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想考注册会计师的建议

边美人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9505

首页> 会计职称> 对想考注册会计师的建议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海豚之森夏不眠深海之鱼却厌水

已采纳

很多人就在报名的时候就报了六门,这是很不明智的选择。考注会不要一时起兴就觉得自己能一年过六门,毕竟注会考试难度也在全国排行第三,一般一年全部通过是非常难的事情。人的脑容量是有限的,同时准备六门考试会花费额外很多时间,考试的时候连续考两天也不能达到最佳状态,会非常累。如果计划备考时间不充分或者不是很擅长考试的话,很容易一门都考不过。下面给大家推荐几门报考科目的搭配:注会选择合适的科目是非常关键的。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科目报考的建议,希望能对你有一定帮助。 一次选择几科比较好?注会专业阶段一共有6科,要求在5年之内全部通过,才能继续考综合阶段。要想通过注会考试,必须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编建议时间不是很多的考生一次报考2科或者3科,争取用2—3年时间全部通过。时间充裕、学习能力强的应届生可以选择报考4科以上,用1—2年的时间快速通关。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一些cpa考试科目选择方案以供参考。一)一次性报考两科:1、备考方案一:会计+税法经济法审计会计是所有考试科目的核心,与其他5科均有联系,想要深入了解其他科目真谛的前提是有一个深厚的会计基础,首次报考注会的考生优先选择会计这一科。基础不深厚并且学习时间少的学员,可以只报考两科,搭配经济法、税法这样相比起来简单科目,这个备考方案也适合同时备考注会和初级的考生。基础比较好的考生可以选择报考审计,审计这一科和会计的关联度非常大。没有良好的会计基础,学习审计也会十分吃力的,所以将审计和会计搭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搭配方案。

118评论

你的爱情已欠费请速去续费我的爱情没欠费不需要续费

我想你是一个大学生吧,我给你的建议是先别以考CPA为目标。我专业知道很不错,也算比较刻苦的,以为自己在大学毕业时能全部通过那5科,但是到毕业我都没有过一科!最后毕业的时候连个初级证都没有。一般情况下,不管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注会,毕业2年内不会拿到注会证。大一大二看一些专业方面的书,大二下学期就可以开始准备,这时候注会的书就不会那么吃力了。你一边看注会的书,一边参加一些类似的证书,在大二上学期报考从业资格证,大三上学期可以拿到证书,之后你可以考初级会计师,参加工作2年就可以报中级。上岗证、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的考试内容都是从注会的教材中抽取的,这样不耽误考注会又可能得到一些证书。 上大学的时候没人告诉我这个,现在我不像那时候那样傻了。现在我准备看注会的书,但也积极考初级、准备中级(毕业时候才考上岗证,所以得后年才能考中级)。我想告诉你不是CPA也可以是CFO !对于想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初级更现实.

98评论

假装快乐真心难过

一、注册会计考试难度

从专业阶段的角度出发,需要考的科目有六门,而且每一门的考试难度都比较大,这一点从2018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就可以看出,尤其是入门基础的会计科目变动的比较大。同时专业阶段要求考生在5年内通过六门科目,也就是说每门科目的成绩有效期只有五年,过了这个期限就需要重新参加考试。当你通过专业阶段后还需要参加综合阶段的考试,全部通关后才能够拿到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书。

入口在哪儿: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建议

1、重视教材内容。大家在备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时候一切都应该以教材为主,进行全面细致的掌握。因为所有的考点都是围绕教材进行的,所以没有所谓的重点一切都是重点内容,大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需要逐一攻克重点难点,提高备考效率。

2、不要死记硬背计算公式

大家如果不够理解计算公式的内涵和使用条件,那么就算将计算公式死记硬背记住了,在做题的时候也无从下手。所以大家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公式的理解记忆。在做题的时候遇到做错的题目,一定要仔细分析做错题的原因有哪些,明确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哪个计算公式的用法,通过这种做题方式不但可以记住公式,并且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更多关于注册中级会计师相关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135评论

偷心贼偷星贼

备考注会时间不多?基础不好?不想有太大压力?那就选择2+2+2模式!这个模式比较适合零基础、非财会专业,并且每天学习时间2-4小时的考生。■会计+税法难度系数:会计与税法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联系都比较密切。具备一定税法知识将会有助于会计的学习。另外,从学习方式来看,会计注重理解,而税法注重记忆和计算,可以充分利用大脑不同区域。■会计+经济法难度系数:一门较难,一门较易,难与易的搭配,很适合考生备考。其中经济法法条居多,需要记忆性的内容比较多,并且会计和经济法这两科的计算量不是很大,比较适合文科生。■税法+经济法难度系数:两科的相同点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同属于法律范畴,涉及法律规章,学习时均对知识细节的记忆具有一定要求。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研究的层次不同,税法考虑的是实体如何征税,经济法考虑的是法律关系。另外,税法相比经济法增加了对考生的计算能力的考察。

