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2975
一个世纪爱你半个世纪想你
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于2002年4月由肇庆市工业学校和肇庆市财贸学校合并而成。校园占地面积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82423M2,藏书24.6万册,在校生达8300多人,教职工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05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有150人)。经过资源有效整合,创新管理机制,学校办学规模、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的增强和提高,现为一所集理工、财经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aqui te amo。
當阿貍愛上桃子當桃子賴上阿貍
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和电子商务、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书法学、秘书学等。
学校设有20个专业学院,开办66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历史沿革
1970年3月,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创建,由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下放到肇庆地区新兴县办学而得名。1975年5月,该校更名为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
197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肇庆师范专科学校,迁址广东省肇庆市东岗七星岩旅游度假区内。
1985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在肇庆师专的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1990年12月,撤消肇庆师专,并入西江大学,成为西江大学师范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肇庆学院
亲朋勿友
肇庆职业学校现有有十大系:工业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汽车维修,汽车电子,汽车营销、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室内设计、管理工程系、经济系、会计系、外语系、艺术系。
肇庆职业学校始创于1906年,初名为“广肇罗道工艺学堂”,后办为师范学校,1982年起改办职业高中,1991年被国家教委认定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办学规模:
学校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8个专业,其中“旅游服务与管理”是广东省示范性专业。现有教学班49个,在校学生2100人。学校地处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肇庆市政府所在地端州区,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是全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级考试考核点。
学校有多媒体电教室4个,各专业的实验实习室、专用课室18个,设备设施配套。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并为教学第一线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学校建有250米环形塑胶跑道的运动场,体育场地和设备设施配套齐全。
学校现有教师120多人,中、高级教师占70%以上。学校重视人才培养,每年选送大批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才、各级的教研会或行业学术团体中任常务理事或理事20多人。近三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专题研究任务共10多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肇庆职业学校
你可以死心的走了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肇庆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是广东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是广东省2017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之一。1970年3月,广东教育行政学院由广州市迁往肇庆地区办学,改名为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后历经肇庆地区师范学校、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肇庆师范专科学校、西江大学等发展阶段;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西江大学和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
办学五十年来,肇庆学院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谱写了一篇中国地方大学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华章,共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优秀人才,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融合历史底蕴,扎根地方办学。悠悠西江见证了岭南的沧桑和巨变,沉淀下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成就了西江流域两千年的辉煌。正是有西江流域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岭南文化的孕育下,肇庆学院弦歌不辍、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曲折而通达的发展之路。学校励精图治、追求卓越,凝炼了“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厚德、明智、博学、力行”的校训,传承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肇庆学院人精神,致力于规模扩大和内涵发展相结合,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肇庆学院入选广东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省市共建高校。
2017年6月,肇庆学院入选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2018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1年7月26日,根据教育部公示《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肇庆学院(教育、电子信息、艺术)获2020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肇庆学院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学校坐落其中,与星湖山水相互呼应,尽显优美秀丽,堪称读书治学佳境。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主校区和星湖校区两个校园,总占地面积1200多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3亿元;全日制在校生两万多人,联合培养硕士600多人。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创新创业工作获新华社专题报道,学校获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集体典型经验奖,学校就业指导课获评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突出协同创新,加强产教融合。学校以行业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平台为推手,汇聚项目、人才和资金,建设创新团队、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高水平智库,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有信息化门户平台、OA办公系统、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授、博士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上课;学校大力提倡并鼓励本科生考研,取得显著成绩。学校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并获批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立项。2019年2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特邀学校参加,介绍在振兴广东教师教育、推进“新师范”建设的经验和亮点。2020年9月,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学校作为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勇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军的文章。2020年11月,学校乡村教师教育经验做法被教育部称之为“肇庆模式”。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1425人,其中专任教师898人,“双聘”院士1人,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134人,副教授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40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57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629人,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1名。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9月,学校设有20个专业学院,开办66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截至到2018年9月,肇庆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市级特色专业。截至2018年5月,肇庆学院拥有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省市共建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市级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体育教育
省级特色专业(6个):汉语言文学、化学、音乐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工艺美术
省级一流专业(13个):体育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制药工程、环境工程、会计学 、化学、生物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视觉传达设计
市级特色专业(1个):车辆工程
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基础数学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数学
省市共建学科(3个):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3个):机械工程、数学、设计学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
市级重点学科(3个):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到2018年5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农业综合试验站,2个省级工程开发中心,1个省级综合示范站,4个校级研究所,4个校级研究中心。
2017年,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91项,其中横向项目达137项,首次突破百项,比2016年增长45.7%。
2017年,学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876篇,其中核心期刊308篇,SCI55篇,EI40篇。其它成果488项。在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方面共获得知识产权31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98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55项,作品登记证书55项。
合作交流
肇庆学院先后与英、美、日、澳、意、蒙古、印尼等多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
2007年,肇庆学院与意大利那不勒斯帕特诺普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08年,肇庆学院与日本姬路独协大学签订新的学生交流协议;2010年,肇庆学院与美国的海勒姆学院、埃奇伍德学院、北伊利诺斯大学、德克萨斯大学泛美分校等开展合作交流;2018年,肇庆学院和英国林肯大学成立联合研究院。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4月,肇庆学院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180.6万册(含纸本图书和期刊合订本),电子图书108.3万种,中外文报刊约1500种,光盘音像等资料20000多件,拥有《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字图书馆》、《Springer Link》、《TKBS师范教育专题数据库》等30多个数据库及一批试用数据库和开放存取资源。
优质会计职称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