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7919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
简介: 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起步于2009年,是在民政注册的 5A 社会组织。其前身为成都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爱有戏公益戏剧社志愿者服务队,自成立伊始,专注于城市社区发展,以“协力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区”为使命,通过参与式的方法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推动社区发展。 开创了以义仓文化为核心的社区参与式互助体系,为促进义仓文化复兴和社区互助的形成,爱有戏于2013年发起了“全国义仓学习网络”,将总结出来的工作方法及经验全部公开分享给对义仓感兴趣对机构、个人、政府单位等,截止2016年底义仓学习网络机构(组织或个人)超过260家,并在上海、深圳、江西、江苏、山东等36个城市开展义仓项目,覆盖全国300多个社区。随着伙伴机构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为义仓伙伴提供支持,2016年底在壹基金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义仓发展网络理事会与义仓发展网络办公室。目前,机构基本形成公共服务、社区发展、家庭综合支持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目标和格局,其核心业务涵盖公共服务、社区互助、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环保、社区创就业、个案管理、儿童福利。项目点主要覆盖成都市锦江区、高新区、武侯区、成华区、金牛区、双流区、温江区、新津区及雅安市的100余个社区,并孵化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06个,培养志愿者和市民社工1444人。机构现有在职员工180人,专业背景涵盖社会工作、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公共管理、艺术类等多个领域。经过多年的努力,爱有戏已经成为一家立足于城市,扎根在社区,实操加支持性的综合型社会组织。 业务介绍 公共服务板块,即公共服务事业部,主要承接政府下沉公共服务事项,补充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供给不足,效率、质量低下等问题。日常为辖区内全人群提供高效的普遍性的基本公共服务,注重收集并整理特殊群体及社区社会组织的基础信息,基于现有公共政策和社区资源,开展特殊人群的个性化服务,为社区中的个案及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立体化政务综合性的支持,具体工作包括: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维护、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劳动保障、文化体育教育、老龄工作等 139 项基本公共服务。社区发展板块,下设5个事业部:社区互助事业部、社区文化事业部、社区教育事业部、社区环境事业部、创就业事业部。社区参与和社区发展紧密相关、密切相连,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参与既是目标也是过程。爱有戏以多角度切入,为社区组织提供项目支持、能力培训等,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积极性,提高居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和能力。家庭综合支持板块,下设 2 个事业部:个案管理事业部、儿童福利事业部。其中95%的工作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或毕业于社工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占80%。重要业务骨干实现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双证上岗。通过为特殊群体提供家庭综合支持,恢复社会功能,以改善生活现状,助力家庭协力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区成员能力提升,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 所获荣誉机构荣登《中国行政管理》杂志;被中国幸福社区公信榜评为十大幸福社区建设推动者;入选中国好公益平台首批品牌创建机构; 荣获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优胜奖;义仓项目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四川赛区金奖,全国银奖;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参与式互助体系”荣获民政部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二等奖;“社区参与式互助体系项目”荣获中央财政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全国示范项目,并获民政部收录为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教学片;机构案例被收录入全国社会工作师考试教材;机构案例入选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社会创新案例集》 ;机构主任刘飞荣获“首批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称号,和成都市最美社工称号,还入选成都市优秀人才计划;杨海平、刘飞家庭获得全国、四川省最美家庭称号。联系我们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天仙桥北路 10 号市民服务中心 2-6电话:博客:微博: 爱有戏 IYOUSHE网址:微信号:爱有戏-小 i 说微信公众号:I-YOU-SHE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他又不懂我