100评论

你的嘴唇是我大姨妈的颜色

很多考生难以进入备考状态的原因都是不够专心,比如看了一会儿教材就忍不住刷一刷微博,看一看淘宝;听课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溜号,一晃神就忘了老师刚才在讲什么;看见手机亮了就忍不住去点开看这些都是备考不够专心的表现,也代表了大家在学习时没有彻底排除所有的干扰因素。二、备考需要“仪式感”,告别干扰因素现在大家做什么都讲究“仪式感”,其实注会备考也是一样,在每天开始学习时间把手机关掉,把教材和辅导书,笔、笔记本等一切在学习中会用到的东西都准备好,手边放好水杯或咖啡。避免自己因想拿什么东西而打断学习思路,特别是上班族考生,每天能够用来学习的时间本来就很少,所以不要再浪费。三、科目之间交叉学习由于注会成绩有效期的限制,考生每年都会报至少两门科目。在学习中不要学完一科再去看另一科,特别是一些难度较高的科目,很容易出现大脑疲劳感。可以将难度高的科目和偏记忆的科目搭配在一起学习,转换思路的同时也能让大脑休息,尽可能的减短学习的疲劳期。四、利用好辅导课程和辅导书由于注会考察的内容非常广,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是高度浓缩的,零基础考生想要看懂并不容易。长期看不懂就会让考生产生放弃的想法,其实你只是缺少了辅导课程的帮助。有老师帮助考生解决难点,往往很多让你困扰的考点,老师一两句话就能够讲解清楚。辅导教材也是一样,帮助大家找准学习方向,规划好整本教材中的重难点,帮助考生节省学习时间,找准学习侧重点。

