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禁毒社会工作者事迹

那心痛说明你曾来过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8917

首页> 社工> 优秀禁毒社会工作者事迹

2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喝醉就睡

已采纳

八岁,是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年龄,林文已开始跟着妈妈从事禁毒防艾工作。十八岁,无忧无虑的少女烂漫季节,她已成为中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百优志愿者。她被称为“禁毒小天使”,一个与魔鬼打交道、从毒魔病魔手中拯救灵魂的天使。 林文,南方医科大学二00七级卫生法学学生,有着十年禁毒防艾志愿服务史、累计参加志愿服务六千小时以上。二00六年三月,林文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授予“携手儿童青少年抗击艾滋病”青少年爱心大使;今年六月,林文作为中国年龄最小的注册禁毒防艾志愿者当选为第二届中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十二月四日晚,十八岁的大一新生林文当选为二00七年度中国“十大法制人物”。而走上中央电视台为她颁奖的人的确让她感到惊喜:是在自己帮助下摆脱毒瘾、面色红润的姜伟。有着十多年吸毒史的姜伟曾自暴自弃,是与女儿同龄的林文唤起他想戒掉毒瘾、当个好父亲的憧憬。他向林文请教父女沟通的方法,问林文:女儿最想从父亲身上得到什么?林文告诉他:不是钱,是一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是女儿每天放学回来能够见到父亲。姜伟在“天使”的帮扶下成功戒毒四年,成为焕然一新、健康的父亲。生长在福建省福州市的林文,母亲在司法部门工作,并是名禁毒防艾的帮教志愿者,因与当时身为军人的林父分居两地,母亲文国英只得带着无人照料的年幼女儿一起进行帮扶志愿工作。首次走进戒毒所,只有八岁的小林文尽管还不太理解什么是毒品,但骨瘦如柴、抖成一团的吸毒者令她心灵感到极大震憾:要帮助这些犯了错、痛苦而又孤独无助的人。林文用童真的画作、耐心的开导,鼓励吸毒者戒毒回家。慢慢的,林文从不懂毒品到能分辨毒品类型、分辨吸毒者;从不了解吸毒人员心态到可以帮助他们;从妈妈的小跟班到能独挡一面的志愿者、“心灵医师”。林文说,这种“治疗”没有固定模式,而是成为朋友、取得信任、交流沟通。比毒品更可怕的是心魔、是绝望,比艾滋病毒更可怕的是恐惧与歧视。通过写信、探望、打电话、上网等一些看似简单的方式,做他们本人、家人、朋友的工作,消除歧视、隔阂,引导他们回归社会。“其实,我很有优势,一个小女孩的真诚、童真容易感动他们,并接受这份帮助,更容易唤起亲情,更易沟通”。的确,这个“禁毒娃娃”成了戒毒所里最受欢迎的天使。十年间,林文共帮扶三十九人,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最小的十四岁、最大的四十多岁,定期尿检、回访表明全部保持二年半以上操守,十七人达到联合国三年半内没有复吸的戒毒标准。其中三位艾滋病患者(包括晚期患者),如今除了定期领药服用,在阳光下享受正常生活。尽管经常面对吸毒者、艾滋病患者,妈妈也教年幼女儿防护知识,但林文从来都是“无防护”、以亲人、朋友相处,她说,这是尊重,他们也从来没有伤害我的行为或意图。尽管一次探望晚期艾滋病人回来后发烧一周不退,家人都有点“毛了”,但林文坦然的说,我不后悔也不害怕。尽管家里电话费每个月都五、六百以上,林文却没算过这么多年垫付多少路费、电话费、生活费,只是不好意思地说:“要特别感谢两个舅舅的‘财援’”。尽管在林文看来,三十九个并不算多,但影响的不仅一个人;尽管十年间,受尽同龄人无法想象的辛劳,但林文说:那是种责任!今日坐在记者面前的林文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沉稳,没有十八岁花哨与喧闹,面对她二十分钟后,所有人都会被她的可爱与亲和力打动。十八岁的美丽可以是善良、坚强和温暖的内心印春荣 印春荣,男,42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2年10入伍,现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保山边防支队副支队长,武警中校警衔。 印春荣同志1998年从事缉毒工作以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执法为民,刻苦钻研业务,悉心研究边境毒品犯罪形势,在缉毒斗争中沉着冷静,机智果敢,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考验面前毫不畏惧,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多次只身打入贩毒集团内部,与贩毒分子斗智斗勇,端毒窝、打毒枭、斩毒线,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印春荣参与侦办和直接组织指挥侦破贩毒案件达894起,其中万克以上特大案件达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70多名,缴获毒品2403千克、毒资1950多万元、运毒车148辆,为维护社会稳定、打击毒品犯罪作出了杰出贡献。 印春荣同志曾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2004年11月被评为第十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4月被评为云南省“先进工作者”,同年8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禁毒标兵”荣誉称号。

