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会计是谁

不寄云边信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0769

首页> 会计职称> 獐子岛会计是谁

7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有一闲人眠于野

已采纳

财务全是负数,没有人能把负数变正数,理不岀钱来,谁敢胜仼这职位。

131评论

砧声耳畔来

财务总监辞职是一件小事,主要是獐子岛这个公司就是一直在欺他的股东,说明财务方面有很大的漏洞。

163评论

粉紅豹

这是因为这意味财务总监是突然申请辞职的,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里面应该是有一些内幕的,所以才会引起这样的热议。

31评论

寒衣折袖归

吴厚刚高中毕业后没再继续学业,进入獐子岛镇修造船厂成为了一名铆工。不同的是,他不久就“半道出家”当了会计,十余年间历经财务科长、镇渔业总公司财务办总会计、副主任、集团公司财务部副经理、经理等职务,直至獐子岛镇长、镇党委书记。1996年,32岁的吴厚刚成为獐子岛镇镇长。

176评论

盛满清水

中国上市公司编造的最奇葩的故事有很多,这些奇葩事件我估计就连上市公司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还发出公告来对投资者们敷衍了事!

NO1:獐子岛 —— 扇贝跑了又回来了

这是我觉的最奇葩的上市公司事件;你家公司的资产都是游来游去的吗?

獐子岛在2014年12月8日复牌连续三个跌停,但第三个跌停板临近收盘公告扇贝又回来了,股价直线拉升,随后次日继续涨停。这是什么情况?扇贝回来了?

NO2:九州通——违规交易是因为孩子要上学

九州通技术总裁谷春光的股票账户于 2014 年 6 月 20 日至 2014 年 8 月 25 日出现违规操作;谷春光表示,由于其个人股票账户交给其妻子代为管理和操作,自己并不知情上述交易行为,且因临近开学,其妻子出售股票是为了给孩子准备学费,且其妻并不知道上述股票交易违规。

NO3:惠泉啤酒——业绩亏损理由交警严查酒驾

惠泉啤酒在2010年期间业绩数据指出业绩下滑的原因在于国家出台严打酒后驾车政策;吐血啊,交警严查酒驾对公司业绩亏损真算是理由吗?

NO4: 坚瑞沃能——千股停牌潮中的未复牌而停牌

2015年7月2日发布继续停牌公告称,因未及时向深交所申请,导致公司股票未能按时复牌,故而继续停牌。7月8日这个业界逗比又发布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停牌公告,后于7月13日终止筹划重大事项,股票复牌。

NO5:永辉超市——高管手抖误买入27万股;

2014年8月6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副总裁谢香镇,因手机操作不慎,于8月5日以7.42元股的价格一次性误买了公司27.1万股,谢香镇表示误操所购入的股票将于2015年半年报前卖出;这个理由都可以,相信连自己都不相信,手抖操作,太奇葩了!

NO6:*ST博元——不能保证年报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ST博元2015年4月30日披露的2014年年报开篇便称,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公司负责人许佳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红及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李红均声明,无法保证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不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NO7:黑牛食品——实物分红送鸡尾酒

2015年1月6日,黑牛食品公告称董事长林秀浩将自掏腰包向全体股东赠送6瓶装的TAKI鸡尾酒饮料!

NO8:中超电缆——亿元紫砂壶的布局

中超电缆2015年5月22日公告称,公司22日接到控股子公司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通知,中超利永于5月20日与自然人韩农生签订了《艺术品买卖合同》,拟收购后者持有的共计28把顾景舟紫砂壶,合同金额为1.04亿元(不含税)。

NO9:酒鬼酒——一亿元资金不翼而飞

酒鬼酒2014年1月27日发布的公告公司银行账上的一亿元资金不翼而飞,被人分3次取走,而公司对此毫不知情,并且在时隔四十几天后方发布公告。1月28日,酒鬼酒就抛出了2013年业绩预亏6800万元至7800万元的公告,而且将“亿元存款被盗”列为其中的主因。

NO10:二三四五——换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有助于推广

2015年2月13日公告更名为“二三四五”。该公司公告称,考虑到用户流量对于公司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和拓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大意义,以及二三四五在互联网领域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为了更加有利于公司互联网金融和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推广,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拟将名称变更为“上海二三四五网络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上市公司十大奇葩股市,这些上市公司理由连自己都不敢相信,更可况还要发公告出来引发市场笑柄!

