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5633
校园的一个拥抱忘不掉
进入大学并不等于放松,当前的就业形势已经给大学生带来了生活上的阴影。在大学期间能够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是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很多大学生认为,解决这类问题最快捷的办法就是考证书。这也促成了大学生的考证热。
大学生该不该考证,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去考证,因为他们觉得有证书在手以后找工作就多了一份筹码。也显示自己的能力。很多人在拼命的考证,在我的身边有这样的人,他们不管什么证书都考。不管后来有没有用。考证成了他们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其实考证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看的,你觉得不考证,就感觉大学生活少了什么,工作不敢有保障,学习狂的人就去考吧。
不过我个人认为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过了之后就没有必要再考了,这两个证证明你是个大学生,两个最基本的证书,剩下的时间你完全可以去学习专业,和做自己有兴趣的事。重在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考证完全是浪费了时间,青春,其实工作不难找,只是大学生放不下大学生的架子,总觉得工作与身份不配啊,不愿意和没读过大学的人在一起工作。其实,只要放下架子。工作很容易找的,人生最后有多大贡献,不是看你有多少证书,在工作看的是能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即是你有很多证,和一个没读过大学的人在一起工作,可是他比你能干,事事都比你强,你觉得他后来会比你差吗?在大学里浪费了时间去考证,却忽略了学好专业课等的机会,你现在的得意,后来会更加的失意。希望每个人都要考虑清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堆证书就业无用
连续两个月来,大四学生周文宇奔波于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上,书包里背着厚重的证书: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会计证、导游证、普通话证、教师资格证……“其实用人单位也不怎么看,就是自己觉得有些底气罢了”,多次招聘会,让周文宇觉得自己的证书非常“鸡肋”。
周文宇展示着厚厚的证书,除了基础的计算机、英语、普通话,有导游证、教师资格证、营养师证、报关员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这五个行业跨度很大,令人感觉“哪都不挨哪”,小周有些尴尬,“这不是想着艺多不压身嘛”,再看小周的本科专业,是历史。
然而,证书并没有成为就业道路上的必然砝码。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小周,被好几家学校拒绝了,因为“师范类毕业生都用不过来”。对小周来说,当不上老师,普通话证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参加这么多场招聘,没有一家单位对普通话有要求。最终小周凭借证券从业资格证,去一家证券公司实习,虽然拥有证书,但专业上的差距使他在公司实习期间无法有效应对行业的工作。他说:“虽然有个证书但还是什么都不懂”。
今年已经工作5年的李女士在上大学时也曾经是个“考证族”,李女士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现在从事保险行业,当年也是考了一堆的证书,有的已经过期了,当时最热衷的是导游证,因为她听推荐的人介绍,可以凭导游证去旅游景点免票,这让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培训考出了导游证。“后来去过两次植物园,省下的票钱还抵不上报名费,毕业找工作,从来没用到过,现在已经过期了。”李女士告诉记者,像这种无用的证她还有很多,至少有五六个证都废了。
更多考证大军在路上
大三学生小陈几乎都没有休过周末,他的周末总是被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塞得满满的。目前,他正在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课程。在这之前,他还通过了物业管理师、计算机编程的考试。他说:“现在找工作压力大,我们又找不到其他出路,只能广撒网,多考证”。
在大学校园广告栏上,布满了各类考证培训广告。除了大家习以为常的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三级证书,还有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比如注册会计师证、律师资格证、物业管理师证、高级秘书证、导游资格证、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准备从事IT行业的学生还介绍了Oracle认证、 Linux认证、JA-VA资格以及微软的各种认证。还有很多考证小广告被塞进宿舍门缝里,大学生们看到后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这个证有用吗?”