162评论

百里深情不及他人笑言诋毁

整理转需 ------------ 工作党,三年过专业阶段6科,选科搭配2+2+2,每年考前三四个月开始复习,一般晚上下班后学习。 6科都是一个套路: 1、网课一套 2、资料两套(轻松过关一 + 轻松过关四) 3、错题笔记本一个(手写,不要用云笔记) 网课:最大的作用是节约复习时间,自己需要学很久的难点,可能老师讲一下就明白了,同时老师会帮你梳理知识间的关联,挺让人省心的。 资料:知识精炼+题,培养做题的感觉,同时帮你更进一步掌握知识点。(官方教材废话多,有网课的话没有必要看官方教材,把讲义打印出来跟着听课就可以了。) 错题笔记本:它记录了你所有的薄弱点,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备考财富。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 一、考试特点 二、报考选科搭配 三、网课老师选择 四、资料选择 五、各科特点及我的复习方法、时长 六、个人建议 ------------ 一、考试特点 1、认真复习后实际通过率较高,但坚持认真复习完的人少 CPA的去年报考人数大概在80万左右,官方统计往年6门平均通过率大概在10%左右,看起来挺低的。 但是实际上,报名人数虽多,认真复习完的人不到20万,这么看的话,通过率其实挺高的。 也就是说,CPA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付出就能过的考试,没有必要妖魔化这个考试。 综合阶段,有了6科的基础,通过率更高一些。 2、知识点在广不在深,偏题怪题极少 和学生时代的考试不同,CPA不会把单个知识点挖的特别特别深,然后出一些偏题怪题。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不要过分的纠结单个知识点的深度,而是要尽量保证所有知识点都学到,不要有漏掉的。 3、无法押题,不要买其他人的笔记 不要相信有人可以押题! 不要相信有人可以押题! 不要相信有人可以押题! 重说三! 知识点繁杂,押题的可能性为0,不要相信网上说可以押题的,全是。 网上也有人在卖cpa笔记,同样不要买,感觉也像,看其他人的笔记就是纯浪费时间精力,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 4、新增内容考的概率大 每年的考纲都会有修改,新增的内容不要漏掉,考的概率非常大。特别是近几年某些科的变化挺大的,这点一定要注意。因此新版资料出来的时候第一时间买新版,不要使用旧版。 5、官方教材可不看 我个人觉得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吃透轻一就相当不错了,外加听网课的所消耗的时间,根本无暇再去看厚厚的官方教材,事实也证明,啃下一本轻一就可以了。至少我身边很多过考的同事都没有看教材。 6、出题人出题心态 考试不是为了为难考生而设的,更多的还是想去测试一个人的财务相关知识水平是否达到了注会的标准,所以不必担心出题组心理变态,出变态题。 其实考完下来,看看自己做错的题,更多的还是自己的知识没有掌握到位,并不是说题目有多刁钻多偏多怪。 7、考试可能做不完 考试题量较大,每年都有很多人没有做完试卷但一样可以过的,毕竟60分及格线,所以在考试的时候发现做不完的话不要有太大压力,很正常。 但是要确保会做的一定要拿分。 二、报考选科搭配 我的原则:求稳不求多,每年考2科,会计和审计不在同一年考,会计第一年考。 会计和审计是CPA里最难的两科,不要放在一起,其他的随意搭配,复习起来压力都不会很大。 毕竟是考注册会计师,会计某种程度上是其他科目的基石,因此最好放在第一年考,学过了会计,对其他科目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帮助的。 (这里多说一句,每年过考的人当中各种科目搭配的都有,一次性过四五六科的也有,因此搭配的数量和科目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水平、学习效率、复习时间综合来看,并没有对错之分,过考才是目的。) 三、网课老师选择 东奥和中华是两个资历比较老的网校,虽然近几年也出了一些口碑不错的机构,但是稳妥起见,我还是在这两个之间进行选择。 我当时把口碑比较好的老师全部试听了一遍,按照我个人的喜好做了下对比,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再次强调,这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存在说一个老师一定比另外一个老师优秀很多,也不是说这个表里的老师就比不在表里的老师优秀很多。具体还是要自己去试听,选择各方面都合自己胃口的老师。一旦选择一个老师,就把他的基础班到冲刺班都跟完,不要中途更换,以免打乱节奏。 我最终选择的老师如下: 会计:郭建华老师,思路清晰,我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一听课就豁然开朗了。 审计:杨闻萍老师。 财管:闫华红老师,表达清晰,知识点间的联系讲的挺好。 税法:叶青老师上,讲课的思路清晰。 经济法:郭守杰老师,风趣幽默,案例生动。 公司战略:吕鹏老师,就感觉他的普通话听起来挺有趣的,估计是我的点很奇怪,哈哈。 其实真正考过两门后,就会发现,老师在复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多只有20%,剩下的80%还是要自己扎扎实实的去学去背去做题,所以没必要有选择困难症,老师本身实力差距不大,选看对眼的就好。 四、资料选择 个人觉得,东奥的轻一和轻四就够了。 轻一是知识点+习题,适合在复习前中期使用,用来打基础,巩固知识。 轻四是模拟6套考试题,适合在复习末期、考前使用,培养考试感觉,找到自己的薄弱点。 资料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并且一定要买今年最新版的,不要用往年的。 五、复习方法及各科特点 越早复习越好,集中到考前三个月复习,太辛苦了。 采用“四轮复习法”应该是比较稳妥的方式。 第一轮,基础知识轮。跟着网课基础班把基础知识地毯式学完,会做网课讲义例题即可,一定要学一节跟着做一节。在这一轮中一定要注意,碰到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一定不要过于纠结,可以直接往后学,很多东西都是后面学着学着之前的内容就弄懂了,因为有很多知识都是相关的。 学完第一轮肯定有不懂的,留到第二轮解决。这一轮的网课不建议视频过度加速,加速后的视频很容易让人反应不过来。 第二轮,做题攻坚轮。这一轮将基础班视频加速1.2-1.5倍,再看一遍,同时边看边做轻一的题。外加攻克第一轮没有弄懂的知识点。错题笔记本在这一轮开始使用,记录错题外加错题相关知识点。 有人在评论里问错题怎么记,我分享下我的方法: 1,先记录题目位置:哪个资料第章第几页 2,再提炼题干和选项,有的题很长,不提炼的话写起来太多了 3,再把相关的知识点记录在后面 错题笔记本会很厚的,请做好心理准备^^ 第三轮,错题巩固轮。经过第二轮,相信我,基本上每一章都会有错题,这时候将错题翻出来重新做,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看冲刺班视频,冲刺班的意义在于画重点,而不是押题。 第四轮,模拟考试轮。拿下轻四模拟卷,网上找机考模拟题做,一定要提前熟悉机考的感觉。同时把之前的错题翻出来做做看看,准备上考场。 再次强调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要过分执着于将每道题都做对,每个知识点都深挖,那样提前一年开始都难得复习完,一定要适当的粗放。还是那句话,cpa考试在广不在深,并且60分过考就行,绝大多数人上考场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很正常的。 1、会计 会计是cpa双难之一,其中长股投、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是公认的最难点,会计总体上知识点多且有点杂。