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3643
生生且不离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应试题(附答案) 应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 1、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是 ( ) A、鼓音 B、清音 C、浊音 D、实音 E、过清音 2、肺组织实变时叩诊音是 ( ) A、鼓音 B、清音 C、浊音或实音 D、过清音 E、实音 3、叩诊实质性脏器所产生的音响是 ( ) A、鼓音 B、清音 C、浊音 D、实音 E、过清音 4、肺气肿时肺部叩诊音是 ( ) A、鼓音 B、清音 C、浊音 D、过清音 E、实音 5、呼吸有烂苹果味最常见于 ( ) A、肝昏迷 B、尿毒症 C、有机磷中毒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肠梗阻 6、呼吸有刺激性蒜味见于 ( ) A、肝昏迷 B、尿毒症 C、有机磷中毒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肠梗阻 7、呼吸有氨味见于 ( ) A、肝昏迷 B、尿毒症 C、有机磷中毒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肠梗阻 8、有关间接叩诊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B、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指掌关节的活动为主 C、叩击后右手应立即抬起 D、确定心、肝的相对浊音界应轻叩 E、确定心、肝的绝对浊音界应重叩 参考答案 1-5 BCDDD 6-8 CBE 1、生理状态下,有关体温的正确说法是 ( ) A、早晨略高 B、下午略低 C、运动或进食后略高 D、妇女月经前略低 E、老人体温略高 2、关于蜘蛛痣下列哪项不正确 ( ) A、是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 B、常见于四肢 C、常见于急性肝炎或肝硬化 D、妊娠期也可出现 E、与体内雌激素的灭活减弱有关 3、一例怀疑为鼻咽癌的患者,检查下列哪组淋巴结肿大最有意义 ( ) A、左锁骨上淋巴结 B、右锁骨上淋巴结 C、颈深淋巴结上群 D、颈深淋巴结下群 E、颌下淋巴结 4、乳腺疾病可致哪组淋巴结肿大 ( ) A、左锁骨上淋巴结 B、右锁骨上淋巴结 C、腋窝淋巴结 D、滑车上淋巴结 E、颈深淋巴结下群 5、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形态不规则,应考虑 ( ) A、鼻咽癌 B、胃癌 C、肺癌 D、乳腺癌 E、鼻咽癌 6、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形态不规则,应考虑 ( ) A、鼻咽癌 B、胃癌 C、肺癌 D、乳腺癌 E、鼻咽癌 7、震颤麻痹病人的典型步态是 ( ) A、蹒跚步态 B、 慌张步态 C、醉酒步态 D、剪刀步态 E、跨域步态 8、紫癜是指皮下出血,其直径为: ( ) A、<5mm 1-2mm="" 2-3mm="" 5mm="">5mm 9、象皮肿见于 ( ) A、粘液性水肿 B、特发性水肿 C、药物过敏 D、丝虫病 E、绦虫病 10、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端坐呼吸此时体位应属 ( ) A、被动体位 B、自动体位 C、强迫体位 D、辗转体位 E、角弓反张位 11、以下哪种疾病情况不会引起性征的改变: ( ) A、肾上腺皮质肿瘤 B、肺结核 C、肝硬化 D、支气管肺癌 E、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12、某女性患者,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该患者为何种面容? ( ) A、病危面容 B、肝病面容 C、肾病面容 D、二尖瓣面容 E、慢性面容 13、某患者气促,诊断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该患者多采用何种体位? ( ) A、自主体位 B、被动体位 C、强迫坐位 D、右侧卧位 E、左侧卧位 14、外源性肥胖的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 ) A、摄入热量过多所致 B、全身脂肪分布不均匀 C、有遗传倾向 D、青少年患者可有外生殖器发育迟缓 E、无内分泌疾病 参考答案 1-5 CBCCB 6-10 CBDDC 11-14 BDDB 单项选择: 1、佝偻病患儿可见 ( ) A、尖颅 B、方颅 C、落日现象 D、长颅 E、巨颅 2、落日现象见于 ( ) A、脑积水 B、脑炎 C、佝偻病 D、Marfan综合征 E、Apert综合征 3、双侧眼睑闭合障碍见于 ( )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面神经麻痹 C、重症肌无力 D、沙眼 E、蛛网膜下腔出血 4、单侧眼睑闭合障碍见于 ( ) A、面神经麻痹 B、视神经损害 C、动眼神经麻痹 D、三叉神经损害 E、甲状腺功能亢进 5、濒死状态的瞳孔表现 ( ) A、缩小 B、扩大 C、大小不等 D、光反射消失 E、双侧扩大伴光反射消失 6、草莓舌见于 ( ) A、贫血 B、猩红热 C、糙皮病 D、核黄素缺乏 E、慢性萎缩性胃炎 7、镜面舌见于 ( ) A、黏液水肿 B、猩红热 C、糙皮病 D、核黄素缺乏 E、慢性萎缩性胃炎 8、Ⅰ°扁桃体肿大指 ( ) A、不超过咽腭弓 B、超过咽腭弓,未达咽后壁正中线 C、超过咽后壁正中线 D、不超过舌腭弓 E、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9、Ⅱ°扁桃体肿大指 ( ) A、不超过咽腭弓 B、超过咽腭弓,未达咽后壁正中线 