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对不起我已经没有力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197

首页> 教师资格> 列夫托尔斯泰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言自清歌浅如初

已采纳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文化素养部分的考试内容需要考生在日常生活和备考中进行大量的知识储备,对考生的要求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接下来我就为大家带来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文化素养考试中外国文学部分的知识点合集,快来看看吧!

法国文学

1、莫里哀,最杰出的喜剧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冒失鬼》、《妇人学堂》、《伪君子》《吝啬鬼》等。

2、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主将和领袖。

其主要作品有《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3、大仲马:《基 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小仲马:《茶花女》

4、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5、司汤达:《红与黑》

6、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7、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短篇小说之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短篇小说《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8、欧仁·鲍狄埃,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诗人。在巴黎公社失败后,他于1871年6月写下了雄壮宏伟、载入史册的无产阶级的诗歌——《国际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战斗诗歌。

9、罗曼•罗兰,代表作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德国文学

1、歌德,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伟大诗人、作家和思想家。青年时期的歌德最重要的作品是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对当时德国的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向封建的德国社会进行了公开挑战。《浮士德》是歌德以毕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杰作。它与《荷马史诗》、《神曲》等齐名,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史诗性的的巨著。

2、席勒,18世纪德国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其代表作《阴谋与爱情》(剧本)是席勒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它直接取材于德国现实,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最优秀作品之一,另有诗歌《欢乐颂》。

3、海涅,诗人,政论家。主要作品有《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俄国(苏联)文学

1、普希金:《自由颂》,叙事诗《青铜骑士》,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作,该作品与普希金另外一部农民题材的小说《上尉的女儿》一起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2、果戈里:《钦差大人》, 代表作《死魂灵》。

3、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19世纪杰出的作家。其主要作品《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作者一生创作的总结,突出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哲理思考。《罪与罚》标志着作者创作的高峰,为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

4、契诃夫,他以擅长剧作短篇小说著称。其主要作品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脖子上的安娜》、《套中人》、《樱桃园》等。

5、屠格涅夫,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猎人笔记》,中篇小说《木木》。《猎人笔记》描写农奴的悲惨生活,抨击农奴制度,被誉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6、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俄国文坛活动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其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7、高尔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作品;散文《海燕》。

8.阿•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苦难的历程》;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和《毁灭》;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一个人的遭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其他国家文学

1、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是但丁在放逐期间写的一部长诗,由《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组成。诗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2、薄伽丘以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为主题,创作了《十日谈》。

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称为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

3、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其著名代表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的名字已经变成了脱离实际,敢于幻想、主观主义的同义语。堂吉诃德的形象也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卓越的典型人物之一。

4、裴多菲,匈牙利浪漫主义作家。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不仅以诗歌作为战斗武器,而且亲身投入革命斗争,为民族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叙事诗《使徒》、《自由与爱情》。《自由与爱情》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成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5、易卜生,挪威戏剧家,主要作品有《玩偶之家》、《国民公敌》等20多个剧本。

6、惠特曼,美国伟大诗人,主要作品有《草叶集》。

7、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在文学史上以一个幽默讽刺作家而闻名。其主要作品《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儿童文学《汤姆•索亚历险记》,长篇讽刺小说《镀金时代》。

8、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一生著有300多篇小说。他的作品常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大都市里小人物的悲欢和“相濡以沫”的友谊,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虚伪无耻、尔虞我诈的社会风气。尤其像《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一片叶子》、《没有完的故事》、《黄雀在后》等代表作.列入了世界优秀短篇小说。

9、西奥多·德莱塞,20世纪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真实地描绘美国生活和小资产阶级的迷茫,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欺性。其代表作《嘉利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美国的悲剧》等。

10、海明威,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出现,作品反映了强烈的反战倾向和对未来的迷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代表作《老人与海》,描写一个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故事,表现“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与尊严。”

此外,还有意识流文学的代表如奥地利卡夫卡(1883—1924)《变形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按学段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通常涉及以下几种类型: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幼儿园),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小学),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

