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心理咨询师侯志勇

吸烟有害健康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693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德州心理咨询师侯志勇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的挽留你说是纠缠

已采纳

我们可以为受灾人群做些什么?

1.提供良好的关系支持

受灾害影响后,人们可能会有大量的社会心理需求,和或在短期、中期或长期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障碍,而有证据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作为防止洪水造成的负面心理和精神影响的保护因素。

大多数人的社会心理需求通过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密切关系得到满足。但是,如果某些人的症状持续存在或与功能障碍有关,则需要由初级保健服务机构进行评估。较小比例的人可能需要转诊接受专门的精神保健。

我们可以及时帮助受洪灾的人联系家人或朋友,并促进其团圆,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2.倾听,但不要强迫他们谈论经历

如果遭遇灾害伤害的人,想要和你倾诉痛苦遭遇,请耐心倾听,但如果他们不想要谈论相关经历,也不要去谈。

另一方面,你了解相关救援、帮助、具体生活信息,可以帮他们制定接下来的生活计划等。

同时,不要私自曝光受害者经历,以免舆论可能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3.后续及时提供经济支持

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社会支持的来源,以及他们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这些反应应该灵活多样。从这些方面理解洪水应该有助于并指导服务和社区的响应。

这不仅适用于初始应急响应,还要在恢复期间支持和重建,因为许多人和社区在灾害之后可能会经历持续的社会和经济破坏。

提供相应的经济援助,也能帮助受灾人群,减缓灾后压力。

最后,愿一切都好~

151评论

埋没的记忆

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过一生。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甚至总是勉强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可是说“成为真实的自己”也是需要勇气的, “单单是成为自己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本 《成为自己的勇气:认知自我的情绪心理学》里就剖析了,人们因何无法自由地做自己,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迷茫、焦虑、拖延症、缺乏安全感,讨好型人格,无法自律、童年阴影、负面情绪等等。 天呢,真的是360度地扎心。 全书两百多页,也才13万字,但是都是满满的干货,加值得推敲和深思的金句。扎心的准头太厉害了,随便翻起一页,就有戳到自己的痛点。不只是成为自己需要勇气,能完整看完,再认真反思,真的行动,更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别怕, 书中除了明确我们超多人的“症状”,分析了临床表现的心理来源,更是给出了诚心诚意、全面、可执行的建议和方法。 书中涉及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概念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因为 这本书的作者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婚恋咨询师、壹心理专栏作家风墟。 作者运用自身的心理学知识,结合在咨询过程中的真实案例,用朴实的文字,具有说服力的叙述,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会存在,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却让人痛苦地难以解决的问题。全书内容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提出那些让人痛苦的问题为什么存在,一个是给出答案,告诉我们究竟如何才能更加自由更加真实地做自己。 我们无法真实做自己的很大的原因就是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当听到有人说自己怎样怎样不好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确实不够好确实不应该。总是很敏感地探寻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很苦恼于无法摆脱。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不管别人对我们赞同还是否定都会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甚至,自己想法和别人的评判发生冲突,就会导致我们处于一种“自我分裂”的状态中。 在书中,作者是这样讲这种状态的:“自我分裂的状态会往往导致我们抛弃自我,依据别人的期望、观点和评价来扮演自己,他们总会怀疑和否定自己的感受,以至于很多时候无法分辨清楚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太过依赖外界的评价,也会导致很多悲剧。有的孩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不服管教的同时还记恨父母。 有的人成了讨好型人格,哪怕别人主观的不实的评价也会变得敏感,一直过得纠结痛苦又缺乏安全感。 有人把种种都归结于原生家庭导致的心理病症。父母的世界观会影响到孩子,父母对于孩子严苛的标准会造就孩子的“基本习惯”,进而形成孩子的“核心信念”——在意别人的看法。 但是,作者明确否定了原生家庭是全部原因的讲法, 童年的经历或者阴影,都只是心理问题的一个触发因素,而我们是完全可以摆脱这种认知模式的。 那就是也要改变原有的自我认知,要改变首先得找到形成原因。在书中先分析了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直接原因,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1.害怕得罪别人 2.自卑 3.敏感 4.习惯于将自己与别人进行对比 5.试图成为别人 6.不能接纳自我作者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以上每一个原因出现的情况。