C、超过咽后壁正中线 D、不超过舌腭弓 E、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10、Ⅲ°扁桃体肿大指 ( ) A、不超过咽腭弓 B、超过咽腭弓,未达咽后壁正中线 C、超过咽后壁正中线 D、不超过舌腭弓 E、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11、双侧瞳孔扩大不可能见于 ( ) A、青光眼 B、阿托品中毒 C、视神经萎缩 12、尖颅主要是下列原因引起 ( ) A、囟门过早闭合 B、矢状缝与冠状缝过早闭合 C、缺钙所致 D、脑积水 E、以上都不是 13、蝶窦的物理检查方法: ( ) A、紧压双眼内眦处 B、压按两眉之间 C、深压眼眶上缘内侧 D、拇指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1-5 BAAAE 6-10 BEABC 11-13 DBE 1、甲状腺Ⅰ度肿大是指 ( ) A、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内侧 B、不能看到,但能触及 C、看不到亦触不到 D、能看到又能触到,但在胸锁乳突肌外侧 E、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并且有明显压痛 2、甲状腺Ⅱ度肿大是指 ( ) A、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内侧 B、不能看到,但能触及 C、看不到亦触不到 D、能看到又能触到,但在胸锁乳突肌外侧 E、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并且有明显压痛 3、甲状腺Ⅲ度肿大是指 ( ) A、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内侧 B、不能看到,但能触及 C、看不到亦触不到 D、能看到又能触到,但在胸锁乳突肌外侧 E、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并且有明显压痛 4、下列哪项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 ( ) A、腺体呈弥漫性肿大 B、腺体呈结节性肿大 C、质地软而不均匀 D、可触及震颤 E、压痛呈阳性 5、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单纯甲状腺肿的主要鉴别点 ( ) A、甲状腺肿大程度 B、甲状腺表面情况 C、甲状腺有无震颤及血管杂音 D、甲状腺质地软硬 E、甲状腺有无压痛 6、Oliver征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 ) A、主动脉弓动脉瘤 B、气管异物 C、甲状腺癌 D、食管癌 E、心包积液 7、下列哪项可用来鉴别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 ( ) A、甲状腺肿大程度 B、甲状腺表面光滑程度 C、甲状腺质地软硬 D、是否伴有甲亢 E、颈动脉搏动是否可及 8、颈静脉怒张不出现于 ( ) A、右心功能衰竭 B、心包积液 C、缩窄性心包炎 D、上腔静脉回流受阻 E、肝硬化 9、颈静脉怒张可见于 ( ) A、左心功能衰竭 B、心包积液 C、肝硬化门脉高压 D、高血压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0、颈动脉搏动明显增强见于 ( )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D、三尖瓣关闭不全 E、室间隔缺损 11、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见于 ( ) A、肝硬化 B、右心功能不全 C、急性肝炎 D、上腔静脉回流受阻 E、高血压 12、鉴别颈动脉与颈静脉搏动最关键的是 ( ) A、搏动的位置 B、搏动的范围 C、是否能够触及 D、是否能够看到 E、搏动的次数 13、气管向病侧移位可见于 ( ) A、大叶性肺炎 B、大量胸腔积液 C、气胸 D、一侧主支气管完全阻塞 E、肺气肿 14、气管向健侧移位可见于 ( ) A、大叶性肺炎 B、大量胸腔积液 C、粘连性胸膜炎 D、一侧主支气管完全阻塞 E、肺气肿 参考答案 1-5 BADDC 6-10 ABEBB 11-14 BBDB;
漫过眉间
2017口腔执业医师《口腔修复学》基础备考题及答案 基础备考题一: 1、不适合采用调节倒凹法确定就位道的是 A、后牙游离缺失 B、前牙缺失 C、一侧后牙非游离缺失 D、前、后牙同时缺失 E、缺牙间隙多,倒凹大 2、适合采用平均倒凹法确定就位道的是 A、后牙游离缺失 B、前牙缺失 C、一侧后牙非游离缺失 D、前、后牙同时缺失 E、缺牙间隙多,倒凹大 3、模型观测时,调整义齿就位道的方向可以 A、改变基牙倒凹的位置,加大制锁角度 B、改变基牙倒凹的位置,减小制锁角度 C、改变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加大制锁角度 D、改变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改变制锁角度 E、改变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改变倒凹的位置 4、调整基牙间的分散程度可以增强义齿的固位作用因为 A、基牙越分散,各固位体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强 B、基牙越集中,各固位体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强 C、基牙越分散,倒凹的坡度越大 D、基牙越集中,倒凹的坡度越大 E、基牙越分散,义齿越稳定 5、可摘局部义齿恢复功能、避免组织损伤的基础是 A、义齿的坚固耐用 B、义齿的摘戴方便 C、义齿的外形美观 D、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E、义齿的保健作用 