72评论

等你陪你

这是“水产第一股”獐子岛第三次登上A股的“热搜榜”。

根据4月27日发布的业绩报告,獐子岛2018年全年净利润3210万元;2019年Q1净利润-4314万元。也就是说,其2019年Q1的亏损额度竟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净利润。

但真正把獐子岛送上热搜的,是公司对于业绩亏损的解释:底播虾夷扇贝受灾。这是近5年来, 这家以扇贝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第3次以“扇贝跑路”解释亏损。

当年的农业第一百元股,如今股价已不足当年的零头, 截至发稿,獐子岛股价已跌至3.31元。

5月30日,獐子岛回复了来自证监会的问询函,这比证监会限定的时间晚了一天。对于证监会指出的“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獐子岛表示,“虾夷扇贝底播规模压缩至约60万亩,降低系统性大规模死亡风险对业绩的影响。”

然而,此次回复并未“过关”。6月1日,证监会又一封问询函下发,要求獐子岛于6月6日前对2018年年报进一步说明。獐子岛依然未能如期交上答卷,并表示力争于6月11日前完成回复工作。

成也扇贝,败也扇贝。

上世纪90年代,獐子岛率先采取底播养殖技术,并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这一高市场价值水产,在掌舵人吴厚刚的引领下,獐子岛进入了十几年的黄金发展期,也使当地成为显赫一方的富贵镇。

与此同时,吴厚刚成功地把地名做成了品牌。

仅在2005年,獐子岛渔业就实现5.2亿元产值,1.5亿元净利润,出口创汇1.7亿元。獐子岛虾夷扇贝,一度占据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

辉煌并未持续下去。

2014年10月,因“遭遇异常冷水团”,獐子岛扇贝“跑路”,当年亏损11.89亿元。2017年,又因“饵料生物数量下降”,扇贝“饥饿致死”,导致年亏损7.23亿元。

从海上粮仓到连年减产,虾夷扇贝作为獐子岛利润的主要贡献产品,每一次大规模死亡,都导致了公司业绩的大变脸,而“扇贝门”三度上演后,獐子岛似乎开始了断臂求生……

五年来,獐子岛虾夷扇贝的“水土不服症状”越来越严重。

2014年10月30日,獐子岛发布公告,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

一片哗然,质疑声接踵而来。

大部分质疑集中在冷水团事件的真实性,以及2014年10月14日獐子岛股票停牌之前,没有披露任何与扇贝死亡有关的消息,却有 大量机构在二级市场上出逃,股民因感到被蒙而愤怒。

对此,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自愿承担一亿元的灾害损失,其中2000万元在一个月内到位,剩余8000万元一年内到位。同时,公司总裁办12人自愿降薪,吴厚刚薪酬降为1元;其余11位总裁办成员薪酬降低26%至50%不等。

但据wind数据统计,除吴厚刚2015年后薪酬降为0之外,其余高管薪酬变化并不明显。

与此同时,随着冷水团事件的深入,虽然最终结论表示獐子岛虾夷扇贝死亡确系冷水团所致,但獐子岛的居民们并不买账。

2016年初,獐子岛被2000多獐子岛居民实名举报,称2014年的 “冷水团造成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事件”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并非自然灾害。

扇贝门第一集的影响还未结束,2018年1月30日,扇贝再遇波澜。

獐子岛公告称公司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对2017年净利润9000万元-1.1亿元的盈利预测进行修正,预计可能导致公司全年亏损5.3亿元-7.2亿元。

对此情况,獐子岛给出了理由,由于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扇贝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诱发了死亡。

扇贝饿死了,成为去年寒冬市场的笑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獐子岛发布存货异常公告的前一个月, 獐子岛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分别于2017年11月、12月合计减持獐子岛199.85万股,套现逾1500万元。

扇贝门第二集的调查结果还未公布,不曾料到,第三集紧接着上映。

獐子岛2019年一季度亏损4314万元的理由是:底播虾夷扇贝受灾。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对于三次扇贝“跑路”事件,锌 财经 多次向獐子岛官方进行求证,均未收到回复。而锌 财经 对獐子岛董秘发起的提问:为什么扇贝多次出走,贵公司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养殖体系?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复。

对于海洋牧场的风险性,海洋生物系教授张华对锌 财经 表示,海洋牧场主要在自然海区,的确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会造成投入产出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但是在抵御风险上,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减少不利影响。

追溯扇贝门的过往,从2014年獐子岛冷水团事件至今, 每次在扇贝“跑路”的次年,该公司均能神奇般扭亏为盈,避免被ST以及退市风险。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尽管此次风险事件或由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引起,但由于两次风险事件的发生间隔短、影响大,或对公司信誉度和影响力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并下调公司评级至“卖出”评级。

獐子岛,这个隐藏在黄海深处不足15平方公里的小岛,能相继成为资本追捧和备受质疑的目标,和吴厚刚密不可分。

上世纪70年代,獐子岛有着“海上大寨”的称号。据当地镇志记载,1958年,獐子岛成立人民公社,通过冬季钓鱼、拉贝生产,多积累少分配的新方式,公社创造出了单船捕捞和总捕捞量的全国纪录,并且第一次登上《人民日报》。

吴厚刚的少年阶段,就在那段轰轰烈烈的时期中度过。

中学毕业后,作为新生力量,吴厚刚加入了獐子岛的创业群体,从铆工造船开始做起,后历任獐子岛渔业总公司会计、财务部经理、总公司副总经理,最后坐上了总经理、獐子岛党委书记的头把交椅。

1996年,32岁的吴厚刚将獐子岛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他的改革从产权制度开始,将捕捞船全部民营化,以解放积极性;将渔民捕捞的产品集中起来出售,以此增加市场整体竞争力,主导议价权。

