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17487
但愿陪我天长地久
文程继明优秀的基金经理堪称“国宝”。那么,张坤、朱少醒、葛兰、谢治宇……,目前红极一时的优秀基金经理,究竟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看看能否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遴选出优秀基金。从业年限长短是检验基金经理优秀与否的首要标准。 也就是他做基金经理做了多少年。时间当然是越长越好,起码超过6年,最好超过8年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股市6年到7年一个周期,上次牛市2014年-2015年,至今6年-7年。再往前推,2006年-2007年,至今14年。没有经历完整的牛熊周期,就没有经过市场洗礼和检验,仅仅依靠短期业绩靓丽就判断一个基金经理优秀,这是不科学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从业年限6年以下的基金经理就没有优秀的。主要是因为基金经理如果有6年以上的从业年限,穿越牛熊周期,那么其业绩的“含金量”就很高。 从这点看,朱少醒最符合优秀基金经理标准,在富国一干就是15年,现在也没有分手的意思,这有“白头偕老”的迹象。 另外,张坤和谢治宇,从业年限都已经超过8年。 而医药女神葛兰目前任职中欧基金年,接近于这个标准。 毫无疑问,所有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业绩,这是当之无愧的首要标准。然而,我们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一定不能从短期来看,要看长期业绩,至少要考察其6年以上的投资业绩。 从业绩标准来看,最好选择平均年化15%以上的基金经理。其实,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年化业绩居然高达20%以上,甚至更高。特别是持续10年以上如此高的业绩,恐怕连巴菲特都感到惊叹。 截至今日,我们选择了10个较为优秀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及业绩表现如下: 1、富国朱少醒,从业年,至今仅管理一只基金富国天惠成长混合,收益2161%,堪称一绝。2、兴证基金董承非,从业14年,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8年。3、景顺长城刘彦春,从业年,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6年303%回报。4、易方达张坤,从业年,8年800%收益。代表作易方达中小盘混合,成立13年,净值增长1027%,不过张坤是中间接手管理的。5、兴证基金谢治宇,从业超过8年,兴全合润7年1000%。6、易方达萧楠,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8年。7、广发基金刘格菘从业7年,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年多。需要注意的是,刘格菘之前在中邮基金等其他基金,表现一般。8、中欧基金葛兰,从业将近6年,中欧医疗 健康 混合335%。9、银华基金焦巍从业将近6年,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年半。但之前在大成和平安表现一般。10、汇添富胡昕炜从业5年,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5年。上述年化就是复利,利滚利。比如,15年前买10万朱少醒,现在就变成了200万,这可是没加杠杆的20倍啊,这个收益率比一线城市的房子还要高。 总的来说,这些优秀的基金经理的业绩都是逆天的。估计巴菲特看完都觉得惊讶,要知道,这才是一个高速成长的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具备这样惊艳业绩的土壤。所谓回撤就是,这个基金上涨过程中,突然掉头,而且掉头幅度还不小。估计今年年初进入基市的基民都记忆犹新,春节后满怀期待延续春节前行情。但事与愿违,各大明星基金突然掉头向下,基金净值回撤20%以上比比皆是。一时间,基民怨声载道。 其实,回撤对于基金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哪有只涨不跌的基金?只不过有两点一定注意: 第一,优秀的基金不怕回撤,因为优秀的基金经理一定是经历过市场检验的,迟早会涨回来。可惜的是,A股很多基民把基金投资做成了股票投资,追涨杀跌。回撤时纷纷赎回,现在看来,很多优秀基金已经回到 历史 高点,甚至创下 历史 新高。 第二,回撤幅度也是检验基金优秀程度的标准之一。回撤,肯定是越小越好,最好不回撤,但那是不现实的。 回顾一下国宝级基金经理回撤情形,朱少醒回撤最大的是在2008年,回撤将近60%;2015年半年,回撤45%左右;2018年时,回撤了38%;2021年初,回撤不到15%。看到了吗?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就这样慢慢成长起来,回撤幅度逐步缩小。 再看张坤,2015年回撤30%左右;2018年差不多也回撤了30%;2021年初,回撤不到25%。 