自查后,笔者也认为自己有其中的好几个原因。尤其说到 “害怕得罪别人” 这个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害怕的本质是对“死亡危险”的恐惧。 父母的不认可会让还是小孩子的我们害怕被抛弃,害怕活不下去。这种惧怕长大了后依然根植在身体里。甚至会觉得自己还是那个懦弱无力的小孩子。无力改变眼前 ,也害怕得罪别人而发生自己无法承担的后果。 还有个就是 习惯跟别人做对比 。对比之后,就会想让自己变强变更好。但是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会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注定的失败,也是让很多人变得越努力越焦虑的原因。 认为自己不够好,而去努力的动机是焦虑驱使的话,只会让自己更焦虑。这也就是书中讲到的 “不能接纳自我” 。当一个人无法完全地接纳自己,他内心是空洞的,没有支持自己的“无条件自尊”就不得不从外界寻求认同和力量。这样就依赖于外界的评价。在做过多个案例咨询,综合了积累的经验后,作者也总结出了多个建议,目的是帮助人们 建立一个自信、自尊、自爱的核心信念,改变原有的自我认知模式。书中有很多方法和建议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让人受益匪浅。举例几个,看看适不适合你。一、清除束缚自己的负面观念。别人没有那么在乎你,也没那么关心你。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就是过度的自我关注。没有人有资格定义你,别人的看法只是属于一种“非实质性”的影响。 建立起开放式心态,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人活在世上,“首先为的是自己的生存”。想办法做到“自私”,能够勇敢地、坦然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才会获得快乐。二、行动上做出改变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委屈自己。 “没有任何外界的压力和束缚要求你必须在意别人的想法和感受。”简单点说就是:要有“自己的决定,管别人什么事儿”的觉悟。 不害怕得罪别人,尝试做不被看好的行为。 放弃“成为更好的人”“努力变得更优秀”等让自己焦虑的幻想,不否定自己,完全地接纳自己。用行动去破除别人看法的影响。 倾听内心的声音,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主动进行大量的学习和积累,扩宽自己的视野,加深自己对事物的洞察力。 制定可执行的计划。从最基本最微小的改变开始。比如,每天记下五件当天值得自己感恩的事情。书中还有大量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尤其是经常觉得焦虑、迷茫、不自信、无法调整负面情绪、缺乏安全感的朋友,这本书真的是一本重新认知自我,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其实,很多道理我们一看就懂,但是,懂得和做到之间还差一个太平洋。 只有我们真的敢于走出舒适区,有敢于《成为自己的勇气》,原来的自我认知模式才会发生转变,一些困扰自己的无法为外人道的烦恼和痛苦,才有可能被消除。还有,人的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存有开放式心态,敢于让自己去改变,去经历。“唯有生活本身,才是真正的生活。” 书中这句话,让人深思,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有切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的悟到其中的道理。 所以,给自己信心,给自己改变的力量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 《成为自己的勇气》这本书就是从理论和方法上,给你这样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想过的生活,获得成长,也获得自由和真实的幸福快乐。

23评论

你总是笑魇如花

需要,很需要!

暴雨终于停了,相信洪灾很快就会过去,祝所有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都安好。

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得到保证同时,也要关注灾区人民心理健康,我们来看下1998洪水对灾区人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1998年汛期,松花江全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 害 ,造成 了巨大 的损失 。吴华等在黑龙江重灾 区随机抽取 501 人为研 究组 (男 301人 ,女 200人 ),在非灾 区抽取 503人 为对 照组(男 298人,女 205人),采用抑郁 自评量表(SDS)进行调 查 ,结果显示,灾区组抑郁症状检出率(57.52%)显著高于非灾区(35.53%)。[1]

同时 ,朱志珍等 对 1998年内蒙古受灾最重的 5 个县进行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发现,灾区组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 (57.52%)明显 高于非灾区组 (35.53%)。

张爱清等在调查中发现,抗洪组抑郁率、SDS得分均显著 高于对照组。表明洪水不仅给受灾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 影响,而且也能造成相关心理疾病。

这是因为洪水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福利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不仅被洪水淹没(主要压力源),而且还因为次要压力源(间接相关的压力源即与重建相关的经济压力),因为人们试图恢复他们的生活、财产和人际关系。[2]

在 2005 年关于洪水对全球健康影响的评论中,Ahern 等人报告了一些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被洪水淹没的成年人的抑郁、焦虑和心理困扰显着增加;相对较少的研究调查了洪水对儿童的影响,但那些确实揭示了攻击性、尿床和中度至重度压力症状的增加。

同时研究也发现,洪水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心理健康,但大多数人都具有复原力。如果受到亲人、良好的社会支持后,洪灾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就能较快恢复。

下面我们来聊聊,灾后哪些因素阻碍人们心理健康恢复,及我们可以为受灾人员做些什么?