68评论

淡忘我

最美不过夕阳红,禁毒宣传当先锋—靖州县 抗美援朝八旬老兵禁毒志愿者周秉秋周秉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3年7月出生,湖南省溆浦县低庄镇严家坡村。现为靖州县农机局退休干部。 1989年9月的一天中午,在靖州县农机局退休后的周秉秋,与当地广播电视局的一位朋友正在一个小饭馆吃饭,一位衣衫褴褛、面色蜡黄的女孩子走了过来,可怜巴巴地向他们伸出了乞讨的手。周秉秋一看,这个女孩大约十五六岁,看上去一脸病态。出于同情,他就准备给她买饭。在仔细一看:啊‘这不是自己原来的老邻居王阿贵家的大女儿王芳吗?谁知朋友告诉他,这是一个吸毒女,已经被父母赶出了家门。这女孩反复戒毒、复吸好几次了。饭店老板也过来好心地劝说他,不要和吸毒人染上,麻烦会很多的。这件事深深触摸着他善良心灵,一连几天都睡不好觉,突然他脑海里出现一个想法,在我国、吸毒形势非常严峻,能为禁毒事业出一份力,做一个禁毒志愿者,宣传禁毒知识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吗!”所以他下定决心发表《永做禁毒志愿者周游全国宣传禁毒》的宣言。于1989年10月1日出征,一路宣传禁毒、亚运、奥运,保险、走访战友等,他平时生活非常节俭,工资也不高,可用到到禁毒宣传上的钱他非常大方,每月工资有近一半用到禁毒宣传资料的购买上,他说为了子孙后代不受毒品侵害直得。从宣传禁毒.迎亚运到宣传奥运近20年,只剩下台湾未去,已途经33个省、市、区,行程十七万六千华里,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宣传禁毒花了近8万余元,因此他荣获骑自行车周游全国成功英雄光荣称号!每到节假日,他到县禁毒办,公安局禁毒大队收集宣传资料,再配上自己设计印制的宣传单,之后,他便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到人流密集的街头向学生和市民发放宣传资料,他不图名利,不计个人得失,把全身心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禁毒事业中。向居民和学生宣传禁毒法规政策、知识,用真情感化和教育吸毒人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社区“禁毒大使”。他广泛宣传《禁毒法》的主要内容、全社会的禁毒职责以及违法责任等需要广大社会公众普遍知晓的内容。广泛宣传毒品的基本知识及其危害,特别是新型毒品的知识及危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毒、防毒和拒毒的能力。广泛宣传禁毒人民战争取得的显著成效、当前的禁毒斗争形势以及进一步深化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意义和措施,动员志愿军老战友,老伴,孩子们,孙子们及广大人民群众履行法定义务,他积极成立一支老年禁毒志愿者宣传队,队员的平均年龄69岁,自队伍组织以来,老同志们不记报酬,不顾年老体迈,不管刮风下雨,用赢弱的身体,骑着自行车深入苗乡侗寨、学校、企业、单位进行禁毒宣传,普及禁毒知识。2005年禁毒人民战争开展以来,他们主动向禁毒委、禁毒办请缨,积极要求参加禁毒人民战争。请战批准后,他们多方收集禁毒资料,精心制作禁毒宣传广告,认真上好禁毒宣传课,认真备好每堂(禁毒法)宣传教育课时教案,共为学校上课245场次。今年11月16日为使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禁毒法)禁毒知识、毒品的危害以及应如何学会自我保护、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周秉秋和靖州县职业学校的老师。同学们别出心裁,精心组织,策划了十分有意义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法)宣传教育大会,活动中所有环节全部由周秉秋。老师.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首先,周秉秋和学生们共同表演了一个情景剧《毒魔》,由周秉秋扮演家长,一位同学扮演吸毒者一位老师扮演毒魔。为烘托气氛,(禁毒法)宣传教育大会四周悬挂了四幅6米长的(禁毒法)宣传标语。同时还摆放了许多周秉秋自己制做的于禁毒有关的宣传展牌。通过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和一幅幅因吸毒而家破人亡让人警醒的血淋淋的画面,让每一位学生心情都难以平静。一致认为:毒品毁人健康,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会严重地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面对“毒魔”的挑战,我们不应回避,要勇敢地站出来,向毒品说“不”,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随后,主持人周秉秋又“趁热打铁”,在《现场答题》环节,用生动又诙谐的方式给同学和老师讲授了(禁毒法)的知识和毒品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听讲,有些学生还在认真地做笔记,生怕漏下了什么。接着,周秉秋以“好奇心” 为主题,先讲了一些自己童年的故事让同学们都融入近来,随后讲的一系列在最近发生的关于青少年因好奇心而引发的真实案例使老师和同学们都很震惊。!