5月29日 四川大学与什邡市签署框架协议全面支持灾后重建 5月26日 四川大学两学院组成联合调查组正式启动灾后重建调研 成立了由工商管理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牵头组建的四川大学灾后重建联合调研组,目的是深入灾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灾区实际情况及需求,为灾后企业重建献计献策,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重建。2008年5月28日在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江教授、副院长徐玖平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石应平教授的带领下,以李蔚教授、揭筱纹教授任课题组长,2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MBA同学参与的课题小组深入都江堰进行调研。 香港乐施会与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携手共助地震灾区疾病预防控制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已派出多批师生志愿队,分赴都江堰、绵阳、安县、北川等地,为灾区提供有关疾病检测、预防及控制的技术和人力支持,协助灾区开展震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经济学院成立震后灾区经济重建应对政策行动小组 由院长李天德教授担任行动组长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汶川地震经济重建行动领导小组。行动小组将主要采取理论研究的形式,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对震后重建物资供应、资金筹集与分配问题进行研究,总结汶川地震的应急反应机制,提出灾区经济重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具体研究课题包括:汶川大地震后灾区重建物资供应、资金筹集与分配的对策研究;汶川大地震后灾区经济重建与产业结构调整;汶川灾区重建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汶川大地震对经济影响的科学评估;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资金筹集与运用研究;汶川大地震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汶川大地震后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再反思;汶川大地震暴露出来的我国管理体制方面的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地震对经济的影响及宏观调控措施研究等9个课题。 建筑与环境学院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入抗震救灾 5月18日和21日,李碧雄、张新培、付昶彬老师参加了成都市科技局组织的成都市志愿者科技顾问团,奔赴崇州、大邑等地对几十个乡、镇中小学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进行了震害评估,为这些中小学是否复课提供了决策依据。 5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部成立赴汶川地震灾区应急专家组,我院环境专家王斌副教授与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等10名专家,乘坐冲锋舟深入紫坪铺水库库区。在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专家组先后在不同地点采集了9个水样,最远处到达距此次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以实际行动和科学依据回答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消除恐慌,稳定情绪。 5月14日、15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杨平、但德忠等老师受四川省环保局邀请奔赴都江堰、完成国家环保部地震应急化工厂危险源专家鉴定和现场水源采样,并参加了成都市水质监测论证会。5月16日,丁桑岚、苏士军两位老师参加了成都市环保局环境危险源的排查工作。5月17日、19日,在四川省科技厅的组织下,学院青年教师第宝锋博士两赴四川重灾区彭州龙门山,进行震后山地滑坡灾害应急处理工作。5月18日,杨平老师应成都市和德阳市环保局邀请,前往地震灾区检查化工企业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技术评估。 此外,学院组织环境、建筑、土木结构的专家先后3次召开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与重建的研讨会,提出了“灾后环境影响评估、应急措施及重建关键技术”、“房屋结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等应急技术”、“废墟无害化处理等灾区恢复的相关技术”以及”村落聚居地及城镇重建选址的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护”等灾区重建的相关技术,并积极展开课题研究,初步提出了17个相关课题。 华西医院成为卫生部指定的灾区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根据卫生部的相关通知,从5月27日起,灾区所有符合条件的的危、急、重症伤员都将被运往华西医院接受“定点治疗”。为“备战”大规模的重伤员抢救,华西医院正在扩张重症监护室的床位。目前,综合ICU病房的床位已经达到80多张,随着伤员增多,还将继续增加到原来规模的3倍。同时,卫生部已派出10名重症医学专家、40多名护士进驻华西医院ICU,协助救治危重伤员。 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灾区学生提供实验技能培训 5月23日上午,国家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在的生命科学学院收到了来自绵阳中学请求支援的传真。学院领导获悉后非常重视,立即表示无条件支持,并马上组织学院及实验教学中心的有关教师准备实验室、设备器材及实验材料等,还为同学联系食宿。目前,来自灾区的同学在实验教学中心接受生物科学实验技能的培训。 “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心理援助专家志愿者服务队”奔赴绵竹开展援助工作 5月26日,四川大学校团委组织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心理援助专家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绵竹。