6、与卡环臂固位力大小关系不密切的因素是 A、卡环的形态、长短和粗细 B、卡环材料的物理特性 C、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坡度 D、卡环的类型 E、卡环的磨光度 7、解剖式印模方法适用于 A、缺失牙少的Kennedy一类缺损患者 B、缺失牙多的Kennedy一类缺损患者 C、缺失牙少的Kennedy二类缺损患者 D、缺失牙多的Kennedy二类缺损患者 E、缺失牙少的Kennedy三类缺损患者 8、黏膜支持式义齿 A、(牙合)力通过卡环传导到基牙上 B、(牙合)力通过(牙台)支托传导到基牙上 C、(牙合)力通过(牙台)支托传导到黏膜和牙槽骨上 D、(牙合)力通过基托传导到基牙上 E、(牙合)力通过基托传导到黏膜和牙槽骨上 9、Kennedy三类缺损者的义齿一般为 A、牙支持式 B、黏膜支持式 C、混合支持式 D、黏膜支持式或混合支持式 E、不确定 10、隙卡沟通过基牙与相邻牙的 A、(牙合)外展隙区 B、(牙合)外展隙和舌外展隙 C、(牙合)外展隙和颊外展隙 D、颊外展隙和舌外展隙 E、(牙合)外展隙、颊外展隙和舌外展隙 11、(牙合)支托具有以下作用,除了 A、支持、传导(牙合)力 B、作间接固位体 C、固位作用 D、防止食物嵌塞 E、恢复咬合接触 12、当上下颌牙咬合过紧,且牙本质过敏不能磨出(牙合)支托窝时,上颌后牙的(牙合)支托可以放在 A、近中边缘嵴 B、远中边缘嵴 C、颊外展隙 D、颊沟区 E、舌沟区 13、右下颌5-8缺失,余留牙正常,基牙应选 A、43,44 B、43,44,34 C、43,44,34,35 D、43,44,34,37 E、44,34,37 14、单、双侧游离缺失采用混合支持式义齿设计时,应取 A、解剖式印模 B、无压力印模 C、功能性印模 D、二次印模 E、终印模 15、后牙游离缺失采用混合支持式义齿设计时,取功能性印模的目的是 A、取得清晰的牙槽嵴解剖形态 B、减轻牙槽嵴负担 C、防止牙槽嵴黏膜压痛 D、防止游离端鞍基翘动 E、避免基托妨碍功能活动 16、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倒凹的坡度一般为 A、倒凹的深度应大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10° B、倒凹的深度应大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20° C、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10° D、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小于20° E、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 17、义齿固位力与卡环臂进入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倒凹的坡度的关系 A、进入倒凹深,倒凹坡度大,固位力强 B、进入倒凹深,倒凹坡度小,固位力强 C、进入倒凹浅,倒凹坡度大,固位力强 D、进入倒凹浅,倒凹坡度小,固位力强 E、固位力和倒凹深度和坡度无关 18、与可摘局部义齿的功能恢复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A、缺失牙的部位和数目 B、基牙情况 C、牙槽嵴及黏膜 D、余留牙的咬合关系 E、年龄 19、根据牙列缺损的Kennedy分类,33-43缺失者属于 A、第三类第二亚类 B、第三类第一亚类 C、第三类 D、第四类第二亚类 E、第四类 20、根据Kennedy分类法,右上87651,左上1278缺失属于 A、第一类第一亚类 B、第一类第二亚类 C、第二类第一亚类 D、第二类第二亚类 E、第三类第一亚类 21、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者是 A、单侧游离缺失 B、双侧游离缺失 C、非游离缺失 D、间隔缺失 E、前牙缺失 22、采用舌杆时,下前牙舌侧距牙龈缘距离为 A、2mm B、3~4mm C、5mm D、5~6mm E、7mm 23、侧腭杆离开龈缘的距离至少是 A、1~2mm B、2~4mm C、4~6mm D、6~8mm E、8~10mm 24、后腭杆的两端弯向前至 A、第二双尖牙 B、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之间 C、第一磨牙 D、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 E、第二磨牙 25、后腭杆位于 A、上颌硬区之前 B、上颌硬区 C、上颌硬区之后,颤动线之前 D、颤动线 E、颤动线之后 26、大连接体所起的作用中,不包括 A、连接义齿各部件 B、起支持、稳定作用 C、增加义齿强度 D、传导力和分散力量 E、利于人工牙的排列 27、间接固位体的作用是 A、增强义齿的固位、稳定和强度 B、增强义齿的固位、稳定和美观 C、增强义齿的固位、支持和强度 D、增强义齿的固位、支持和稳定 E、增强义齿的固位、支持和舒适 28、RPA卡环组可用于 A、基牙舌向倾斜,颊侧无倒凹者 B、基牙向近中倾斜,颊侧远中无倒凹者 C、基牙向远中倾斜,颊侧近中无倒凹者 D、口底过浅者 E、前庭沟过浅或存在颊侧组织倒凹者 29、RPI卡环邻面板的作用是 A、防止基托下沉 B、减少牙槽嵴受力 C、有利美观 D、增强义齿的固位 E、防止食物嵌塞 30、RPI卡环采用近中(牙合)支托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基托下沉 B、减少牙槽嵴受力 C、减少基牙所受扭力 D、增强义齿稳定 E、防止食物嵌塞 31、与圆环形卡环比较,杆形卡环 A、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弱,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好于圆环形卡环 