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2080
爱人如猫歌者像海
初级会计经济法有一些理论比较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初级会计经济法。 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级会计经济法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初级会计经济法知识点 【1】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然现象(自然事件、绝对事件): 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 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相对事件): 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法律行为 (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订立遗嘱是合法行为、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单方行为、要式行为、自主行为。 行为是否法(合法和违法)、行为表现形式(积极和消极) 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和非表示),非表示(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主体意思表示(单方和多方),单方(遗嘱、行政命令) 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要式和非要式) 主体实际参与与行为状态(自主和代理) 是否存在对行给付(有偿和无偿) 法律行为间的依存关系(主法律和从法律)买卖和保证合同。 【2】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劳务报酬所得 1.税目——“出版、发表”取得的所得。 关于报纸、杂志、出版等单位职员在“本单位”刊物上发表作品的征税总结: 【简化记忆】除报社、杂志社的记者编辑外,其他人出版、发表作品都按稿酬所得计税。 2.应纳税额计算 (1)计税方法:按次计征 关于次的规定: 出版、加印算一次;再版算一次;连载算一次;分次支付合并计税。 (2)税率:20% 【注意】稿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30%,故实际税率为14% (3)计税依据 ①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 ②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20% (4)计税公式 ①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14%; ②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14% 【3】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1.税目 (1)个体工商户或个人专营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农林牧渔)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2)个体工商户取得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所得,按有关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 (3)出租车属于个人所有,但挂靠出租车经营单位缴纳管理费的,或出租车经营单位将出租车所有权转移给驾驶员的,驾驶员收入按“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个税。 2.应纳税额计算 (1)计税方法:按年计征; (2)税率: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3)计税依据(费用扣除)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注意1】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与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类似。 【注意2】个体工商户业主本人的工资“不能”据实扣除,只能按年减除42000元。 初级会计经济法学习建议 一、 坚持全面学习 不存侥幸心理 虽然说在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中考生只是抽取一套试卷作答,但为了能够更加自信满满走进考场,确保万无一失顺利过关,考生在学习初级会计考试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整个考试题库坚持全面学习,尤其是《经济法基础》科目。经济法基础虽然有很多需要考生记忆的知识点,对大家的记忆强度要求很高,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仅仅凭借记忆知识点就能拿到大多数分数是非常划算的,也是初级会计考生志在必得的。 二、 重要考点强突破 科学做题找方法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科目中每个考点在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库中出现的概率是不同的,面对初级会计考试,多数考生的首要目标是达到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合格分数标准,其次才是考取高分,因此备考过程一定要遵循重要考点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初级会计辅导教材轻松过关中会为大家提供每个考点的重要程度和考试频次,实用性非常高,大家要善于加以利用,重要考点能理解记忆则理解记忆,实在不能也要强攻,这一点我会在下一要点中详细阐述。 做题是消化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内容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灵活的知识点,更要通过不断做题多角度、全方位从“认识”到“熟练”。在实际初级会计考试题目中还会有很多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因此大家一定要掌握科学学习方法,通过正确做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技巧性方法。 三、 理解记忆为主 机械记忆为辅 因为经济法基础涉及大量的知识点,所以考生要认清两点。一是不能完全不记忆,二是不能完全靠死记硬背记忆。那么究竟如何平衡把握其间的尺度呢?我建议大家可以先预习一遍基础知识点,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结构;再认真学习一遍概念性的基础知识,辅以一定的习题训练;其次要通过练习生活实际和换角度思考为什么这个“法”这样设置去理解记忆;平时还可以随身携带初级会计辅导教材《轻松过关3》反复记忆,把学到的知识变成常识,把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最后,如果实在不能通过巧妙记忆方法记忆的内容,就要及时整理到一个笔记本,平时多记忆,考前再突击记忆几遍加深印象。 初级会计经济法学习技巧 1.《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学习起来感觉不陌生,再加上认真听课,是比较容易通过的。但对于法律法规,必须注重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忆。平时复习时要多归纳总结,可以采取考前集中记忆的方式来复习。 2.紧扣教材,以教材的讲解为准。对教材可分三步阅读:第一步通读(从头至尾认真阅读,对教材的体系、内容能大致了解);第二步细读(对具体的 重要法律规定一定要细看、弄懂);第三步精读(重点章节的内容在考试中约占65%,考生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重点章节一定要多花工夫重点掌握)。 3.练好基本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法律规定必须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并记住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尤其是一些涉及到金额、日期、百分比等的知识点要特别注意。因为考试中60%以上的题目是涉及到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规定的。 4.善于归纳比较,学会融会贯通。每个法规均有内在主线,如《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中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托收承付等几种结算方 式应加以比较,总结出结算地域范围、结算金额、付款期限、是否可背书等方面的差别。 这门课基本概念、法律规定相当多,且前后容易混淆,怎样才能准确地记 忆?一是要理解记忆,二是要系统记忆,三是要比较分析记忆。不要死记硬背,更不要“押宝”式地记几个问题。 5.充分利用辅导书。考生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辅导书,吸收消化知识点,独立完成习题。要仔细研究历年试题及答案。一方面,历年试题及 答案能够反映近年考试的出题思路,规范我们的答题方法;另一方面,历年试题及答案能够帮助我们熟悉、研究考试的题型,掌握出题规律和把握试题的总体难度。 6.重视新增和变化内容。对于新增和变化的内容,一般没有以往的考试经验可以借鉴,有些知识点还晦涩难懂,需要考生加大复习的投入。 猜你喜欢: 1.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归纳2. 财经法规税法知识点重点归纳3.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快速记忆口诀4. 初级会计经济法预习方法有哪些5.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
未妄你喜
