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0775
天会暗我会亮
一、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
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二、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
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低风险区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三、完善疫情监测要求。
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四、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明确不同人口规模区域核酸检测方案,针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综合疫情发生后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进行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中国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相关建议,请及时反馈机制综合组。
呦呦切克闹她是我的你别靠
7天2检是指任意时间点向前推7天都有2次核酸检测记录(间隔2天或3天做一次)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才能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在日常防控工作中,请严格落实好以下防控措施。1.规范申领、张贴场所码(在入口、出口张贴两处,门店名称与场所码一致)。2.落实进出人员扫码、亮码“四查”(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工作。3.发现进店人员出现“红码、黄码”及疫情地区旅居史的,立即开展应急处置,登记相关人员信息(姓名,住址,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然后立即报告所属社区,社区立即报告所属镇街,镇街区开展初步流调并立即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4.所有从业人员加强日常健康管理,每天体温检测并登记。5.工作场所每天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天开展规范消杀并完善通风、消毒并记录(每天至少全面清洁消毒2次,根据人流量适当增加消毒频次)。6.建立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台账,所有从业人员按规定频次完成核酸检测。7天2检的人员原则上每周二、五各采样检测一次,确保任何时段都符合每7天2检频次。7.所有从业人员完成新冠病毒疫苗三针免疫接种。
当深爱成为深碍
点击查看:常态化监测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医疗机构就诊人员检测加强对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病例的监测,对所有发热患者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无发热但有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者,具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或从事风险职业人员的可疑患者应当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对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开展核酸检测。对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可同步开展抗原检测,尽早发现疫情。风险职业人群检测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贸市场工作人员等)、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后,根据疫情扩散风险或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加密核酸检测频次。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检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监管场所、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可根据当地防控需要组织开展核酸抽检。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后,应及时组织完成1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或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社区管理人群检测纳入社区管理的新冠肺炎出院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在出院后第3、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开展“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对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开展“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管理期限自离开高风险区域算起直至满7天。流入地排查发现后,应立即对外溢人员开展1次核酸检测,后续按要求的频次开展;排查发现外溢情况时,如溢出人员离开高风险区已超过7天,立即完成1次核酸检测后,无需进行居家隔离。对低风险区外溢人员,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期间间隔24小时。对涉疫场所暴露人员,在判定后的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解除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在居家隔离的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他需要协查人员,按照属地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排查或协查发现风险人员后,立即开展1次核酸检测。购药人员检测出现本土疫情后,辖区药店应对购买退热、抗病毒、抗生素、止咳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推送辖区街道管理,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测,必要时可先开展1次抗原检测。跨区域流动人员检测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省界服务区、港口等地设置核酸采样点,面向跨省流动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引导自驾游人员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旅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于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优质金融从业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