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周贤

别放弃你认为不可能的梦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909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周贤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根本停不下来

已采纳

你是女人么?你知道什么是女性能量么?你接受你自己的女性身份么?

女性能量,作为女人的能量!

你也许可以做到妈妈般的呵护与宽容,也许你可以做到小女孩般的天真烂漫,撒娇弱宠…但你能做到一个真正女人那样的千娇百媚,典雅娴淑,雍容华贵或铿锵玫瑰般的神秘…

在中国,一个女人做母亲做小女孩容易,做女人难!

如 果一个女性不接受自己的身份,从生物学上来讲,作为女性身份的象征—乳房,子宫就特别容易出问题。流产、小产、无法成孕等情况、甚至包括主动堕胎,提前 停经等…。在两性关系上,她很难以女人的身份长时间维持这段关系。在女性能量中,性能量是一个核心部分,如果不接受、或滥用,都会对女性造成很大的伤害。

如何改变认知?如何获得女性能量?如何学习接受女性身份?……

女性能量工作坊(仅限女人,20位)

开课时间:2017年3月3—2017年3月5日

主持导师:周贤

培训费用:4800元 (三人团报4000)

开课地点:西安市莱安中心-----长安南路与雁展路十字东北角(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正北)

主办方:灵净天承(陕西灵净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报名电话:赵婉宁   郭佳

课程重点:

1. 女性身体能量整合-能量的流动是否顺畅,关系着女性身心灵之间的关系是否平衡和谐。透过活动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员能清楚的观察自身的能量状态,转化受限与冻结的能量,成为日后自我滋养的源头。

2. 女性角色认知与真实自我与深层渴望觉察-身为女性,从小至今经历过多少不同的角色?面对多少人的期待?这些已经内化为自己内在批判的声音,要如何转化成自我疼惜的态度?透过课程我们可以跟真实的自我连结,认识全我的概念。

3. 性欲与情欲-专为女性设计的环节,探索细腻的女性情欲身心灵中,全然充满能量的潜力!在彼此同意而信赖的氛围中,参加的女性将有机会体验到自己是神圣而性感的生命!体验身心灵的舒适和愉悦。探索情欲生活在历史上和文化上的差异,并检视你自己对性欲和灵性的看法。

4. 女性社会人格面具与阴影能量-以荣格观点切入探索制约性之社会女性人格面具与女性特质衍生之压制能量阴影,阐释中国哲学之阴影特质与体验自身普世之完整与独特价值。

5. 女性身心灵界限认知与开展-开展女性身体、能量、心理与情感的界限,认知弹性界限与僵化筑墙的内在开展与防卫过程,充分定位“我是谁”与开展“女性自我价值”,享受驾驭界限的美妙自我与人际经验。

课程适合人群

被情绪、两性关系、亲子关系困扰的女性

渴望做真实而有魅力的女性,渴望突破自我又倍感无力的女性

需要在本行业提升自我的美容师、医生、护士、导师、企业领导、主管、管理顾问、经理、人力资源人员等

渴望唤醒内在的柔美与智慧的女性

渴望重塑自然的健康与美丽的女性

导师介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家庭系统排列导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 亲子关系导师、 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曾任)

导师资历:浙江师范大学心理教育与辅导方向硕士,绍兴市心理学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3年,博采众长,早年参加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心理系钟思嘉教授的亲职教育(简称STEP)“父母效能工作坊”,香港林沈明莹女士的“萨提亚亲子关系课程”,收获颇丰。后受家庭系统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的吸引,多年来跟随郑立峰(李明昱)先生学习系统排列,经历工作坊、初级导师班和中级导师班的个案督导,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个案经验。之后,亦跟随史蒂夫Steve Vinay Gunther (澳大利亚-国际完形心理学顶尖大师)、赛安慈博士 Anthony Sainz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社工研究所教授)、雷奈德·希斯迪尔博士、医生Dr. Reinald Schiestel(奥地利-内在洞察和自我疗愈大师)、张春源(马来西亚—曼陀罗创作中心负责人)等多位国际级心理治疗领域的大师学习,接受多个心理治疗流派系统专业的训练并取得相关专业资格。在亲子关系、恋爱与婚姻辅导、情绪管理和危机干预、儿童游戏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0评论