首先,所有正确的选择都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数,多选、错选或不选都得不到分数。每个子问题的可选答案中,初级多项选择会计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2021年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科全部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不定多项选择题。
2021初级会计考试试题评分规则如下:
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符合每个问题的意思。选错不选都不会得分。
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择至少两个答案,全部满分,少于两个答案的得相应分数。多项选择、错误选择和不选择不得分。
判断题:请判断每一项的陈述是否正确。每道小题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或答非所问不计分,不扣分。
开放式选择题:每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问题含义的正确答案。所有小题满分,少得相应分数。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
圣托里尼那妞儿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是()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行政规章【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规定,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所以本题答案是选项B.选项A“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不包括“常委会”;选项C“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选项D“行政规章”是国务院各部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制定。【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核“第一章 总论”的“法的形式”知识点。 2.甲、乙发生合同纠纷,继而对双方事先签订的仲裁协议效力发生争议。甲提请丙仲裁委员会确认仲裁协议有效,乙提请丁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关于确定该仲裁协议效力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应由丙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决定B.应由丁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裁定C.应根据甲、乙提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时间先后来确定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或丁法院裁定D.该仲裁协议自然失效【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所以答案是B.【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核“第一章 总论”的“仲裁”知识点。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罚金B.吊销许可证C.警告D.没收违法所得【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规定,行政处罚分为人身自由罚(行政拘留)、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暂扣许可证和执照)、财产罚(罚款、没收财物)和声誉罚(警告)等多种形式。选项A“罚金”是“刑事责任”:“罚款”才是“行政处罚”。【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核“第一章 总论”的“行政处罚”知识点。 4.方某工作已满15年,2009年上半年在甲公司已休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5天;下半年调到乙公司工作,提出补休年休假的申请。乙公司对方某补休年休假申请符合法率规定的答复是()A.不可以补休年休假B.可补休5天年休假C.可补休10天年休假D.可补休15天年休假【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另外,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但是本题中劳动者上半年已经享受5天的年休假,所以下半年在新单位只享受5天的年休假。因此本题答案是B.另外,还有一个规定是: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前述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这一规定教材中没有明确说明,是《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中的,大家了解就好。【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核“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年休假”知识点。 5. 工人李某在加工一批零件时因疏忽致使所加工产品全部报废,给工厂造成经济损失6000元。工厂要求李某赔偿经济损失,从其每月工资中扣除,已知李某每月工资收入1100元,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900元。该工厂可从李某每月工资中扣除的最高限额为()。A.500B.220C.200D.110【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本题中,月工资是1100元,则最多扣除其20%(220元),此时剩余的部分就低于最低工资标准900元,那么就应当按照“最低工资标准900元支付”,所以1100-900=200,即最多扣除200元。所以答案是C.【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核“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劳动报酬”知识点。 6.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金融业务中,应征收营业税的是()。A.金融机构往来业务B.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C.金融机构买卖金银业务D.人民银行委托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A、B、C均不征收营业税;人民银行对企业贷款或委托金融结构贷款的业务应征收营业税。【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核“第三章 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营业税的税目”知识点。 7. 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是()。A.建筑安装业B.交通运输业C.邮电通信业D.加工、修理修配业【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D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核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营业税的征收范围”知识点。 8.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混合销售行为中,应当一并征收营业税的是()。A.贸易公司销售货物同时负责安装B.百货商店销售商品同时负责运输C.建筑公司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并实行分别核算D.餐饮公司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销售酒水【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A、B属于增值税的混合销售;选项C属于营业税的特殊混合销售行为,分别征税。【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核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营业税混合销售知识点。 9.某纳税人销售购置的不动产,其营业额的下列确定方法中,正确的有()A.已全部收入为营业额B.以销售时的评估价格为营业额C.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折余价值后的余额为营业额D.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购置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纳税人销售或转让其购置的不动产,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的购置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核营业税法律制度的“销售不动产计税依据”知识点。 10. 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以1个月为一个纳税期的,应在一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该一定期限是()A.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B.自期满之日起7日内C.自期满之日起10日内D.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所以选择D.【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核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营业税纳税期限”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