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政策

青烟如憾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484

首页> 教师资格>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政策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o低調

已采纳

2023年教师资格证新政策如下:

1、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报考人员应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

3、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应当具备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4、报考小学教师资格证,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5、报考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6、报考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各地报名的时间:

基本上都是在2023年1月13日开始报名,下半年报名时间虽然没有发布,但根据往年预测大约在9月份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区尽管报名的时间相同,但是报名截止的时间、审核的时间、审核方式、缴费的时间,这几项各地区有一些不同。下面列举几个具体的各地报名信息,供各位考生参考:

1、北京:

报名的时间:1月13日9时-16日15时 审核方式及时间:网上审核1月13日13时-17日11时 缴费的时间:截止1月18日24时。

2、天津:

报名的时间:1月13日-15日16时 审核方式及时间:网上审核1月16日16点截至 缴费的时间:截止1月18日24点。

104评论

宿命本叫无能为力

可以。根据现有的信息,2024年非师范生是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的。

172评论

窗帘尚未拉全

2023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新政策如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资的体检要求。

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报考学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书(英文: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简称:教师资格证),是教育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等法律法规设立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持证人具备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的法定凭证。

证书使用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或者初级职业学校任实习指导教师。

2009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将持有与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教师招聘录用的前提条件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9号)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

86评论

再也没有理由去打扰他

2024年非师范生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考试。

2024年非师范生能考教师资格证,从2024年起,只要按草案改革进行,中专学历将彻底退出考教资舞台,部分省份将初中报考学历提升至本科,更要求考生具备教学经验。因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招聘政策中越来越多地强调了教育专业化和师范教育的重要性。

符合以下基本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考试科目:

幼儿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文化课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专业课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职实习指导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非师范生考教师资格证备考

1、了解考试政策:

尤其是初次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考试相关的政策要了解透彻,以免在报名等环节浪费太多时间。要知道国家鼓励非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报考教师资格证没有专业限制不论是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可以报考任何一学科的教师资格证。

2、了解考试内容:

幼儿园教师资格笔试考《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个科目。

3、掌握教资备考整体方法思路:

需要在理解重难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重难点梳理,提高复习效率,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非师范生因为没有接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学习时会有一定难度,其实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侧重于理解。

187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