陪我到零点

小说《摆渡人》有哪些发人深省的隐喻?萧潇心理说2019年04月28日 · 周贤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周国平曾说:“一个人一生要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自己,即更高的自我;二是大师或好书。”关于好书,可能每个人的定义会略有不同。在我看来,好书是那些能叩动心灵、引人思索又鼓舞人向上成长的书籍。英国著名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系列就是这样的“好书”。一口气看完这套书,不仅被书中的精彩故事情节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联结深深吸引,同时也为作者的巧妙隐喻所深深折服。一个虚构的故事中蕴含着如此多现实生活的隐喻,而恰恰这些隐喻又是这么贴近现实、直指人心。也难怪它被称之为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书中的那些隐喻给我们的启示。隐喻一:荒原-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基于自身经验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事物的理解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而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认知、想法去理解这些事物,最终不同的理解造就了不一样的世界。在小说中,人死去之后的灵魂要到达最后安息的“家”,中间必须经过一个“荒原”。这个荒原是灵魂心像的投射,每个灵魂的荒原景象都是不同的。而荒原上的天气也实时反映灵魂的内心情绪状态,当灵魂心情愉悦时,荒原便晴空万里;当灵魂内心阴郁时,荒原便乌云密布;当灵魂愤怒时,荒原便狂风肆虐……我们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看到同样的半杯水,有人心生喜悦:“哇,还有半杯水”;有人则长吁短叹:“哎,只有半杯水了”。境随心转,面对同样的事物,同处一样的环境,各人的感知却可以是天差地别。所以,你是什么样的,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隐喻二:恶鬼-负能量,只有你去关注它们的时候,它们才能给你造成伤害每个灵魂的荒原上都有恶鬼的存在,每一个灵魂对于恶鬼来说都是一顿美餐。这些恶鬼会想法设法地吸引灵魂的注意,当灵魂一不小心被吸引,去关注恶鬼的的时候,恶鬼就会将灵魂拖走,而这个灵魂也就成了它们中的一员:一只新的恶鬼。但是,当灵魂不去看它们的时候,即使恶鬼在旁边盘旋、肆虐,也无法伤害灵魂。恶鬼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负能量,只有当我们关注它们的时候,它们才会对我们产生作用。我们给予越多的注意力,所受的影响就越深,负能量因此也得到更多的“养分”,我们就会深陷负能量的泥淖不可自拔,并且最后可能我们自己就成了一个负能量的散播源。“正念练习”是一种很有效地应对“恶鬼”的方式。正念是一种通过有意的注意和对事物不做评价的方式而产生的一种觉察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你正在做什么,就切实地去感觉你正在做的动作。你在呼吸,你就去感觉你的一呼一吸;你在吃饭,你就去闻食物的味道、品尝味道、咀嚼食物;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本身,也就是“活在当下”。当你能这样做的时候,就不会再被“恶鬼”所吸引,它们也就对你无从下手了。隐喻三:摆渡人-人生向导,是人就会有自己的缺点和局限小说中的摆渡人负责在荒原上一路引导灵魂到达分界线,保护灵魂的安全,不被恶鬼拖走。看书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作者对于这个摆渡人的设定没有那么“神”呢?后来才发现这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为的就是破除“万能神”的神话。摆渡人在荒原上除了不会被恶鬼杀死和比灵魂多一些对荒原的了解之外,他们的所知所能也很有限,送灵魂到分界线之后,他们就必须返回接引下一个灵魂。一路上,摆渡人会尽自己所能保护灵魂,但是仍有灵魂会被恶鬼拖走。在现实中,摆渡人可以是很多角色,比如我们的父母、一个知心朋友、能给予我们人生指引的师者尊长、心理咨询师……他们会在我们深陷迷途的时候伸手拉我们一把,会在我们灰暗艰难的时候陪我们走过一段旅程。尽管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他们无所不能,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人,不是神。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给予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所以我们会觉得父母是无所不能的,是一个完美的神。可能很多人成年后仍然对父母带着这样的认知和需求,所以有人会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但是事实是父母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会有缺点和局限。当我们从“人”的层面去与父母相遇的时候,我们对父母就会多更多的理解,打破“完美的神”的幻象,自我也就能生出更多的勇气。与父母的关系也会投射到我们的人际关系上,所以如果破除不了“完美的神”的幻象,势必会给人际关系带来挫折。对于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我们除了感恩,更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存在。