一定要多做题,要熟悉套路,比如会计分录一定要烂熟于心,因为要留更多的时间做综合题,所以留给单选、多选的时间不多,平均1分钟就要给出答案,要把分录做熟这样就不用一笔笔的把借贷写出来再得出结果。 如果基础较差,且只有晚上下班才能复习的话,三个月的时间拿下会计还是有点儿难的。 450~480小时是一个相对舒服的复习时长。 第一轮,150小时(每天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二轮,150小时(每天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三轮,100小时(每天3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四轮,8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一个月) (每一轮做的事情请参考上面“四轮复习法”的描述) 2、审计 cpa双难之二,特别是对于没有审计从业经验的人,审计的内容相当的虚无缥缈。其特点是语言难懂,表达专业,同时考点明确,但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却不如会计紧密,很多考点是独立的,需要一个一个攻破。 但有一点庆幸的是,审计每年大题都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要章节,因此观看冲刺班视频,听老师讲重点很重要。 同样450~480小时是一个相对舒服的复习时长。 第一轮,150小时(每天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二轮,150小时(每天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三轮,100小时(每天3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四轮,8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一个月) 3、税法 知识点非常零碎,因此记忆尤为重要。税法的重点非常明确,能非常好的掌握重点,通过考试将会变得容易很多。虽然各种小税种茫茫多,但是一旦记住,得分很轻松。 复习时间250小时足矣,差不多平均每天2个多小时,持续3个月。 第一轮,8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二轮,8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三轮,5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半个多月) 第四轮,4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半个月) 4、财管 财管相对容易,特点是公式较多,需要通过多做题来记住公式,然后把记住的模型写下来套数字即可。考试的计算量会非常的大,公式理解并记牢了才能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各种小的错误。 复习时间上和税法一致,250小时足够,差不多平均每天2个多小时,持续3个月。 第一轮,8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二轮,8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三轮,5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半个多月) 第四轮,4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半个月) 5、战略 较容易,多背书,要把书本中各种理论烂熟于心。战略的特点是考的时候感觉不会,背的没考到,但实际上就是那些经典理论,只是考的比较活而已。考生对整本书都要了如指掌,考试的时候时间很紧,尽可能的把试卷写满。 复习时间上和税法一致,250小时,差不多平均每天2个多小时,持续3个月。 第一轮,8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二轮,8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三轮,5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半个多月) 第四轮,4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半个月) 6、经济法 和税法的特点相似,知识点零碎,记忆将是这门课的主旋律。考试对表述能力要求较高。 复习时间上和税法一致,250小时,差不多平均每天2个多小时,持续3个月。 第一轮,8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二轮,8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一个月) 第三轮,5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半个多月) 第四轮,40小时(每天2.5小时,持续半个月) 7、综合 如果6科已过,不要犹豫,在最短的时间内考过综合。有了专业科的底子,再加上“四轮复习法”,通过的几率相对较大。 近几年cpa考试在不断的改革,我也和考过的同事交流过,都感觉以往的考试6门科和综合重合的地方很多,将来6门会更加偏理论,而综合会更加偏实操。 综合税法、经济法考的相对较少,主要内容还是会计、审计、战略。 这个阶段的网课选择就随意多了,闭着眼睛在双校选就可以了。 六、复习中的建议 1、摆正心态,有吃苦的决心,这是一段痛苦的旅程。 室友当时拍的,单调、枯燥就是主旋律,请做好心理准备。2、记录自己的每一次复习情况,这些记录累积到一定的数量,会无形的帮助提升复习效率——也许是“都学了这么久,放弃了多可惜”的心态吧,哈哈。 我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差,都尽量保证每天至少5小时看书时间,碰到加班的时候就要复习到凌晨,实在太累了。可以说是无数次行走在放弃的边缘。我相信和我一样的人有很多。3、尽量连续学习,千万不要学几天玩几天,这样很容易把前面学的东西就忘了。哪怕是时间很充裕,复习间隔也最好不要太长。 我在复习的过程中,没有落下任何一天!为自己点赞!(*^__^*) 嘻嘻……4、上下班的时间不要浪费,可以把网课放到手机里去听。开车或者骑车就算了,安全第一。 5、不要迷信老师可以让你过,这是学习领域的事实,同一个老师教的,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差的例子已经多的不能再多了。老师帮助有限,最终的结果如何,还是看自己。是过?还是沦为炮灰?全部你自己说的算! 6、自制力太差,可以找一个人结伴复习。不要找你的亲人朋友去监督你,那没用的。要找就找一个也在备考cpa人,有共同语言有相同觉悟有共同感受,更能相互监督。 7、复习的过程中碰到问题肯定会心情郁结,但不要对亲人发脾气。考试是自己的事情,气不要撒在别人身上,影响到了亲人间感情,哪怕是考过了,也得不偿失。 8、错题笔记本一定一定要坚持记,这里记录了你所有的薄弱点。刚开始会觉得非常繁琐,但是到了后期,这就是你的攻坚指南,可以极大的提升复习效率。 七、写在最后 我不是学霸,没有超群的智商,没有超群的记忆力,没有超群的学历,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苦逼上班族, 有的只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将备考活活的变成了体力与意志力的较量, 最后,我过了, 你们也可以!

41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