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169评论

不要失望路还很长

教学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2搞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之美,进而感受作者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3.理解作者的评价,感悟作者茨威格对传主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以及作传的目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永远的托尔斯泰。(可出示托尔斯泰的照片)他出身名门望族,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地病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生前他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却被葬在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土丘上,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他曾拥有广大的庄园,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他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人,“一个人类的人”,一个人道主义的守护神!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2.知人论世一——作者介绍。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文学是他一生追求的事业,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均有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他的主要成绩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以及《罗曼·罗兰》《三作家》等。二、评一幅独特的“肖像画”1.问题设计1(主问题):这是世界顶级的传记大师在写世界顶级的大文豪,请结合文章第15段的内容,来评一评大师笔下的大文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引导学生揣摩作品中描绘托尔斯泰独特形貌的句子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赏析作者语言表达中的比喻和夸张的联袂妙用。(以学生发言为主,不必拘泥文段的先后顺序来理解)教师可以示例:他是个外表邋遢粗糙的人。你看文章开头:“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托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用“植被多于空地”比喻托翁脸上长胡髭的地方多过没长胡髭的地方,用“树皮”比喻脸上的皱纹多,用“树根”比喻又长又粗的眉毛这些都形象地表达了托翁的这张脸除了遢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可爱之处。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的几个理解难度稍大的句子:(1)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明确:用“低矮的陋室”比喻托尔斯泰的身材,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身材的矮小与普通,与“天才的灵魂”形成鲜明的对比。(2)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明确:小屋不是指他工作的地方,而是指托尔斯泰的外貌。2.依据学生的发言在课堂上即时生成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平凡普通,粗鄙丑陋。3.问题设计2:托尔斯泰本人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外貌的?明确:“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朗读这段文字,让学生揣摩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外貌所持的态度(注意“?”的使用):自卑、幽默、自嘲等。4.教师小结。通过上述探讨,我们发现顶级的传记大师给世界顶级的大文豪画了一幅独特的“肖像画”: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总而信言之,我们读到了一个外形丑陋的托尔斯泰。三、品一双深邃的眼睛1.问题引入:茨威格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丑化大文豪托尔斯泰吗?2.问题设计1(主问题):传主的眼睛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先阅读第6—8段,然后交流。要明确的几个句子:(1)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2)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3)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明确:(1)将托尔斯泰的目光比作是锃亮的钢刀,更加突出了托尔斯泰的目光犀利、直戳要害,表现了托尔斯泰拥有一双能够洞察世间一切的充满智慧的眼睛。(2)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示出来,揭示了时代的实质。(3)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极尽夸张,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文中有句话可为此作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4)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实际主义”作家,对实际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确的。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沛。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3.问题设计2:鲁迅先生曾经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就是画他的眼睛。”茨威格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双犀利、深邃、洞察力强的眼睛。这双眼睛丑吗?明确:以“突然”为标志,文章来了一个逆转,先抑后扬,写外形的丑陋正是为了突出眼睛的美,这样让重点更加突出,让文章更富有趣味性,让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鲜明,也让读者更能窥见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四、触摸一个天才的灵魂1.问题设计1(主问题):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灵魂呢?用“这是一个_____的的灵魂”来回答明确:朴素、伟大、随性、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等。文中直接赞美的句子有:“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明确:(1)此句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带着喜爱与轻快朗读,在朗读中去触摸一个天才的灵魂。(2)为何是“永远流浪”?可以结合茨威格的剧本《逃向苍天》来理解(教师用沉重而缓慢的语调朗读):1910年10月28日凌晨已经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毅然决然地悄悄离家出走了。他终于出走了,他忍受了20多年,终于无法忍受下去了,而且,他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他不再犹豫,他要从让他感到“耻辱”的生活中逃出去。一辆破旧的马车载着他在黎明前的黑夜中远远驶去,前面是茫茫苍天。然而风烛残年的老人经不起严寒中这样的折腾,三天之后,他就因肺炎而病倒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小火车站。他很快地向生命最后的归宿走去,11月7日终于停止了呼吸。他终于逃出了贵族庄园,逃向苍天。他终于成了他自己,让身体静静地躺进了那座长长的土堆,让灵魂永远流浪在了远方。2.作者为何要为托尔斯泰作传?(资料链接:《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生前没有见过托尔斯泰,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他应高尔基的邀请欣然前往参加,到达苏联的第一站他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一位素未谋面的故友,他看到的只是一方小小的坟墓(展示托尔斯泰坟墓照片)“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摘选自他回来后写的又一散文名篇《世间最美的坟墓》)这里安息着一个流浪得太久的天才灵魂!这就是作者要为传主作传的原因3.教师小结。他要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他把永恒的土头土脑的俄国人的肖像选作他的肖像,却用他犀利、睿智、深邃的眼睛洞察世间的一切,他,心中有大爱,努力行大善。这节课,我们阅读作品,理解作品;阅读托翁,走近托翁,感悟一个高贵的、天才的灵魂。希望这样的阅读和感悟一直伴随我们的人生。推荐阅读篇目:[法国]罗曼·罗兰《名人传》[美国]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王水照《苏东坡传》评价:通过引导学生三次与文本对话,贴着学生教,贴着文本一步一步走,就自然走进了人的内心世界,自然弄懂了人的高贵在于心灵,而与外貌无关这一道理。作者的写独具匠心,步步为营,教者的教也要步步为营,引导学生读懂语言背后的意思。设计巧妙,层层深入。

148评论

何为心酸

篇二

一、研读第2—5节,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2~5小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特点?  明确:  第2节、面部轮廓 平庸粗鄙  第3节、面容表情 丑陋可憎  第4节、面部特点 毫无特色  第5节、客人来访 大失所望  你能说说,在读了这段文字之后,对托尔斯泰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发言)  托尔斯泰其貌不扬,作者如实地予以描绘,从这些描述当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吗?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课文。  (“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可以看出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尊敬、热爱)  二、研读课文第6~9小节,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听读第6~9小节,思考问题:  自主探究:  1、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托尔斯泰的眼睛)  2、这双眼睛有什么特点?(目光犀利、感情丰富)  3、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特点的?(比喻和夸张)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合作探究:  1、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  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重点描写眼睛的用意?  明确:  1、欲扬先抑,突出眼睛的威力,这样描写使人物形神皆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三、语言赏析:  轻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打上星号,有疑问的语句打上问号,全班集体交流,教师适当总结。  四、延伸训练:  仔细观察自己,用100~150字写一幅自画像,只写头部,描写要逼真详细,独特处更不能忽略,适当运用比喻和夸张,写作时不署名,不注明性别,写好后交给老师,再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篇三   教学目标:  1.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品评语言,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妙喻描写托尔斯泰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4.了解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文常简介: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三、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疏通字词:  2.理清文章脉络:  感情基调:抑 (1-5)外貌特点:须发茂密 面部丑陋 表情愚滞  托尔斯泰形象: 感情基调:扬 (6-9)独具慧“眼”:目光犀利 感情丰富 威力巨大  四、探究课文:  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  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总结:文中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不仅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独到刻画,使文意深刻,韵味无穷。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篇四

185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