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66
余生挚爱
本人一级建造师、中级会计师都考过了,一建我是看三个多月书一次性通过,中级考了两年才通过。别看建造师是注册执业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师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事实上中级会计比一级建造难多了;建造师属于岗,知识范围虽广但没有深度,泛泛而谈,所涉及的财务和工程知识都是点到为止;会计师属于技术岗,主要是财税专业知识,比较深入,专业性强。建造师多选题少选得分,会计师多选题少选、错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判断题判断错误还倒扣分;建造师除了实务有主观题外,其余三科均为选择题;会计师三科目均有主观题,实务和财务还有大量计算题。由于建造师和施工企业资质相关一般一级资质企业需要有相应专业一级建造师20多人,我国施工企业众多,市场需求大,所以一般一建租证收入在2~3万左右。而中级会计师是财务负责人任职前提有会计证,并从业三年以上也可以任财务负责人,需求量不大。另外二级建造师我没有考过,但是二级肯定比一级还简单。所以性价比来说,考建造师非常划算,付出少收获大。但如果真要掌握一门技术的话,建议考会计师。
東京戰士
人才需求遵循二八定律。会计行业约80%从业人员从事着基础性会计工作,而这部分工作附加值、可替代性高。目前会计行业基础性从业人员已经趋于饱和,岗位竞争压力大,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基础性会计岗位越来越有被机器所取代的趋势。
目前从事型财务岗位的从业人数约为20%,能为公司发展战略提供财务支持,精通、投融资、资本运营、税务筹划等复合型高端人才则更少。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更多的企业面临着来自转型升级的挑战,而转型的过程中少不了高端会计人才的参与和设计。
没有出现会计高级人才的井的三个原因
首先,这和个人追求有关,很多从事着会计的人,都是在基础岗位上,可能很多年都不升职,在他们的心里,安逸稳妥是首要的,没有什么更高的职业追求,自然就不会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
其次,中级会计考试的年限要求,有很多进入会计行业的人,其实并没有想好要不要在会计行业长久发展下去,在等待中可能就因为薪资待遇等问题转投其他行业。至于注会,考试难度大,极少数的人才能通过,如果不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必须要这个证书,恐怕没多少人能坚持考下来。
最后,会计的工作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相关的知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有很多方面的知识也都需要掌握,但是按照现在大多数的企业财会部门分工来看,会计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已经很辛苦了,有时候还要身兼数职,那么他们怎么去学习呢,这就导致了很多会计人止步不前,最后被行业淘汰。
培养高端财务人才的资源稀缺
能培养Cfo几个地方吧,首先是四大会计事务所,其次是拥有审计上市公司资格的内资事务所,再次就是上市主板的各龙头企业的管培生。很多人说有cpa就高端?有cpa你只是有点基础的理论知识,真正能培养人的是各个平台而不是证书。做财务累,待遇也不算特别好相对金融,正真名校毕业的大多考研,进券商了。
没多少人愿意报名考,其实考试的难度并不大
只是考过了后还需要写论文,并经聘用才是高级会计师。而且实际作用也不 大,因为即使是高级会计师,水平能力不一定就会比注会高,在事务所也不能执业,更不能签名。而注会至少还是个资格,是法律规定你的职业资格,这资格,不需要单位聘用才具有。
实际工作中,需要高级会计师的职位往往可用注会去替代,而注会的职位,既不能用高级会计师来代替。
瞧你傻样
会计中级职称不能用值不值钱来衡量。取得了会计中级职称,至少说明了这个人对会计的核算及知识的掌握,是具备相当好的素养的。每年有很多人参加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但通过率也不是很高,拥有会计中级职称对从事会计工作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牵她手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共考三科,分别是《中级经济法》、《中级财务》和《中级会计实务》。根据历年来考试经验,考察内容分别如下:《经济法》主要考察考生们对于相关制度、规定、法律条文等方面的理解,需要考生们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但整体来讲,考试难度还是比较小的,考生们只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应该能够顺利通过该科考试。《中级财务》涉及到的计算比较多,需要考生们熟练掌握计算公式,且部分公式比较复杂,日常工作中接触的较少,这就给考生们增加了难度。建议考生们多做习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举一反三。《中级会计实务》的综合性比较强,且覆盖面比较广,出题方式也比较灵活,给考生们摸清考试规律带来了难度。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资格证书。
优质中级会计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