志愿者们为他们送去了玩具和文具,在心理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做起了游戏,老师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励孩子们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坚持不懈的学好知识。志愿者们走进灾民的帐篷,挨家挨户寻找需要奶粉的婴儿和老人,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真诚地分但他们的苦楚,并希望他们好好保重身体。政治学院黄莉珊副教授和招生就业处姜焰老师两位心理专家逐个询问灾民心理状况,主要针对有心理阴影的老人和小孩进行了疏导,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霾,重新建立起对对生活的信心。并将募集到的价值6万余元的物品,包括奶粉、大量卫生用品以及若干的玩具和文具分发给需要的灾民。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赴北川核心重灾区救灾防疫小分队采样 5月24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马骁教授、医学检验教研室许欣副教授带领的救灾防疫小分队赴北川核心重灾区完成对现场消毒状况取样工作后安全归来。该小分队执行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任务,冒着余震下危岩坍塌和唐家山堰塞湖溃洪的风险,克服困难,深入北川重灾戒严区,对灾区土壤、废墟、水体采集了80多份样本。这批样本的检验结果将用于评价特大地震重灾区消毒效果及消毒剂对环境的影响。 “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心理援助专家志愿者服务队”再赴都江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2008年5月24日,由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十余名专家组成的“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心理援助专家志愿者服务队”再次奔赴都江堰“幸福家园”和“温馨家园”灾民安置点,开展心理援助工作。这一天正好是都江堰市幸福家园赈灾学校开学的第一天,政治学院的老师们利用学生首日集中的机会,分成5个小组深入到学校5个班级,针对幼儿园儿童、小学生、初中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辅导。他们有的组织心理游戏,有的进行集体谈话,有的开展现场提问,使拘谨的学生们展开了舒心的笑颜。活动结束时,赈灾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提出要求,希望川大的专家能够定期到校跟踪辅导。连日来,“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心理援助专家志愿者服务队”已在武侯区金花镇和都江堰等地连续开展了三次心理援助活动,今后还将定期到都江堰市幸福社区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5月16日 学校正式启动“地震灾区受灾收养孤儿学童亲情资助计划”。目前,四川大学工会已正式发出《关于收养地震灾区孤儿相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收养人条件和收养程序,公布了报名地点和电话,正式开始接受教职工报名。 5月18日 四川大学正式宣布启动“地震灾区受灾考生关爱计划”。其主要内容为:来自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的普通类本科考生,凡报考四川大学,只要符合教育部、四川省高考招生录取政策,四川大学将优先录取。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特别优秀的考生,凡报考四川大学并符合教育部、四川省相关规定的,四川大学将破格录取。在抗震救灾中,因抢救和保护国家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牺牲的英烈子女,为保护学生而光荣献身的学校教职工子女,凡报考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将给予特殊政策照顾。 5月14日 接到四川省应急办求助,学校立即选派水利水电学院李宏涛、陈向东两位爆破和结构专家星夜赶赴德阳汉旺灾区抢险救灾 18日 应省水利厅请求,学校再次迅速成立一支由水工、地质、水利学方面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分赴绵竹、什邡、大邑等地着重开展水坝、水库检查与排灾工作。 华西口腔医学院成立抗震救灾“微笑”志愿者队开展长期陪护工作 华西口腔医学院长期陪护志愿者队主要针对“地震”中的灾区患者提供长期陪护。志愿者队的同学们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来到病房里对地震中的伤员进行陪护。他们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陪护伤者,照顾他们的起居,关心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排解地震后的心理压力;照顾灾区孤儿,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协助灾区伤者的家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切实的问题。 法学院成立汶川大地震法律服务中心和研究中心 5月21日,法学院成立赈灾法律行动领导小组,同时立即组织“汶川大地震法律服务中心”和“汶川大地震法律研究中心”,先期拨出五万元专款作为启动费,全面开展汶川地震后的相关法律服务和研究工作。。“汶川大地震法律服务中心”由法学院院长唐磊担任主任,下设刑事法律服务、民事法律服务、政府法律服务组。“汶川大地震法律研究中心”由法学院985首席科学家龙宗智教授担任主任,下设刑事法律研究、民事法律研究和政府法律研究组。两中心将围绕地震后产生的法律问题展开研究,并对政府和灾民提供法律服务。两中心成立后,当天就有数十名师生报名参加相关小组,有的教授已草拟出了灾后可能面临的近百个法律问题。各个小组也立即着手拟定工作计划,组织人力物力,开展了工作。 口腔医学院长期陪护志愿者进病房 志愿者们走进了病房,坐在他们的床边。悉心的照顾他们,协助家长一起稳定他们的情绪。他们用微笑和游戏,试图尽量驱除孩子们心中的阴云,让他们忘记悲伤。志愿者们还教小朋友们折纸,星星,千纸鹤和小船.