B、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强,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好于圆环形卡环 C、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弱,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不如圆环形卡环 D、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强,对基牙损伤大,稳定作用不如圆环形卡环 E、弹性好,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作用强,对基牙损伤小,稳定作用不如圆环形卡环 32、回力卡环具有应力中断作用的原因是 A、远中(牙合)支托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支托传导到基牙,减轻了牙槽嵴的负担 B、远中(牙合)支托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人工牙和基托传导到牙槽嵴,减轻了基牙的负担 C、远中(牙合)支托不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支托传导到基牙,减轻了牙槽嵴的负担 D、远中(牙合)支托不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人工牙和基托传导到牙槽嵴,减轻了基牙的负担 E、远中(牙合)支托不与基托相连,(牙合)力通过人工牙和基托传导到牙槽嵴,减轻了牙槽嵴的负担 33、杆形卡环的特点是 A、固位作用好,稳定作用也好 B、固位作用好,稳定作用差 C、固位作用差,稳定作用好 D、固位作用差,稳定作用也差 E、固位、稳定作用均不确定 34、制作卡环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足够的强度,不易变形、折断 B、有足够的强度,有一定的弹性 C、有足够的强度,耐腐蚀,易焊接 D、有一定的弹性,耐腐蚀,易焊接 E、有足够的强度,有一定的弹性,耐腐蚀,易焊接 35、可摘局部义齿基牙观测时,三型观测线为 A、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大 B、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小 C、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不变 D、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大 E、近缺隙侧与远离缺隙侧均无倒凹区 36、可摘局部义齿基牙观测时,二型观测线为 A、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大 B、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小 C、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小 D、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大 E、近缺隙侧与远离缺隙侧均无倒凹区 37、可摘局部义齿基牙观测时,一型观测线为 A、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大 B、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小 C、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小 D、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大 E、近缺隙侧与远离缺隙侧均无倒凹区 38、以下关于模型观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观测线是牙冠解剖外形最突点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B、观测线是牙冠解剖外形最突点的连线,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C、观测线是观测杆沿牙冠轴面最突点画出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D、观测线是观测杆沿牙冠轴面最突点画出的连线,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E、观测线是观测杆沿组织表面最突点画出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39、(牙合)支托凹底与基牙长轴的角度应为 A、0° B、20° C、45° D、60° E、90° 40、卡臂尖的作用是 A、防止义齿龈向脱位 B、防止义齿后向脱位 C、防止义齿前向脱位 D、防止义齿(牙合)向脱位 E、防止义齿侧向脱位 参考答案 1-10EEDADEEEAA 11-20CDECDEAEEA 21-30BBCDCEDEDC 31-40CDBEDCADBD 基础备考题二: 1、与固定义齿固位无关的因素是:d A桥体龈端外形 B固位体的数目 C固位体的种类 D上下颌牙的排列 2、轴向牙合力所引起的义齿不稳定现象称:d A翘起 B摆动 C旋转 D下沉 3、桩冠的禁忌症没有:c A18岁以下 B严重的根尖吸收 C有叩痛 D错位牙 4、固定义齿的固位力来源错误的是:d A摩擦力 B约束力 C粘结力 D大气压力 5、桩冠修复前首先应: cD A处理残冠 B预备根面 C预备根管 D拍摄X线片 6、患者自诉戴全口义齿吃饭时义齿易掉,应重点检查:a A后堤区封闭情况 B基托是否密合 C系带是否让开 D义齿是否具备平衡合 7、与吸附力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a