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6
浏览数
15786
背后的哭泣泪谢的红颜
春暖花开,百鸟争鸣,处处一派生机。可很多人在春天常常会有一种懒洋洋的感觉,尤其午后更会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 人为什么会发生春困?原来,人们在冬天为了能够抵御严寒,身体表面的末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以减少散热,这样使得内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相对充足,因而人的精神饱满。到春季气温回升,但末梢血管一时还未调节适应过来,因而会出现春困现象。同时,到了春季人体代谢增强,耗氧增多,脑组织供氧相对减少,也会使人困倦
是梦终会空
中医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冬去春来,万物欣欣向荣,也就是所谓“春主发陈”之意且“天人相应”,此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新陈代谢旺盛,体质较弱之人,肠胃功能亦相应不足,脑供血不足,所以就特别容易感到困倦另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春季天气相对潮湿,空气中含水量较大。当湿气通过人的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容易湿困脾胃,造成整个脾胃的运作失常,使人中气不足。当湿浊上扰清窍时,会使人疲劳、乏力、头晕和昏昏沉沉,这也是我们说的春困。中医食疗:五花茶:菊花10克、木棉花15克、鸡蛋花15克、金银花15克、槐花10克,煲水饮。 西洋参5克,炖或煲水饮。 淮山20克、薏米20克、芡实15克、鸡蛋花10克、瘦猪肉200克,煲汤饮。 木棉花15克、赤小豆30克、鲫鱼1条,煲汤饮。
我去年买了个包
春天就爱犯困“春困”这信号我懂。现代医学认为,这是由于春季天气渐暖以后,身体的汗腺、血管由冬天收缩的状态转为舒张,外周血液循环逐渐旺盛导致大脑供血相应减少,缺氧而引起的。这是人体对自然变化的一个正常反应。随着身体对气候的逐渐适应会自然缓解。但是如果春困的症状比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就要引起我们的警惕,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或肝病的人群,最好去医院就诊,以除外有病情加重或突发危险的可能性。中医认为导致春困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与冬天的养护不足有关,冬季是闭藏的季节,阳气深伏于体内,因此冬季要避寒就温、神志内收、不要过度操劳,顾护好阳气以提供春生的需要,若不注意损伤了阳气,就会导致春季阳气升发不足,从而引发春困;二是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我们都知道春季是肝脏所主,只有保持肝气的舒畅条达,才能使阳气自然升发,若肝郁不畅就会影响阳气的正常升发,从而引发春困;三是脾的运化失常,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若脾虚或脾湿则会导致运化失常、清阳不升,从而引发春困,同时还可能伴有疲劳乏力、食欲不振或腹泻等症状。
我要心不要人
春困是因为季节转换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寒冷的冬天,人体受到低温的影响和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减少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了。加上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