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2
浏览数
9962
度娘搜不出你的骚
①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此言脏腑之脉,见之于各部者如此。尺内者,左右尺部也。尺内与季胁相近,季胁者,肋骨尽处也,其穴名章门。尺之外侧所以候肾,尺之内侧所以候腹中。腹中者,小腹中也。附而上者,乃关脉也。左关之外所以候肝,左关之内所以候膈;右关之外所以候胃,右关之内所以候脾。又附而上之,即寸部也。右寸之外所以候肺,右寸之内所以候胸中;左寸之外所以候心,左寸之内所以候膻中。大抵人身之脉,左手为春为夏,为东为南,为前为外;右手为秋为冬,为西为北,为后为内。左之寸口,即人迎也,名曰前,前之所候,皆胸之前膺及膻中之事;右之寸口,即气口也,名曰后,后之所候,皆胸之后背及气管之事。凡脉推而升之,谓自尺而寸,乃上竟上也,所以候胸与喉中之事;凡脉推而下之,谓自寸而尺,乃下竟下也,所以候小腹、腰、股、膝、胫、足中之事。其左右上下之脉各有所属者如此,后世王叔和之脉,其分部与此大同也欤!”②吴昆《素问吴注》:“附上,谓关也。……上附上,谓寸也。……上竟上,寸之尽也。下竟下,尺之尽也。”③张介宾《类经五卷·脉色类二》:“尺内者,关前曰寸,关后曰尺,故曰尺内。……尺者,对寸而言。人身动脉虽多,惟此气口三部,独长一寸九分,故总曰寸口。”④张志聪《素问集注》:“盖以左右三部之脉,兼候形身之上下四旁,是关部之两旁,即形身之两胁;寸部之两旁,即形身之两腋。……中附上者,附左尺而上,左手之关脉也。……右外者,附右尺而上,右手之关脉也。……上附上右者,从右关而上,右寸口也。……左外,左寸口也。”⑤高士宗《素问直解》:“尺内犹言尺中,两旁犹言左右,谓尺中左右两手之脉,则主人身之季胁也。……中附上者,自左右两尺中,而至于关上也。……上附上者,自左右两关上,而至于寸上也。”⑥黄元御《素问悬解》:“中附上,两关脉也。……上附上,两寸部也。”
范2的年代IQ算什么
诊尺肤,即尺肤诊,见于中医经典《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尺内两旁(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上述经文是尺肤诊,是《内经》中关于尺肤分布较为完整的论述。此外,如《平人气象论》有“尺热”、“尺不热”、“尺涩”、“尺寒”之论;尺肤诊法在其他篇章里还有,如《灵枢·论疾诊尺》篇,专题讨论尺肤诊病。“尺肤”就是前臂内侧,从腕横纹到肘横纹这样一段皮肤。因为这一段是以尺记,所以这段皮肤就叫“尺肤”。这一段不是讨论寸关尺,而是讨论尺肤切诊问题。根据尺肤分布所主的脏腑胸腹,通过触诊了解尺肤的寒热滑涩,也是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虽然后世临床诊病应用较少,乃不失为中医诊道之瑰宝,宇宙全息思想之体现。《说文解字》云:“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王冰注:“尺内,谓尺泽之内也。”《素问识》云:“ 简按:王注:‘尺内,谓尺泽之内也。’此即诊尺肤之部位。……尺,即谓臂内一尺之部分,而决非寸关尺之尺也。”又,有的《内经》注家及脉学著作认为《素问·脉要精微论》这段经文是论述寸口脉寸、关、尺的。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