之后, 吴厚刚开始推进“底播养殖”技术取代传统的“浮筏吊笼养殖”,将海产品从“圈养”转变为“放牧”。

在新养殖、新模式的影响下,2000年,獐子岛镇总收入达到6.79亿元,纯收益2.1亿元,人均收入超过万元。而同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208元,农村人均收入只有2229元。

2001年,政企分离政策推行,獐子岛改制。吴厚刚选择下海。

下海后,长海县政府给了他渔业公司5%股份的奖励,以及530万元无息贷款,用于其再购5%的股份。最终,吴厚刚以10%的股份占比、第三大股东的身份继续做渔业公司的掌舵人。

在吴厚刚的带领下,獐子岛启动了海洋牧场建设,投放海底人工鱼礁、海洋生物苗种,进行海底绿化,这里也成了中国海洋牧场的起源。

2006年9月28日,獐子岛渔业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第一天,獐子岛以60.89元的开盘价成为当时国内1341家上市公司中的第二高价股票。此后股价持续攀升,到2008年1月创下151.23元的纪录,成为沪深两市的股王,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

吴厚刚曾说,“大海是我的家,蓝色的大海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发展过程要与大海和谐共生。”

但是,在与大海和谐共生了十多年后,画面开始变得不再和谐。

继2014年“冷水团”事件后,随即而来的 播苗数量造假、偷工减料、播撒量虚报等负面传闻, 缠绕着吴厚刚和其所领导的獐子岛集团。

吴厚刚却走了一波“骚操作”,2014年后自降薪水为0,却于2016年在股市套现超1亿元。

A股市场,优秀的公司总是相似,作妖的却各有千秋。

獐子岛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蓝田股份?

同样作为农业企业,蓝田股份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股市传奇。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9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每股收益也能达到0.81元,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 “蓝田神话”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如此“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如今的獐子岛远远甩在身后。

然而,2001年10月,刊登于《金融内参》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神话直接质疑——其业绩完全依靠银行贷款。迷雾拨开之后,蓝田神话破灭。

农业版块的故事总在上演。

此前,到期没钱还本付息的雏鹰农牧,开创了“猪肉代偿”债权人的先河。在今年1月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时,再次给出了“猪被饿死”的亏损理由,和扇贝逃跑如出一辙。

自然灾害成为了农业上市公司造假的契机。

然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而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在计提后,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回 ”。因此,这也成为不少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让报表好看是很多A股企业的基本要求,在没有实力支撑下的好看,总是外强中干。当窟窿太大,荒唐的借口开始上演一个个的股市笑话。

这些啼笑皆非的股市趣闻,映射的是监管的缺失,惩罚机制的不健全。不少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违规信披,业绩修饰正在堂而皇之地进行。

虽然问题长久存在,但可以看到的是,监管在逐步与成熟市场同轨。

5月15日,证监会启动设立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发布了2018年度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白皮书及系列子报告,中国投资者网微信公众号也正式上线。

新湖财富助理总裁郭剑表示,A股的退市机制和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的确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可以看到的是目前退市的企业开始变多了,这是一个好现象。

如果说,A股是一个时代的火山口,那么,这里拥挤着几十年的投机客与亢奋者。

当扇贝不再跑路,当市场的灰色行为不再被宽容,这些让人鄙夷的价值投资,也会被接受。

67评论

怕辜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曾经大海是渔民的,现在大海是个人的,这么一片海域可以通过买卖关系成为个人财产,吴厚刚靠能力,靠关系,得到了獐子岛的大面积海域,这片海他可以随便利用,想养海参也可以,想养扇贝也可以,天然生长的东西,在经过人工培育,养殖,这买卖稳赚不赔啊。

可惜吴厚刚没想到的是大海也有自然灾害,他的这片海连着五年遭遇自然灾害,吴厚刚为了隐瞒这种亏损在财务上造假了,所以被市场终身禁入,这么一个人能从最普通的工人,变成会计,在变成一个公司的董事长,真是用尽了心思。

我觉得他提出的方案很好,也是为了海洋资源着想,用天然资源搞养殖,可是他唯一没想到的是大海也不稳定,海水变冷,发生海啸,去年又了来了台风,种种原因导致吴厚刚在海里养的东西全部消失了,就等着养大、养肥结果都不见了,据说是扇贝跑路了,所以吴厚刚连续几年亏损,这种亏损还要隐瞒大家,要么股票也跌啊,在这种情况下吴厚刚还从股票里套现一个多亿,一点点的把自己的钱提出来,最后这个公司成为一个空壳子,大家的钱也别想在拿出来了。

其实想想这个人也真够厉害了,能从政府手里拿到自然资源,在通过养殖赚取利润,整个獐子岛的人都跟着受益,政府还给他扶持,只可惜这么好个买卖还赔钱,獐子岛已经成了海产品的代名词,我去买海鲜如果说这是獐子岛出来的,价格都要贵很多,这么好个买卖因为”扇贝跑路“告一段落,这么精彩的人生因为”财务造假“终结了。

119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