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分析吴谢宇

陪你走下去陪我走到底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4273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分析吴谢宇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围攻

已采纳

​ 1、0~16岁 (1) 父亲吴智(化名)是标准的凤凰男,从农村考进城市,成了国企领导。家里有一对老人和三个精神病姐妹供养,可以想见其中的压力和压抑。对吴谢宇非常严格,抱以极大的期望。 母亲谢天琴是双盲家庭中的长女,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大学生,标准的凤凰女。谢天琴是个高中历史教师,人们形容刻板、古板、内向、不喜与人交往,有洁癖(强迫症)、完美主义情结严重,对吴谢宇高要求、高控制、独裁、专制。 (2)根据”没药花园案件“的报道,吴父确有婚外恋。吴父出轨不一定会对儿子吴谢宇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对于有感情洁癖的母亲谢天琴来说,恐怕会成了心里的一个梗。再加上,吴父长期贴补吴家大家庭,降低小家庭生活水准。是否会把怨气撒到儿子吴谢宇身上,也未可知。 (3)吴父是吴家大家庭经济支撑的主要来源,因为家族强迫性重复(精神分析、家庭系统排列都认可)的影响,吴父也会要求儿子吴谢宇将来成为家族式的英雄,成长为大家族可以倚靠的大树。吴母是谢家双盲家庭最有出息的孩子,也因为家族轮回(精神分析、家庭系统排列都认可)的影响,也要求儿子吴谢宇将来成长为家族式的英雄,给大家族光耀门楣。 (4)小吴16岁之前,这个三口之家的家庭平平静静的生活着。吴父吴母对儿子吴谢宇要求很严格,期望很高;而儿子吴谢宇也非常争气,稳坐年级第一,还是班长,经常参加各学科竞赛获奖,为两个家族获得了无上的荣光。 (5)许多同学是以仰慕的眼光来看吴谢宇的,而且觉得吴谢宇又会玩又会学,不是死读书那种。吴谢宇本人在“吴谢宇”贴吧里写道,“事实上,在家里就学习了很多,就付出了很多了。没有人可以不通过努力就获得成功。在家里绝对不能玩,在学校自己还不能决定玩一下吗?” 总结: 个人认为,吴谢宇在16岁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两个人格。一个是围绕父亲母亲感觉转,完全以外部世界评价标准去做事的“头脑自我”;另一个是受伤的自己的真实感受,那个不能玩、不能调皮、不能任性的“情绪自我”。 每次,当自己有痛苦、有情绪、想要任性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说那样不是好孩子,就只有活生生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隔离开来。用一句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严重的“情感隔离”。 当小朋友在玩、在调皮、在任性的时候,“头脑自我”被要求懂事、乖、听话、看书、写作业,那么,真实的“情绪自我”可能就会远离这具躯体,飘到天花板上,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另一个陌生的自己。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受伤崩溃。 所以,吴谢宇才可以表现得那么完美、那么优秀。本来A与—A是人性的两面,每个人都有光明面和黑暗面,这是真实的人性。但是,被压抑的吴谢宇,被迫只能展现A而,而把—A面深深地压抑到了潜意识。