隐喻四:审判官-命运,面对命运,改变可以改变的部分,接纳不能改变的部分在《摆渡人3:无境之爱》中,因为迪伦和摆渡人崔斯坦穿过荒原的帷幕重回现实世界,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打破了荒原的平衡。审判官因此带走了迪伦父母的灵魂以维持原有的平衡。迪伦知道后,要求审判官放回自己的父母,自己和崔斯坦愿意重回荒原。但是,迪伦和崔斯坦必须自己去荒原中找到父母的灵魂才能使他们重回人间。也就是说,重回荒原的选择一旦做出,极有可能既找不回父母的灵魂,自己也将和崔斯坦面临永别的境地。面对命运给出的选择,对父母的爱让迪伦毅然选择了重回荒原,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父母的灵魂并将他们送回现实世界后。迪伦、崔斯坦、苏珊娜、杰克四人到了分界线,摆渡人不能过分界线,然而这一次他们居然过去了。审判官被他们的真情所打动,小小地开了个后门。一个小团圆的结局。面对审判官的决定,迪伦和崔斯坦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部分:用自己的死换父母的生;当然不能改变的部分是:迪伦和崔斯坦无法回到现实世界,这是需要接受的事实。生活的智慧也是如此,面对命运,努力改变能改变的部分,接纳那些不能改变的。隐喻五:灵魂-自我,即使有摆渡人的帮助,个体成长的责任依然在于自我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尽管有摆渡人的帮助,但是灵魂依然需要自己跨过高山丘陵,越过重重险阻,才能到达安全的分界线那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穿越荒原的路上,不管灵魂如何抱怨走不动了,太累了。摆渡人都只会让灵魂继续走,因为如果无法在天黑前赶到安全屋都话,恶鬼就会把灵魂拖走。正如前面所说的,作者为什么对于摆渡人的设定不是那么“神”,为什么不直接给予摆渡人一种瞬间传送的能力,直接把灵魂送到安全的彼岸呢?就是因为每个人成长的路,只能由自己走,摆渡人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但无法代替他走完这段路。自我的成长是主动选择并对选择带来的结果负责。小说中也处处在传达着这样的理念:迪伦到达分界线那边后决定重返荒原寻找崔斯坦,就要承担独自在荒原中行走被恶鬼拖走的危险后果;崔斯坦选择和迪伦回现实世界,就要承担后续审判官给予的惩罚;迪伦选择让父母生还,就要承担与挚爱崔斯坦永别的结果……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书中的少年少女,一路主动选择并负责,一路迅速成长起来并完成救赎。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当事人,总是希望咨询师能直接帮他做决定告诉他怎么做,而不愿意去探索去自我成长。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找到另一个能为他们人生负责的人。只是,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背负另一个人而行。只有真正认识到成长的责任在于自身,也只能由自己完成,才会摆脱“弱小无助”的状态,为自己的生命真正负责。小说的最后,迪伦和崔斯坦给分界线那边依莱扎带去了线索,她有机会拯救他那已经成为恶鬼的丈夫。于是依莱扎站到了通往荒原的门面前,她以为那扇门会重如磐石,那把锁会永远打不开,那门把手会纹丝不动。但是她只是轻轻一拧,门就开了。新生的机会就在那扇门里,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念,去选择并负责,去打开那扇门呢?相关推荐贾平凹《暂坐》:女人获得经济独立就能自由?这其实是一个谎言海籽0条评论林徽因颜值到底有多高?从小到大12张旧照,告诉你何谓绝代风华帝国的脸谱273条评论古言文,《春日宴》《九重紫》《美人温雅》高分角逐榜首,你爱谁阿肆的浮生书铺30条评论林徽因讨厌她,张爱玲瞧不起她,她却活成了民国才女中最后的赢家岛主历史观14条评论八旬老人将300万房产留给水果摊主,专家详解“意定监护”杭州网0条评论热门讨论娱圈汇有一次,郭德纲问所有徒弟:“你们想要多少,才不离开德云社?” 当时各个徒弟都被问住,曹云金第一个表达忠心:“师父给多少都行,不行我贴给你都行啊。” 何云伟立马附和:“是啊是啊,师父,我们不在乎多少钱。都会好好表演的。” 郭德纲当时可开心,想着没白疼他们一场,没曾想,一年后的生日会,这些乖巧的徒娱圈汇2002年,付笛声拉着火风去买房,他很快就买了一套,火凤却迟迟未动,他说:“我真没钱,你买吧。到时候你买了我来你这做客。” 而付笛声豪爽的把自己的银行卡塞到了火风手上,他说:“刷,别和我客气。”没想到一下就刷掉了80万,后面火风才知道,那其实是付笛声的全部家当了。 付笛声和火风两人是很多年的好友知了聊情感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今天我打算和我老公去宜家选张床,本来心里有了目标和规划,可到那里还没逛,我老公就拉着我往外走,还说以后再也不来了! 什么情况呢?我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估计大家听了也恼火! 我们到宜家的时候快中午了,就直接奔着卧室区域去了。谁知道看一张床上面有人,看一张床上面有人,甚至还有人直接在人家展示的床上吃饭娱圈汇一天,王刚打电话给女儿的男朋友:“你是外国人,我女儿是中国人,你们不合适,现在就给我分手!“ 对方却说:”我们是自由恋爱,你不该干涉!“ 王刚当年为了送女儿王婷婷出国,把央视的工作都辞了,就是想着孩子在外国能好好学习,才有出息,没想到的是,没过不久,就得知了女儿恋爱的消息,他和女儿男朋友皮特沟通桑梓同学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自从大衣哥朱之文

