阻塞了楼道,一方面在感官上都会让人觉得拥挤不舒服;另一方面在李大爷收集的废品里有许多易燃品,堆积在楼道里更是一个安全隐患。相信在我的劝说下李大爷对赵大哥扔了他的废品的行为能够理解,并积极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对楼内卫生和安全的不负责,从而做出改正。在沟通达到效果的基础上,告诉李大爷,赵大哥没经过他的同意就扔了他堆放在楼道的废品是赵大哥做得不对,我稍后一定会找到赵大哥和他说明这个问题。
其次,我会找到赵大哥,针对废品堵塞楼道,他一气之下未经李大爷同意就扔了他的废品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是对他该种做法却不予认同。我会和赵大哥说,李大爷是个退休老人,儿女家人都不在身边,他在日常生活里没有什么别的事做,因此就把收废品当成自己的爱好。李大爷家也是小房型,所以收回来的废品就顺势堆积在楼道里了。我之前已经和李大爷沟通过了,他也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并保证以后不会乱占楼道。
最后,我会和赵大哥商议说,咱们扔了李大爷辛辛苦苦收来的废品,是不是做的有点绝情?毕竟大家都是一个楼里的邻居,如果赵大哥能够主动找到李大爷并对他的过激行为表示歉意,相信李大爷和赵大哥一定能够冰释前嫌,而楼道也会恢复干净整洁,邻里关系也能得到修复。
欲戴王冠i必承其重
【模拟试题】
基层工作要扑下身子、敞开胆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才能有点样子。各项工作,必须从心出发,以脑思考,用手动作,才能取得实效。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立足本职,以热爱工作的真心,灵活工作的思维,踏实工作的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艰苦奋斗,助推以脱贫攻坚为核心的各项工作。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基层党员干部调研要学会走下田埂。假如你是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你会如何走下田埂去了解群众的意见?
【参考答案】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要解决群众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调研工作的本质就是去了解当前群众的问题,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那么走下田埂去了解群众的意见就是我们工作最核心的部分,我会这样去做:
首先,在思想上,要坚定地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要坚定地认识到,党员干部的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群众的问题。在这过程中,要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更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能因为群众问题错综复杂就产生畏难情绪。如果产生畏难情绪,会导致调研工作离真相越来越远。
其次,在行动上,走下田埂,要通过堂屋交流、场院座谈、上门走访等方式,沉下心来听民意,扑下身子抓落实,与群众以心交心,为群众解困排难,而不是采用一些问卷调查等方式,要真正地走到群众当中去。
再次,在语言上,走下田埂,更是要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所以要善学群众语言,通过接地气的语言和老百姓进行沟通,通过沟通才能更好地发现群众的问题,而不是用官话、套话等老百姓听不懂、不愿听的语言与老百姓沟通,这样只会离老百姓所存在的真实问题越来越远。
最后,在此基础上,党员干部更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才能更真切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如果基层干部不顾群众立场,而是一味地摆架子、打官腔,老百姓不会买账。这种单向交流,最后就只能是自说自话,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更加疏远与群众的关系。
深情伴她
【模拟试题】
随着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区域竞争政策的调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使得各大城市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大背景下,我市准备实施“万千人才引进”项目,吸引高素质人才进驻本市。在如何吸引人才的谈论会上,各方人士给出了以下8个选项:
1.以高薪水来吸引人才。利用客观的收入、优厚的待遇对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
2.以零门槛落户吸引人才。在本市落户能增强人才的归属感,更好地留住人才。
3.给人才更多的创业优惠政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很多毕业生会选择创业,给予创业优惠政策能吸引高校毕业生。
4.以住房保障吸引人才。在房价飙升的当今社会,买房会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困扰,如果能保证年轻人住房问题,也能吸引一部分人才。
5.给配偶安排工作。很多人才不愿意去外地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原因,会与配偶两地分居,解决配偶工作问题,举家搬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6.解决子女就学问题。目前农民工孩子进城无学可上或是上不起学,为了解除后顾之忧,解决子女就学问题也可在考虑范围之内。
7.给人才安家费。人才吸引来,首先要有一个家,安家费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解决安家问题也应该考虑在内。
8.给予项目扶持。很多地方人才引进盲目,人才引来用不上,为了消除人才的顾虑,应该让其发挥自身价值,让其有用武之地,所以给项目也是很重要的。
【问题】
请从以上8项措施中选择你认为最有效的3项,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无领导小组面试中排序类多项选择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看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候能否抓住问题的本质,在陈述过程中能否思路清晰,作出合情合理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对题干中的8项进行分类: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因此我们将8个选项进行分类,其中1、4、7为生存需求,2、5、6为尊重需求,3、8属于自我实现。考生可以自行分类,并在每一类型中选择合理的选项,言之有理即可。
我们下面进行示范作答,考生在答题时可以这样说:
我认为最有效并排序后的三项是:1、6、8。
选择1的理由:选项1的薪资在1、4、7三个选项中是最为基础的选项,越基础的东西越不能被替代。首先,薪资能满足人才在一个城市很好地生活下去。只有生存下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如果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优秀的人才肯定不会选择我市作为其发展的地方。其次,薪资也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如果我们开出高于其他城市的工资,也能显示我市对人才的重视,也能显示我市招纳人才的诚意。
不选择4、7两项的理由是:选项1中说的是“高薪水”可以同时解决4、7两个选项的问题,可以每个月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也可以适当地加上住房和安家费的补贴。
选择6的理由:首先,父母工作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未来子女能更好发展,解决子女的就学问题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如果人才来到本市,但是其子女在老家就学,人才在本市找不到归属感,也可能会出现由于担心子女,而无心工作的情况。这样即使引进人才,也会留不住人才。
在2、5、6这三个选项中选择6,不选其余两项的理由:如果本市是三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户口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远没有一线城市有优势。配偶的工作与孩子的就学相比,人才的首选肯定会是孩子的就学,只要人才的薪资足够养活一家人,配偶随迁后不一定非要参加工作。
在3、8两项中选择8的理由: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保障因素和激励因素,保障因素即员工工资和劳动保护。激励因素即工作表现和工作成就感。而前两个选项已经解决了职工的保障因素,所以就应该考虑让引进的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来说,精神上的需求往往更强,更注重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感。项目支持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能激励人才不断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予项目支持也会推动我市的发展,不至于引进人才用不上、用不好。
在3、8两个选项中没有选3是由于虽说是为创业提供优惠政策,但毕竟创业也存有一定的风险,为了保险起见,直接给人才一定成熟的项目让其发展,会比创业更加吸引人才。
优质社工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