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你唾弃的姑娘
保护人民健康,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打击涉及医生的违法犯罪行为,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以侮辱、诽谤、威胁、威胁等方式侵犯医生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和自由,对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学生和医学毕业生的相关临床行为作出了新规定,明确了他们应在执业医师的监督指导下参与临床活动。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和评估后,医生可以扩大执业范围。执业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应当以其中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备案手续。医生所在地的第一执业地医疗机构不得无理阻挠、限制医生多点执业,不得通过内部考核、职称评定等方式对多点执业人员进行不公平待遇。在保护医生权利方面。
妙眉
2020年,虽然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但同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例会不仅照常进行,还加开了3次常委会会议,确保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执行到位。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表示,2020年度我国立法工作计划完成率高,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岳仲明强调,2020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2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2件。“新制定法律数量占比非常高,涉及多个重要领域,这在近些年的立法工作中是不多见的。”针对2020年的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多位负责人围绕禁止“器官买卖”、人脸识别带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宠物管理等相关规定背后的考虑,一一做了详细介绍。禁止“器官买卖”和利诱器官捐献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的立法工作,岳仲明介绍,立法形式不断丰富发展,制定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民法典,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采取“决定+立法”方式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既有一些‘大部头’的,也有一些‘小快灵’的法律,例如提请审议的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着眼解决消费环节食品浪费问题。”岳仲明说。举例来说,对于引起社会广泛争论的人体器官捐献问题,民法典中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介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自主决定捐献人体细胞、组织、器官、遗体,对于挽救他人生命、促进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民法典人格权编对此问题作出了规定。同时,考虑捐献问题涉及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最基本的人格权利,民法典人格权编对同意捐献的形式作了明确限定。民法典第1006条第1款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无偿捐献其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利诱其捐献。第2款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意捐献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订立遗嘱。石宏指出,遗体捐献有利于医学研究和救治他人,应当予以鼓励,民法典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相关内容,对遗体捐献予以规定,并设定了严格的条件。例如,第1006条第3款规定,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对于禁止“器官买卖”问题,第1007条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违反该规定的买卖行为无效。小区等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是否违法?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持续深度融合,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越来越广泛,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社会各方面广泛呼吁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王瑞贺表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安排,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同有关方面,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202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进行了初次审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开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王瑞贺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下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作为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情形之一。根据草案的规定,为防控疫情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处理个人信息,也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处理规则,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公开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同时,一些小区等公共场所通过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用于识别出入人员身份,其必要性和所收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等问题引发高度关注。对此,王瑞贺强调,除应当遵循一般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外,目前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还作了两方面规定:一是对处理包括人脸等个人生物特征在内的敏感个人信息作出更加严格的限制,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前提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并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二是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明显的提示标识;要求所收集的个人身份特征等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开或向他人提供。饲养犬只等防疫管理办法由地方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0年4月通过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修改动物防疫法是该计划确定的重要立法项目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饲养宠物犬、猫的人越来越多,而犬只伤人、犬猫传播狂犬病甚至致人死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王瑞贺介绍,在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中,有许多意见是关于加强养犬管理方面的。“应当看到,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情况有较大不同,据我们统计,目前全国有11个省(区、市)和105个市制定了养犬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共137部,各地的管理措施也不相同。”王瑞贺介绍,考虑到上述情况,同时也考虑到养犬管理问题是老百姓的身边事,而管理职责主要在基层政府,还需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因此由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出台具体的管理措施更为合适。修订后的动物防疫法从防止传播狂犬病等疫病出发,就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办理犬只登记、加强流浪犬猫管理等这几个重要环节提出要求,同时明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饲养犬只防疫管理的具体办法。今年将修改反垄断法、企业破产法等岳仲明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8次委员长会议原则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对今年立法工作作出了预安排。按照工作计划,乡村振兴促进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反食品浪费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监察官法、海上交通安全法(修改)、兵役法(修改)、军事设施保护法(修改)、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案,今年将安排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争取早日出台。同时,今年还将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反垄断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制定期货法、印花税法等税收法律等。此外,还将修改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体育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家庭教育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湿地保护法、法律援助法、社会救助法等。
人的创造
医师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引起行业热议。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师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每年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这部法律共计7章67条,将为保障医师合法权益,规范医师执业行为,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保护人民健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效法律保障。《执业医师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医师执业的法律,自1999年颁布实施以来,至今已20余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因此,修改《执业医师法》势在必行。关于《医师法》修改,在2019召开了立法研究课题开题会,今年年初已经开始落实修订准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修订执业医师法的议案。此前《医师法(草案)》中有提到,医师分为临床、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口腔和公共卫生等四个类别;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最低学历由中专提升为大专。在新的医师法实施之日起,5年内,中专学历都还可以报考!《医师法(草案)》一出,很多同学想知道中专生什么时候不能报考?现在明确医师法施行的时间,中专生不能报名医考的时间也确定了!《医师法》自2022年施行,2027年后,中专学历将不能报考医师资格考试。中专生如何有效利用这5年的时间拿到执业医师证书或者达到报考的门槛呢?毫无疑问,要抓紧时间,努力参加考试。如果你已经考了助理医师,5年内考下执业医师即可。如果你还没有考助理医师,建议近两年内考下执业(助理)医师。拿到助理医师后,再通过成人教育的方式提升学历。大专毕业后满足相应的年限也可继续报名执业医师。如果你目前是在职的中专生:要积极参加学历提升考试,升入对应专业的医学高职院校,取得医学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每一次执医考试都很关键。还没有拿证的同学,要抓住今年的考试机会,好好准备,争取尽快考过,尽早拿证!当然,医师法不仅修改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也对执业规定和权利保障等方面做了调整。增加规定,执业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应当以其中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变更注册、备案等手续。增加规定,执业医师晋升副高级技术职称后,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累计一年以上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正高级技术职称。增加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阻碍医师依法执业,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禁止通过侮辱、诽谤、威胁、殴打等方式,侵犯医师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明确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或者医师执业证书的,三年内不受理其相应申请。 其余修改这里不做赘述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看;最新完整版《医师法》还没发布,以上为人大会议提出的部分修改内容。另外《医师法》明确规定每年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
睡会
将《执业医师法》改为《医师法》,将医师队伍治理法治化提高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的高度。与修改前相比,从参与主体、管理环节和法治手段方面都更加丰富和多元。二、提高医师队伍水平是《医师法》修订重点。医师资格考试的最低学历门槛提升至大专以上。伴随《医师法》的实施,将对医疗行业带来怎样影响?1、提高医师的政治、社会地位、职业安全待遇不论是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还是强调各医疗机构,乃至新闻媒体的责任,包括医师节的法律化,都是为了提高整体医师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待遇、职业安全待遇。2、规范医师行为,但不限制正常专业探索对医师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规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行为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或者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5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或者医学临床研究。3、「超说明书用药」入法,公共场合施救免责救治中,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的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以后,在探索性医疗的治疗中不能受限。4、开放多点执业探索空间医师可以依法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等有关行业组织、专业学术团体。法律依据:《医师法》第三条:医师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规范,提高执业水平,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