A和A相等,A的数值越大,—A的绝对值也越大;外面越完美越优秀,内心的空洞和阴影也就越大。 综上所述,在16岁之前,吴谢宇就已经分裂出了两个“我”。 2、16岁之后 (1) 吴谢宇16岁时,吴父患肝癌去世,当时吴谢宇一路哭一路跑着去。 吴父的去世,对吴谢宇有两个影响:a 吴父对呈谢宇有着很高的期望,经常给吴谢宇施加压力,吴父去世后,吴谢宇感觉到好像”一下子轻松了“ b 另一方面,吴家老人和三个精神病人,在之前,一直是吴父在供养;吴父死后,担子一下子落在了吴谢宇肩上,又”一下子压力倍增“。c 举个例子,吴奶奶说过80大寿自己没钱,但是孙子有钱,会给她办寿宴。 (2) 这件事之后,吴母经常喊着“要随丈夫而去”。再加上吴母本身的性格使然,更加的刻板、古板、敏感了。有人回忆说,小区里楼上住户有小孩吵闹,谢天琴直接上去骂人。 吴父去世后,吴谢宇更加沉默了,每天放学回家就只是看书写作业,不找同学、不娱乐、不玩手机,而且学习成绩不降反升。在学校里仍然乐观开朗、热心助心,因是班长,对班级事务又管理得非常秩序井然、受同学爱戴。 (2) 从高三住校开始,直到整个北大期间,吴谢宇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都要与母亲谢天琴通话十几分钟,大体上是说今天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上了哪几门课,考了哪些试,做了哪些练习;去了哪里,做了哪些事情。 我大胆猜测,这是母亲谢天琴要求吴谢宇做的。吴谢宇在“吴谢宇”贴吧里写道:要求每天打电话汇报行动,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一个成年人了,还不能有自己的空间。 (3)吴谢宇曾经在人人网上有一个动态是”love u mom“,然后有一条动态是转发了”愿意为了妈妈的幸福,减寿十年“。从中,我们看到,吴谢宇从前对母亲一直是抱愧和感恩的心态的。 (4)”吴谢宇案“发生后,吴谢宇前女友余季(化名)曾向媒体坦露,吴母的愿望是希望吴谢宇可以光宗耀祖,然后可以好好照顾她、赡养她,最好什么事都听她的,到哪儿都带着她。 (5)这是一个单亲妈妈的疯狂,而且是一个有强迫症的中学老师的疯狂。没有自己的人生和追求,把所有存在感都凌驾在了儿子的身上,紧紧地抓住不放。在大部分的事情上,包括吴谢宇本人很微小的事情,谢天琴都要干涉做主。在这份高度共生的母子关系中,两个人只能有一个人的意志。 (6)囿于母亲单身一个人辛辛苦苦地供养自己,还有两个大家庭的很多事项,需要谢天琴维系,吴谢宇对母亲有极度的愧疚感。而这份愧疚感,就化成了听话、乖、懂事的孩子。从来不表达自己的不满、不愉快,完全以妈妈的意志为指令,为妈妈的感觉活着。 (7)吴母不允许吴谢宇谈恋爱,一切以学习为重。高中不允许谈恋爱也就罢了,到了大学也不允许谈恋爱。导致了吴谢宇极度的性压抑。 (8)在吴谢宇的多个社交帐号上,我们都会看到,吴谢宇的资料里填的年龄是16,性别女。 总结: 吴谢宇因为父亲的离世,母亲一个人辛苦养家,对母亲有极大的愧疚感。这份愧疚感,就演化成了一个高度自律、懂事、完美、优秀的孩子。 然而,每个人都会有弱小的、脆弱的部分,因为这是真实的人性。 在这份外表强大、内心极度脆弱的纠结折腾下,吴谢宇的内心就又分裂出了一个16岁妹妹人格。这个16岁妹妹人格,是那么的柔弱、弱小,需要保护。其实是吴谢宇本人需要保护,需要一个安全的壳,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时,这个16岁妹妹人格,有着强烈的性需求,那是吴谢宇本人对性有着强烈的需求。 综上所述,16岁以后,吴谢宇又分裂出了一个”16岁妹妹人格“。 3、”弑母案“ (1) 大三之后,吴谢宇在与妈妈的意志较量中,”我和妈妈只能活一个“的共生关系中,精神出现了一些问题。