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移情反移情

守护你是我的使命陪伴你是我的宿命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236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移情反移情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趁我爆粗口之前赶紧滚

已采纳

周一晚上的读书会,我们讨论了曾奇峰的精神分析第七章视频:移情和反移情。 曾奇峰举了几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移情和反移情”。 有一个例子是两位学心理咨询的学生,一位扮演来访者,一位扮演咨询师。在来访者和咨询师进行沟通时,随着咨询的深入,来访者讲述了自己早年被抛弃的事情,结果咨询师听到这里后,岔开了话题,没有让来访者继续讲述被抛弃的事情,事后回看录像,问扮演咨询师的学生,为什么他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弯和话题的转移呢?“咨询师”说是因为来访者的讲述让他回忆起了自己早年的经历,勾起了自己的痛苦回忆,因此他也不自知的就转离了这个话题,不愿继续就此谈论下去。 这个就是“咨询师的移情”:你的行为或事情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过往的经历。 如果是这种情况,咨询师自己移情了,那么咨询师也许需要寻找督导对自己进行心理辅导,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第二个例子是有一次一个来访者在和咨询师进行咨询时,来访者的话语或者行为越来越让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瞧不起”的想法,就是特别的看不上这个来访者,很想赶他走,不想听他说下去的感受。这个就是“咨询师的反移情”, 这种被来访者勾起的情绪就是“反移情”。来访者的这种特质或者以往的经历让他显得特别的卑微和让人瞧不起,而以往当他表现出这样的情形时,与他沟通的人通常会鄙视、言语侮辱或者行为攻击他。而他也习惯了那种模式。如果咨询师采用了类似模式(让他停止说话,赶走他等)就正好中了他的”圈套“,然后他就继续陷入惯有模式而不自知。如果咨询师看到了这一点,知道自己被对方”反移情",能够跳脱出来,采用不同于其他人对待来访者的行为(例如:把自己感知到的感受反馈给来访者、冷静地尊重地姿态继续听来访者叙说等),就有可能帮助来访者找到问题,看到解决之道。 当天我们深入讨论分析了这些问题后,我对“移情和反移情”有了更接地气的理解,但也仅限头脑有印象而已,第二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我更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有了具体的体会。 期末阶段,老师和学生都是最忙碌焦虑的个体。每天的复习、做练习,试卷讲评和过关是师生的主旋律。这不,今天我刚讲评了一套试卷,每道题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讲解,然后让学生订正好了后,到我地方过关。 轮到一位胖胖的男学生上来过关了,还没开始说话,他已经摆出一副苦瓜脸的样子,然后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或者说的都是错误的,虽然这些题刚讲过。看他这样子,气得我很想骂他一顿,马上赶他走,省得他浪费其它同学的时间。 还有一位女学生,一贯吊儿郎当的样子,当那位男学生在过关的时候,她就在旁边不停打岔:“ 老师,这道题是什么意思,怎么订正?老师,那个单词是不是这样写啊?”对她提的问题,我很想怼回去:“ 刚讲的时候,你在干嘛,不是都讲过吗,你还问什么,你在听课吗?” 或者干脆不理她。 当我有这样一些反应并且差点要那么做时,我的脑海里闪过“反移情”的画面,我暂停了一下,我突然意识到:这两位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让我产生的感受,是我的反移情,是他们在“勾引”我讨厌他们,骂一顿或者怼回去,就达到了对方的目的,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也许平时他们的父母就是这么对待他们的错误或者所谓问题的,如果我用他们父母一样的方式对待他们,那我真的就被“勾引”到了,而他们却还是老样子。 想到这里,我一下子平静下来,心也定了很多。面对那位苦瓜脸男生,我耐心告诉他怎么订正,让他当着我的面认真订正好,并且顺便讲解一下方法。当他单词不会背时,我让他用手指着一个一个读出来,不会读的地方教他读一下,最后发现慢慢的,对方也能听进去一些。面对那位吊儿郎当,似乎在没事找事的女生,我认真的回答她的提问,告诉她做哪里,做得对不对。她发现自讨没趣,后面就不问,自顾自的去做事了。 总归一句话:遇到事情时,看到自己的情绪是如何升起的,观察它,感受它,让自己能定住,不被他人的气息带跑。

