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模拟试题

小三始终玩的都是剩货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5081

首页> 教师资格> 湖南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模拟试题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由他随她

已采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小学国考笔试《综合素质》模拟练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是( )。A.198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B.199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C.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行为规范,这是由教师职业道德的( )决定的。A.示范性 B.责任性 C.继承性 D.特殊性3.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4.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堆放清洁工具的角落旁边设置了一个特殊座位,离其他同学有几排位置距离,凡是班上调皮和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就安排在特殊座位听课。这一做法( )。A错误,是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B.正确,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有效手段C.正确,是既保证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又履行了教学管理权的有效方法D.错误,是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的错误做法5.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规定和要求的是( )。A.学习教育的新理念,主动改变育人模式B.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严格执行教学方案,照搬教材以及教参D.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猎考网解析:1.D【解析】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地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故本题选D。2.A【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示范性,因此“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是由示范性决定的。故本题选A。3.C【解析】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是时代发展对现代教师提出的要求。故本题选C。4.D【解析】题干中教师设置的特殊座位是对学生人格尊严权的侵犯。故本题选D。5.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A、B、D项的做法是符合教书育人要求的。故本题选C。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53评论

爱她吗操她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A.上课 B.师生互动 C.讲授 D.练习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3.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可你仍然感知他们是方形的,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4.在师生关系中,“亲其师而信其道”反映教师( )特征对学生的影响。A.知识 B.认知 C.人格 D.技能5.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6.小李在与儿童玩游戏时用布将玩具遮住,此时儿童并没有像之前一样哭闹,因为儿童好像已经知道玩具并没有消失且就在布底下。据此可以判断该儿童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猎考网解析:1.【答案】A【解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故本题选A。2.【答案】A【解析】“矮子里找高个”是说整体水平或条件不高的情况下,选拔出水平或条件相对较高的一位。“水涨船高”的意思是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都强调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是一种相对评价。故本题选A。3.【答案】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映象仍然不变。恒常性包括大小、明度、颜色、形状、方位等。看起来不是方形的窗户仍能感知是方形,是形状知觉的恒常性。故本题选D。4.【答案】C【解析】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包含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行为特征。其中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其人格特征就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优良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有重要影响。在师生关系中,“亲其师而信其道”反映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故本题选C。5.【答案】C【解析】目标评价模式由泰勒提出。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泰勒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因此他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故本题选C。6.【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物体恒存)概念。客体永久性指的是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客体永久性是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题干中的儿童看不见玩具但知道玩具并未消失,说明其具有客体永久性,可见儿童进入了感知运动阶段。故本题选A。推荐阅读:教师资格考试教综试题练习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49评论

说我贱还睡我男人你真棒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一种发展危机,其中青春期的发展危机是( )。A.主动性对内疚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C.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D.亲密对孤独2.“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一好百好”说明社会知觉中具有( )。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3.拔苗助长违背了( )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4.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 )。A.成长 B.取得高分C.考上大学 D.提高觉悟5.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 )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A.人格魅力 B.知识学问C.道德行为 D.教学业绩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猎考网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发展阶段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12—18岁青少年在为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做心理斗争,即随着他们把参考对象从父母转向同伴,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与同伴是怎样的相同,同时又与其他任何人有着独特的不同。故本题选C。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中存在着多种心理效应,常见以下几种:社会刻板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其中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外表的吸引力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题干中“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一好百好”属于典型的晕轮效应。故本题选C。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题干中“拔苗助长”指的是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违背了循序渐进原则。故本题选C。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联系的。在教师职业道德中,育人被视为教书的根本目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教书与育人要求的双重性也就是要求教师能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人类世代创造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认真负责地传授给年轻一代,能从德、智、体等方面培养和塑造学生,使之成才。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成长。故本题选A。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行为示范。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等都说明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故本题选C。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间接性规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主要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大量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故本题选B。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72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