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基金经理,买基金实质就是用资金“投票”基金经理。 基民把钱交给你管理,不管是赚还是亏,基民都要付出一定管理费。不善良的基金经理把注意力总放在扩大管理规模,比如高位发新基金,一买就陷入巨亏,这是典型的无良基金类型。 相反,有良心的基金经理总是处处为基民着想,在股市高位的时候,“劝阻”基民不要买。当然,人家“劝阻”不是拿个大喇叭喊,而是通过“限购”方式实现。 以张坤为例。 2020年初,疫情突发,人心惶惶。张坤却在2020年2月10日发公告,他的基金从原本限购10万,放宽到了100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别人恐惧时你贪婪”,这需要多大勇气。最终股市基本一路上涨。 涨到9月份,横盘震荡,张坤又发公告,将基金限购降到5万元。意思是,我要做风险提示了。 然后,2020年11月23日,限购5000元。12月28日,限购2000元。2021年2月10日,限购1000元。2021年2月24日,彻底限购。 在别的基金经理经理,趁着股市疯狂时,比股市还疯狂,玩命发新基金,甚至“见天光”。 此时,优秀的基金经理用实际行动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朱少醒,谢治宇,也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职业操守和良知。优秀者必有优秀的理由。其中,优良风格是决定能否成为优秀经理的一种很重要的品质。 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罗斯,这些如雷贯耳的投资大师,都有各自的成功之道。从上述国民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上看,也或多或少有着这些大师的逻辑。 巴菲特看来,要集中式投资。跑赢大盘的最佳方法,不要在手里囤积数百只股票,耐心等待最有可能带来超额回报的几只股票。正如费雪所言,把鸡蛋放入不同篮子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你无法看好每个篮子中的全部鸡蛋。因此,投资者会冒着对熟悉的公司投入太少而对不熟悉的公司投入太多的风险。张坤就是这样的基金经理。持仓非常集中,比如重仓白酒的龙头股。巴菲特说,复利,是伟大的。“市场先生”喜怒无常,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这点来看, 张坤、朱少醒都一样,不会去主动择时,只要他们认可的公司都会坚定持有,不会过多判断股市涨跌。 但朱少醒,是中国最像彼得林奇的基金经理,持仓比较分散,比较重视组合风险控制。 正如郭树清所讲,通货膨胀如期而至。而且,通货膨胀持续的时间可能比所有专家预测的要长。最可怕的是,一旦全球进入加息周期,经济就会面临严重的长时间的“滞涨”局面。普通投资者要想守住中产阶级的阶层,配置优质资产势在必行的、迫不及待的。优秀的国民基金经理所掌控的龙头基金无疑是普通投资者首选。
她爱他他爱她她不爱我
这位基金经理接手的两只基金为主题基金,都是重仓行业龙头股,也就是抱团股,而春节后抱团股的瓦解,直接让基金净值出现大幅的回撤。大跌之下,没有赢家,即便是如张坤,刘彦春等明星基金经理也是如此,对于这位新上任的基金经理来说,面临的情况就更糟了。从公开信息来看,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是两只医疗主题的基金,两只基金重仓股持仓都差不多,也都是一些行业龙头,选择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时候不对。
这些龙头股也正是抱团股的核心,抱团股在经历了去年一轮暴涨之后,估值已经来到了顶点。结果牛年开盘,抱团股随即大跌,早前重仓了这些股票的基金也出现了巨幅的回撤。只能说,这位基金经理没有选择好时候,在高峰时还重仓这些白马股,自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但这几天随着A股逐渐回暖,早前暴跌的白马股也已经开始涨起来了,基金的收益也红了起来。长期来看,这一轮调整基本已经结束了,部分白马股已经呈现了投资价值的空间,投资者此时加仓也是最好的时候了。
参考资料:
勿劫念
基金经理是按着末尾淘汰制的,基本年末排名在后13的都要离职的分险,去年虽然大部分基金经理收益都是正的,但是也是有差别的,有的先进场,有的是看见别的基金经理开始报团,然后跟着去报团,然后在快到山顶了才进场的,能力还是有差别的。然后加上这段时间的杀跌,有的基金经理提前抢跑,很早前就开始换仓抛售,而很多基金经理成了接盘侠,基金经理看见大幅亏损也会找人来承担责任的。
96家公司基金经理离职
在新基金发行数量及份额均创新高、部分存量基金赚钱效应凸显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经理的离职潮却来得愈发“汹涌”。
Wind数据显示,2019年离职基金经理人数为233名,同比增加20%。2017年、2018年这个数据分别为170名、194名。
业绩表现或是离职导火索
公募基金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
正常而言,一个硕士应届毕业生,从助理研究员到基金经理需要5年以上时间。
在“渡劫”成功之后,是何原因导致基金经理选择离开?