A基托组织面与粘膜的密合程度 B唾液的质和量 C基托的材料 D是否咬合平衡 E是否戴过义齿 8、与全口义齿后缘无关的解剖标志是:e A颊侧翼缘区 B磨牙后垫 C腭小凹 D颤动线 E翼上颌切迹 9、牙体缺损修复体设计机械学要求是:d A恢复形态和功能 B保护牙髓 C保护牙体组织 D合乎抗力和固位的要求 10、可摘义齿基托边缘与天然牙正确接触的区域是:c A颈缘 B邻面 C牙轴面的非倒凹区 D导线以下 11、通常桩冠的根管预备,错误的是: b A深度为根长23~34 B管径为根径23 C管形与牙根外形一致 D根尖部保留3~5mm的充填材料 12、为了达到正中牙合位,利用卷舌后舔蜡球的方法,其目的是 :d A下颌前伸 B提下颌 C降下颌 D下颌后退 13、用于孤立的并向近中舌侧或颊侧倾斜磨牙上的卡环是:c A环状卡环 B对半卡环 C回力卡环 D联合卡环 14、基托覆盖磨牙后垫的范围是 b A小于13 B13~12 C23 D大于23 15、上前牙缺失,可摘义齿戴入后,基托前后翘动,常见的原因是: b A塑料填塞期选择不当 B基托伸展过长 C基托过薄 D弯制卡环时模型被磨损 16~20题干: 某男,34岁,牙外伤后三个月,要求固定义齿修复。 检查: 42 ∣缺失,3 ∣ 残冠稳固,轻度叩痛。 X线检查:3 ∣根管充填23,未见明显根尖阴影。 16、对 3 ∣ 残冠的处理方法是:d A不作处理 B继续观察 C药物治疗 D重新充填 17、选择修复 3 ∣ 的最佳方法是:a A粘固剂充填B 成品桩钉 C 成品螺纹钉 D铸造桩核 18、确定固定桥最佳基牙数目和牙位是:a A 53∣ B 31∣1 C 531∣ D 653 ∣ 19、固定桥的形式为:a A双端固定桥 B单端固定桥 C 特殊固定桥 D复合固定桥 20、理想的固定桥是:c A塑料固定桥 B金属固定桥 C烤瓷熔附金属固定桥 D粘结固定桥;
三度和弦
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带答案 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采用A型和B型题,共有A1、A2、A3、A4、B1五种题型,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约为600题。为帮助大家提高做题速度,我为大家分享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如下,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作用! 1、羊水过少是指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 A、500ml B、400ml C、300ml D、200ml E、100ml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称为羊水过少。羊水量少于50ml,围生儿死亡率高达88%。 【该题针对“妊娠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下列哪项可以确诊早孕 A、停经 B、恶心、呕吐等 C、尿妊娠试验阳性 D、B超 E、血HCG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B超下可以看到妊娠囊及胚芽和胎心才可以确诊早孕。尿和血的HCG水平升高只能证实体内有活性的滋养细胞,不能确诊宫内早期妊娠。 【该题针对“妊娠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下列关于黄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排卵后形成黄体 B、月经来潮后,黄体萎缩 C、受精后,月经黄体转变为妊娠黄体 D、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E、黄体成熟后,循环中会出现孕激素的高峰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排卵后,黄体逐渐形成并成熟,循环中的雌、孕激素会随黄体的成熟出现分泌高峰。如果卵子没有受精,黄体会逐渐萎缩,循环中孕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从而月经来潮。如果受精,黄体会在HCG的刺激下发育成妊娠黄体,继续分泌甾体类激素,维持妊娠。 【该题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4、风湿热最常见的皮肤损害是 A、环形红斑 B、结节性红斑 C、多形红斑 D、蝶状红斑 E、圆形红斑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环形红斑是风湿热皮肤症状一种表现;结节性红斑是一种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一般认为该病与链球菌感染和药物反应有关。 【该题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知识点进行考核】 5、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 A、白细胞数5×106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3gL,糖5mmolL B、白细胞数50×106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0gL,糖5mmolL C、白细胞数2000×106L,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0gL, 糖5mmolL D、白细胞数50×106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8gL,糖5mmolL E、白细胞数5×106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3 gL,,糖5mmolL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多为50×106L~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含量减少,蛋白含量增高,一般在0~0gL。 