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注会考试笔记

1切是如此的不堪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365

首页> 会计职称> 会计注会考试笔记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警忌DANGEROUS

已采纳

重理解才能记得住,笔记不追求最全,记最适合自己的,简单讲,就是哪不会记哪,已经会了的就是浪费时间

86评论

我不怕孤独比爱你舒服

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重要知识点:1、审计抽样的定义及适用范围(p174)所谓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它并不是对于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都适用。通常不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复核程序。2、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关系(p175)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测试,既可以运用统计抽样技术,也可以运用非统计抽样技术,还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抽样技术。不论采用哪种抽样技术,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执行抽样计划和评价抽样结果中合理运用专业判断。这两种技术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提供审计所要求的充分、适当的证据,并且都存在某种程度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概率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风险。非统计抽样只要设计得当,也可达到同统计抽样一样的效果。统计抽样的产生并不意味着非统计抽样的消亡。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的选用,并不影响运用于样本的审计程序的选择。3、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p176)[统计抽样多运用于变量抽样,较少运用于属性抽样]表9-14、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p177)那种认为统计抽样能够减少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或可以取代专业判断的观点是错误的。5、样本的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p177)1.审计目的2.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对象总体——>全部项目;抽样单位——>对象总体的个别项目]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量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表9-2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1)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样本文件中的错误等。(2)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3)错误解释样本结果。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但是,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对审计工作的适当计划、指导和监督,以坚持质量控制标准,力争有效地降低非抽样风险。4.可信赖程度可信赖程度通常用预计抽样结果能够代表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百分比来表示。例如,抽样结果有95%的可信赖程度,就是指抽样结果代表总体特征的可能性有95%,没有代表总体特征的可能性有5%。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对可信赖程度要求越高,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同向变化]5.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注册会计师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计划阶段,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反向变化]6.预期总体误差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的评价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来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的预期误差。如果存在预期误差,则应当选取较大的样本量。[同向变化]7.分层分层是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次级总体的过程。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分层重点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对总体采用分层法,可以按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来分,也可以按经济业务的类型等来分。分层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总体中的每一抽样单位必须属于一个层次,并且只属于这一层次。[每一抽样单位属于且只属于一个层次](2)必须有事先能够确定的、有形的、具体的差别来区分不同的层次。[确定、有形、具体的差别来区分层次](3)必须能够事先确定每一层次中抽样单位的准确数字。[每一层次中抽样单位的准确数字事先确定]通常,注册会计师应对包含最重要项目的层次实施全部审查。6、样本选取的基本要求(p180)注册会计师在选取样本时,应使审计对象总体内所有项目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以使样本能够代表总体。7、样本选取的方法(p180)1.随机选样[1编号;2确定范围(500~5000);3确定样本量(20);4确定起点(第5列第1行);5确定路线(第5列、第4列、…第1列)。依据p181举例]2.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1确定范围(2000张);2确定样本量(100张);3计算选样间隔(2000÷100=20);4确定起点。依据p181举例]3.随意选样8、抽样结果的评价(p182)1.分析样本误差(1)根据预先确定的构成误差的条件,确定某一有问题的项目是否为一项误差。(2)注册会计师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无法对样本取得审计证据时,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或者没有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则应将该项目视为一项误差。(3)如果某些样本误差项目具有共同的特征,则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并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单独的评价。(4)在分析抽样中所发现的误差时,还应考虑误差的质的方面,包括误差的性质、原因及其对其他相关审计工作的影响。

168评论

花堇少年Am

1、在笔记最上方写上注册会计师科目的章节、日期等信息。写上这些信息可以让笔记更加的系统有条理,后期复习时也容易翻阅。2、右上的大块区域做笔记。具体需要记录的内容,一般是注会课程里ppt的内容,书本上的知识点等。3、记录重点,在听课和看书的过程中,老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一定要记录下来,书本上一些加粗的内容通常也是重点需要及时记录。4、记录关键词和语句。记笔记毕竟不是抄写原文,不用将所有内容都写下来,而且上课的时候整段书写也来不及,重点记录一些关键词和语句。特别是上课的时候,不用一字不落地记下来,可以用缩写,或者一些符号标注。要谨记,注会课程跟上老师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5、在注册会计师课程上产生的疑问一定要记录下来,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点。比如在学习会计的长期股权投资时的疑问,可以果断记录下来,可以课后自行查阅书本,也可以在东奥的答疑板块留言。弄清这些疑问就可以帮助理清思路。6、及时修正笔记,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简单浏览笔记,发现错误的地方及时修改过来,越早越好,避免以后因为错误笔记导致失分。

78评论

傻傻滴爱你呆呆滴等你

我考注会的时候是这么记笔记的,结合讲义

这点真的很重要,先基础班,然后习题班、串讲班,打印下来,可以找自己喜欢的老师,老师的风格也很重要,可以先试听课程然后根据自己选择比较喜欢的老师。

总结听讲义有三点:

1、打印讲义的时候一定要留白(很多地方)这个自行决定,然后在留白的地方做笔记,不要再准备一个本子整理笔记了,这样比较耗时间的。

2、讲义比厚厚的书本有用,在上面做标记真的有助于提高上课注意力。不容易走神。

3、上完一个章节之后再温习一遍,讲义里面有真题,可以加深印象。

186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