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6800
你的笑容里带着恨
你看这两笔分录来理解购进商品借: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销售商品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会计准则这么规定的。应交税额=销项税-进项税,进项税在借方表示应交税额的减少,销项税额在贷方表示应交税额的增加,这样一减一增的才形成抵扣,最后才计算出真正要交的应交税额。解释得不是很专业,不知道这样解释你能理解不?
心累已醉
进项税转出借方和贷方的区别:
“进项税额”是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额;“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是企业的负债,在贷方反应,税法规定“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应缴增值税,所以计入借方。
当企业存货发生非常损失时,其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要冲回,相应的要补缴增值税,所以“进项税额转出”应记入应交增值税的贷方。
进项税转出的使用方法:
(1)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需要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账面成本乘以外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计算转出。
(2)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按支付价款乘抵扣率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据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1-抵扣率)×抵扣率计算转出。
(3)若原外购货物是根据多种凭证抵扣的进项税额,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可以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综合抵扣率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其中综合抵扣率=本期外购货物全部进项税额÷本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100%。
扩展资料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当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不是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而是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情况时,其支付的进项税就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纳税人当期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事先并未确定将用于生产或非生产经营,但其进项税税额已在当期销项税额中进行了抵扣的情况。
当已抵扣进项税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在产品和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时,应将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税额中扣除,在会计处理中记入“进项税额转出”。
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
而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对某项业务未做销售处理,但按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交纳相关税费,需计算交纳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进项税额转出仅仅是将原计入进项税额中不能抵扣的部分转出去,不考虑购进货物的增值情况;视同销售销项税额是根据货物增值后的价值计算的,其与该项货物的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交增值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项税额转出
地瓜你在哪里红薯我在这呢
您好,会计学堂田老师为您解答销项税计入“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贷方进项税计入“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借方举例:1、某企业8月期初“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借方余额50000元。本月进项税额120000元,本月销项180000元,当月应缴增值税=180000-(50000+120000)=10000元会计分录:借: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0000贷:应缴税费-未交增值税10000缴纳时:借:应缴税费-未交增值税10000贷:银行存款100002、某企业8月期初“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借方余额50000元。本月进项税额120000元,本月销项160000元,当月应缴增值税=180000-(50000+120000)=-10000元,出现这种结果表示当月可抵扣税金大于当月销项税额,期末还有留抵10000,不用交税,也不用做会计处理。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永远不说再见好吗
一、进项税转出年底结转:
1、年结:看12月份增值税是应交还是留底。
2、应交:将未交增值税转出后,再将销项税、进项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互转,结果是转平,除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有贷方余额,第二年缴纳。
3、留底:将销项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转至进项税,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进项税额有借方余额,就是留底金额,为第二年的年初未抵扣数。
二、结转进项税额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纳税人出口业务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的,可以在同一申报期内,既申报免抵退税又申请办理留抵退税。
纳税人在同一申报期既申报免抵退税又申请办理留抵退税的,或者在纳税人申请办理留抵退税时存在尚未经税务机关核准的免抵退税应退税额的,应待税务机关核准免抵退税应退税额后,按最近一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期末留抵税额,扣减税务机关核准的免抵退税应退税额后的余额确定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留抵税额
焚烧的忆念总会在心里暗涌
以下两个会计分录可以帮助记忆,购入货物时,除了给卖方付原材料或商品的款项外,还应负担卖方代扣代缴的增值税,这是由买方承担的;同理,如果你是卖方给买方销货时,你应该收回为买方代扣代缴的增值税,因为这是由买方承担的。购入货物时,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销售货物时,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累了就微笑困了就睡觉
从应交税费科目的性质来看,它属于负债类科目。即当期未缴纳的增值税,方向为贷方。当期未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所以,销项税是代表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在贷方。进项税是代表可以抵扣的增值税在借方
岁月抹淡
购进商品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销售商品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会计准则这么规定的。应交税额=销项税-进项税,进项税在借方表示应交税额的减少,销项税额在贷方表示应交税额的增加,这样一减一增的才形成抵扣,最后才计算出真正要交的应交税额。 拓展资料: 拓展资料: 销售货物或有应税项的税金时应交的税金 即销项税金 。 所谓进项税和销项税是指增值税的进项和销项税。销项税额是一般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时,向购货方收取的货物增值税税额。一般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时要收两部分钱,一部分是不含税价款,一部分是销项税额。 增值税是国家就增值额征的一种税。如果你是一般纳税人,你花1元钱买商品的同时(卖方如果能提供增值税发票的话),给你商品的一方要替税务局向你收0.17元的税款。你要向卖给你商品方支付1.17元。当你把1元的商品以1.2元卖出的时候(或加工成别的商品以1.2元卖出时),你要替税务局向购买方收取1.2*0.17=0.204元税款。实际你的纳税额是0.204-0.17=0.034元。0.17元叫进项税,0.204元叫销项税。用0.17元抵减0.204元的过程就叫抵扣进项税。抵扣的前提是你是一般纳税人,有认证过的进项税额。当月没抵扣完的可到以后抵扣。 财政部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 财会[1993]83号1993-12-30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已经国务院颁发。 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企业在国内采购的货物,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商品采购"、"原材料"、"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货物发生的退货,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2.企业接受投资转入的货物,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确认的投资货物价值(已扣增值税,下同),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照增值税额与货物价值的合计数,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企业接受捐赠转入的货物,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确认的捐赠货物的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照增值税额与货物价值的合计数,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3.企业接受应税劳务,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加工、修理修配等货物成本的金额,借记"其他业务支出"、"制造费用"、"委托加工材料"、"加工商品"、"经营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4.企业进口货物,按照海关提供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进口货物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商品采购"、"原材料"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5.企业购进免税农业产品,按购入农业产品的买价和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买价扣除按规定计算的进项税额后的数额,借记"材料采购"、"商品采购"等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6.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其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其会计处理办法按现行有关会计制度规定办理。
优质会计职称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