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0862
我们败在了时光和距离
在心理学上,儿童一般有两个反抗期,第一个是在3、4岁左右,称为第一反抗期。第二个是在12岁左右,也就是青春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这是儿童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也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特有的现象,逆反心理,在青少年中常表现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成为孩子的叛逆期。家长对待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一般是无原则的事顺着他,原则的事要坚持,对逆反行为不要急于否定,理解和宽容最重要,,让他知道有关知识和道理,并让他的情绪得到宣泄。尽量和孩子多沟通多互动,发现孩子的长处多鼓励,让孩子有时愿意和家长述说。家长做到接纳、尊重和理解就可以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
你没有想象中那么念旧我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
毕淑敏(1952年10月-),中国当代女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祖籍山东文登,出生于西藏伊宁;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系硕士,国家一级作家。1969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曾在西藏阿里地区当兵11年,是一名部队医生;转业后,任内科主治医师。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现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其每部作品,都以生命和死亡为主题。这主要是来源于毕淑敏曾长期在西藏高原工作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 毕淑敏生于新疆伊宁。1965年考入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中学部,学习俄语。17岁时,正值“文革”期间,毕淑敏参军入伍,被分配至西藏阿里军分区;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西西藏高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后,曾担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 1986年,毕淑敏在其34岁时写出处女作——小说《昆仑殇》,并于次年发表在《昆仑》杂志上。她于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她退出已从事22年的医生职业,开始全职写作。她于1991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奠定了毕淑敏在中国文坛的声誉。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并获得北京市“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此后,毕淑敏陆续发表作品《红处方》、《拯救乳房》、《翻浆》等。1998年她于46岁高龄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方向入读,2002年课程结业,但因为外语和论文的原因没有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她成为注册心理咨询师,并开办诊所,后又因与写作冲突而关闭。2009年7月,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邀请,在其第十频道的《百家讲坛》节目中,录制《关爱心灵》系列讲座。 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中短篇小说集《昆仑殇》《女人之约》《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其他《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心灵七游戏》...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毕淑敏《心灵七游戏》
你不是我皇上我不做你娘娘
1、陪伴孩子一起做叛逆的事情,并且可以自己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样既可以和孩子打成一片,也不会让孩子的叛逆造成重大的过错和损失。2、然后给孩子讲述自己以前叛逆的事情,自己后来是怎么想的,思想如何走向成熟的和不叛逆的。3、需要和孩子做心与心的交流。
姑娘死在了回忆中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扩展资料:
社会活动
2007年8月23日,被高原边防官兵亲切称为“知心姐姐”的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狮泉河医疗站护士长汪瑞与著名作家毕淑敏一同做客中国军网,与广大网友进行“心灵对话”,畅谈在阿里高原卫国戍边的经历与感悟。
2011年4月17日,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第一期人文讲坛在崂山校区举行。著名作家毕淑敏携“和平之船”船长吉冈达也来海大与广大师生分享了世界航海旅行的经历并鼓励海大学子通过海洋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型人才。
2013年5月12日,毕淑敏做客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与读者们面对面,作《当代人的心理救赎》的演讲报告。
2014年1月24日下午,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携自己的两本新书《女生,我悄悄对你说》与《男生,我大声对你说》做客中国青年网,与网友们就新书以及她对当下青年人的想法和建议进行了互动交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淑敏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