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3663
愿重拾旧好
注会《税法》主观题、客观题评分扣分规则第1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4题,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第2题多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4题,共21分)每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第3题计算问答题(每题6分,共4题,共24分)其中一道小题可以选用中文或英文解答,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如使用英文解答,须全部使用英文,答题正确的,增加5分。本题型最高得分为29分。涉及计算的,要求列出计算步骤。第4题综合题(每题15.5分,共2题,共31分)涉及计算的,要求列出计算步骤。注意:主观题是人工判分的,有“人情味”,踩点给分,即使最后答案错误,也是有可能得分的。
爱情无望
计税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2)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2、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营业税额应纳营业税额=营业额×税率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消费税额1、从价定率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4、应纳所得税税额计算(1)分月或分季预缴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2)年终汇算清缴时,应退补所得税应退补所得税额=全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本年累计已缴所得税额预缴所得税①、按上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2或14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应纳税所得额2(或4)]×所得税税率②、按本期计划利润预缴所得税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本期某月或某季计划利润额×所得税税率5、对减征所得税的计算减征比例=[(所得税税率-原核定的税率)所得税税率]×100%减征后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1-减征比例)=应纳所得税税额×减征比例6、境外所得税税额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7、对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弥补亏损后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所得税税率个人所得税额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水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80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1-税率)2、个体工商户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将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2)、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计算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月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12(4)、计算本月应纳所得税额本月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累计已缴所得税额3、稿酬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应纳税所得额×20%×70%4、劳务报酬所得(1)、一次收入在20000元以下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2)、一次收入20000~50000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50%=应纳税所得额×(20%+10%)(3)一次收入超过50000时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100%=应纳税所得额×(20%+20%)5、财产转让财产转让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7、境外个人所得税款扣除限额境外个人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支付给扣缴义务人手续费的计算手续费金额=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额1、制造业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商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销货成本=期初商品存盘+[本期进货-(进货推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3、服务业应纳税所得税=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4、应纳税所得额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已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地方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地方所得税税率-已纳地方所得税额5、国际运输业务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中国境内起运所获客货收入的总额×5%6、预提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税额=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利润、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之和×税率(20%)7、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的计算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境外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外商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应退所得额应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地方所得税税率)]}×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退税率9、年终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1)、对没有征减,没有境外所得的企业应补(退)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率-1——4季度已预缴所得税(2)、对有征减,有境外所得的企业应补(退)企业所得税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境外所得税允许扣除额-应减征的企业所得税额-已预缴企业所得税总额土地增值税额1、一般计算方法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某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100%扣除项目金额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2、简便计税方法(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30%(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0.05(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0.15(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0.35车船税1、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2、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3、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5、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6、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土地使用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额应纳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额,其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总投资额×适用税率总投资额=建筑工程投资总额+设备购置安装投资总额2、更新改造项目投资额应纳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额,其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建筑工程投资总额×适用税率3、超计划投资项目应补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税额,其计算公式:超计划应补缴税额=[(实际完成投资额-省级标准投资额)×适用税率]×(1+加罚倍数)=超计划投资额应纳税额×(1+加罚倍数)超计划投资额应纳税额=超计划投资额×适用税率超计划投资额=实际完成投资额-省级标准投资额城乡维护建设税应纳城乡建设维护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印花税额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0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3、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5、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6、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7、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08、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9、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51000010、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11、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12、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应纳税额=证照件数×5关税1、进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应纳关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税率完税价格=离岸价格+运输费、保险费等=国内批发价(1+进口税率+费用和利润率(20%))2、出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出口关税应纳税额=完税价格×出口税率完税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税率)
感情废子
【导读】《税法》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六个科目之一,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综合题四种类型的题目,当然客观题难度相对较小,主观题难度较大,所以需要考生们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进行考题作答,知道了注册会计师会计考题类型,不同类型题目答题方法也是有所差异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技巧进行,当然考试采用的是机试,所以需要大家在了解考试要点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考题作答,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2020注册会计师《税法》评分标准及考试题型等相关内容,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一)税法考试留意事项:
1、试题中计算题有一道小题可以用中文或英文解答,如运用英文解答,并且答题正确的,多加5分。试卷最高得分为105分。本科目合格分数线为60分。
2、答题中如需用到“薪酬薪水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可查阅本试题卷核算问答题中相关小题所附的税率表。
3、触及计算的,核算结果如有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两位小数后四舍五入。
4、考生在草稿纸上答题一概无效。考试结束后,不得将草稿纸带出考场。
5、留意:本场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税法》考试不同题型评分标准及答题方法
1、单选
单项挑选题设置总分24分,分值份额较大,但是每道题只有1分,一共24道题,只能挑选一个你认为正确的选项,用鼠标选中对应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即可。
2、多选
本题型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每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用鼠标点击相应的选项。每小题一切答案挑选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
3、计算题
计算题总分24分,共有四道题目,其中有一道可以用英文或者中文作答,英文作答会多加5分
本题型最高得分为29分。触及核算的,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4、综合题
本题型共2小题,31分。触及计算的,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税法刷题技巧
CPA税法能够说是CPA六门科目中常识点最零碎的,一起又有必定的核算量,所以税法只学习常识点,不做题,是很难学习透彻的。多做题,做好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盲点,总结易错考点等,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常识点,一起通过做题又能够提高做题速度,可谓一举多得。那么在第二轮刷题中我们需要把握那些技巧:
第一,必定要学习考题
CPA税法考题公布的数量有限,但整体质量较高,有必定的学习含义,尤其是一些反复命题的经典考点,必定是考试的要点内容。那么考生必定要把考题当作是常识点来学习,通过考题把握历年的考试要点,命题思路等,全面站在考题的角度上提高对常识点的理解。
第二,必定要落笔做题
CPA税法中的客观题45分,主观题60分,也就是说CPA税法要点考的是主观题。那么为了确保主观题的得分率,那么我们必定多练习,多做题,培育做题的思路。并且在大题解题的过程中要培育跨章节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相结合的核算题,例如契税和土地增值税结合的问题等等,温习时要留意比照总结,融会贯通。
第三,必定要注重错题
许多考生喜欢做新题,做过的标题对错都不管了,这样其实是浪费资源得不偿失的。请我们必定要注重错题,无论是客观题仍是主观题,错题必定要特别标明,并进行二次学习和核算,直到彻底做对,彻底弄理解停止。
第四,必定要回归考点
最后我们无论是做多少标题,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把握常识点,所以我们要对标题进行总结,了解标题查核的常识点,进一步回归到常识框架中,便于更进一步学习把握常识点。
关于2020注册会计师《税法》评分标准及考试题型等相关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当然,作为注会考试大军中的一员,我们不知需要关注注册会计师会计科目,还需要关注其他五个科目,比如202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变化、考试进度、考试要点、考试技巧等等,现在就行动起来吧,祝大家考试成功!
优质会计职称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