吴谢宇有三个姑姑都是精神病,也就是说,吴谢宇有着家族精神病的易感基因。 在母亲的高控制、高要求、独裁、专制的统治之下,再加上家族精神病的易感基因,大三之后,吴谢宇的精神出现了异常。 首先是,一向自律的他,居然不去上课,在宿舍里整天看小说,还因此挂了一科;其次是觉得自己有问题,去看了校心理医生,并对好友孟川说,”抑郁,想死“。 (2)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吴谢宇找到了自己至爱一生的白富美女朋友,并且是打算结婚的那一种。 然而,吴母坚决不同意。吴母的意思是不要浪费时间,好好读书,将来出国,”照顾她,带她大富大贵“。 吴母的坚决反对,导致了吴谢宇最终与至爱分手。 吴谢宇已经习惯了被母亲的意志入侵自己的思想,很多时候,他都不知道一个思想到底是母亲的意志,还是自己的意志。 (3) 吴谢宇觉得,是妈妈的长期意志入侵,导致了他的思想和意志,整个人都被妈妈控制了,完全没有了自己。生能量在不断被吞噬,而死能量肆无忌惮、汹涌而来。 这个时候,吴母还一再地催促吴谢宇去做有关留学的相关准备,还打算”跟着儿子一起去“。 吴谢宇在”吴谢宇“贴吧里写道:为了妈妈的光芒和理想,我努力奔跑了二十年,现在我只想喝一口水;然而,妈妈却把我唯一的杯子打碎了。 这个时候,吴谢宇已经不想去留学了,只想成为自己,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4) 与此同期,家族精神病就开始在吴谢宇身上发作。吴谢宇开始了躁狂与抑郁的轮回,躁狂的时候,恨不得杀了母亲谢天琴;抑郁的时候,恨不得杀了自己。 于是,在一个躁狂期发作的时候,吴谢宇第一个分裂出来的”情绪自我“人格,变成了杀戮人格。这个杀戮人格,在只通知了16岁妹妹人格的情况下,多日来不眠不休地进行着各种刀具的采购,准备杀了妈妈。半个月疯狂的准备阶段,都是杀戮人格做的,宇神人格毫不知情。 2015年7月11日,在躁狂期杀戮人格操控吴谢宇身体的情况下,吴谢宇杀了妈妈,当时用塑料薄膜一层层地把妈妈尸体包裹了起来(因为只有这样,妈妈的意志才不会入侵自己的思想)。并且,在事后,事隔半年之后,自己主动通过舅舅让警察发现案情。 这不是正常人做的事。正常人杀一个至亲,需要做半个月的很多准备吗?正常人杀一个至亲,可以有100多种悄无声息、永不被发现的方法。半年之后,在没有任何人知情的情况下,又主动让警察发现案情,这是正常人做的事吗? (5)杀戮人格在杀人前做的各项准备,以及整个杀人过程,杀戮人格都没有通知宇神人格,因此宇神人格毫不知情。为什么不通知宇神人格呢?杀戮人格在杀人时,已经不再是“神”,而是“渣”;既然是“渣”,就“渣”得彻底一点,成“魔”。这就是很多人说的,你们一直把我当神,但我当不了神;我飞上了高山,但是我不会飞翔,我就只有堕落。成不了神,那就干脆成魔。所以,杀戮人格在杀人的时候,宇神人格毫不知情。 (6)杀戮人格在杀人前准备和杀人过程中,只通知了16岁妹妹人格。吴谢宇因为母亲的打压和控制,在性方面极其压抑,认为自己“不像男人”;而只有"像个男人一样拿回自己的生命"才能够精神勃起。因此,吴谢宇特别需要一个观众,以欣赏他的成就和杰作。 总结,杀戮人格在杀人准备,以及杀人过程中,没有通知宇神人格,因此宇神人格对于杀戮人格的杀人事件豪不知情。杀戮人格在杀人准备以及杀人过程中,只通知了16岁妹妹人格。 4、杀人后 杀戮人格在杀人之后,因为没有通知宇神人格,所以宇神人格豪不知情。 不知情的宇神人格,还在杀人之后回校园里,询问有关挂科补考的事宜。与同学、邻居正常交往,请母亲同事吃饭,没有任何的异常。最不可思议的是,能够与尸体同屋共处十多天,这不是正常人做的事情。 这个时候,宇神人格的情感也是被隔离得厉害,宇神人格并不知道母亲是自己杀的,只知道母亲被谋杀了,但不知道凶手是谁?所以,才能够心安理得的与尸体相处10多天。 