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9489
因你我偏执成性
货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为:
货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货币贬值率,是指由于货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后和贬值前相比所存在的比率,称为货币贬值率。
举例: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年里全社会用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在这一年里每一元货币平均流动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1250亿元纸币,那么该国贬值率为——
解答: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40*1506 = 1000 ,说明在这一年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为1000亿元
货币贬值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2501250=20%
南墙以南
P1为现值也就是现在货币的数量t 为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货币贬值的速度
Pn为未来值也就是未来的货币数量 n为年数
公式Pn1-t^n=P1
把以上数字代入公式就可求出
P1=Pn1-t^n=100000×1-t^20=588元
所以根据5%的贬值速度,未来的10万所代表的真实财富等于现在的588元
下面来推一下公式
t 为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货币贬值的速度 M为商品
假设现在1元=1M ,那么第二年1元=M1-r 第三年1元=M1-r1-t
第四年1元=M1-r1-t1-t …第n+1年1元=M1-r^n
1M=11-r^n表示1M过n年后的价值为11-r^n 而现在1元=1M ,也就是说现在1元的价值等于n年后11-r^n的价值
那么有 Pn=P11-t^n
所以 P1=Pn1-t^n
这个公式虽然不太复杂,但还是比较抽象希望你能明白
蛊梦
通货膨胀率(价格上涨率)=(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100%
货币贬值的意义:
1、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2、汇率工具常用于调节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各国都希望使用汇率工具使失衡的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特别是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多使用本币贬值的策略,希望通过本币的贬值,一方面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增强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增加出口额,另一方面,提高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本币价格,降低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减少进口。总之,通过本币汇率的下调扩大出口,缩减进口,使贸易收支以至国际收支逆差缩小,恢复平衡,甚至出现顺差。
3、没有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甚至恶化国际收支。加大了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
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现象历来就存在,但近年显得尤为突出。2022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像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等国的货币贬值均在30%-70%之间,贬值幅度之大实属罕见。然而,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却在相当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近年金融危机,土耳其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这些国家的货币也严重贬值,但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改善效应却不明显。
与此相反,中国顶住2022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冲击,坚持不贬值,实际上汇率还稳中有升,但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却一年好过一年,外汇储备连年增长,从2022年底的不足140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底超过2500亿美元。汇率贬值效应为什么失灵,不贬值国际收支盈余反倒增加,这一问题值得大家认真探讨。
心软是癌
由于2022年12月28日人社部公布2022年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其中原“注册造价工程师”改为“造价工程师(中级)”,目前有大多学员猜疑“注册造价工程师”含金量贬值。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看法。自从2022年原“造价员”考试取消,有望改为“助理造价工程师”一说。可以推想,此次考试名称的修改是为了统一造价行业专业称谓及职业水平。“造价工程师(中级)”依旧是执业资格考试,其执业资格证书等同于“工程师”造价专业职称水平。也即是说,考取“造价工程师(中级)”的人员已经证明自己拥有“工程师(造价专业)”相对应的评审要求水平,可以作为评审材料,进行职称评定。
笔者认为:“以考代评”这是职称改革的大势所趋。
“注册类的执业证书”≈“中级职称”
“中级职称”≠“注册类执业证书”
神经爱人
重置成本法是机器设备评估最常用的方法。成本法是从成本的角度来衡量资产的价值,它首先估算与评估对象完全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全新资产的成本。如果被评估对象是一台全新的设备或一个全新的工厂,则被评估对象的价值为它的重置成本。根据替代性原则,在进行资产交易时,购买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按市场标准重新购置或构建该项资产所付出的成本。如果被评估资产已经使用过,则应该从重置成本中扣减在使用进程中的自然磨损、技术进步或外部经济环境导致的各种贬值。因此,成本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和资产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将重置成本扣减各种贬值作为资产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P=RC-DP-DF-DE
式中:P——评估值
RC——重置成本
DP——实体性贬值
DF——功能性贬值
DE——经济性贬值
设备实体性贬值与重置成本之比称为实体性贬值率,用αp表示;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与重置成本之比称为功能性贬值率和经济性贬值率,分别用αF和αE表示。因此以上公式可写成:
P=RC-RC×αP-RC×αF-RC×αE
=RC×[1-(αP+αF+αE)]
公式中的(αP+αF+αE)称为总贬值率或综合贬值率, 用α表示。因此有:
P=RC×(1-α)
在评估中,通常将(1-α)称为成新率,用β表示。上述公式也可写成为:
P=RC×β
使用成本法评估机器设备的核心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正确估算重置成本;二是合理确定各种贬值的因素,并量化贬值。
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包括购置或购建设备所发生的必要的合理的直接成本费用、间接成本费用和资金成本。
其中:
1、外购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主要包括:设备自身的购置价格,运杂费和安装调试费。对设备安装调试较长的,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计算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占用资金成本。
2、进口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主要包括:现行国际市场的离岸价格(FOB)、境外途中保险费、境外运杂费、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银行及其他手续费、国内运杂费、安装调试费等。如果是到岸价格(CIF),其中已包含了境外途中保险费和境外运杂费。在评估时要注意两种价格内涵的差别。
3、自制设备的重置成本主要包括“制造成本和相配比的期间费用(如应摊的费用和财务费用);大型设备的合理制造利润;其他必要的费用(如设计、论证等前期费用);安装调试费用等。目前工厂产品成本计算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制造成本法,产品的成本是制造成本。而重置成本法评估机器设备要求估算的是该项机器设备的完全成本。忽视两者差别,在评估时如直接以企业自制设备的账面成本作为评估值,而漏计了应包含的相配比的期间费用,势必低估机器设备的评估值,带来风险。
设备成新率反映评估对象时的新旧程度,也就是机器设备的现时状态与设备全新状态的比率。设备成新率求取通常采用使用年限法、观察分析法和修复费用法等方法。
其中:
1、运用使用年限估测设备成新率时应注意:设备的总使用年限为正常负荷情况下的使用所限,而非自然使用年限,超负荷运转或负荷不够,都应在自然使用年限上结合生产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增减。设备的尚可使用年限为正常负荷下使用年限。
2、运用观察分析法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多听取实际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介绍设备的实际使用状况和技术状况。
3、运用修复费用法应注意:可修复机器设备是指设备经修理后能够达到正常工作状态;修复后机器设备成新率是指在设备达到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成新率。
优质造价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