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六大要素

一抹嘲讽的笑意
  •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5018

首页> 会计职称> 事业单位会计六大要素

8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某年某月此情此景

已采纳

1.会计的六要素将会计对象分为六类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后半句为准则上新加的)特征: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由于该定义使得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考试也有很大影响。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划分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标准是一年。资产按照到期是否变为固定或可确定的货币分为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按照是否可辩认分为可辩认资产与不可辩认资产(商誉)。按照资产的存在是否确定分为确定性资产与或有资产。理解:如收不回来的应收款项,已陈旧过时售不出的商品,已淘汰报废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某些予以递延的费用等,尽管他们还挂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但已不是企业的真正资产;企业也有许多资产如专有技术,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以及一些或有资产,由于现行会计模式与技术等原因而未能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本质特征是将来会引起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负债的分类按流动性分为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划分标准为一年,一年以上为长期负债,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负债。(3)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在我国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和留存收益,而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则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4)收入收入来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特点: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利得——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②收入要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③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所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主营业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其他营业收入)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是日常活动,否则不能做收入)流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而是利得,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营业外收入)(5)费用①指各种耗费:营业成本(可以对象化)+期间费用(不可以对象化)② 费用的3个特征A. 日常活动中产生(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损失——营业外支出)B .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C .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所以:费用 也是日常活动发生的。其经济利益的流出不属于费用而是损失,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损失。(营业外支出)理解:主营业务收支和其他业务收支都是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但主营是经常发生,而其他是偶然发生,比如工业企业销售商品是主营,而工业企业销售材料就是其他,营业外收支是与日常无关,具体核算内容参见教材第8章第5节,结合以后学习(6)利润(一般指净利润,但此教材指的是利润总额)① 一定期间经营成果。② 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2.会计要素的关系是: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等量关系,这些等量关系构成了不同的会计等式,而会计等式又是会计报表的框价,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学者又将会计要素称之为会计报表的要素,但严格地说,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要素并不是一回事。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个等式来表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收入—费用=利润(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第(1)个等式可以称之为静态等式,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第(2)个等式可以称之为动态等式,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第(3)个等式反映了在企业期末结帐之前,第(1)个等式和第(2)等式之间的辨证关系。

159评论

你看你唯独对我犯贱

会计六大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对财务会计对象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特定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组件。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176评论

暮光未必倾城

会计六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它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按性质的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核算的对象,从属于不同类别的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及其分类详见:

161评论

你好像是我私人的海洛因

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产

(一)货币资金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

1、应收票据;2、应收账款;3、其他应收款;4、预付账款;

(三)存货;

(四)对外投资;

(五)固定资产;

(六)无形资产。

二、负债

(一)应缴款项;

(二)应付及预收款项;

1、应付票据2、应付账款3、其他应付款;4、预收账款;

(三)应付工资和津贴补贴;

(四)应交税金;

(五)借入款项。

三、净资产

(一)固定基金;(二)事业基金;(三)专用基金;(四)事业结余;(五)经营结余。

四、收入

(一)行政单位收入

1、拨入经费;2、拨入专款;3、预算外资金收入;4、其他收入。

(二)事业单位收入

1、财政补助收入;2、上级补助收入;3、事业收入;4、经营收入;5、附属单位缴款;6、其他收入。

五、支出

(一)经费支出;(二)事业支出;(三)经营支出;(四)销售税金;(五)成本费用;(六)上缴上级支出;(七)对附属单位补助;(八)拨出经费;(九)专款支出;(十)拨出专款。

拓展资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管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该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事业单位会计

68评论

奇怪不懂爱

说得很详细了呀

152评论

梦再美也是虚伪

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件产生,并期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负债:指企业在过去的业务交易或事件中所承担的、期望从企业中流出经济利益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也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求权。

4、收入: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总量,它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无关。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的结果。

5、费用: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总额。费用作为一种会计要素,可以看作是收入的抵扣,也可以说是被消耗或转移出资产。

6、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种收获。如果企业实现了盈利,则意味着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绩效将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出现亏损(即负利润),所有者的权益就会减少。

扩展资料:

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个等式来表示: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六大要素

93评论

一个人的憧憬隔好远的距离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会计六大会计要素。一、资产1.定义和特征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①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购买+生产+建造注意: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即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拥有:所有权 控制:控制权(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负债定义和特征: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①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不是潜在义务)③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所有者权益1.定义和特征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老板权益)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特征: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四、收入1.定义和特征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投资人投入的称为资本而不属于收入。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五、费用1.定义和特征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非日常活动→损失(如地震、罚款支出)(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分配股利不属于费用)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六、利润1.定义和特征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利润=日常活动 + 非日常活动 = 营业利润 + 非营业利润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31评论

迷鹿森人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动态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52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