5、主人格:16岁高考生 (1) 半年后,宇神人格通知了舅舅,让舅舅带警察发现了案情。而这个时候,吴谢宇也就人间蒸发了,消失了。 这个时候,吴谢宇的多个社交帐号,包括微博“迪亚戈”、QQ“谢天琴”、QQ“Uncle雷锋”、QQ“vuleisue garlagiya是什么意思? ”、知乎“Amanda”、微博奥阿马等,就开始了频繁的网上活动。 刚才所说的这些帐号,都是吴谢宇本人,具体证据可见另一篇文章《关于吴谢宇的帐号》,以及可以@广州律师胡朝晖,进行求证。 吴谢宇的所有社交帐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a 身份是一个16岁的备战高考学生,大概是已经考了一次,现在是复读备考。 b 一直在追查”北大弑母案“的真凶,并且把自己追查到的线索发布到知乎帐号amanda. c 自己建了一个”吴谢宇案讨论群“,发动所有群员查案,追查真凶。 d 一直在查vuleisue garlagiya是什么意思,最后查到了,把意思发到了社交帐号。 e 一直在与一个网名”人之初“的女孩聊天,并且告诉这个女孩,这些帐号都是他。 综上所述,吴谢宇一共出现了四个人格。因未与吴本人面谈,不排除还有其它人格的可能。 (1)宇神人格:在父母面前、在老师面前、在亲戚朋友面前完美的、无所不能的神一样的存在,带着无数的光环,展现的全是“优秀”、“完美”。 (2)杀戮人格:在万众光环下,在一个人深思的时候,每天想的是恨谢天琴恨到刻骨铭心。特别是在2015年4月,被谢天琴棒打鸳鸯之后,每天夜深人静时,想的都是如何杀了谢天琴。最后,从2015年6月份开始做准备,到2015年7月11日杀了母亲。 (3)备战高考的学生人格:吴谢宇的知乎帐号,年龄写的是16岁;而在逃亡期间,多次与一个网名“人之初”的女孩聊天时,聊的都是备战高考;并且透露出来的信息是,第一次高考失败了,然后目前是复读,重新冲刺高考。所以,吴谢宇成了嫌疑犯,他的潜意识理解为“高考失败了”;能不能重新开始一个新人生,吴又理解成了“重新参加高考”. (4)16岁妹妹人格:吴谢宇的知乎帐号amanda,性别写的是女,年龄写的是16岁;而在重庆夜场工作时,每每做自我介绍时,都会说自己有一个16岁的妹妹。这就可以想见,吴谢宇有一个16岁的需要保护的女性人格。躁郁症除了人格分裂,吴谢于还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躁郁症。所谓躁郁症,学名叫情感性精神障碍,也叫双相障碍,其实是抑郁症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躁郁症有一个特点: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循环出现。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吴谢宇在身患精神病的情况下,还能正常工作。 吴谢宇在作案前几个月,曾对孟川说,“抑郁,想死”,那个时候是处于抑郁的状态;后来,从2015年6月开始,吴就开始为杀母做很多准备工作,那个时候吴处于躁狂状态。所以,杀母准备阶段,有缜密的思维和计划,有行动力,还能维持外在的“正常”状态,是因为那段时间,吴谢宇已经陷入了躁狂的状态。 吴谢宇在逃亡期间,也是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当处于躁狂状态时,可以有正常的工作状态、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比正常人还思维灵活、精力充沛,所以可以“白天当教师,晚上当男模”。当处于抑郁状态时,就痛苦、悲伤、失眠,然后就整夜整夜地不睡觉,与“人之初”聊天;在夜场“替人挡酒”、“非常能喝”,因为可以麻木自己、减轻痛苦。 最后大总结:吴谢宇患有多重人格障碍和躁郁症,共病。

