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9271
透支迩的爱
一、接受业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审计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审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只有在了解后认为符合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应有的关注等职业道德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审计业务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如果审计业务的工作范围受到重大限制,或者委托人试图将注册会计师的名字和审计对象不适当地联系在一起,则该项业务可能不具有合理的目的。接受业务委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二、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十分重要,计划不周不仅会导致盲目实施审计程序,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对于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一般来说,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所谓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是必要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许多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了重要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一般来说,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后,应当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所有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终辜负
注册会计师应相应实施3个主要的审计程序。1、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测算项目的风险,分高、中、低,三档;如果评估为高,就不做了,让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去做。2、实施内部控制程序,看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内控制度是否得到遵循;结论分2种,得到遵循和未得到遵循,如果得到遵循,将大幅度减少下一步的工作量;如果未得到遵循,将通过增加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来认定报表数字。3、实施实质性测试,看报表数字是否真实。由于会计报表数字是由大量收付金额组合成的,审计时不太可能重新认定,所以主要采用统计抽样办法,以样本代替总体,如果样本证明数据可信,没有误差,则确认报表数字可以确认,若样本有误差,则扩大样本量,若误差消失了,再确认报表金额;若误差继续存在,则可能对报表进行调整,直到符合制度,符合实际为止。其结论分为2种,即余额可认定和余额不可认定。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根据实质性测试结论得出,如果实质性结论全部是肯定的,发表标准的审计意见报告,如果局部或大部有问题,就需要具体分析对待了。以上是个人的体会和理解。现在一般分成风险评估和进一步审计程序,把2和3合并了。把风险评估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梦太荒凉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合理地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注册会计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审计工作流程分为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编制审计报告五个步骤,具体如下:1、接受业务委托:审计人员一旦决定接受业务委托,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客户就审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对于连续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修改业务约定条款,以及是否需要提醒客户注意现有的业务约定书。2、计划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审计业务得以有效的方式执行。3、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所谓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4、应对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5、编制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完成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合理运用执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并出具相关的审计报告。
失又何妨
一、报考注册会计师的条件是大专毕业,毕业证应该是国家承认的,在学信网能查到的。二、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不需要其它,不限专业、不要从业资格证、不要技术职称,也不管工作年限。可以直接报名。三、从初级一步一步考上去的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级,也就是会计职称,与注册会计师无关。注册会计师是从事审计工作的资质。四、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两个阶段:专业阶段6科,从第一科成绩合格开始,5年内要全部合格,称为专业阶段考试合格,发给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其间每年考几科以及哪几科、或者其中有的年份空档不考、或者有的科目不合格重考都行。但是如果5年没有全部合格,那么最早合格已经5年的科目要重考,其它合格没达5年的仍然有效。当然如果能力强,一年考6科也可以,不过由于注会考试很难,这样的人是凤毛麟角。一般好一点的2〜3年全部通过。5年通不过不断重考或者始终过不了放弃的也大有人在。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取得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开始5年内都可以报考。如果再合格即发给全科合格证。至此考试过程全部结束。这时即可申请登记为非执业会员,不要其它附加条件,这样就已经是社会上说的注册会计师了,但是还不能执业。这整个过程理论上最短2年,一年专业,一年综合。不过这样的不是人是神。正常的3〜5年,再长一点也可能。五、要想注册成为执业注册会计师还要一个条件:"在事务所专职从事审计工作2年的经历",通过所在事务所向省注协申请注册。现在整个流程就是这样,较为漫长,只要有毅力最终会成功的。
柳叶弯眉小清新
理论上讲,风险评估程序是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手段,其内容是几种单项审计程序的有效组合,其目的在于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风险评估程序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必须实施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询问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人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询问管理层和内部其他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注意:(1)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过程中,往往将上述程序结合在一起;(2)注册会计师并非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个方面均实施上述风险评估程序。具体操作请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优质会计职称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