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9890
得你所愿
导语:以下是关于番茄钟时间管理方法,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文章仅供大家的参考!希望大家喜欢!番茄工作法对我的帮助在于能够让我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于一件事情上。如果没有时间约束,我可能会在各种事情上不断变换思路,我想同时学习很多东西,但实际上却收效甚微。
1、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各个番茄时间内对应的任务,最好将任务简单写到纸质便签日记本中,便于实施画X,强化反馈。
2、每4个番茄时段内的task的上下文差别不要太大,尽量减少task间的切换成本(进入某个task的工作状态是需要时间的)。
3、在番茄时间段内task没完成咋办? 这个估计经常发生,似乎只好在下一个番茄时间段里继续做了。其他task顺延。必要情况下加班完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你加强task划分能力,尽量做好task完成时间的预估,不断提升精确估计能力。
4、打扰是不可避免的。电话、邮件都可能打断你的.工作。如果必要,可在你的番茄时间段中预留出一些处理打断的时间,比如25+5,预留5分钟。当然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这种打扰,可用一些广为流传的技巧:比如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将mail接收的间隔延长;高挂“免战牌”,显式告知他人你已经“out of services”了;不启动即时通信工具,或设置即时通信工具的状态为外出或极其繁忙状态等等。
温馨提示:
原则
1)一个番茄时间(25分钟)不可分割,不存在半个或一个半番茄时间。
2) 一个番茄时间内如果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则该番茄时间作废。
3)永远不要在非工作时间内使用《番茄工作法》。(例如:用3个番茄时间陪儿子下的棋、用5个番茄时间钓鱼,等等。)
4)不要拿自己的番茄数据与他人的番茄数据比较。
5)番茄的数量不可能决定任务最终的成败。
6)必须有一份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目的
1、减轻时间焦虑
2、提升集中力和注意力,减少中断
3、增强决策意识
4、唤醒激励和持久激励
5、巩固达成目标的决心
6、完善预估流程,精确地保质保量
7、改进工作学习流程
8、强化决断力,快刀斩乱麻。
暗痛
生活中影响我们专注的因素太多了,比如朋友圈、短视频、微博、网购等。我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瞬间,在阅读期间突然想要刷朋友圈、在做PPT时想起了要网购东西、工作的时候有同事来打断寻找帮助……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一天下来好多任务都没完成,其实更多的是工作效率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好地保持专注,提高工作效率呢?《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给出了答案——在一个番茄钟里只做一件事! 『番茄钟』是什么呢?我原以为只是简单的25分钟倒计时,直到看了《番茄工作法图解》,发现番茄工作法是一种高效的个人时间管理方法。 在实践了番茄工作法后,我发现自己在专注度以及工作效率方面的确得到了提升。 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所创立,起源于他利用一枚形状好像“番茄”的厨房定时器进行掐表学习,意外地发现在25分钟内专注做一件事,可以高效提升做事效率,由此“番茄工作法”应运而生,而25分钟的定时专注也即“番茄钟”。 从生理上来说,25分钟可以让大脑在记忆巩固、模式识别后进行自我调整,达到进入高效工作的最佳状态。另外,番茄工作法将完整的工作任务拆分为一连串25分钟的小任务并逐个击破,我们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也可以避免拖延。 其实番茄钟的25分钟时长不是必须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时间安排专注的时长。不过,25分钟的专注时间设置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番茄工作法流程看似复杂,其实操作挺简单的,也就是“计划—执行—回顾”的循环过程。在阅读方面,我利用番茄钟进行阅读,一般每天进行2个番茄钟阅读。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在计划阶段,列出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比如要读哪些书,要用几个番茄钟阅读。 在执行阶段,阅读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无杂念的状态,然后打开手机的番茄钟App进行25分钟的专注阅读,其间保持高度集中阅读状态,然后休息5分钟,进行下一个番茄钟阅读。完成番茄钟后进行记录,也即“阅读记录”打卡。 在回顾阶段,也就是对此次番茄钟阅读进行回顾,我用了几个番茄钟?番茄钟里面有过中断?番茄钟里我读了多少页?哪需要调整的吗……然后提醒自己如何改进并应用到以后的阅读之中。在读书方面,我利用番茄钟进行主题式阅读。 每次进行番茄钟的阅读时,就打开手机的番茄钟App倒计时,开启25分钟的阅读专注时间,在完成后进行阅读状态的回顾,比如使用了几个番茄钟?番茄钟里面是否有过中断?一个番茄钟里我读了多少页书?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吗? 其中橙黄色方块表示番茄钟的个数(如上图),为了有更好的阅读体验,我每天的番茄钟阅读最多不超过4个,最少完成1个番茄钟阅读。