一位基金从业人士向《投资时报》记者表示,其原因离不开业绩表现,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业绩亮眼,一种是业绩乏力。
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离职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去处。
这其中有小公司跳到大公司的,原因是大公司提供了更好的薪酬水平以及更强的募资能力;
当然也不乏大公司跳槽到小公司的情况,原因是大公司人才济济,容易遇到职业发展瓶颈,而小公司提供了更高的职位和更灵活的激励机制。
而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离职往往是因为遭遇较大压力,比如由于“末位淘汰制”被动离开,或者自己主动换个平台,谋求业绩的转变。(有见 财经 )
除了因业绩不佳之外,也有一些寻求“大厂”机会而选择跳槽的明星基金经理。
譬如,圆信永丰基金前首席投资官洪流,他于2019年1月末离职,旗下所管理的6只基金更换掌舵者,随后“转会”嘉实基金。
目前,洪流管理着嘉实策略混合、嘉实价值成长、嘉实瑞红三年定开、嘉实多元债AB。
就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对基金公司的影响 ,上述基金从业人士表示,这对于大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影响都会很大,原因在于:
第一,无论直销客户还是代销客户,都会对离职后的基金业绩产生质疑,产品短期会面临赎回压力;
第二,会影响重要客户对于该公司投研团队稳定性的评分,从而影响重要项目竞标的成功率;
第三,如果新接任的基金经理不能维持好的业绩,会引发客户投诉及负面舆论等不良后果;
第四,会给投研团队其他成员带来压力
今年年初,有40位基金经理相继离职,今年初市场波动比较大,1月份大涨,2月份又大跌,这也是导致人员流动的一个市场大环境。在离职的基金经理中,有知名的基金经理,近年的业绩收益排名前十,但也有不少离职的基金经理业绩差,达不到制度审核。离职有以下三点原因。一,主动离职,有更好的去处,在巅峰时刻离职找下家会有更好的待遇。二,被动离职,制度考核不及格。三,工作压力大,离职休养,缓解压力。
一,主动离职,有更好的去处,在巅峰时刻离职找下家会有更好的待遇。
这部分离职的基金经理因为短线业绩好,好多都去了更大的公募基金平台或者著名私募。带着荣誉过去能有效的自抬身价,获得更好的报酬。
二,被动离职,制度考核不及格。
基金经理的压力很大,业绩排名在同行50%以下会被警示,如果排名在后三分之一,就可能会被淘汰。此外,基金经理排名也与收入直接挂钩。有不少离职的基金经理的年度排名垫底,比如有两位今年1月离职的债券型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的定开纯债基金近1年来排在同类近3000只基金的最后30名,近2年来收益也排在最后20多名,再不走真混不下去了。
三,工作压力大,离职休养,缓解压力。
在粉丝看来,基金经理指点江山豪情万丈,但平均从业年限只有年,好点的公司平均年限在4年左右,差点的还不到半年。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每天面对涨跌互现的大盘,很多基金经理难以摆脱抑郁状态,甚至有些英年早逝。3月1日,国金证券发布讣告,公司投行一位39岁的员工陈姓员工因呼吸心跳骤停,在2月的最后一天突然辞世。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基金经理离职对于所持有的的基金影响是很大的。要仔细考察新任的基金经理以往的投资成绩和风格,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持有!
优质金融从业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