110评论

愿用半世繁华换你一袭婚沙愿用长相厮守换你白首不离

在我决定彻底离开我的第三位咨询师后,我从中弄明白了“移情,反移情,投射和认同”的心理现象,分析完后,我发现我被他“猎”了。从第一次聊完后,我是过四天后因为一件小事询问他,而和他重新连接上的,然后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可能想要一种可能性,他向我示好,说认识我很高兴,希望多沟通。 第二次聊完后,他可能觉察到了一种可能性,他送了我一个礼物“心”,被我反弹了,我谢谢他的礼物,并请他以后不要再送我长得像“心”的礼物。其实说实话,经过他两次示好(投射),我的潜意识真的接受了他。但我的意识警惕的,才有了对他示好行为的反弹。 之后的聊天就是我的移情开始了,我开始以探讨的名义与他辩论,且有质问的语气。当时我能隐约知道这是我潜意识的诡计,意在试探他的品性和态度。很不幸,每次都被他稳稳的接住了,且显得十分有耐心,我开始有了“被允许”的感觉,心中生起一些感动和一股暖流,开始对他有性幻想,并且在之后他提到“很多人的问题都和性生活有关”时,我有种被撩的感觉,从最初的抗拒谈性到后来的主动谈性,我过渡得非常快,也因此结束了两年的无性生活。 解除了生理需求的抑制后,我的人格开始松动,和性有关的人格阴影逐渐消散,我开始能够和性心理异常的人聊天了,不再害怕和恶心他们。这是一个意外收获,还是得感谢他不纯的动机。之后因为一件小事,让我的存在感受挫,我暗自生他气了,准备结束和他的关系,并向他告别。他有些不安的说了一些话,包括质问,挽留和祝福。第二天又来向我示好。我两天没理他,最后又理他了,因为我觉得我还有所留恋。 直到昨晚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的失望了,我感觉他一直那么稳,那么胸有成竹的和我互动,像是在悠然自得,饶有兴趣的把玩着他的藏品。整个过程15天的故事脉络是——他投射我,我接受了他投射出的愿望,然后我把他的愿望自动生成一个剧本,按剧本导的时候,他非常配合,让我感觉我是关系的主导,是我征服了他,最后才发现,他才是真正的幕后导演。 总结,我对我的咨询师反移情了。然后我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投射,认同,移情,反移情开始感兴趣了。 粘贴资料如下:咨询情境中移情和反移情是在无意识层面发生,并非有意的节制就可以阻断。 移情与反移情是来访者内心剧本的上演。来访者通过分裂、投射等方式迫使咨询师体会来访者的心理内容,认同来访者内部剧本中的角色任务,卷入来访的内部世界。

87评论

朋友一堆吗关键时刻又在

在咨询中,一直难以理解及感知移情和反移情,及出现的情况。经过最近的学习与督导,似乎有些感悟,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进行描述。       移情是来访者身上表现出来的,分正性移情和负性移情,咨询前期会出现正性移情,这对建立咨询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会推动咨询,随着咨询的深入,负性移情必然会出现,这是如果咨询师觉察不到,会9出现一定的挫败感,咨询进程将有困难,如果可以觉察,这就是咨询的突破口,可以起到更进一步的推进作用。       反移情体现在咨询师身上,是咨询师的感受,分为一致性反移情和互补性反移情。咨询前期会出现一致性反移情,更多的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共情和包容来体现,这时咨询师是与来访者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但这个移情咨询师要察觉到,从中找到并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模式,才能更好的进入下一阶段。咨询到下一阶段就是互补性反移情阶段,这时咨询师会感到厌烦、焦躁、不确定等感受,这些感受都是来访者在关系中,关系对开放的感受,可以从中看到来访者在关系中的模式,咨询师要充分觉察,不要陷入其中,而是把这部分当成一种信息、资源,与来访者工作,最终让来访者看到他在关系中的一个模式。       其实更多的还是要在实践中去感知。很期待大家的学习讨论。

106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