【该题针对“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6、典型麻疹的出疹顺序是 A、先耳后、颈部,延及额面部,而后躯干、四肢 B、先额部,枕后,延及躯干、而后四肢 C、先额部,面部,后躯干、四肢 D、先躯干,后四肢,最后头面部 E、先前胸,后背部,延及四肢、手心、脚底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麻疹的出疹顺序: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 【该题针对“感染性疾病-常见发疹性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7、我国颁布的《母婴保健法》规定在新生儿期进行筛查的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是 A、糖原累积病,苯丙酮尿症 B、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 C、苯丙酮尿症,21-三体综合征 D、肝豆状核变性,半乳糖血症 E、21-三体综合征,粘多糖病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属于遗传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列入新生儿期筛查计划。 【该题针对“遗传性疾病-苯丙酮尿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8、小儿骨髓外造血的器官是 A、卵黄囊 B、黄髓 C、脾脏 D、胸腺 E、盲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很少。当遇到感染、溶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髓外造血”。故选C。 【该题针对“血液系统疾病-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9、下列关于小儿腹泻定义正确的描述是 A、多为轮状病毒感染致秋季腹泻 B、星状病毒感染致腹泻 C、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致腹泻 D、食饵性(饮食性)腹泻 E、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该题针对“儿科疾病-小儿腹泻病,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10、婴儿生理性贫血的时间是出生后 A、2周内 B、2~3个月 C、4~5个月 D、6~7个月 E、8个月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0×1012L左右,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该题针对“儿科疾病-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小儿贫血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11、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是 A、发热 B、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C、皮肤有伤口 D、脓肿 E、缺乏特异症状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败血症早期并无特异性的与其它疾病易于鉴别的相关症状或体征。 【该题针对“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12、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 A、脑脊液外观混浊或脓性 B、脑脊液细胞数显著增加 C、糖定量降低 D、脑脊液检菌阳性 E、脑膜刺激征阳性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脑脊液检菌阳性可确诊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该题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化脓性脑膜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13、动脉导管未闭可出现下列临床特点。除外 A、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B、心尖部可出现舒张中期杂音 C、脉压差增大 D、心电图可出现左心室肥大或左右心室肥大 E、上半身青紫,左上肢正常,右上肢轻度青紫。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E这种说法错误,应该是下半身青紫,左上肢有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正常。 【该题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导管未闭”知识点进行考核】 14、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小儿,最先表现出来的临床特点是 A、身高低于正常 B、皮下脂肪减少 C、体重下降 D、体重不增 E、肌肉萎缩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病久者身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营养不良程度加重,除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更明显外,逐渐出现全身症状及生化代谢改变。 