在河北大学周围书店里热卖的则几乎全是培训考证参考书。大学生去图书馆借书,首选各类证书考试参考资料。“没有证书或者说只凭那张大学毕业文凭恐怕很难找到工作,而拥有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之类证书的人又太多了”。很多大学生都认可,文凭越高,证书越多,找工作也就相对更容易。
本末倒置的考证
由于忙于考证,小陈放松了专业课的学习,有时为了上培训班而逃课,因为专业课老师考试前都会划范围。“证书多多益善,考试只求过关。”在日渐庞大的考证队伍中,有不少学生把考证当成了自己的主业,甚至一些新生也加入考证大军。正在备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大一学生小张说:“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在备考各种证书,我也报了个补习班,与学校的课程有冲突时就不上课了。”
这世上好人只有我妈
学习需要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第一:要学习好,首先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按计划进行学习,就能合理安排时间,得当分配精力(重点学科、难点学科重点投入,但绝对不能偏科)。只有按计划才能使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打乱仗,长此下去,可以使生活、学习规律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掌握好高效的听课方法。课上集中精力听课,是掌握知识的捷径。听讲时,思想上必须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听老师对事物是怎样分析、推理;听老师解决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这样才能把握住听课的重点。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
以上就是关于2020年心理咨询师备考技巧与备考经验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环球青藤网站!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备考技巧与经验分享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你爱的始终是他
又是一年开学季,很多父母又开始为孩子的成绩担心,尤其是刚刚升入高一的,孩子基础又比较差的父母,更是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孩子肯定无缘理想大学了。 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以一个家长和老师的双重身份告诉你,未必如此,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只要孩子肯付出努力,三年后,基础差的孩子,也一样可以还你一个奇迹。 01 没有人天生就是学霸,补齐短板是关键小周初中时候就资质平平,,他之所以能考上高中,就是因为他有特长科目,英语。 中考时候,他就以英语147的高分,而拉平了其他科目与同学们的差距,得以升入本地的县一中。 为此,他的父母担心不已:只有一科拔尖,其他科的基础也不好,如何才能让孩子在高中学得更好,从而三年后考个好大学呢? 他们一家三口,在开了好几次家庭会议以后决定: 父母这三年最基本的任务就是陪读,尽量把孩子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好,努力把孩子的瘸腿科目补齐,从而缩小差距,迎头赶上。于是,家里的田不种了,地也不管了,一心一意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 家里的其他任何事情,都要让位于孩子的学习。母亲负责做饭,天天为孩子做可口而又营养的饭菜,而父亲则在城里打点零工,空闲时间就想法设法地补齐孩子的劣势科目,语文,物理等。 为了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已经多年不曾拿起书本的父亲,居然也在清晨六点开始“早读”,在孩子洗脸刷牙的过程中,父亲的读书声就一点点地渗透到孩子的脑瓜里。 渐渐的,孩子居然也在洗脸刷牙过程中和父亲比赛背古诗,或者挑出父亲背错的字句。开窍于舌,因为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孩子的语文成绩渐渐就跟了上来。也许是父母的决心打动了孩子,也许是父亲的那种拼劲深深感动了小周。本来就不笨的小周,因为内心的原动力被激发出来,所以学习干劲十足,孩子的成绩从原来的年段300、400名,一直噌噌地往上升、往上升…… 到了高二下学期,一个普通班的,原来基础也不太好的孩子,居然能考到年段的110多名,和实验班的一些孩子都不相上下。 这一点连他的班主任都大为惊讶:“要是小周能一直保持这么好的发展态势,到时候考个211甚至985都不成问题呢!” 看着孩子日新月异的成绩,听着班主任发自肺腑的鼓励,夫妻俩的信心也越来越足:看来当初的心血没有白费,要不是当初全身心地付出,也许孩子完全不可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有心人,天不负,果然一年后的高考,孩子发挥不错,顺风顺水地考上了本省的一所双一流大学。 小周的逆袭,让多少同龄人大跌眼镜“小周他也能考上211 学校?”“小周,高一时候比我还差一大截的他,居然考出比我还要好的成绩来?奇怪,太奇怪了。”其实同学们的说法未免偏颇,谁说基础不好的孩子就考不上好大学?谁说高一成绩不好的孩子就要一直差下去? 问题的关键是,他们一家人从高一开始就知道努力,努力扬长避短,努力补齐小周的“短板”,从而才完美地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逆袭。