42评论

一切只因等待等待淡了一切

所谓的摆渡,其实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摆渡人本身深陷河中,替人摆渡其实也是帮自己上岸,梁朝伟饰演的陈末,是传说一样存在的金牌摆渡手,他可以帮所有人摆渡,攻无不可,信者必渡,唯独自己渡不过与何木子的一段不了情;新一代摆渡人小玉,青春靓丽,阳光无敌,竭尽全力守护着马力,而她的内心却最需要这个离自己越来越远的人来摆渡。在电影《摆渡人》中,救赎别人只为了摆渡自己,可以摆脱心灵上的枷锁,不再为心灵的种种所困,获得内心世界的升华,这才是摆渡人的真正意义所在。原来,所有错过的、错误的,都会被时间原谅;所有伤痛的、悔恨的,终将被岁月抚平。我们的人生从来不在前尘旧事里,而在当下和未来。 首先先说一下摆渡人的意思:摆渡人就像是灵魂渡手一般。人在死后灵魂还会在另外一个世界上以另外一种方式存活着,但是要想让灵魂永远存在,还需要在死后成功越过荒原,摆脱魔鬼的魔爪才能抵达另外一个世界。摆渡人就是你的灵魂守护神,带你走过这片荒原,但却无法再次相见的人。书中的世界观让我想起了17年年末看过的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英文名:coco)。都是讲述人在死后灵魂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不过《寻梦环游记》中,灵魂会在在被人世间相识的人忘记时,从另外一个世界中永远的消失。相比较而言可能摆渡人中的世界观对于灵魂来讲应该是更完美的,因为灵魂可以永存。不过小说中的故事的切入点不同,它讲述的一个少女的灵魂爱上一个不能再见面的灵魂渡手的故事,这就让故事暗暗地多了一份凄美和惋惜。也许是自己玻璃心在作祟,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一直害怕最后的结局是悲惨的。不过好在就像广大书评中写到的这是一本灵魂治愈的小说,也可能为了让大家体会到爱的力量,最后的结局作者让两个相爱的灵魂和渡手走到了一起。书中的摆渡人每次都是以灵魂最期待,最信任的样子出现的。在一个纯情少女面前,他是一个令人心动的翩翩少年。在年轻士兵面前,他是一个指的信赖的伙伴。在因癌症死亡的男孩面前,他是一个能够治愈病痛带来希望的医生。他就是你内心世界的强大支柱,陪你走过最难熬的时光,但是他不会永远陪伴你,因为当你获得了快乐后就会把他忘记。摆渡人就是一个寄托,一股力量帮你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难关。再漫长的人生中,大多数时间摆渡人还是自己。

151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