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出口退税款会计分录

把好人都逼疯了
  •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9916

首页> 会计职称> 收出口退税款会计分录

8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巴黎脚下的一抹苦涩微笑东京城上的一场唯美悸动

已采纳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如下:

1.购入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时,按增值税扣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原材料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2.出口货物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计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账务处理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当期应退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税额)

主营业务成本(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当期免抵退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4.收到出口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187评论

凉薄轻叹世间多

出口退税涉税帐务处理1.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FOB*征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应退税额: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应退税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退税额)3.免抵税额: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额)4.收到退税款借:银行存款货: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典型例题:例1: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 15%,假设不设计信息问题。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耗等,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货:银行存款5850000(2)产品外销时,分录为:借:应收外汇账款24000000货:主营业务收入24000000(3)内销产品,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3510000货: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 ×(17%-15%)=48(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 480000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80000(5)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6)实际缴纳时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90000货:银行存款90000(7)计算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600000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例2:引用例1的资料,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1)-(6)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8)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51-97=-46(万元)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9)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46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140000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10)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460000货:应收出口退税 460000

100评论

我依然还爱你

出口产品按规定退税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搜索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 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 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的创汇。

1评论

淡忘醒不来的梦

1、如果当期有出口退税时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贷:应交税金—增值税(出口退税)收到出口退税款项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2、举例:列当企业进项税额有留底的时候才出现出口退税。假如你企业当月是缴纳增值税的,那么就不可能有退税。在企业申报出口退免税时,它出现在申报表上的是免抵金额为多少,以下给一份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汇总表、有两个月份的给你参考去理解:所属期:2003年08月海关代码:企业名称:纳税人登记号:金额单位:元(列至角分)栏次项目本期发生额备注1内销货物销售额575,166.892简易征税货物销售额0.003免税货物销售额624,303.344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624,303.345销项税额合计97,778.286进项税额发生额160,813.277进项税额转出24,972.138其中:免抵退不予抵扣税额24,972.139,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0.0010进项税额合计135,841.1411上期留抵税额91,068.8812查补税额抵减上期留抵税额0.0013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84,020.5714应纳税额-45,111.17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表所属期:2003年13月批次:02企业代码:企业名称:金额单位:元(美元)项目指标声明:项目指标出口销售额(人民币)280,308.01出口销售额(美元)33,867.94出口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11,212.32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0.00不予抵扣税额11,212.32出口销售额乘退税率36,440.04免抵退税抵减额0.00内销货物销售额623,425.06内销货物销项税额105,982.26进项税额100211。39上期结转抵扣税额48,715.47上期批准应退税额40,232.28应纳税额8500。0免抵退税额36,440.04本月应退税额0。00免抵税额36440。04结转下期抵扣税额0.00供你参考

102评论

隔着星星望月亮

增值税的出口退税在“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中核算,不计入企业的收入,不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具体分录如下: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152评论

女生有多讨厌娘炮男生有多反感女汉

外贸公司出口货物必须单独设账核算购进金额和进项金额,如购进货物当时不能确定用于出口或内销,一律记入出口库存账,内销时从出口库存账转入内销库存账。

1、购进出口货物时

借:库存出口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货物出口后,根据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差率,计算征退税差额及应收出口退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征退税差额)

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收到出口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

出口产品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产品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产品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产品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

1985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关于批转财政部〈关于对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1994年1月1日起,随着国家税制的改革,中国改革了已有退还产品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

17评论

感情是软肋

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55评论

我爱你难听还是动心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在实际结算时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可以在结算月份进行调整。 对于企业已经申报的数据发现错误的,不能够直接调整原申报数据,而应在以后月份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 对于出口退税申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不一致,产生差额的,须在下期进行帐务调整,相应的应同时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由于以上原因需进行帐务调整的,其会计处理为: (一)对本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前期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或红字) 当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进行帐务调整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为在出口明细表中录入一条调整记录(正数或负数)。 ② 对于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调整过的销售收入,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调整数据,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笔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调整"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对本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前期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根据申报系统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等在月末一次性入账,无须对调整数据进行单独的会计处理。 (三)对上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上年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上年度)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3)当上年度12月份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年度1月份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 (四)对上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上年度出口货物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调整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退税率的调整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蓝字或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77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