02 只要你愿意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这是我亲耳听到的一个故事,过去三年了,依然历历在目。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女老师,一个和蔼可亲的心理咨询师,一个做过几百场励志报告的高级讲师。 在老师开始讲课之前,她给我们出示了好几张PPT。 那是一些杂乱无章的作业本,那是一堆边角早已卷起的小说,以及一个看起来非常破旧的农村的一个房间。 演示之后,老师问我们:“你们猜,这些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吗?” 台下的我们都摇头,表示不知道。 令我们一万个没想到的是,那些场景居然就是读高三下期的老师的生活缩影。 高三,谁都知道那是改变命运的一年,几乎人都在竭尽全力地读书,读书,再读书,就是希望可以通过高考来“考过官二代,超过富二代”,从而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但这个老师例外。因为她觉得自己成绩很差,基本上都在班上中下水平,甚至倒数的那几个学生,所以她觉得高考无望,所以她天天沉迷于小说。她可以整宿整宿地看小说,而不是复习功课或者睡觉。鉴于她这种“破罐破摔”的状态,她的父母、家长都非常着急,觉得如果她一直都这样下去,整个人都废了,更别说考什么大学了。 无法正常上学的她,被父母接回家“自学”,其实是休学在家。 看小说看累的她,偶尔会去河边走走,就在3月底,也就是离高考只剩下100天左右的一个下午,那时候的高考还是7月7日,她突然顿悟了:“如果我天天这样下去,和河里的那只无所事事的小鸟有什么区别?饿了就下河找吃的,吃完就理理羽毛?” “开窍”了的老师,马上回来就打算把自己屋里的那些小说全给烧了,收工回来的父母,怕她烧了房子,才抢下来那些小说。 女老师别哭边说:“我错了,之前的我都错了,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考个好大学,让你们觉得没有白生了我这个女儿。” 让父母、老师和所有同学都大吃一惊的是,女老师第二天就回到学校,而且像超人一样学习,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语文是她的长项,最令她头条的是数学,她就每天刷几百题数学,每天刷到深夜,就像当时看小说一样拼命,不分白天黑夜。也许是因为小说看多了,理解能力不错,也许是她真正意识到是改变自己的时候了,也就是100天的时间,她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后来真的就考上了师范大学。 在20多年前,能考上大专院校,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此捧上“铁饭碗”,更何况是师范类大学。 她在距离高考一百天里,就创造了一个奇迹,无他,就是努力,努力改变自己,努力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努力用汗水来改写“基础差”这一诅咒。这世上,从来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成功虽然没有捷径可走,但成功一定有迹可循:那就是扬长避短,正视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基础差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来不想改变这一事实,不肯付出努力,最后所有的结果你都把它归结为“基础差”。基础差,只是暂时的劣势,但绝对不可以是你不求上进的借口,和挡箭牌。 其实,在基础差和好大学之间,它们只缺一件事,那就是努力,拼尽全力的努力,即使达不到,你也可以做到问心无愧。
贱人跪下
谢邀。如果不是因为身体的原因, 健康 的原因,我觉得这一年的时间如果休学就太浪费了。
大好的青春年华,休学一年是在是浪费。我觉得不是身体的原因厌学,那么有可能就是心理的原因,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老师聊一聊。或者找比较要好的老师、同学、朋友聊聊。
大学开学了吗?是不是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了呢?还是有什么问题?你说的是突然厌学了,但我觉得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对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你们处在青春期,容易有迷茫的情况,看看心理咨询老师给什么建议,别轻易休学,因为你休息这一年,实在是太长了,我觉得有点可惜。
谢谢你的邀请。
你说大学生活突然很迷茫,开始厌学,想休
学一年调整一下,可行吗?
从问题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善于思考又勇敢
的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困惑迷茫是正常
的。此刻,我好奇的是,是什么让你突然很
迷茫?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具体说说吗?当
你说出来的时候,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
受?
可以想一想,也可以在纸上写一写,如
果休学了,你会怎么样?不休学,你又会怎
么样?
如果给你一只想象中的魔法棒,你挥动它,
你的生活就会发生改变,你要它改变成什么
样子呢?如果给你一只想象中的魔法棒,你
挥动它,你自己又会改变什么呢?当你改变
了,你发现自己变成了什么样子?你那一刻
的感受又是什么?你的家人与朋友又如何可
以知道呢?
当你带着这些问题,从自己的内在走一遍的
时候,此刻,你有新的决定吗?