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积极参加震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截止20日,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控制志愿队已派15支志愿者小分队,共计80余人次奔赴成华区、都江堰、绵阳市高新区、彭州等地,参与对灾民居住环境的卫生监测、评估与消毒,向灾民分发宣传资料,进行防病知识宣传,救灾防疫服务等工作。此外,还有学生志愿者400余人次参加我校各附医院协助转移安置病人、导医急诊、协助四川省卫生厅统计来自世界各地的救灾物资等工作。 华西医院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队在行动 5月18日上午8:30,在经过两天的调查后,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正式启动了心理危机干预,由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八个志愿者队奔赴灾民集中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旨在解除灾民的受灾后心理危机状态,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他们尽快摆脱困境。上午八点半,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张远惠教授和李静教授就此次干预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地震心理危机干预手册》的相关内容作了介绍,随后解答了心理咨询志愿者们的问题。然后志愿者们分成八个小组匆忙赶往各个目的地。上午10点,其中一个干预小组来到了伤员分布较多的骨科病房。病房里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气氛:伤员的呻吟,家属的啜泣,还有那些绝望的眼神, 一切都说明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必要。经过简短的安排后,干预小组就进入病房为伤员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并不是简单的对话、交流,而是有目的地引导患者宣泄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慌与悲伤,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并传递给他们爱心与支持,预防继发性的心理障碍,最后能让他们走出困境,回归社会。一小时后,危机干预基本完成,为了更好地鼓励伤员和家属正确面对现实,建立相互支持和鼓励的氛围,干预小组组织了一个手拉手,爱传递的活动,所有病房的人员都手拉着手,依次述说心里的感受或遥寄祝福,让这份爱永远传递下去。 华西医院启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在灾难发生后立即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队,并于5月16日在院内及灾区启动了伤员及灾民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华西医院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由心理卫生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下设电话咨询组、专家组、秘书组和9个志愿者服务队,共有92名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教授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的行列。目前,华西医院收治的骨伤病员较多,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队在华西医院院内工作主要是针对骨科的截肢病人,通过访谈、聊天的方式进行心理障碍疾患筛查、心理干预;除了对院内病人进行心理援助以外,心理卫生医疗队还分成7个医疗分队奔赴灾区一线,指导并协助当地医护人员对灾民及伤者实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援助,主要工作包括:评估灾民心理状况、开展受灾心理教育、对心理障碍灾民实施心理干预、筛查分诊急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对救治人员提供心理干预服务、收集资料支撑政府决策,派出工作组已于5月17日抵达双流防疫局、德阳第六人民医院和北川灾区,5月18日抵达都江堰、什邡,拟于5月19日前往都江堰和温江的学校,为灾区转移出来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5月17日 华西第二医院即派出第三批医疗小分队前往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参加救援。 我校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专家小组奔赴重灾地区北川现场 5月17日上午9时,由学院法医物证教研室主任李英碧教授带队,法医物证教研室及法医病理教研室组成的8人专家小组奔赴重灾地区北川一带,对遇难者进行DNA样本的提取,进行个人识别。目前,他们已经到达北川现场与当地警方会合,并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5月15日晚上10点 我校青年志愿者在江安校区所募集到的1700多床棉被顺利送抵都江堰抗震救灾中心。 5月15日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疗小分队奔赴灾区 5月15日下午2点 由校团委组织的第二批40名志愿者奔赴地震灾区绵阳.政治学院肖旭老师、校团委杨锦宇老师随志愿者一起赶赴灾区。同时肖旭老师作为心理指导老师将为志愿者们进行心理培训。他们将在地震灾区绵阳开展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工作。 华西医院以多种途径发布抢救人员名单 目前,华西医院正以多种途径向外界发布获救伤员信息。在华西医院第一住院大楼已张贴了抢救伤员的名单,供寻找震区亲友的群众快速的找到自己已送至华西医院的亲人。同时,华西医院网站也在陆续发布伤员名单,并与天府热线连线,希望为各位寻亲的群众提供更多的帮助。 华西医院为地震受伤患者建立绿色通道 简化就诊流程,并配备了充分的医护力量 5月13日下午 我校组织的四川大学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于5月13日下午火速奔赴都江堰灾区。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