向老师和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当前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全面分析了青少年在思想认识、心理素质、自我防卫、拒毒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弱势和不足,并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列举了三组情景题,让大家进行现场讨论,互动答题,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了防毒拒毒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在一首由靖州禁毒办制作的禁毒歌曲(禁毒谣)的清新悠扬的歌声中,周秉秋号召靖州县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写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象征着纯洁的白色横幅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庄严宣誓:自觉遵守国家禁毒法律法规,热爱学习,崇尚科学,自觉抵制毒品的危害,做一名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通过这次有意义的(禁毒法)宣传教育大会,使靖州县职业学校全体师生进一步增强了与毒品做斗争的坚定决心,提高了防毒拒毒的思想意识,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今年10——12月份,为了配合靖州县禁毒办(禁毒法)集中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家庭不受到毒品的危害,他们与禁毒办的同志一道在街头进行禁毒宣传,发放禁毒宣传标语。为扩大禁毒宣传覆盖面,他带领老年禁毒志愿者宣传队和靖州县禁毒办同志又与农村禁毒电影放映队奔赴苗乡侗寨进行放映宣传,他们每到一处都是白天用挂图宣传,晚上放映电影(为了国太民安),有人问:“老革命,你瞎忙些什么?”,他们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忙,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受毒品的危害,为“无毒社区”“无毒县”、“无毒国”献出一点力量!”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达出“志在千里”的不息奋斗精神。三个月来,他带领老年禁毒志愿者宣传队行程1000多公里,冒风雨、顶烈日、不辞辛苦地深入靖州县各乡镇、学校、企业,家庭进行(禁毒法)和禁毒知识宣传,受教育的群众、学生达到14万余人。车轮滚滚遍及靖州县的每个角落,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展示禁毒宣传图片,现场咨询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禁毒法)宣传,所到之处,普遍受到热烈欢迎。2008年12月的一天他骑车130里来到靖州县最远的平茶镇侗寨进行(禁毒法)和禁毒知识宣传,在招待所住宿,骑车一天,饭后忙于洗澡洗衣。这时突然来了一个女服务员喊叫说:你是周游全国走访志愿军战友的吗?现在来了一个到我所要饭的战友呀!他抬头一看,果真不假。双手持着拐仗,身背军号,穿套旧军装,胸前还挂着一个抗美援朝的纪念章,章的五星中央还有一个毛主席的形像,但都被磨平了,你想想他披带多少年了?对毛主席怀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呀!他来到招待所厨房已下班了,没要到饭吃。周秉秋急忙洗完衣服就立即对战友进行了解采访得知,他名叫王民党,从1947年才14岁就参军在师部当司号员,1951年抗美援朝时负了重伤,又无残疾症于1954年复员八十年代责任田到户后,因他无劳力,妻子带着女孩逃跑到山西去了,只剩下他一人装疯卖傻流浪在街头行乞生活。周秉秋当时将他的情况了解后反映到县政府和人武部领导。王民党的问题得到解决。王民党为了感恩人民政府对他的关怀和老战友周秉秋的帮助也加入了最美不过夕阳红禁毒宣为子孙的禁毒志愿者行列。他给周秉秋当向导他俩走便了平茶镇村村寨寨,把(禁毒法)和禁毒知识宣传送到了千家万户,同时他俩还采用靖州苗族群众喜欢的民间“苗族歌鼟”形式,劝君不要吸毒品,吸了毒品就上隐,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哪 虫蛀瓜果会变烂 ,做人要做健康的人哪 歪风邪气不能沾 ,世上万恶毒呀毒为首唉 谋财害命毁家园毁家园 ,兄弟姐妹们哪时刻擦亮眼哪 ,拒绝毒品当自强众志心不变,来宣传(禁毒法),毒品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在介绍党的惠民政策的同时,提醒和教育广大农村群众拒绝毒品,积极参与禁毒斗争。有人问他:“你俩这么辛苦,也不赚钱,累不累啊?”可他俩说:“搞禁毒宣传,主要是为了回报社会!只要能让更多的人认识毒品的危害,再苦也不觉得累!去年4月他帮助的刘某,曾经是一个瘾君子。为帮助他早日摆脱毒品的困扰, 他定期上门向他宣传毒品的危害,给予他关心和帮助. 很快戒断了毒瘾,由一个身无缚鸡之力的瘾君子变成了壮劳力,现在他不仅完全戒掉了毒瘾而且还开办了印刷厂,年收入达8万元以上.如今戒毒后的刘某成了禁毒义务宣传员.现身说法向学生们痛诉毒品带给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他们,多次深入学校、社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青少年学生和吸毒人员务巡回宣传,收到了很好的预防宣传效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良好社会氛围,他说.我要用更多的时间宣传禁毒.让禁毒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受教育、人人参与禁毒宣传活动”的喜人局面,争取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服务于禁毒事业。靖州县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12月-----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希望你可以得到帮助。

155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