相信,困惑与迷茫也是你成长的一个契机。
#心理有你##心理咨询师说#
是什么让你感觉迷茫?建议你查找一下厌学的原因,是不喜欢专业?还是学习有困难?或是感觉就业前景不乐观?或者是……
如果是专业的问题,可以考虑转专业,不过只有一次机会,希望你能好好考虑和权衡利弊,选择一个更好的专业。但是,调专业后,恐怕还要有个适应过程,你要有思想准备。如果与与原专业跨度较大,恐怕还得降级一年,这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是学习困难,得想办法尽快补齐短板。你已经是大学生了,说明学习能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多下点功夫,应该还是跟得上的。
如果是觉得本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可以做个职业规划的咨询,考虑兼修第二专业,给自己多一条可选择的路,是未尝不可而且明智的选择。不过,需要提醒你的是要顺利毕业,否则,日后就业时也会带来麻烦的。
如果是其他原因,那就得对症下药了。青春期迷茫,有的是源于心理问题,有必要的话去做一下心理咨询,让专业人士帮你分析原因,一起研究对策,避免走弯路而且也很耽误时间。大好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希望你能尽快走出困惑,珍惜青春,大有作为。
世界上什么最宝贵?
时间!
不建议休学,可以趁着假期出去走走,做做义工或者支教,体验真实的生活,早点毕业,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你!
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休学,因为一旦选择休学,就不太愿意回到学校中了。因为这样的事情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是真实发生的,就是我们同班同学。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班上的女孩子比较多。有个女孩子,因为专业是她妈妈帮她选的,本身不是很喜欢。经过跟妈妈的谈判协商,在大二的时候选择休学一年。本以为,休学一年后会回来继续读完大学,结果等到我们毕业的时候也没有回来。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有着很大的区别,学习的节奏没有那么紧张了,老师管得也不那么严格了,学习的任务也没有那么重了。人相对自由一些,如果再加上自己的自制力不够强,那就会比较容易产生很迷茫的感觉。
我认为,大学中在两个阶段会比较容易产生迷茫。
第一个阶段是大学刚入学不久的时候。
刚入大学的时候会对很多事情有着新鲜感,也会把自己现在的所处状况与高三的情况进行对比。这种相对自由的氛围,会很容易让自己变得散漫。当人散漫了一段时间之后,没有沉淀,没有收获,就会感觉到很迷茫。怀疑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
如果在这个时间段产生了迷茫,我的建议是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把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一些。因为,一旦人的生活变得充实,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胡思乱想,这种迷茫感也会随之变弱,让自己慢慢回归正常。
第二个阶段就是快毕业的时候。
面对着实习、找工作、未来要做什么的问题,就会容易让人产生迷茫感。并且这迷茫感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会随着工作的稳定,慢慢的就会找到方向,迷茫感也会随之逐渐减弱。
不知道你是年龄多大?大学是人生难得的时候,是学习的好时候,等你工作以后你就会发现再也没有这样安静,祥和的学习时候了。所以你可以适当休假,放松一下,调整一下情绪调整一下身心,然后继续回学校上课。对你来说,这是最好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现在又发生了疫情,就业形势很严峻,职场人士压力也很大,所以趁这个时候好好学习提升自己,提高技能让生活更美好。相信你,加油吧。
大学生活突然很迷茫,开始厌学,想休学一年调整一下,可行么? 根据题主所表达的意思,小周老师不建议休学
高中的时候为什么不会迷茫? 因为高中的时候需要按照课表上课做题,你没有额外的时间去考虑别的东西,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考大学
到了大学以后你会发现课余时间变多了,需要自己规划和支配的时间变多了,同时选择也变多了。 没有课的时候,你可以去上自习,可以去打篮球,可以去逛街,还可以宅在宿舍里打打 游戏 或者睡会觉休息一下
再看看环境,周围的同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喜欢学习的人拎着包就去自习室了,喜欢热闹的同学就去逛街嗨皮了,想发展兴趣爱好的同学就去参加社团了等等。 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选择并且过的很开心。
这时还未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的一颗不坚定的心动摇了,觉得自己爱学习所以也去泡自习室,发现自己坐不住,想去参加社团,又因为没有才艺和害羞而瞻前顾后,在宿舍里打 游戏 又觉得颓废。再想到高中过的那么充实,在大学里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就好似墙头的小草随风摇摆
开始迷茫厌学,不想呆在学校,甚至想回高三复读
记得大学开班会的时候,辅导员也是常常提到“迷茫”这个词。迷茫的并不是只有你自己,其实这种情况大多数同学都会有的,只不过你们没交流过而已
老师当时还送给我们一句话 “当你感到迷茫的时候,就是你应该学习的时候了”,不管你学的是什么,现在用不用得着,学习这件事是不会做错的,同时学习也是成本最低的一件事
