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13455
错爱人渣
网上报名时间:3月3日9时~3月17日24时,具体事宜可咨询报名所在地考点办公室。考试流程如下:一、网上报名1、考生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网站上填报个人报名信息。考生确认、保存报名信息后,系统提示“报名成功”。2、考生可以在4月中旬前,凭借“个人证件编号”及个人密码,登录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网站查询、修改个人报名信息。3、考生确认填报信息无误后,可以打印《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暨授予医师资格申请表》。二、现场审核考生持所打印的《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暨授予医师资格申请表》,按照所在考点的具体要求,进行现场报名及资格审核,提交书面报名材料(如身份证、毕业证书等),交费,拍照(或导入数码照片),并确认个人报名信息。三、参加考试 考试分为综合笔试考试和技能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时间一般在6-7月份,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考试时间一般在9-10月份。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高中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以师承方式学习的人员;一类是符合报名条件的外籍人员和台港澳居民。
当年纤细小蛮腰如今现在五花膘
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两部分。网上报名时间为2013年2月27日9:00至3月15日24:00,现场报名时间为2013年3月18日至4月8日,详情请参阅申请所在的考试中心办公室。现场报名主要是查询已经在网上报名的考生信息,一般不接受补充登记,请注意安排报名时间,尽快上网报名。2009年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类、中西医结合实用技能考试部分)正式颁布,新的教学大纲在考试内容和方法上作了调整。中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高中及其他中医院校毕业生;另一类是通过教师培训方式学习的国家承认的人员;另一类是符合申请条件的台湾、香港、澳门外籍人员和居民。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范围为:1、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医学、方剂学。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3、西医与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律法规。
梦里全是你
成绩查询流程:考生登录国家医学考试网点击“成绩查询”;点击成绩查询,进入成绩查询界面,点击进入相应年份的查询入口;登录查询成绩。扩展资料:2018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通知一、考试时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2018年11月23日至25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2018年11月23日一天,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018年11月24日、25日两天,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计算机化考试。三、考试报名及缴费1.报考人员天津、吉林、上海、福建、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考区,通过当年实践技能考试,但未通过第一次医学综合笔试且无违纪违规行为的考生(含缺考考生)。2.报考类别临床执业医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和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网报时间第二试试点考生网上报名时间自成绩公布之日起至10月24日24时止。网上缴费时间自网报之日起至10月24日24时止。线下缴纳考试费的吉林、上海、贵州考区考生,请关注考区、考点通知,按通知要求,完成网上报名后,在规定时间去规定地点缴纳考试费。考生无须再进行现场审核。四、准考证打印考生缴纳第二试考试费后方能在11月15日至22日期间打印本人准考证。参考资料:国家医学考试网—2018医师资格考试注意事项
妄想病
考生可以通过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发布的三种途径获得成绩,并按以下优先顺序发布:1、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公众号成绩查询入口。2、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语音查询途径(010-59935001,59935002,59935003,59935004)。3、国家医学考试服务系统,即网上报名入口。注:上述三种途径均为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官方发布,请考生切勿相信网上其它链接入口,以免上当。
我的眼睛里有我喜欢的人
2014年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已于12月31日17点开通,医学教育网校第一时间发布了。可以前往成绩查询进行查询。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随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结合疾病的诊治、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等。195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工作不仅在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广泛开展,而且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20 世纪60-70年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开创阶段。其特点是临床各学科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全面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深化发展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9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发展阶段。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招收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1992年,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又将“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一门新学科,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把学科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和历史任务。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