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心理咨询师暑假第二讲

拉出去撸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457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小小心理咨询师暑假第二讲

2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mmer梦影

已采纳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内容:看得见的情绪

教学目标:

1. 通过辨别几种常见的面部表情去感知、判断人的良好与不好情绪。

2. 知道良好的情绪使人健康、初步学会去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3. 在观察、感知、辨认、判断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情绪识别力。

教学重点:

通过辨别面部表情来判断良好的与不好情绪。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积极想办法,来初步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教学准备:

1.六个表情面具(大笑、微笑、生气、哭泣、愤怒、害怕)

2.准备《健康歌》、《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3.课前排练好《他落入了情绪的深渊》的小品。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谜语趣导。

现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人人身上一大宝,既会哭来又会笑。生起气来眉上翘,高兴起来哈哈笑。”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脸)

二、基本部分

(一)情绪大变脸

1.辨别面部表情。

(1)你们见过哪些表情的脸?(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表情面具)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表情的脸?

(3)教师小结:“脸”真是一位大魔术师,时时刻刻都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又生气,一会儿又愤怒„„真的变化无穷,我们可以通过脸上的表情他人的情绪。

2.“变脸”游戏。

现在我们来玩玩变脸游戏好吗?

(1)集体游戏。教师出示表情面具,幼儿做相应的表情。

(2)同伴之间互相游戏:你说我来做。

3.引导幼儿将表情面具按情绪进行分类。

(1)刚才我们在玩变脸的游戏中,你觉得哪些脸让你心情高兴?哪些脸让你心情不好呢?

(2)引导幼儿将几个表情面具从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进行归类。

(3)教师小结:当我们微笑、大笑时我们的心情好,高兴、快乐属于良好的情绪;而当我们生气、哭泣、愤怒、害怕时,我们的心情不好,属于不好的情绪。情绪有“喜”、“怒”、“哀”、“乐”四种类型,原来,我们可以从我们脸上的表情知道他的情绪怎样。

4.玩“脸谱转盘”,巩固对情绪的理解。

(1)规则:每次请1位小朋友来玩转盘,转动指针,指针指到哪一处脸谱,这位幼儿就试着做出这种脸谱的表情,判断出情绪大类(好的还是不好的情绪),并说说自己对这种情绪的感受。

(2)讨论:你喜欢哪种情绪?不喜欢哪种情绪?为什么?(知道不良的情绪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联系生活实际

1.请幼儿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幼儿园的生活片断。 问:录像中哪些小朋友表现出好的情绪?哪些小朋友的情绪是不好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面部表情进行判断)

2.这些小朋友为什们会有不好的情绪?你能想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有良好的情绪?(引导幼儿说说调节情绪的方法)

3. 教师归纳小结:是呀,我们长大了,当我们不开心或害怕、想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很多办法,如把不高兴的原因讲给别人听, 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去跑步、做游戏等,慢慢就会把不开心的事给忘了,同时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变得坚强、勇敢,不要随便掉眼泪。如果我们经常保持快乐的情绪,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三、结束部分

一起来跳舞。

最后,让我们随着《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欢快的旋律唱起来、跳起来。让我们时刻能像现在一样高兴、快乐,保持一份好心情。

四、活动延伸:

1. 布置“心情墙”,引导幼儿学习用脸谱娃娃的表情进行自己心情的记录。

2. 开展“小小心理咨询师”的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2.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 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会用杭州话念民间童谣《马兰开花》。

2.材料准备:7根皮筋,一段跳皮筋的视频,小鼓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小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做做运动吧

(二)通过游戏, 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1. 引导幼儿尝试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今天余老师带来了一些皮筋,请你找个空地方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结合民间童谣《马莲开花》, 练习单脚内外跳皮筋。( 幼儿围成圆圈, 单脚撑皮筋, 另一只脚练习跳)

3.结合民间童谣《马莲开花》,尝试双脚交替绕圈跳。

(1)幼儿看视频,分组练习。

(2)请一组幼儿示范。

(3)跳皮筋比赛。

现在我们要进行跳皮筋比赛了,看哪组小朋友跟着老师的节奏,跳的又快又整齐。

设计思路: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今天的父母已经倾尽所有来爱孩子、照顾孩子。但孩子们由于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养成了对父母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不健康心理。为了培养幼儿从小感恩父母的情感,我设计了本活动《爸爸妈妈,我爱你》。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并尝试用语言、行为等方法大胆表现。

2、体验爱和被爱的快乐情感。

3、懂得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关心父母、尊敬长辈。

活动准备:

1、故事《快乐地家》,爸爸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制作的相册,说给孩子的话(录音),感恩的心(歌曲)课件。

2、爱心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活动。

(一)欣赏故事《快乐的家》。

提问:

1、小兔乐乐有一个快乐而温馨的家,听乐乐在说什么?怎么说的?他们的心情会怎样?

2、乐乐说出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那你们爱爸爸、妈妈吗?

(二)小结:

爱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出来,是怎样爱的?