【该题针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知识点进行考核】 15、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最主要的鉴别依据是 A、水肿程度 B、尿蛋白量 C、低蛋白血症程度 D、血胆固醇水平 E、肾功能情况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其实肾病综合征四大特征的严重程度(A、B、C)并不是两种类型肾病的鉴别点。错选A、B、C和D答案的原因是未理解水肿的严重程度、尿蛋白量的多少、血浆低蛋白的程度以及血浆胆固醇的水平均不能反映肾小球功能,也不能提示肾小球有无免疫或炎症反应。 【该题针对“泌尿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16、在小儿腹泻的补液治疗过程中,氯化钾静滴浓度不得超过 A、1% B、3% C、6% D、9% E、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一般补钾的输注速度应小于每小时3mmolkg,浓度小于40mmolL(3%)。 【该题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17、小儿每日需热量与营养素较成人相对高,主要是由于小儿 A、基础代谢所需较高 B、生长发育所需较高 C、活动所需较高 D、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较高 E、排泄丢失较多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生长发育所需:此为小儿所特有,但婴儿期仅占总能量的25%~30%。基础代谢所需:小儿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量较成人高,并随年龄增长、体表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基础代谢所需在婴儿期占总能量的50%。故基础代谢所需的影响更大。 【该题针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儿童营养基础”知识点进行考核】 18、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特征性改变是 A、末梢型感觉障碍 B、四肢弛缓性瘫痪 C、脑神经损害 D、神经根性疼痛 E、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特点为病前1~4周的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及脑神经受累,CSF蛋白细胞分离,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是一种为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增高的现象,常见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脊髓灰质炎等。 【该题针对“周围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痛”知识点进行考核】 19、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起病1周必有的症状是 A、四肢弛缓性瘫痪 B、肌肉萎缩 C、尿小便潴留 D、四肢手套袜套型感觉减退 E、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多数患者病前1~4周可追溯到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疫苗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通常自双下肢开始,近端常较远端明显,多于数日至2周达到高峰。病情危重者在1~2日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完全性瘫、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危及生命。如对称性瘫痪在数日内自下肢上升至上肢并累及脑神经,称为Landry上升性麻痹,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发生轴索变性可见肌萎缩。 【该题针对“周围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痛”知识点进行考核】 20、以下哪项不是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的常用治疗措施 A、糖皮质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血浆交换 D、维生素B族 E、肢体功能锻炼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甲状腺激素是用来治疗甲减的,对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治疗作用并无资料证实,故明显为干扰答案。 【该题针对“周围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痛”知识点进行考核】;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