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计划表

邮过眉眼信有过浪漫心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613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计划表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诉爱

已采纳

关于中级经济师考试,如何在自己规划的时间或短时间内通过考试,成为困扰很多小伙伴的难题。今天考试100来分享一位考生的4个月复习规划计划,希望能帮助大家!

阶段1(8月份)

①了解中级经济师考试要求、选专业、看经验贴、了解规划阶段;

②中级经济师报名、资质审核;

③学经济基础和专业课。看课1-2遍,刷题按章节刷;

④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回顾;

阶段2(9月份)

①中级经济师报名、资质审核;

②利用高频考点,用记忆编码背考点、刷题练考点(主要做真题);

注意:记忆编码说的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背关键词。这点非常适合做选择题,考试因为时间的限制,要在短时间内对关键词有一定敏感度才能迅速反应出考点和答案。不过这需要大量的练习。

阶段3(10月份)

真题、必看易错题、模拟真题。刷题方面,大家可以上考试100app刷,上面有很多的题库。真题,模拟试题,章节练习都有。

阶段4(11月份)

上机模拟。这段时间就是查漏补缺为主,笔记基本上被我翻烂了。

可以参考上面的几个阶段进行规划和调整。这里强调下,易错题思维导图学习计划建议人手一份,你们准备到10月份就知道为什么了。

以上就是考试100的中级经济师备考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到大家。

180评论

酒暖孤独

中级经济师的考试难度虽然不大,但是需要考的知识点范围很广,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这就导致了考生需要准备较多的时间用来备考,面对长时间的备考,备考计划自然是少不了的,那么2023年中级经济师备考如何制定备考计划呢?

如何制定中级级经济师备考计划?

1.规划整体计划

建议考生在制定计划之前先通过中级经济师的考试大纲、考试教材等对整体的复习内容在心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计划整体的备考计划。备考计划需要把学习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去。计划的时间跨度不宜过长,隔断时间就需要有一定的检验反馈。

2.周学习计划的制定方法

考生需要统计非学习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占用的时间总量(确定不可缺少的时间)。计划可用于学习的时间及其分配。

3.学习计划的调整及注意事项

制定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执行学习计划过程中,如果计划不现实,或你的活动和应尽的职责有所变动,修改计划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你的计划,所以应该让计划适合你,为你服务。同时制定的计划应充当向导。

更多中级经济师考试相关问题请访问来源页面:

48评论

借我一把爱情的枪

早在2022年1月初时,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就发布了一则《关于202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并在附件中明确了2022年度中级经济师考试的举办时间,为11月12日、13日。凡符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规定和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社部规〔2020〕1号)规定报考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考试。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具体日程安排表在已发布的各地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务通知中,我们已经可以比较明确地知道,在具体的考试日程安排表方面,2022年延续了2021年时的计划,详见下表:参加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时的注意事项报考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网上报名”平台,按有关要求选择考试地点报名。报名具体日期、考试收费标准、准考证获取方式、报名程序、具体要求等事项,请见各省(区、市)人事考试机构发布的有关通告。并且,在考试当天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几点:1、考前一定要打印好本人的准考证,并在考试当天将准考证及个人身份证明随身携带,这样才有资格进入考场。2、准考证上的“考生须知”一定要提前认真阅读,并严格遵守。否则,一旦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就将直接施以取消考试资格等惩罚。3、每场考试的入场时间为考前30分钟即开考后5分钟内,一旦在开考后5分钟才到达指定考场,就已经失去了进入考场的资格,与考试无缘了。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即将开考,想要快速提高分数?还身处迷茫中的你,可直接点击下方图片参加“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前30天核心考点冲刺营”,助你成功上岸!

118评论

北爱南忘

科目的特点是内容多,记忆量大,需要背诵的部分比较多。所以在进行记忆时,一定要化繁为简、循序渐进的复习,善于归纳总结,找重点内容,着重进行反复练习,另外一定不要忽视教材的重要性,要熟读教材,多看教材,教材是基础,只有夯实基础,才能稳扎稳打。在记忆的时候,不要盲目、没章法的进行知识点的背诵,要讲究方法方式,科学进行记忆,考生可以利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 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杜绝死记硬背,一定要先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只有将知识点真正的理解了,记忆的才深刻,才不容易忘。

69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