哪些因素影响洪水灾区人员的心理康复?

研究发现以下因素会阻碍受洪灾的心理康复,造成压力:[3]

1.与健康相关因素。

受灾人员及时获得医疗援助,及时就医、获得医疗资源,将得到更快的心理康复。反之,如果没能及时获得援助,就可能遭受更大压力。

2.家庭和社会压力因素。

家人朋友提供陪伴支持,能加快心理康复。与家人或朋友分离,可能会造成更大压力与伤害。

3.与教育和学校有关的压力因素。

学生能重新及时上学,保证教育进行,以利于心理康复。如长时间无法上学,可能会造成社会化丧失。

4.再次发生失去控制的事件,诱发洪灾感受

灾后应为受灾人员提供稳定安全的环境,不要再令其在生活方面遭受打击,以防再次诱发洪灾的痛苦感受。

5.经济压力因素

房屋重建、赔偿、失业或收入损失问题能及时得到安置,就不会陷入更大压力之中。

6.媒体报道而产生的压力

媒体报道,可能会对某些未同意的受灾人群造成再次伤害。

我们可以为受灾人群做些什么?

1.提供良好的关系支持

受洪水影响后,人们可能会有大量的社会心理需求,和或在短期、中期或长期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障碍,而有证据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作为防止洪水造成的负面心理和精神影响的保护因素。

大多数人的社会心理需求通过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密切关系得到满足。但是,如果某些人的症状持续存在或与功能障碍有关,则需要由初级保健服务机构进行评估。较小比例的人可能需要转诊接受专门的精神保健。

我们可以及时帮助受洪灾的人联系家人或朋友,并促进其团圆,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2.倾听,但不要强迫他们谈论经历

如果遭遇洪水伤害的人,想要和你倾诉痛苦遭遇,请耐心倾听,但如果他们不想要谈论相关经历,也不要去谈。

另一方面,你了解相关救援、帮助、具体生活信息,可以帮他们制定接下来的生活计划等。

同时,不要私自曝光受害者经历,以免舆论可能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3.后续及时提供经济支持

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社会支持的来源,以及他们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这些反应应该灵活多样。从这些方面理解洪水应该有助于并指导服务和社区的响应。

这不仅适用于初始应急响应,还要在恢复期间支持和重建,因为许多人和社区在洪水之后可能会经历持续的社会和经济破坏。

提供相应的经济援助,也能帮助受灾人群,减缓灾后压力。

最后,愿一切都好~

155评论

淡淡de茶香味

我孩子五年级时一个同班同学跳楼身亡了,一个挺乖的女孩,父母也很和善,事发无端。班里的学生都基本是一个小区的,所以我们这些家长不止是五年来一个班的孩子家长还是一个小区的邻居,彼此对孩子对家长都非常非常熟悉。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最最难以接受和难过的是我们这些家长,可以用“炸锅”来形容!我们能见面的不能见面的用各种方式诉说着这件事的不可思议和震惊,或许这是我们缓解自己恐慌情绪的不自觉行为!当时孩子还在学校上课,我们担心孩子放学回家会是什么状态?或者该怎么跟孩子说这件事!担心他们年龄小心理承受不了,学校也说请心理医生给孩子进行一下心理干预!结果小孩子倒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有些孩子也有难过痛苦,有些反应不大,好像这件事很快在他们那就这么过去了!久久过不去的竟然是我们这些大人们!至少我心塞了很久很久,过去两年了到现在提起我还心有余悸!是不是对我们这些越大越脆弱的成年人来说,生活给予我们的痛苦和磨难有些多,给予我们的压力和责任有些多,以至于泪点越来越低,越来越情绪化!很难有很快乐的事情,让我们这些努力为了生活的成人从一段悲伤情绪很快走出来!毕竟我们不是天真烂漫的孩子!对于遭受河南暴雨的人来说,灾后必须的心理干预后,更实在的是让他们有更好生活下去的方法,这才是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11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