这种番茄钟的阅读记录是挺有趣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每天的阅读量以及一本书需要几个番茄钟时间,我知道了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及专注度。这种反馈的回路,像是一种激励方式,让我更好地进行阅读体验。 很自然地,我会主动去掌握一些阅读的技巧比如快速跳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等方法,思考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书,以及如何在25分钟的番茄钟里保持注意力集中且不出现中断的碎片时间情况。 在番茄钟的时间里,要保持集中精神的专注状态,就要保证避免出现中断的碎片时间。在这里介绍“潮汐”、“Forest”两款专注番茄钟的手机App应用,可以清晰地记录自己的专注时间:1、潮汐App潮汐App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特有的大自然白噪音,提供高清晰的大自然声音场景,可进行不同的自然时空体验,轻松进入一种安静平和的环境调整状态。在进行番茄钟专注工作时打开App,离开应用则记录专注失败。以可视化的数据日记,记录专注的时间,以及历史专注分析便于回顾。2、Forest专注森林Forest保持专注的方式比较有趣,每当要进行番茄钟专注工作的时候,可以在这App里种下一颗树苗,这颗种子会慢慢长成一棵大树,若在番茄钟的时间里碰了手机去做别的事情,那么这棵小树就会枯萎而亡。 这种游戏化的模式会让人有成就感,其中App里有专注时光累积的金币以及奖励,可用于购买真实的树苗。最重要的是,便于个人专注时间的记录跟历史回顾,对于自己各个任务所花的时间分配一目了然,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专注的历程。戴明循环分为4步: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应用(Act),它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周期流程,适用于计划、监控、衡量和改进,这种反馈的循环回路,有利于我们及时调整个人的行动管理。 使用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休息一下,有利于: 总而言之,番茄工作法是一种更为高效的个人时间管理工具。其高效性在于其操作简单方便,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周期回顾流程,方便个人管理的改进。其实时间管理的目的,不在于管理时间,而在于管理我们自己的生活。多一份番茄钟的耕耘时间,就多一份专注的成果收获。我们可以在专注的时间里,感知自己的内心状态,以及身心力量的修炼。 高效的个人管理,不妨读读《番茄工作法图解》,在25分钟的番茄钟里开启自己的专注时光吧!
无心染凡尘
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的时候发明的。番茄钟的设置在使用番茄工作法之前,你要先确定你要完成的工作的时长,比如我想要写作两小时,也就是120分钟,接下来我就为自己设置一个番茄钟,将这120分钟以“25分钟”为一个周期,进行拆分。 如果你是一个注意力非常差的人,那么你就需要将番茄钟尽可能地缩短,但是最好不要短于10分钟。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让自己集中注意力1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训练专注力的作用,如果将时间定得太短,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而且,这么短的时间,你也难以真正解决什么问题。 即便是注意力很好的人,番茄钟的最长时间,也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否则就会让自己感觉疲劳。总之,番茄钟的设置值,在10到30的数量范值内。 在坚持使用番茄钟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注意力有所提升,慢慢地就可以把基础设置时间变长。正确的休息在每一个25分钟里,你必须专注地去工作,中途千万不能去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比方说喝水、看手机、上洗手间、接电话、刷朋友圈、浏览网页和吃东西,这些事情统统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只有当番茄钟周期结束的铃声响起的那一刻,你才能够从工作状态中抽离出来。 每一个25分钟的周期结束后,你可以为自己设置5分钟的休息时间。但在休息时间里,我们也不能无节制地做事,我建议大家不要在休息时间看手机,因为网络上的事情瞬息万变,很容易影响你的心情,影响你完成后面番茄钟时的状态。番茄钟的四大原则在使用番茄钟的过程中,有几条原则需要大家加以注意: 原则一:不可分割原则 一个完整的番茄钟,以25分钟为例,它所持续的25分钟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启动,你就必须坚持到结束。 原则二:一致性原则 在一个番茄钟的25分钟时间里,你必须集中注意力,只做既定的目标任务。如果你做了任何与任务无关的事,那抱歉,该番茄钟就是无效的,你必须废弃这个番茄钟,重新开始。 原则三:仅适用于工作原则 切记,番茄工作法仅适用于工作。永远不要在非工作的时间段去使用番茄工作法,比方说你与家人欢度的亲子时光,它会让你的亲子互动和亲密关系大打折扣。 原则四:与自己做对比的原则 通过使用番茄钟,我们将从一个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人,走向赢的局面。但是要明确,我所提出的“赢”,不是让你去跟别人比,而是自己跟自己比。我们使用番茄钟的目的,是让你比过去的自己更好,比如过去你一次只能“吃”三个番茄钟,现在你可以“吃”五个,那么你就赢了。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