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备考中级会计考试

喜不喜欢与你无关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5198

首页> 会计职称> CMA备考中级会计考试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女人照样后宫三千

已采纳

英语好么,英语好,报名费不紧张可以尝试

154评论

滥情骚年滥情菇凉

1、《中级会计实务》总分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每道1.5分,多选题每道2分,判断题每道1分,计算分析题共22分,综合题共33分。

2、《财务管理》总分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每道1分,多选题每道2分,判断题每道1分,计算分析题共20分,综合题共25分。

3、《经济法》总分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每道1分,多选题每道2分,判断题每道1分,简答题共18分,综合题共12分。

注意事项:

中级会计学习的基础是理解,有的时候听课能听懂、一做题却错,可能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教材内容。真正的理解是脱离书本的情况下,可以用自己语言或实例向他人完整表述,保证即使是非会计从业人员也能够听懂,这样才能达到通关的目标。

对零基础考生来说,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类考生主要面临着基本没有看过书、对会计专业名词混淆不清,缺乏入门指引和整体备考规划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攻克的,考生只要夯实基础,找对学习方法,付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备考,两年考过3科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129评论

等你的答案给我个答案

先来了解一下CMA报名缴费的一些流程和手续:没有多想,直接选择了先考P1,身边大部分都是这样,很少看到有人先报名的P2。个人感觉有些内容有P1的铺垫后学P2容易,CMA费用分为:注册费,报名费(也叫准入费),会员费,年费。这些都是必须要缴的,学生会员常年免注册费(本身也不值几个钱hah),会员的话分三种:学生会员,教师会员,和在职会员(也叫专业会员),学生考费用比在职便宜很多,必须要在考前40天完成预约,否则考试通道会关闭!2019年的考试时间是:4月13日,7月27日,11月9日。大家要提前安排!报名缴费这些弄好了,就要做好备考规划好好备考了,下面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了一些学习经验,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对你有帮助那就更好了。1、无论是自学还是报班都是离不开教材的,可以把教材多看两遍,考纲看两遍背一遍,讲义看两遍,有条件的可以再看一下网课,RQ真题和成功通过CMA习题分别做一遍看一遍,整理一遍公式和重点框架、内容。2、下面就要重点说一下网课了,网课真的挺重要的,有条件的一定要看,网课是对每个知识点的精细讲解,对照讲义和教材听一遍基础课,把讲义上的题自己做一遍,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可以选择1.5倍的音速来听,但除了课间休息时间以外千万不要快进,也不要觉得太简单自己都会,放空心态,才能把老师讲过的东西全部掌握。3、这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都是题海战术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题海战术是万万不能的,书后面的大题,以及讲义题库后面的大题一定要做。虽说上课老师讲过一部分,但还是有必要自己做一遍,然后用了三天时间做完发的那本RQ真题,用原音速听完串讲课以及模考讲解课的录音。而且把成功通过CMA习题集、RQ真题上的题看一遍,只看错题和当初标记的重点题目。两套模考题上的所有题都重新做一遍。翻看一遍讲义和书上的考纲,单独把考纲上的名词解释抽出来背一遍,CMA现在主观题考试越来越侧重文字表述题,名词解释所占的比重非常高,每次考试大概都有4个左右。考试前一天再把自己整理的公式和重点背一遍。最后还分享一个比较很的小方法,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进行撕书,比如今天课堂上老师准备讲哪一章哪一节,你就可以把这章这节撕下来重现编订在一起,你把这个编订好的教材拿去上课复习就轻松方便多了。

39评论

得到得不到的得到不是得到

国内通过cma考试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选择cma培训的,要慎重。我是选的高顿,现在已经考出来了cma

75评论

我的骄傲无可救药

CMA考试的难度和中级会计师差不多。你可以。自己看中文版的教材。报名学习备考首先要有一个。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多长时间能够通过?如果你要是订成两年或者更长时间,零基础也是没有太大难度的。一点一点的学做题就可以了。

80评论

活在当夏

1、《中级会计实务》总分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每道1.5分,多选题每道2分,判断题每道1分,计算分析题共22分,综合题共33分。2、《财务管理》总分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每道1分,多选题每道2分,判断题每道1分,计算分析题共20分,综合题共25分。3、《经济法》总分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每道1分,多选题每道2分,判断题每道1分,简答题共18分,综合题共12分。想要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可以了解一下东奥会计在线。【更多会计问题点击咨询>>】C刊的说话如下:一些单位对学术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分为A类、B类、C类,各单位不一定,标准也不一致。各单位根据各自依托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特点,将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C类刊物有时会称作C刊。东奥会计在线,用平台铺就跑道,用品质成就梦想。专注打造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注会、税务师、CMA、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等全方位财会考试培训,以辅导教材和强大的教师团队为考生保驾护航!

151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