64评论

别靠近我有洁癖

我觉得是不可能上诉成功的,因为吴谢宇确实是一个特别不好的人,做了很多错事。

165评论

原来平胸没人爱

文|秋垚  令人窒息的母爱VS反控制反噬的对立 一个引起全民高度关注的热点案件,它的特殊性绝不仅仅在于他对被害人所产生的影响,还有借由案件可以来窥探到这个社会以及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隐性的问题。我平时不写热点新闻人物,也不写明星,总觉得对别人叽叽歪歪是一种不够光明的行为,也担心自己才疏学浅,在并不足够了解事情的情况下,做了反人性的帮凶和传播者,给当事人及周边人带去二次伤害。但就在昨天和朋友漠漠聊天,在她并不知道北大学子弑母事件的情况下,说出的一番话后,我决定也写写这个话题。 令人窒息的母爱VS反控制反噬的对立在我给漠漠复述一句话时:“当一个人高高在上俯视着你,一个人开始生病最初就是这么来的。”漠漠静静地听着这句话,眼泪嗖的掉了下来,低头呆了很久。然后,哽咽地对我说:“我一个38岁的,外人看来还比较成功的职场女性,就连早上洗个菜,妈妈也要站在旁边,指点我要从哪里洗、洗几遍。我不耐烦地转头看她,那张几十年如一日挑剔的脸和高高在上的样子,你知道吗?秋垚,如果她不是我妈,我准备反手把她打得满地找牙。”——“那张几十年如一日挑剔的脸和高高在上的样子,你知道吗?秋垚,如果她不是我妈,我准备反手把她打得满地找牙。”我们再来好好看看这句话,你觉得背后是什么样的心情?有没有感觉到埋着极度的愤怒和无奈?对于社会功能极好的人群,说出、做出极端的事情的时候,我有一万个意愿,想去了解他们隐藏在背后极度被压抑的真实情感,而对他们人格层面贴的任何标签,我都认为是对人性的一种亵渎。——因为事出必有因。世间万事万物,纵乱错横,情出一理,各有其因。 从关系、从家庭结构来看待个体犯罪行为,比单纯个体犯罪行为看待更为合适和周全,因为整个生活空间里,家庭成员有存在性、过渡性空间的作用,是一个结构性的、系统的问题。 孩子用自身的行为来放大家庭系统本身、那些更为隐蔽的,同时更为深刻的问题。 背后有完全非表面的东西,更根本的原因。 我们打个比方。你的车没油了,油表一直在闪,这个时候你提个锤子把油表砸了,问题就解决了吗? 失衡与整个生活相关,不是单方面处置某个行为的问题。青少年的问题要和家庭结合起来,这本身也是一个常识。 我们再来梳理#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被抓#事件里的几个点:一、重点细节1、很多报道都可以找到这句话,别人对吴谢宇的评价“如果说吴谢宇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太完美。”2、吴同学在行凶之前,已早早备好所有刀具和应用之物,是典型的有长期预谋的谋杀,完全可以排除冲动型犯罪的可能性。3、一边构建美国留学之行的谎言,一边弑母5个月后从容回校咨询补考事宜。4、细节从头部开始,脖子几乎被割断,事后和妈妈的尸体共处十余天,还在房间设置了摄像头,以便之后观察屋内情况。在以上吴谢宇做的这些事件中,我们就会发现,在弑母前后,他丝毫没有惊慌和内疚的心理,反倒像一种解脱,同时,吴谢宇对于别人眼中自己的优秀或成功,看不出任何留恋和愉悦感。那我们就不得不反问:吴谢宇把自己打造地如此优秀、完美,究竟是为了什么?吴谢宇日常行为的意义,更大程度上是在于迎合妈妈、满足妈妈,或在于反操纵或反控制妈妈,争取更多自主权吗?二、心理学解析1、心理学里温尼科特理论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假性自体,以及荣格提出的“人格面具”。它们都指向一种“非真”的状态,它们的假,假就假在,外表呈现的状态和真实自我之间有非常大的距离。有假就有真,它们都是一对出现的。通常假自体,也叫做:适应性结构。比假性自体更升一级的,就是超假自体,为了适应环境(超负荷)应运而生。身体和理性部分解离。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最真的部分,被自己极度隐蔽的藏了起来,内心又深深地渴望被接触,极端的假自体引发无尽的空虚和绝望,在真与假的各种激烈冲突中,体系开始崩溃,病理性就出现了:干掉假自体,因为心里深层处非常渴望一个新的开端,之前的路径都被自己标注为错误了。小提示:自我有一定的整合程度才能有假自体,这一点很重要,它不一定是一种病理性的组织,而是一种发展性的成就,一个人能形成假自体,倒间接的证明,这个人还能假得起来,真的自我功能也是强大的。2、心理学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动力学平衡。外部与内部的平衡,内部与内部各关联部分的平衡,外部与外部各关联部分的平衡。万事万物在动力学的平衡中流动、交互、自发统一,有序、健康地发展,反之,动力学的不平衡就会酝酿革命、冲突、矛盾,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个人,都遵循有序、平衡原则。3、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婴幼儿,养育者不能共情的接纳,就会导致婴幼儿正常发展必需的早期雄心和理想化父母印象的缺失。从小缺的东西,就会代偿地加强。过分理想化的呈现,反映了早年的心理创伤,这种呈现不难理解为以此来代替自身缺失的那部分精神结构。——吴妈妈或许把儿子物化成了一个集体自我的用具,或仅作为一面理想化的镜子,从中照出同样理想化的自身。综上,我用心理学分析的核心是:当一个人的内心激烈冲突,体系开始崩溃,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和方式释放攻击力,极端呈现的结果,就看攻击力朝向哪里释放,朝外释放就是伤人(杀人),向内攻击就是自伤(自杀)。 青少年自杀率、犯罪率逐年走高,后者(自伤|自杀)的例子更为常见。 三、写在最后。“一份付出,是否是真正的爱,不是由付出者决定,而是由接受者决定。”弑母,用惨绝人寰、惊天骇地的方式,对窒息母爱的隔绝宣言,是反控制反噬的极端呈现。 无疑,这确是人性被扭曲的悲哀和失败。 到现在为止,吴谢宇弑母动机还是一个迷,大家都在猜测缘由,分析弑母心理,得出许多推论,但最终还是要等他自己说出真相。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拭目以待,都希望真相尽早到来。 让我们迈进优质家庭教育的方向来得更准确、更稳妥一些。

25评论

落霞相赠

我觉得他应该是不能上诉成功的,因为这样的理由没有任何的逻辑性。

88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