当你搞到迷茫的时候,可以找老师聊聊,如果不好意思和老师说的话,可以去找找学长学姐问问他们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处理的,还可以去学校的心理 健康 辅导中心去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
其实,真正的要消除迷茫感,还是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找到目标,做好规划,并且踏实坚定的走下去
……
关于题主说的休学,小周老师是不建议的。当你休学之后回到学校可能还是会迷茫,这是人生需要面对和经历的一个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选择,不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坚定的走下去,你就成功了。可能这便是成长的真谛,一边经历不快乐,一边享受生活
最后引用毕淑敏的一段话,结束这次答题。
我是小周老师,做过家教,带过辅导班,学校授过课,和大家聊聊教育那些事,希望我的答案可以给大家带来收获
很多大学生都有这样一个经历,大一的时候感觉很新鲜,刚刚从高中“解放”出来,对于很多人的而言,高中生活是枯燥的,自己是不“自由”的,因而大一的生活就彻底释放了,放飞自我了。
大一匆匆而过,到了大二,很多人开始迷茫,不知道大学生活应该怎么度过,是继续这样下去,还是重新规划。不幸的是,有很多人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匆匆浪费,真正该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而悔恨一生。所以,我认为在大二的时候,必须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要有清晰的规划就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便是,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长期目标是什么,可以这样说,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对于自己有一个正确的、清晰的定位,才能找到方向,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的人想当一名大学老师,那你就要了解当大学老师需要具备的条件,比如博士毕业等,你就要为自己准备这些条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后的成功一定属于自己。
其次,我想说的是,长期目标定下后,一定要有短期目标的配合,如果只有长期目标,容易使目标陷入空想,在实施的时候不到位,这一点来讲,这个目标就意义不大。短期目标可以设定为一年期目标或者一个学期的目标等,你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结合。
当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要和其他人进行攀比,人生是属于自己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就好,看着自己每天进步一点,这就是提升,长期坚持,幸福的人生一定属于你。
大学生确实可以因病或因私事需要提出休学申请,但休学一事重大,需慎重考虑。
首先休学一年的话意味着学生比同届的学生延迟一年毕业,意味着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大学课程,这是最直观的影响。
其次,大学休学一年再回来继续学习,首先会感到学习上的力不从心,毕竟休学一年完全不学习的话,在重新投入到学习中是需要时间的。
再次,需要重新建立与同学的人际交往关系,因为休学一年回来你的同届学生已经开始上下一阶段的课程了,你需要和下一届的学生在相同的课室上课。最后,大学的教务工作、培养方案是会发生变化的,大学休学一年回来之后就要接受新的教务工作和培养方案。
最后,学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学习中遇到困惑很正常,我们需要的是及时调整心态,不能刻意去回避。实在不在状态,可以给自己放一个小的假期,出去散心, 旅游 ,回家修养等等。在此还是不建议休学。
人的情绪往往会有一些起伏,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时,会产生一些比较低沉、消极的心绪。如果时过境迁,自己也注意调整,又会逐渐缓和至正常积极的状态。年轻人尤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我年轻时候既如此。
你说,自己突然很迷茫,不知你这个感觉是不是觉得很没有方向感、没有目标,不知所从,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提不起情绪来。如果是这种感觉的话,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调整一下试试:
第一,向自己信得过谈得来的好朋友诉说第二,出去走走,换一下环境。现在疫情已经基本结束,可以去郊游或者趁五一来一次远足。
第三,静下心来,回忆和梳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有哪些值得写下来的重要事情,把它写下来。
一般情况下,相信你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逐渐振作起来。
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休学;真的休学也无所谓,但要想好自己休学期间可以做点儿什么,把它变成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一段时间,也不错。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
祝你开心!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