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证在哪查询

爱它却不能携它归去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786

首页> 医学> 中西医执业医师证在哪查询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孤迷不够

已采纳

成绩查询流程:考生登录国家医学考试网点击“成绩查询”;2.点击成绩查询,进入成绩查询界面,点击进入相应年份的查询入口;3.登录查询成绩。扩展资料:2018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通知一、考试时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2018年11月23日至25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2018年11月23日一天,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018年11月24日、25日两天,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计算机化考试。三、考试报名及缴费1.报考人员天津、吉林、上海、福建、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考区,通过当年实践技能考试,但未通过第一次医学综合笔试且无违纪违规行为的考生(含缺考考生)。2.报考类别临床执业医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和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网报时间第二试试点考生网上报名时间自成绩公布之日起至10月24日24时止。网上缴费时间自网报之日起至10月24日24时止。线下缴纳考试费的吉林、上海、贵州考区考生,请关注考区、考点通知,按通知要求,完成网上报名后,在规定时间去规定地点缴纳考试费。考生无须再进行现场审核。四、准考证打印考生缴纳第二试考试费后方能在11月15日至22日期间打印本人准考证。参考资料:国家医学考试网—2018医师资格考试注意事项

113评论

哥的女人你别碰姐的男人你别动

国家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是在国家医学考试服务平台上查询。

92评论

抠脚女神

证书注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内容如下:第十二条 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除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准予注册,并发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可以为本机构中的医师集体办理注册手续。第十四条 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四)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十七条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第十八条 中止医师执业活动二年以上以及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消失的,申请重新执业,应当由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机构考核合格,并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重新注册。第十九条 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个体行医的医师,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经常监督检查,凡发现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及时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予以公告,并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汇总,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证书注册查询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执业医师注册查询及证书查询入口【官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为了广大医师考试查询自己的执业医师注册信息开通的入口。考生可在官方执业医师注册查询入口输入自己注册省份、姓名和验证码即可查询自己的医师注册信息。

138评论

风吹来的沙穿透所有记忆

2014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入口:(1)报名所在地省市卫生局官网查询;(2)国家医学考试网查询:即登录自己的账户,后台有查询入口;但当查询人数众多时,可能不显示。(3)如果以上方式并不能查询到成绩,可前往报名处查询咨询。

9评论

傻姑娘他不爱你

2014年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已于12月31日17点开通,医学教育网校第一时间发布了。可以前往成绩查询进行查询。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随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结合疾病的诊治、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等。195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工作不仅在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广泛开展,而且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20 世纪60-70年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开创阶段。其特点是临床各学科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全面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深化发展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9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发展阶段。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招收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1992年,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又将“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一门新学科,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把学科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和历史任务。

65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