二、倾听书信,爸爸妈妈对小朋友的爱。

(一)读爸爸妈妈的来信《宝贝,你长大了》

1、你们听后有什么感受? 2、用信可以传递我们的爱。

(二)欣赏“爱的相册”

1、请每位幼儿说一句最想向爸爸、妈妈说的话。 2、相册可以留下我们的爱。

(三)听录音《亲爱的孩子,我爱你》

总结: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他们天天为我们忙碌着,的确很辛苦,我们也要好好的回报父母。

三、你对爸爸妈妈的爱

(一)欣赏课件并提问:

1、 你看到的小朋友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2、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二)“悄悄话”爱心卡。我们爱爸爸妈妈的方式很多很多,为了表达对他们的爱,把我们的心愿说在爱心卡上,送给爸爸妈妈。

(三)表演歌曲《感恩的心》,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把自己的爱心卡献给爸爸妈妈。

2、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熊来啦,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熊”头饰一只,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请另一位老师扮成熊,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就出现。 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像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教师:“哎呀!熊来啦!”熊出现,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

5、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和幼儿一起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熊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6、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1)请一位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7、教师小结,评价,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8、幼儿“熊走”进教室。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 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165评论

不咬你都不知道我暴躁

手把手系列,释梦第二讲 | 释梦的基本方法本系列为基础释梦教程,旨在科普宣传梦,不传谣不迷信,让更多人了解梦,了解自身。 咳咳!敲黑板,开讲了!上一讲说明了什么是梦,以及梦的作用和取材。 这一讲关于释梦,以及释梦的基本方法。“释梦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释梦呢?” 1.将潜意识小人导演的电影,翻译成日常我们能听明白的语言画面。(一个梦是包涵了这个人所见过的所想过的,一个梦是解不完的,我们只能解释大部分内容,剩下的一些细节依然要靠梦者自身体会) 2.最好的释梦师是你自己,你内心的独白也只有你最清楚。(释梦师起一个引导作用,让你能够看到自己) 1.内心感受。(对某件事,某个人,或是某个想法的感受) 2.内心需求。(我想要做什么,以及我想要得到什么) 3.感受和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我感到怎样所以我会想要怎样做) 释梦最根本的就是要读懂梦者的感受以及需求然后通过自身理解讲述给梦者。 1.了解自己,了解潜意识。(不觉得了解自己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么) 2.沟通潜意识,平衡内心。(读懂潜意识语言,让我们得到潜意识的帮助,更加敏锐的思考和直觉) 3.了解潜意识逻辑,读懂他人。(通过了解自身潜意识的逻辑来读懂他人的行为,想法以及他为何会这么做) 4.只晓梦的提示,面对更好的生活。(潜意识在梦里有时是会给你提示的,利用潜意识提示,遵从内心的想法,做你自己) 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看透自身,没有什么比知晓自身更加美妙了。 1.对梦者的危害,打破了原有潜意识的进程,导致心里发展不平衡。(“看见”就会干扰,类似于量子中的观察者效应,原本潜意识有无数种可能,但是却因为你的看到,坍缩成一种可能。这种情况不多见,类似于潜意识不想让你知道你偏偏硬要知道。) 2.对释梦师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心理疾病(像心理咨询师一样,不同的梦会影响释梦师的潜意识,比如解一个恐怖的噩梦,那么就有可能激发出释梦师心中的恐惧,对释梦师产生身心影响) 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但我们不能撇开剂量谈毒性,那是耍流氓。普通的释梦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地步。本篇也是基础的释梦教程,大家请放心食用。 1.梦要尽可能完整,一句话的梦或者单纯的讲梦到什么,请移步百度。(不同的意向在不同的梦中有不同的意思,具体梦才能有具体解析,比如“梦到蛇代表什么”,就不要再问了,这样释梦师也不会投射自身的想法。) 2.只要你能想到的就有意义,我们通常说存在即是合理的。(要把你想到的都说出来,可能释梦的关键就在你想到的那一点) 3.释梦的角度很多,但大方向只有一个。(你可以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令解析逐渐完善,但大方向只有一个,绝不会出现两个相反的解析) 1.不用的人有不同的心理,要根据不同的人的心理,不同人的年龄,进行不同的解读。 2.着重注意感受。(不同的意向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他们给人的感受也不同,从感受下手会比较容易分辨) 3.千万不能陷入“巴纳姆效应”。(不能使用一些类似于星座预测的语言来让梦者产生认同,梦说道点子上自然让梦者产生感悟) 释梦各有各的风格,完整学习后可随意发展,这里我个人分享一个简单的释梦方法。 1.找到梦中的需求。(即梦中想要怎么样) 2.通过感受串联行为读懂整个梦。(因为感受怎么样于是需求怎么样,可逆推) 3.分析意向,得出梦中的主体。(即对什么的感受,以及对什么的行为,推导出潜意识的想法) 4.通过整个梦,以及潜意识的需求和选择,给梦者解释潜意识的提醒。 1.梦的结构。 2.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荣格的理论,以及他们的差别。其他释梦流派。 佛洛依德认为梦是满足欲望,梦是欲望的伪装。 荣格认为梦是在揭示和启发。是象征性原始思维。 我们的释梦技术在弗洛伊德基础上建立更加偏向于荣格。 3. 释梦技术,除了释梦我们还能解释什么?4. 一个简单的自我释梦方法 。 5.释梦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第二讲完结,有疑问或者讲的不明白的地方的私信问我。第一讲传送门 【手把手教释梦系列第一讲 | 什么是梦】 以及更多精彩释梦请移步这里 【这是一个释梦合辑】 第三讲我们会针对梦中的出现的一些意向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第三讲预告:如何利用意向去释梦?“与其说梦是一场电影,更像是一种艺术” “你好,梦” “你好,我是二丁目”

108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